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狂沙始到金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shuy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十八法》(以下简称《十八法》)是一部18集电视系列专题片,每集片长10分钟左右,讲述了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十八种工作方法。这部片子素材浩繁、出镜人物多,我们前后制作了三年才完成,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作体验,创作感受也很多很多。但我想,人们更想知道的一定是,我们究竟是怎么完成这样一部大规模系列片的,所以就择其主要的,将我们制作大型系列片的经验说一下。
  创作从定位开始
  要制作一部大型系列片,或者要表现一个大主题,一开始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构思,从宏观上对整部片子的素材、风格、表现方法、表现内容乃至规模进行一个定位。
  一开始,我们没想做得这么大,或者说没有想到最后会做得这么大,可以说对题材是认识不足的。我们前后用了四个月时间拍摄了三部“毛片”,都不成功,片子枯燥,表现形式单调,甚至连主题都表达不清楚。在创作中,总是发现这样那样的“迷路”,绕来绕去就把我们自己绕迷糊了,不知该怎么表现,似乎什么素材都是可以的,又似乎什么素材都不足取。我们意识到这个题材至此已经接近失控,是我们难以驾驭的。我们开始明白,缺乏一个清晰的整体构思,是我们一开始失败的原因。
  必须调整思路了。我们不再刻意地限制片子的规模,开始计划拍成系列,用一个片子来反映一种工作法,总共做出18部。规模上一放开,我们可以选择的创作手法就多了起来。在表现方法上,我们开始“舍简就繁”,放弃“高度精练”的说教语言,把解说用在故事叙述上,以求循循善诱。在创作目标上,我们力求通过讲故事升华主题,在展示工作法的同时教给人们一种思考方法、一种创新精神。我们策划出了18部片子的骨架,18部片子的叙事结构和手法是统一的,保证了风格的一致,同时又可以简化片子的表现结构。每部片子,我们都以主持人出镜讲述事情的“来龙”,以画外音解说引导故事情节发展,最后再由主持人出镜对这个故事展示的工作法进行总结。创作就是这样,由简到繁达到极致,就会由繁到简、返璞归真。至此,创作就步入了正轨,思路上的困难解决了。
  发扬“跑腿精神”
  专题片离不开现场采访,越大型的专题片采访量越大。制作一部系列片,必须有一种“跑腿精神”,不能怕采访量大,不能怕采访工作难,要多采访、采访好,才能为准确表达主题打下好基础。
  椒江区有非公有制企业2057家,已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314个,吸纳党员3319人。这么多的采访对象摆在我们面前,值得一拍的故事更是海量,怎么选择?只有采用笨办法,挨家挨户上门,一个一个了解。半年时间里,我们跑遍了椒江区所有规模以上企业,一家一家地座谈,深入了解党组织、党务工作者以及党员的工作故事,搜集了上千份相关材料。以分集《百年树人》的采访过程为例,我们前前后后往企业跑了三十来趟,反复挖掘能够体现思路及方法的故事,最后确定的拍摄内容看起来简简单单,其实寓意深刻。
  有一句行话说得好:“没有不会说话的采访对象,只有不会提问的记者。”我们在《十八法》的采访过程中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有心直口快的,也有沉默寡言的;有开门见山的,也有委婉含蓄的;有善于表达的,也有害怕采访的。怎么让采访对象放下负担推心置腹地和我们交谈,怎么通过他们的口说出编导需要的内容来?我们在采访前做足功课,熟悉被采访对象的职务背景、工作简历、性格特点,从而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事先在心里拟定一系列问题,在采访中或激将、或求教、或质询、或追问,引导被采访者说出我们需要的内容。这其实也是笨功夫,要捕捉到群众的心声,只有主动走到群众中去。
  素材要“过筛”
  片子集数多了,片长长了,所涉及的素材就浩如烟海,如果没有一定的选择标准,就难以筛选出能准确表达主题的素材。在《十八法》的创作中,我们对素材的筛选是确立了一定标准的:有故事,有人物,有矛盾冲突,能引发共鸣,能引人深思。有了这个事先确定的标准,选起素材来也就驾轻就熟了。
  一部片子是想表达一个道理,道理的讲述必须依附在精彩的故事上,尤其是故事中的人物身上。缺少这些,道理再深刻,也不会有人去听。故事动人,片子才能动人,讲的道理才能深入人心;人物典型,故事才具典型性,才能引起更多的人代入思考;矛盾冲突强烈,才能突出解决问题的手段,让人回味无穷。具备了以上这些特点,片子才会和单纯讲故事的“故事片”区别开来,讲故事才能讲得有意义,不会白讲。我们根据这些要求,经过反复筛选,预先确定了18个拍摄方案。而在采编过程中,根据现场拍摄的情况,我们又进行再筛选,找拍摄对象进一步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适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拍摄方案。这样一来,最后制作好的片子和当初定下的内容相比,涉及的人和事都更换了一半以上。
