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南湖区;学校体育;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1-0021-02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锻炼身体,除了健身和运动技能外,同时也注重培养智力、社交、情感方面的能力,达到发展身体、发展运动和动作、发展智力、发展社交,促进人的整体发展,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我们嘉兴市南湖区体育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近年来我们着重从课堂教学转型及校园体育活动方式转变为抓手,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积极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体。
一、课堂教学——转型:“技术·能力·体能”融合与协调发展
课堂转型是我们南湖区在课堂改革过程中的一项主要教改工作,课堂教学转型的关键是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以“学科特征”和“学为中心”为推进教学改革的基石,以“学教方式力求符合学科特征、教学内容特征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征”为基本思路,初步形成“突出学为中心、尊重学科特征、学教方式多元、强化问题探索”的课堂教学转型特点。在此转型过程中,我们体育学科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能力·体能”融合与协调发展的体育课堂教学。
“技术·能力·体能”融合与协调发展的体育课堂就是要把技术、运动能力、体能三要素进行有机的匹配,以技术学习为载体,能力提升为基础,体能提高为核心,技术的掌握、运动能力的提升、体能的提高通过实践操作实现相互贯通,融为一体,达到技术、能力、体能、情感协同发展,顺应人体的生长发育并促其良性的进化。在课堂教学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重在操练
就是把文本性知识(动作要领)转化为技术学练的方法,通过有变化、有层次、有梯度、有挑战的练习,使学生对练习感觉不枯燥、不单调、不乏味,体验到运动的快乐,提高了参与运动的兴趣,激发了内在的需求,产生了学习的动力,从而掌握技术,提高体能。
2.能力重在应用
就是积极创设真实的练习情境,大胆地把动作进行串联,充分结合已学过的动作技术,进行有趣味、有意识的组合,在练习中获得良好的活动经历与体验,在练习中促进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发展,提高综合运用技能的能力,使之“学以致用”,从而发展运动能力。
3.体能重在无痕
就是把身体素质的练习渗透在动作技术的学练过程之中,结合所学的技术进行相对应的身体练习,不仅要把技术与技术进行串联,动作与战术进行串联,还要把技术、战术与身体素质的练习进行串联,让体能在技术学练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只要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及高昂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技术学练之中,体能必定会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毅力必定也会得到提高。
“技术·能力·体能”的融合与协调发展的课堂教学就是在传授技术的同时,关注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经历与体验,在此基础上掌握技术,发展运动能力、提高体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以及与他人沟通与交往的能力,实现目标与内容的统一。
二、校园体育——转变: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
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阳光的个性是开展校园体育的宗旨。孩子的天性都是爱玩的,我们要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孩子不仅要爱玩,而且要会玩,乐玩,玩出健康的意识,玩出健康的身体。通过持续不断的活动,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为今后的幸福生活打好健康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大课间与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采取了化整为零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时间上化整为零
统一集中从管理角度来说是最方便的,但是从活动开展的角度上讲是欠科学的,存在着场地小、器材少、耗时多的现状。为此,我们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采取了分段活动的策略。如光明街小学在大课间活动时,低段年级(1-4年级)在二节课后进行,高段年级(5-6年级)在三节课后进行。南湖国际实验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时低段年级(1-3年级)在下午3:00-4:00,高段年级(4-6年级)在下午4:00-5:00。这样的时间安排,解决了学生多、场地小、器材少的状况,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学生活动的机会,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2.形式上化整为零
形式上改变了全校集体集中进行大型操活动的传统。首先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条件,实施了场景式活动的形式,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同活动方式,使学生在可触摸的、有直接生活经验的、生动的、感性的、真实的活动场景中进行体育活动,让学生的活动更自然、更有效、更快乐。如三水湾小学,根据场地小、活动场地分散的现状,采取了把活动器材分散到班级,依据可活动场地的条件进行相应的活动,有的班级进行了投不同标志物(投区域、投低篮、投篮筐)的活动、有的班级进行了跳绳的活动、有的班级进行了攀爬的活动、有的班级进行了运球的活动等等,充分运用了所有的可利用场地。其次不再进行统一的全校集中,当活动的时间开始时,各个班级根据活动内容的安排到自己相应的活动区域马上进行各自的活动。如南湖国际实验学校,在不同场景设置了相应的户外器材房,学生可以随时提取器材进行活动,在活动后收起器材放入器材房,不仅提高了活动的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收放器材的良好习惯。
3.内容上化整为零
虽然有的学校为了避免课间操单一的现状,在广播操、武术操、排舞、韵律操之间进行不断的创新,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单调、枯燥的机械化运动。为此,我们采取了以班为单位进行轮转的活动策略,打破了单调重复的活动方式(表1)。
采取一日一班级轮换、一周一年级轮换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分高(4-6年级)和低(1-3年级)两个年段,一学期20周左右,三个年级为单元进行轮换,平均一个年级重复进行活动的内容只有5~6次,使学生始终感觉到活动的新颖、好奇,始终体会到变化无穷的活动快乐,并且使学生在不同运动能力方面都得到了练习与发展。
