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查蒂·史密斯的小说《白牙》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mil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将种族问题与性别问题相结合,使得后殖民女性主义应运而生。本文将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对小说《白牙》中处于种族歧视、文化冲突、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女性问题进行解读。
  【关键词】:后殖民女性主义;传统西方女权主义;女性文化身份;《白牙》
  查蒂·史密斯的《白牙》将文化的碰撞、宗教的交锋、种族的冲突等错综复杂的问题编织在一起,将英国现代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的社会图景浓缩在了几个街区之间,刻画出一幅宏大复杂的后殖民景象。除了对种族、文化等问题的探讨之外,小说中所表现的女性问题同样引人深思,本文将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对小说中的女性问题进行解读。
  一、后殖民女性主义
  20世纪70年代,后殖民主义研究兴起,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及结果,来彻底改写殖民文化中的“主体/他者”关系。在后殖民主义学者看来,殖民时期,殖民地文化处于“他者”的位置,他们是弱势群体,是非中心的、边缘的,而与之对应的殖民文化却站在“主体”的位置,他们是中心的、霸权的、强制性的,所以,他们要打破这样一种既定文化,用处于弱势地位的“他者”文化来改写占据主流地位的“主体”文化,使“他者”重新获得话语权。
  女性主义批评在女权运动的影响下于20世纪中叶兴起。女性主义批评均是在颠覆主流文化,摆脱父权制对其的控制,改变自身的弱势地位,争夺女性话语权。在女性主义者看来,女性在传统的男权文化中始终是处于边缘位置或者“他者”位置。尽管在女权运动的影响下,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男性/女性”即“主体/他者”的关系却根深蒂固,难以撼动,所以,女性主义批评也是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颠覆传统的主流文化中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关系,即对所谓的“主体/他者”关系进行改写。
  无论是后殖民主义还是女性主义,他们在面对主流文化时,均致力于“重建屡受压抑而处于边缘的社群或个人”。[1]P14所以,“他者”与“他者”、“边缘”与“边缘”相遇必然会产生共鸣。当后殖民主义出现之后,女性主义便与之产生交集,两个理论开始互相渗透。然而,在主流后殖民主义研究中,主要的参与者是以爱德华·赛义德为代表的男性学者,“后殖民研究是一个相当男性化的领域,充满了男性中心的观点”。[2]P51因其对女性及社会性别问题的忽视,许多女性主义研究者在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加入了女性主体,“揭示了在殖民过程中社会性别、种族和性行为这些范畴之间的交叉互動关系”。[2]P51
  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后殖民女性主义便应运而生。后殖民女性主义将种族问题与性别问题相结合,对原有的殖民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批判,重新审视西方主流的女权主义理论,探讨后殖民主义文化背景下不同种族、不同社会阶级的女性差异问题,也对边缘化女性的能动性、女性身体与国家话语、第三世界女性文化身份及女性话语的建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此视角的基础上,本文接下来就小说中表现出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进行具体分析。
  二、对西方主流女权主义的批判
  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的结合使得后殖民女性主义学者开始关注比处于“他者”还要“他者”位置的第三世界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妇女问题,并对传统的西方主流女权主义提出了质疑和批判。著名学者莫汉蒂在其发表的《在西方注视之下:女性主义学术研究与殖民话语》一文中,指出西方的女性主义者忽视了妇女内部所包含的在阶级、种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笼统地把妇女归为受压迫的、具有相同利益和欲望的统一体,而谈论到第三世界妇女时,她们的形象便被塑造成贫穷的、守旧的、没有文化、没有权利意识、盲目信奉宗教、软弱无能等等,与之相对立的是西方妇女思想开放、受过良好教育、具有权利意识、不会盲目信奉宗教、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等等的形象。在莫汉蒂看来,传统的西方女性主义在对待第三世界的妇女问题上带有明显的文化偏见和种族优越感,正是因为西方女性在女权运动中取得了相对的独立和平等地位,加之在殖民时期她们来自于占主导地位的宗主国,使得她们常常以第一世界白人中产阶级来标榜自己,并以她们的标准要求第三世界的女性。这种带有强烈殖民主义及文化霸权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受到后殖民女性主义的批判。这一批判在《白牙》中也有着具体体现。
  白人女性乔伊丝出场时便声称自己是“坚定的女权主义者”。从表面上看,作为女权主义者的乔伊丝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开放的思想、不会盲目信奉宗教,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受到了丈夫的尊重,在家中享有平等的地位,这一切都符合西方女性主义者的形象。身为白种人以及来自殖民宗主国的种族优越感使得她对小说中的非白人、殖民地妇女带有强烈的偏见。艾丽和迈勒特因为吸食大麻而被校方要求到夏尔芬家进行两个月的补习,虽然最后艾丽的成绩有所提高,但在乔伊丝眼中,聪明的头脑是不可能靠后天培养起来的,艾丽成绩不好是由于身上的牙买加基因作祟,尽管成绩提高了,但她依然不具有智慧。虽然艾丽只有一半的牙买加基因,但是乔伊丝却将她看成是第三世界的女性,将先前固有的第三世界的女性没有文化这一形象强加在了艾丽身上。
