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vili1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 情境教学,拉近与生活的距离。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基于当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探讨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这决定了小学数学生活情境的创设要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捕捉精彩镜头,再配置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生活原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1.2 创建讨论情境,加深知识的理解。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小学生乐于交往,而讨论正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对教学中的思维障碍点和知识难点,创建讨论情境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其讨论中思考、交流中,教师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认识深化。如在教学“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40米,要5天完成,实际用了4天,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修多少米?”,在引导学生顺利得出40×5/4-40=10(米)这种解法后,学生们肯定有些疑惑。教师此时可以让他们去讨论,可以通过他们画图和讨论,让所有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最后,让同学们一致认为这是一种简洁而正确的方法。另外,通过表扬个别提出质疑的学生的创造性和全体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开阔了思路,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运用有效沟通技能,改进交流方式
  2.1 合理运用肢体语言。低年级孩子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具体形象的东西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如果运用适当的形象的肢体语言,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突破难点、把握重点的重要作用。让肢体语言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真正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师上课时就象慈爱的父母,对回答错误的孩子去摸摸他的头,安慰着他,当有孩子过于激动时,又会安静地站着,注视着那位孩子,让那些得意忘形的孩子静下心来主动参与活动;对孩子们出其不意的回答,睁大一双眼睛,让孩子们冷静下来,继续反思……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张疑问的脸、一个生动的动作,都在传递着老师对孩子的情感,孩子们能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得到一种自信的力量,推动着孩子们不断地努力,激发着学习的兴趣。
  2.2 善于倾听。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力.有效地教学,是通过教学活动对每一位孩子或都个别孩子有所改进都是有效的。
  2.3 恰当反馈与赞扬。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教学《秒的认识》时,让孩子们感受10秒的长短时,孩子们用了不同的方式完成活动,老师在小结时,对用舞蹈表现的孩子们说:“你真能干,你一定认真地学过舞蹈!”对用拍手的孩子们说:“你很有节奏感,你的音乐学得真棒!”课堂中这样的赞扬伴随着活动中孩子们的出色表现而恰到好处,自然而不夸张,真实地表达老师对孩子们由衷的希望和祝福:“你比老师想得还要多,你真行!”、“你很勇敢,声音再大一点,好吗?”、 “你的问题难住了老师,希望大家帮助老师,去查资料,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好吗?”、“你瞧,通过努力,你成功了,祝贺你!”等等。
  3 方法多样,鼓励策略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的背景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都会联系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因而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策略多样化。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分析、解决问题。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使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使他们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完善解题策略。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应予以充分肯定,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充分尊重学生,做到既评价知识技能,又评价情感。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4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性思维是指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出的一种扩散模式,具体表现为思维视野的广阔,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就是“一题多解”。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仅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其他方面的创造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利用“问题”、“障碍”、“趣味”等方式引入以激发起学生潜在的强烈求知欲,另外,因为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的思维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故而,教师应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比如,多看图形,认知事物的外部特征形成记忆,继而扩大图形,引入立体图形,形成空间感,最好是身体力行,加强空间认知的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小学诸多学科中,最具理性的学科就是数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怎样上好数学课,让学生喜爱这门学科是值得认真思考的教学课题。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 实践 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
期刊
【摘 要】 社会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如今社会竞争更为激烈,需要的不再是单一技能的人才,而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非常重视,而初中数学教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人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多年,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素质的提高进行简要
期刊
【摘 要】 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其核心是人格发展,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要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具体文章内容,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的心灵,使他们逐步健全人格。 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
期刊
【摘 要】 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总是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
期刊
初中文言文是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觉得对学生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方法,使之不惧怕课外文言文,做到对课外文言文的真正理解和感悟。  1 追朔字源,激发兴趣。  我们应根据古汉语的特点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其字义和字形之间大都有密切的关系,从其构字特点中,往往可以探求这个字的意义轨迹。引导学生了解造字
期刊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下述几种提问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联系学生的生活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
期刊
【摘 要】 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要学会学习,就有一个掌握学习方法和使用学习策略的问题。而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学习 方法  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同样,学习也是一样,必须掌握学习方法。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期刊
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高速度发展,社会对英语教育的关注,家长和学校对英语教育的关注有时甚至达到了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地步,作为信息载体之一的英语已经成为人们各个生活领域的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使得重视、加强和促进英语教育教学已成为适应国内和国际形式的需要。以下是本人对实施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些看法: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期刊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来,这不仅是课标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元认知是20世纪70年代
期刊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应用唯物辩证原理解决中学化学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中学生思维素质的目的。化学学科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辩证性,应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来阐明中学化学知识,使自然科学教育与唯物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下面浅谈在教学中运用辩证原理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 运用量变质变规律指导化学教学  量变质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