  剪辑则是对素材的再一次精心创作。如果把《十八法》比作一桌大餐,那么前期的策划、采访拍摄、撰写解说等环节就是定菜单和买菜,剪辑就是这些菜品进入厨房烹制的过程。这时,光有好的食材还不行,还要烹制得当。面对十几比一的片比和海量的镜头素材,又该如何整合衔接各种素材、把握叙事节奏呢?有一个方法是最实用的——把自己当成观众,从观众视角出发选择画面。每编一稿,我们就请部里相关科室和相关企业的同志来观摩,让他们从观众的角度提意见,我们再进行修改,周而复始,不厌其烦。
  总结前车之鉴
  “二句三年得”,我们这部片子恰好拍了三年。三年之前,我们很多人都是新手,经验不足,思路不清,采访不力,拍摄不好,方方面面都有很多欠缺;三年之后,几乎每一个参与摄制的人都成了行家,采访、摄像什么的,人人都可以上手。片子刚拍完时甚至有一种感觉,就是此刻无论什么题材,你只要拿过来,我们都可以满怀信心地完成它。其实这就是长篇系列片拍摄过程的一个特色:学中干、干中学。由于周期长、工作量大、遇到的问题多,一个片子拍下来我们深入地介入了很多制作上的课题,积累了大量创作经验。
  比如现场拍摄,此前我们虽大多有过拍摄的经验,但像如此长期系统地从事一部片子的拍摄却前所未有。一开始我们拍摄的画面质地没有区别,但内涵却很不一样,明显能看出画面有摇移僵硬、错过亮点的迹象。随着拍摄的深入,我们不断吸取前面的经验教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具备了对拍摄现场的预判能力。拍专题片不同于创作电视剧或电影,很多时候拍摄机会只有一次,来不得NG。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尽量把功课做在前面,每次拍摄前都列好拍摄计划,对哪一个场景拍摄什么样的镜头做到心中有数。到了拍摄现场,对用光、取景、角度、色彩等细节“锱铢必较”,每一个场景都尽量拍摄不同景别的多组镜头,以便后期剪辑时好中选优。拍摄中还要求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瞄着显示屏,另一只眼睛还得环顾四周,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十八法》的创作过程,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最后的成片,就是我们这三年“学习生涯”的一份答卷。让人欣慰的是,这份答卷不仅我们自己满意,观众也是满意的。
其他文献
围绕“远教+基地+协会”的思路,对县域经济进行“一村一品”式细分,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课件内容,举办主题活动。  模式内容: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积极作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委组织部积极推广“远程教育个性化教学”,要求每个基层站点了解站点所在村屯的优势产业,选择本地有群众基础或有发展环境的优势产业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针对各村不同的优势产业下发和上传不同的技术培训和市场指导课件,各站点根
期刊
编者按:在江西省丰城市,有一群扎根农村、奉献青春的女大学生村官。她们热心于远程教育事业,坚守在岗位上,用聪明才智为农民打开致富的窗口;她们舍弃都市的繁华,忙碌于阡陌间,用细腻温情滋润着乡亲们的心田。  人物档案:贾丽娜,1988年出生,2008年入党,毕业于江西宜春学院,现任丰城市张巷镇邵坊村党支部副书记。  人物印象:背井离乡,只为放飞梦想;无私付出,只因心怀群众。  刚到邵坊村任职时,贾丽娜这
期刊
“环滁皆山也”是宋代文豪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对滁州景色的描述,安徽滁州由此而闻名天下。虽说“环滁皆山也”,但并不意味着滁州人就会被山禁锢创新的思维、阻挡开拓的步伐。自2011年以来,工作在这里的滁州远教人,借力使力,大力实施远教“三借”(借地、借智、借势)工程,拓宽了远教服务平台,壮大了远教人员队伍,整合了远教综合资源,从而奏响了远教工作的创新乐章。  借地:拓展远教服务平台  不得不承认,当前
期刊