  除此之外,当尼娜和马克辛到夏尔芬家吃饭,身为女权主义者的乔伊丝却不能理解她们,她能接受男同性恋却无法认同女同性恋。尽管她已经阅读过关于同性恋的书籍,但那些书籍却无法让她理解她们的观念,更看不出其中的意义所在。女同性恋在男权社会中因“女性”和“同性恋”的身份而被双重边缘化,作为女性主义者,本应为女同性恋争夺其应有的政治权利,同主流文化对抗,获得话语权,然而当尼娜和马克辛被马库斯的话语侮辱时,乔伊丝非但没有帮着打圆场,反而有“成千上万句带刺的话正躲在她喉咙口”,最后更是出口伤人,用其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表达了对处于“第三世界”、 “女性”和“同性恋”三重边缘化身份的尼娜和马克辛的歧视。
  作为第一世界的白人中产阶级,乔伊丝的优越感使得她总是干预双胞胎之间的矛盾,她认为阿萨娜是第三世界的女性,她没有能力处理双胞胎之间的矛盾,而她作为有知识有能力的白人中产阶级完全可以指导阿萨娜解决矛盾,为此,她还振振有词的说到“我不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才来的。不管你愿不愿意,我已经跟这事有了瓜葛,明白吗?”[3]P324 她居高临下的态度,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要求阿萨娜的做法正是传统的西方女性主义的最好诠释。查蒂·史密斯通过乔伊丝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传统的西方女性主义背后所隐藏的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以及文化霸权进行了有力批判。   三、第三世界女性文化身份及女性话语的建构
  后殖民女性主义除了对传统西方女性主义的批判之外,还将重点放在了对第三世界女性文化身份及女性话语的建构上面。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家斯皮瓦克在其论文《属下能说话吗?》中指出:作为殖民地的属下妇女,在外在的“殖民主义”以及内在的“男性主义”的双重掩盖之下失去了其女性文化身份及女性话语权。
  女性的特权被后殖民主義的研究者遗忘,“在父权制与帝国主义之间、主体与客体形成之间,妇女的形象消失了,不是消失在原始的虚无之中,而是消失在一种疯狂的往返穿梭之中,这就是限于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第三世界妇女’错置的形象”。[4]P145 所以,作为后殖民女性主义者的斯皮瓦克认为需要为第三世界的妇女说话,构建她们在殖民主义及男性主义的压迫之下丧失的女性文化身份及女性话语权。
  在小说中,查蒂·史密斯塑造的阿萨娜一角便是丧失女性文化身份及女性话语权第三世界妇女的代言人。阿萨娜是牙买加移民,跟随丈夫来到英国定居。作为有色族裔,在以白人为主导的世界中的原有文化身份被压制,处处被歧视,而阿萨娜作为有色族裔的女性,她的文化身份更是被掩盖,为了生存,她只能在家缝补衣物,当一个廉价劳动者。阿萨娜与萨马德是传统意义上的穆斯林包办婚姻,在她看来沟通对于婚姻的维系并无作用,女人只需要让男人说了算,自己保持缄默就可以,“沉默、不说话,才是家庭生活的良方”。[3]P55 在传统的男性主义中,男性居主导地位,女性则要依附于男性,对男性百依百顺,女性的命运掌握在男性手中,从未想过为自己争夺被压制的话语权,这一点在阿萨娜身上可见一斑。查蒂·史密斯通过刻画阿萨娜的形象表明自己对第三世界妇女这种现状的担忧,于是她又塑造尼娜这个角色,使她成为自己的代言人。尼娜是阿萨娜的侄女,也是一名同性恋者,她早于阿萨娜来到英国,阅读了许多关于西方女权主义的书籍,查蒂·史密斯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透过尼娜对艾丽的劝诫表达出来:“你要重新教育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不要奴性十足地跟着别人,要有自己的生活。”[3]P210她希望第三世界的妇女能够重拾文化身份,争夺自己的应有的话语权。
  四、结语
  查蒂·史密斯在《白牙》中通过乔伊丝来对传统的西方主流女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又借助阿萨娜与尼娜这两个人物形象表现自己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期望第三世界的妇女能够重新构建女性文化身份及女性话语权,表达了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小说中所涉及的种族歧视、文化冲突、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女性问题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树明,性别意识与族群政治的复杂纠葛: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2(3)
  [2] 胡玉坤,后殖民研究中的女权主义思潮[J],妇女研究论丛, 2001(3)
  [3] 查蒂·史密斯,白牙[M],周洁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
  [4] 罗钢、刘象愚,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要】:民间美术存在我国民间,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不断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艺术。将民间美术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可以较好地宣传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促进现代艺术设计的更好发展。本文就民间美术的特征和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民间美术;现代艺术设计;启示  0.引言  民间美术沉淀的是民间的智慧,我国民间美术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在文化内涵和美术种类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成就,是我
