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言语行为是网络行为的基本形式,因而就网络言语行为的道德问题进行探讨,对于网络道德环境建设具有普遍和重要的意义。网络言语行为的失范主要是道德问题;造成失范的原因既与网络及其技术特点有关,也与网络言语行为的特殊规律有关;网络言语行为道德失范问题,应本着有利于网络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原则,运用技术、法律和教育的综合措施来应对。
【关键词】网络言语行为 道德失范 网络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54-0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日益深远,甚至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正因为这是由网络技术开启的新的实践领域,使得网络自身的发展问题纳入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中来。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关注“网络生态”,并着手建构“网络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以期塑造一个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网络道德建设涉及网络化生存的方方面面,本文仅尝试对网络言语行为的道德失范现象进行粗浅的分析和说明。
一、网络言语行为道德失范的表现
(一)语言垃圾投放
语言垃圾投放是指网络行为人利用言语行为向网络投放没有信息价值或是负价值的言语成品的行为。网上的语言垃圾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言之无物的语言空壳;一种是作为网络道德环境公害的语言污染物。网络语言垃圾是不道德的网络言语行为的消极产品,它在网络中的广泛存在,说明了网络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二)言语侵权
网络言语侵权是指网络行为人利用网络言语行为侵害他人合法的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并造成实际损失的情况。网络言语侵权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言语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不正当的目的,在网上故意捏造和使用虚假信息的言语行为。这类言语侵权行为通常都以牟取不正当经济利益为动机,不惜牺牲媒体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影响面广,给受害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严重。这类网络言语侵权行为的特点是言语行为人为了实现其不正当利益,利用言语行为捏造事实,从而使他人陷人不利处境,给受害人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都造成极大的损害,是极其恶劣的网络言语侵权行为。
二、网络言语行为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网络安全性技术的因素
网络自身的安全性。互联网源于人类更为便捷、快速、安全地传递信息的实际需要,电子空间自身的脆弱性又迫使人们将网络的安全性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把互联网设计成为一片互相连接的网络,不区分主要网络与次要网络、统治网络与附属网络,形成一个绝对没有中心的网络世界的“无中心”的设计思想就是建立在网络安全性的要求之上的。这种设计思路可以保证网络的某个特定点受到攻击时不影响网络其他部分的正常工作,从而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
(二)网络空间自身的特点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空间是一个数字化的空间,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因而网络环境的各种问题也具有虚拟的特点。但是,虚拟性不等于虚幻性,虚拟空间虽然在物质形态上是不真实的,但在影响上却是真真切切的。把虚拟空间等同于不真实的虚幻,看不到网络行为对世界的真实影响,就容易使人用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网络道德问题。
(三)网络言语行为在操作上的特点
网络言语行为的间接性。网络言语行为必须借助机器界面这一中介才能进行,也就是说在网上,言语行为的最终目的还是人际沟通,但是要达到这个目的,言语行为人首先要把信息转换成为数字化的符号方式,输入网络终端设施,然后通过网络连接,将信息传送到其他显示屏幕上,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才算基本完成。可见,网络言语行为与人们在物理世界进行的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言语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
(四)网络言语道德环境的特点
发生在物理世界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熟人关系”,人们的交往面较狭窄,主要的人际活动都在“熟人社会”里面进行。人们言语行为道德性的维持不仅依赖行为人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更受到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利益机制等道德他律手段的有力支持。
三、网络言语行为道德失范的应对
(一)技术救治
如前所述,网上大量的不道德言语行为与网络技术以及网络行为的技术操作的特点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对网络言语行为的技术管理,强化网络言语活动主要场所管理者的道德责任就成为应对网络言语道德问题的必要手段。具体手段包括:第一,运用过滤技术,进行网上言论审查。可以制定恰当的网络言语道德原则和标准,对在网上发表的言论或其他数据进行筛选,防止那些不符合网络道德基本准则的话语进入网络公共平台。第二,加强对网络代理服务器的管制。网上有大量完全开放的免费代理服务器,网络使用者一方面可以利用代理服务器享受各种网络服务,另一方面又能巧妙隐匿身份,从事网络不道德行为。
(二)法律规范
健全法制法规、以法治网是规范网络语言行为的基本保障。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专门的互联网管理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清理网络不良现象提供了法律依据;近年来我国对涉网法律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借鉴国际上通过受理公众举报遏制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方法(全球“国际举报热线联合会”已有22个成员组织)的基础上,于2004年6月成立了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中心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对相关问题及时处理,为净化网络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公众的广泛支持和信任。除此之外,我国的宪法、民法和刑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也同样适用于网络行为。
(三)道德建设
网络言语道德属于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的范畴,是网络道德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和要求。因此,通过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络言语行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为了确保网络道德教育在规范网络言语行为时的实效性,还应承认和肯定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中的言语道德及其教育方法的差异性,要努力探索和总结网络言语道德的自身的规律并确立相应的道德准则,避免生搬硬套物理世界中的各种道德尺度和德育方法。
总之,要根治网络言语行为失范的问题,应本着有利于网络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原则,既正视问题,又合理地把握尺度,在推进网络技术和事业的进程中采用综合整治的方法,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和网络建设的法制化、道德化三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唐一之,李伦.网络生态危机与网络生态伦理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6)