为了推动“党员教育上电视”,当前一些地方远教部门尝试通过有线电视频道实现远程教育的进门入户。不过,在实际工作中,这一做法还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比如,入户的节目在播出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未能与群众需求良好对接;由于缺少相关制度的约束,负责采集、更新、编排和播发节目的人员责任不明确,入户节目整体质量难以保证。  如何更好地发挥有线电视频道的辅助教学作用,使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笔者认为应做好三个方面
期刊
2008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十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颁奖仪式暨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主任座谈会”。会上,中组部部务委员兼组织局局长傅思和作了重要讲话,总结了几年来全国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成果,研究部署了2009年的工作,表彰了全国优秀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者,并向全国第十届党员教育电视观摩评比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会议还邀请了国内知名影视专家、部分省市党委组织部领导对获奖作品进行了
期刊
节假日是流动党员、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时间段,很多地方都要求基层远教站点利用好这一时间段宣传远程教育、促进学用工作。但是,今年春节期间,笔者在走访基层站点时却了解到一些现实难题。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想与家人团聚、多走走亲戚,真正能动员到站点来参加学习的返乡人员很少。”也有人说:“平时与这些在外地打工的人联系不多,对他们的需求更不掌握,搞集中播放缺少吸引力。”还有人说:“冬天里站点的取暖情况不好
期刊
养殖业资金周转快、经济效益高,因而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与此相适应,农民对于养殖类课件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作为电教工作者,拍足、拍好养殖类课件,不仅是工作的需要,更是责任的体现。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制片人员往往面对大量素材却不知如何下手,或勉强为之,拍出的片子也是干涩无味。尽管这其中有受客观条件制约的因素,但笔者认为,主要还是我们主观认识不到位造成的。养殖类课件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教学演示,而应
期刊
湘畔明珠  拥有珍贵的党建资源的湖南省衡阳市,是一座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城市,是湘南地区早期革命活动和湖南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在这片党建基础深厚的红色沃土上,近年来,衡阳市党员教育工作也是佳绩迭出,创造出很多称得上“衡阳影响”的全国性原创党建工作经验。  成立于2011年七一前夕的衡阳党建先锋频道,是全国首家地市级党建专业电视频道。作为衡阳市党员教育云平台的重要组成载体之一,近年来,该频道坚持以内
期刊
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陈官乡,只要一提起刘永梅,大家都竖起大拇指:“ 人家刘总就是道道儿多,竟然能在‘床’上养猪,还发了大财!”养猪能养到“床”上,还能挣钱?看来刘永梅“这个女子不寻常”。向她本人求证,她笑着说:“这个床可不是咱们平时睡的床,而是我专门为养猪发明的‘生态发酵床’;我本人也没大家传的那么大本事,能把猪养好,全靠有远程教育。”  今年42岁的刘永梅,早先也曾端过铁饭碗,后来单位不景气,就
期刊
接到拍摄方丽的任务,我不禁沉思起来——作为本溪市平山区北台保洁队队长的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却书写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并由此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就事迹而言,方丽成为专题片的主人公是当之无愧的,但片子如何来表现呢?难道就是将镜头对准垃圾堆、脏马路、大扫把以及满身灰尘的她吗?那就制片本身而言又何谈“画面美”呢?就这样,带着一丝苦恼,我走近了方丽。  她和她的大扫把  初见方丽,感觉她貌不惊人,衣着更是很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