让每个孩子有目的的去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感受运动快乐、提高运动能力、培养运动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南湖学校体育努力追求的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1-0021-02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锻炼身体,除了健身和运动技能外,同时也注重培养智力、社交、情感方面的能力,达到发展身体、发展运动和动作、发展智力、发展社交,促进人的整体发展,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我们嘉兴市南湖区体育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近年来我们着重从课堂教学转型及校园体育活动方式转变为抓手,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积极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体。
一、课堂教学——转型:“技术·能力·体能”融合与协调发展
课堂转型是我们南湖区在课堂改革过程中的一项主要教改工作,课堂教学转型的关键是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以“学科特征”和“学为中心”为推进教学改革的基石,以“学教方式力求符合学科特征、教学内容特征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征”为基本思路,初步形成“突出学为中心、尊重学科特征、学教方式多元、强化问题探索”的课堂教学转型特点。在此转型过程中,我们体育学科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能力·体能”融合与协调发展的体育课堂教学。
“技术·能力·体能”融合与协调发展的体育课堂就是要把技术、运动能力、体能三要素进行有机的匹配,以技术学习为载体,能力提升为基础,体能提高为核心,技术的掌握、运动能力的提升、体能的提高通过实践操作实现相互贯通,融为一体,达到技术、能力、体能、情感协同发展,顺应人体的生长发育并促其良性的进化。在课堂教学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重在操练
就是把文本性知识(动作要领)转化为技术学练的方法,通过有变化、有层次、有梯度、有挑战的练习,使学生对练习感觉不枯燥、不单调、不乏味,体验到运动的快乐,提高了参与运动的兴趣,激发了内在的需求,产生了学习的动力,从而掌握技术,提高体能。
2.能力重在应用
就是积极创设真实的练习情境,大胆地把动作进行串联,充分结合已学过的动作技术,进行有趣味、有意识的组合,在练习中获得良好的活动经历与体验,在练习中促进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发展,提高综合运用技能的能力,使之“学以致用”,从而发展运动能力。
3.体能重在无痕
就是把身体素质的练习渗透在动作技术的学练过程之中,结合所学的技术进行相对应的身体练习,不仅要把技术与技术进行串联,动作与战术进行串联,还要把技术、战术与身体素质的练习进行串联,让体能在技术学练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只要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及高昂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技术学练之中,体能必定会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毅力必定也会得到提高。
“技术·能力·体能”的融合与协调发展的课堂教学就是在传授技术的同时,关注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经历与体验,在此基础上掌握技术,发展运动能力、提高体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以及与他人沟通与交往的能力,实现目标与内容的统一。
二、校园体育——转变: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
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阳光的个性是开展校园体育的宗旨。孩子的天性都是爱玩的,我们要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孩子不仅要爱玩,而且要会玩,乐玩,玩出健康的意识,玩出健康的身体。通过持续不断的活动,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为今后的幸福生活打好健康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大课间与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采取了化整为零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时间上化整为零
统一集中从管理角度来说是最方便的,但是从活动开展的角度上讲是欠科学的,存在着场地小、器材少、耗时多的现状。为此,我们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采取了分段活动的策略。如光明街小学在大课间活动时,低段年级(1-4年级)在二节课后进行,高段年级(5-6年级)在三节课后进行。南湖国际实验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时低段年级(1-3年级)在下午3:00-4:00,高段年级(4-6年级)在下午4:00-5:00。这样的时间安排,解决了学生多、场地小、器材少的状况,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学生活动的机会,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2.形式上化整为零
形式上改变了全校集体集中进行大型操活动的传统。首先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条件,实施了场景式活动的形式,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同活动方式,使学生在可触摸的、有直接生活经验的、生动的、感性的、真实的活动场景中进行体育活动,让学生的活动更自然、更有效、更快乐。如三水湾小学,根据场地小、活动场地分散的现状,采取了把活动器材分散到班级,依据可活动场地的条件进行相应的活动,有的班级进行了投不同标志物(投区域、投低篮、投篮筐)的活动、有的班级进行了跳绳的活动、有的班级进行了攀爬的活动、有的班级进行了运球的活动等等,充分运用了所有的可利用场地。其次不再进行统一的全校集中,当活动的时间开始时,各个班级根据活动内容的安排到自己相应的活动区域马上进行各自的活动。如南湖国际实验学校,在不同场景设置了相应的户外器材房,学生可以随时提取器材进行活动,在活动后收起器材放入器材房,不仅提高了活动的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收放器材的良好习惯。
3.内容上化整为零
虽然有的学校为了避免课间操单一的现状,在广播操、武术操、排舞、韵律操之间进行不断的创新,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单调、枯燥的机械化运动。为此,我们采取了以班为单位进行轮转的活动策略,打破了单调重复的活动方式(表1)。
采取一日一班级轮换、一周一年级轮换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分高(4-6年级)和低(1-3年级)两个年段,一学期20周左右,三个年级为单元进行轮换,平均一个年级重复进行活动的内容只有5~6次,使学生始终感觉到活动的新颖、好奇,始终体会到变化无穷的活动快乐,并且使学生在不同运动能力方面都得到了练习与发展。
让每个孩子有目的的去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感受运动快乐、提高运动能力、培养运动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南湖学校体育努力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