[2][美]杰克·D·道格拉斯等.越轨社会学[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53
【关键词】网络言语行为 道德失范 网络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54-0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日益深远,甚至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正因为这是由网络技术开启的新的实践领域,使得网络自身的发展问题纳入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中来。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关注“网络生态”,并着手建构“网络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以期塑造一个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网络道德建设涉及网络化生存的方方面面,本文仅尝试对网络言语行为的道德失范现象进行粗浅的分析和说明。
一、网络言语行为道德失范的表现
(一)语言垃圾投放
语言垃圾投放是指网络行为人利用言语行为向网络投放没有信息价值或是负价值的言语成品的行为。网上的语言垃圾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言之无物的语言空壳;一种是作为网络道德环境公害的语言污染物。网络语言垃圾是不道德的网络言语行为的消极产品,它在网络中的广泛存在,说明了网络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二)言语侵权
网络言语侵权是指网络行为人利用网络言语行为侵害他人合法的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并造成实际损失的情况。网络言语侵权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言语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不正当的目的,在网上故意捏造和使用虚假信息的言语行为。这类言语侵权行为通常都以牟取不正当经济利益为动机,不惜牺牲媒体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影响面广,给受害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严重。这类网络言语侵权行为的特点是言语行为人为了实现其不正当利益,利用言语行为捏造事实,从而使他人陷人不利处境,给受害人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都造成极大的损害,是极其恶劣的网络言语侵权行为。
二、网络言语行为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网络安全性技术的因素
网络自身的安全性。互联网源于人类更为便捷、快速、安全地传递信息的实际需要,电子空间自身的脆弱性又迫使人们将网络的安全性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把互联网设计成为一片互相连接的网络,不区分主要网络与次要网络、统治网络与附属网络,形成一个绝对没有中心的网络世界的“无中心”的设计思想就是建立在网络安全性的要求之上的。这种设计思路可以保证网络的某个特定点受到攻击时不影响网络其他部分的正常工作,从而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
(二)网络空间自身的特点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空间是一个数字化的空间,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因而网络环境的各种问题也具有虚拟的特点。但是,虚拟性不等于虚幻性,虚拟空间虽然在物质形态上是不真实的,但在影响上却是真真切切的。把虚拟空间等同于不真实的虚幻,看不到网络行为对世界的真实影响,就容易使人用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网络道德问题。
(三)网络言语行为在操作上的特点
网络言语行为的间接性。网络言语行为必须借助机器界面这一中介才能进行,也就是说在网上,言语行为的最终目的还是人际沟通,但是要达到这个目的,言语行为人首先要把信息转换成为数字化的符号方式,输入网络终端设施,然后通过网络连接,将信息传送到其他显示屏幕上,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才算基本完成。可见,网络言语行为与人们在物理世界进行的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言语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
(四)网络言语道德环境的特点
发生在物理世界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熟人关系”,人们的交往面较狭窄,主要的人际活动都在“熟人社会”里面进行。人们言语行为道德性的维持不仅依赖行为人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更受到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利益机制等道德他律手段的有力支持。
三、网络言语行为道德失范的应对
(一)技术救治
如前所述,网上大量的不道德言语行为与网络技术以及网络行为的技术操作的特点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对网络言语行为的技术管理,强化网络言语活动主要场所管理者的道德责任就成为应对网络言语道德问题的必要手段。具体手段包括:第一,运用过滤技术,进行网上言论审查。可以制定恰当的网络言语道德原则和标准,对在网上发表的言论或其他数据进行筛选,防止那些不符合网络道德基本准则的话语进入网络公共平台。第二,加强对网络代理服务器的管制。网上有大量完全开放的免费代理服务器,网络使用者一方面可以利用代理服务器享受各种网络服务,另一方面又能巧妙隐匿身份,从事网络不道德行为。
(二)法律规范
健全法制法规、以法治网是规范网络语言行为的基本保障。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专门的互联网管理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清理网络不良现象提供了法律依据;近年来我国对涉网法律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借鉴国际上通过受理公众举报遏制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方法(全球“国际举报热线联合会”已有22个成员组织)的基础上,于2004年6月成立了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中心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对相关问题及时处理,为净化网络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公众的广泛支持和信任。除此之外,我国的宪法、民法和刑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也同样适用于网络行为。
(三)道德建设
网络言语道德属于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的范畴,是网络道德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和要求。因此,通过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络言语行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为了确保网络道德教育在规范网络言语行为时的实效性,还应承认和肯定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中的言语道德及其教育方法的差异性,要努力探索和总结网络言语道德的自身的规律并确立相应的道德准则,避免生搬硬套物理世界中的各种道德尺度和德育方法。
总之,要根治网络言语行为失范的问题,应本着有利于网络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原则,既正视问题,又合理地把握尺度,在推进网络技术和事业的进程中采用综合整治的方法,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和网络建设的法制化、道德化三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唐一之,李伦.网络生态危机与网络生态伦理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6)
[2][美]杰克·D·道格拉斯等.越轨社会学[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