期刊
中国地大物博,由于南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民居特点,进而影响到它们的建筑形式的差异。如果我们把长江作为分界,把中国分为南方和北方的话,那么建筑形式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多在加厚的砖砌墙体上加盖简单的屋顶,并开挖有利于采光的大窗户以及在不铺地板的房间里生活的北方住宅,还有不必考虑风、冰雹、雨、雪或其他自然因素的侵袭,冬暖夏凉的地下建筑,如北京的四合院和陕北的窑洞;另一类是中国西南地
期刊
【摘要】:对绝大多数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设计管理是一个和本专业并不太相关的复杂难懂的理论性学科,而事实上设计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说明了其重要性。服装设计作为设计类学科的重要分支,要在新的世纪进行新的发展就必然要改变之前过时的设计工作模式进入全新的设计管理时代。本文在讨论设计管理的基础内容之上结合服装设计的现状,表达对设计管理这个领域的看法以及对设计管理课程意见。  【
期刊
【摘要】:会展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产业来说,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会展的空间设计方面,或许是会展行业的人才还比较缺乏,更或者说我国现在会展行业的发展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出现了一个“追求速度而忽视品质”的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分析会展设计的流动性特点和空间氛围的重要性来和大家共同探讨现阶段它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会展设计;空间氛围;流动空间   展示设计是近几年来发展比
期刊
【摘要】:马远的《水图》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对水的细致观察、对笔墨线条的高度掌握以及融入自己的内心世界马远对水的姿态进行总结,创作出十二幅姿态各异的水。本文将从《水图》中的“张力”、《水图》中的“简化”及《水图》中的“图底关系”等方面在艺术与视知觉的视角下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马远;《水图》  马远的《水图》分为十二幅,除了个别幅有极少的岩石岸边
期刊
【摘要】:无中式不惊艳,在室内设计领域新中式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将中国传统的元素(尤其是建筑构件)以全新的形式分解重构重新运用其中,将空间设计注入了一股崭新的东方风格。传统中式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相互辉映,是对清雅含蓄、端庄风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  【关键词】:建筑构件;室内设计;重构  一、传统建筑构件与符号的关系  符号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建筑构件的符号意义就如人类的语言,
期刊
艺术发展史告诉我们,艺术的创造永远是站在过于和未来之间的动姿,是在不断的打破中进行建设。从远古艺术的稚拙单纯到当代艺术有新的生命元素来补偿,艺术演进的自我运转是由艺术的创造本性决定的。“艺术创造历程的每一次革命的发生首先是人类精神领域内的革命。当陈旧的美学思想被人类创造欲望榨干后,新的审美体系就会取而代之。人文精神的重视掀起了文艺复兴,驱走了中世纪的神性统治,光学的进步,色彩理论的完善,成就了印象
期刊
【摘要】:吴门画派振兴了明代初期不得重视文人画,并使之在明清一直保持主流倾向,而沈周作为吴门画派的鼻祖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本文第一、第二部分以吴门地区的地域文化、沈周的人文修养为铺垫,在第三部分对沈周的笔墨风格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本文希望通过描述进一步梳理沈周形成粗笔山水风格的漫长过程,主要了解粗笔山水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沈周;山水;细沈;粗沈  一、吴门地区的地域文化  沈周是吴门画派
期刊
【摘要】: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成为全球的焦点。老人对各类用品的需求急剧上升形成了广阔的市场。推广老年用品的最佳途径是生产适合老人的外包装,而目前我国老年包装设计多是年轻人的使用习惯,忽视了对老人的人文关怀。本文对现有包装设计进行分析,提出老年包装设计应该和对老人的人文关怀密切结合,使老人能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  【关键词】:人文关怀;老年用品;包装设计  据全国老龄委预计,未来20年
期刊
【Abstract】: Lady Macbeth, one role of Shakespeare's four great tragedies "Macbeth", is depicted as a cruel, merciless woman. To chase power, she instigates her husband Macbeth to murder the king and 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