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因素对英语语言教学的影响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它是情感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特别是语言和语言之间的不同,除了形式之外,就是浓厚的文化差异。语言的学习就应该是文化的学习,就应该建立在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理解之上。而中英文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文化的差异,理解他们的文化,才能够顺畅地使用英语。本文就主要探讨英语使用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探讨这些文化因素对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因素;英语教学;环境;差异;风俗习惯;思想观念
  在宽泛的定义里,文化包括了艺术、知识、信仰理念、道德等等种种复杂的多样整体,同时,它对人的行为和思想观念也造成了很深刻的影响。这就使得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方式不同,除语言之外的肢体表达也大不一样。而大学英语的教学已经不能局限在单纯的知识教学上了,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对语言的应用和理解。这就要求大学生能够从英语学习当中,了解英语的文化,可以从其背景当中品味到英语的韵味,这才是最高的语言学习境界。
  一、文化因素的渗透有助于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表达和信息传递方式,是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相结合而形成的产物。英语教学就是语言教学,那么我们教学英语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学习这门语言本身,还是为了学会使用这门交流的工具,或者仅仅是为了考试呢?从普遍的学习目的上来说,小学、初中的英语基础性教学,高中的重点知识教学,到大学的应用型教学,教学目的发生着从知识型到实践型的目的性的变化。特别是大学英语的学习,它建立在英语基础上,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更加重视交际能力。而文化的这种渗透能够很好地帮助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大学生的情感比较丰富,他们接触的人和物也比较多,视野比较开阔,所以他们使用应用多过学习英语,这也是最好的学习境界。将文化因素渗透于教学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交流这一目的,能够让大学英语的教学更有意义和实践效应。
  二、文化因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
  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就是因为他们对英语不了解,还是在用一种汉式的思维学习英语。这就像是用了“碗”打水一样,要经过好长时间才能够将水缸打满,而我们应该使用的打水工具是“水桶”。汉式思维就像是那“碗”一样,根本就不是完成任务的工具。文化长久以来对人的思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人的语言也对文化产生着影响,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之间的紧密联系。特别是表现在文化差别、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这三点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
  1.日常交际习惯不同对教学的影响
  中国人在见面的时候,可能经常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或者是收入情况。而这些在英美等使用英语的国家是非常反感的,他们认为这是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他们更喜欢和别人谈论天气、自己的爱好等等。这样我们在教学学生基本的日常对话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些方面,给学生传输正确的交流方式。老师可以让学生之间来演绎这种基本的对话,或者是固定某个场景让学生练习。这样老师能够将文化背景帮学生设定好,教学价值会更大。而且在大学这个环境当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鼓励学生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国家的文化,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自然学习方法。
  2.价值取向不同对教学的影响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很大的,中國人的观念是“天人合一”,是对自然的一种顺应,强调集体观念。而西方的一些国家,他们主张“天人相分”,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自然,更加强调个人主义,崇尚自我奋斗。比如在公交车上,如果你把座位让给一个中国的老人,他们会对你表示感谢;如果你把座位让给一个西方国家的老人,他会认为这是对他的“轻视”。这样的文化就造成了他们在语言表达习惯上的不同,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就要注意这个方面。在英语中一些提供帮助的表达一般都是非常委婉的,而且多数情况下都是问别人自己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别人替自己完成。所以老师在教学时不能将汉语的场景对话直接翻译成英语让学生进行练习,而应该将学生完全置于那种环境当中,去揣摩西方人会怎样对话。这样就加入了感情色彩,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3.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教学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内在的东西,反应到个人身上就是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国家之间一定会出现不一样的文化。从思维方式上看,中国文化中更加重视情感和直觉性,很多事情都是凭直觉做的决定。而在西方,他们更加重视逻辑思维性,他们会对事物做充分的分析之后再做决定。因为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中国人比较重视经验,而西方人则重视规律,重视对事物特征的总结。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有较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注意给学生建立一个先思考,然后总结,最后得出结论的逻辑思维方式。这样符合文章的思路走向,才能更好地理解。而且从阅读的文章的思路上,我们就能基本判断这是一篇西方人写的文章,还是中国人写的。因为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如果学生能够从教学中发现这一规律,那么英语的学习就差不多了。另外,在写作方面,老师要尽量指导学生向这种思维靠拢,从而可以写出比较地道的英文文章。
  三、文化因素的渗透能够让教学更有活力
  文化因素就像是给语言注入了灵活,让每个表达都是那么有活力,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英语对自己的号召。将文化因素渗透到英语教学当中,学生就不会再感觉是在学习单词或单板的句子,而更像是和英语交朋友,先相互了解,然后再一起“玩耍”。文化的渗透可以让教学过程变得非常有趣,构建教学背景、营造教学环境、游戏化教学等等,都将让课堂变得高效、丰富。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课堂上,老师要注意文化因素的渗透,把课堂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全方位深度的思考,将知识背景介绍地更加清楚、透彻,让课堂显得更真实生动,让学生感受到其中包含的浓浓“深情厚谊”。
  参考文献:
  [1]李晓琴.论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对中英文语言表达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李丽.浅析中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3]支莉.论中英文化差异与现代英语教学[J].皖西学院学报,2008(6)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异彩纷呈,最重要的一条主旨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笔者也
报道银(I)催化芳香端炔与磺酰氯的新颖反应,该反应出乎意料地得到烯基砜,产率47%~72%,并且具有Z选择性.提出了自由基催化循环机理,解释了烯基砜的形成及烯基砜的立体化学结果.
又到一年红薯季,每回经过烤红薯摊位,扑鼻而来的香味总会让我停下脚步,忍不住买上几个,那软酥酥、甜润润的红薯,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因为红薯在我心里承载了太多的东西。  七八十年代,农村生活苦,家家户户地里头都种有红薯,我家地散瘠薄,父亲为了多收点红薯,总是把地翻了又翻,慢慢地那些地都变成了肥沃之地。父亲一般都会选雨后泥湿时把红薯秧插栽下去,很快嫩绿的红薯藤叶迅速蔓延,一片片绿叶你挨着我,我挤着你
夏日荷香,倚石听风。华夏赏石根在河洛,作为现代赏石文化的先驱,河洛石文化博物馆致力于河洛文化和奇石文化的传播,河洛石文化博物馆第二十五次奇石、书画保真互动会于6月22上午1
摘 要: 短距离快速跑在小学各年级教材中都出现,是跑的重点教材。它要求以最快速度,用最短的时间跑过规定的距离,其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速度的快慢。本文就影响小学生短跑成绩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出提高小学生短跑成绩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短跑成绩 提高方法 小学体育  引言  短跑是典型的速度项目,如果说田径是其他各项运动的基础的话,那么短跑是田径的基础,是小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
用能量为80 MeV的19F束通过反应76Ge(19F, 5n)90Nb布居了90Nb的高自旋态. 通过在束γ测量分析90Nb退激γ射线的符合级联关系, 发现了19条新的属于90Nb 的γ跃迁, 建立了90Nb
]面向新世纪 ,我们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和考验。如何战胜新的挑战 ,经受住新的考验 ,保持党的先进性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摆在全党面前不容回避的历史课题。
社会在发展,教育教学也在不断进步。为了提高教学品质,国家加大对教育教学的投资力度,多媒体进入普通幼儿园的教室。多媒体辅助于语言教学,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将抽象的趣味化、形象化。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所在,进而达到发展幼儿诸多能力的目的。  介于此,我在幼儿语言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