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下肢;骨牵引;护理
牵引兼有复位和固定的双重作用,在骨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其治疗方法简便有效,尤其是对不宜手术的病人[1],可以通过牵引达到治疗目的。下肢及骨盆骨折、脱位常用下肢骨牵引的方法来治疗,其缺点是病人躯干、肢体受到牵引,活动受限,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同时长期卧床还会造成各种并发症,影响疾病的愈合。一般按成人一般按体重的1/7-1/8来计算并设置牵引的总重量,对肌肉萎缩、体弱年长、有病理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可用体重的1/9重量。术后两周内要定期摄X线片同时测量伤肢的长度,随时检查伤肢远端运动、感觉和血运情况,以便随时调整牵引重量。
1 术前心理护理
患者对下肢骨牵引术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尤其是老年人,对疾病认识不足,对治疗持怀疑态度,对预后缺乏信心,反应消极,多有抗拒牵引手术的心理。我们仔细分析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在与患者的交谈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做每项护理操作前耐心解说,切忌强制;准确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对患者的询问诚恳而有策略的进行解答,让患者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术前详细向病人解释牵引的有点、必要性、牵引的时间、方法及重量,牵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最大程度的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取得病人的理解和信任,增强病人对手术及治疗疾病的信心。术后1周内,患者刚开始牵引不久,肢体处于制动状态,行动及饮食不便,加上牵引造成的不适,患者往往情绪烦躁,这段时间应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患者进行下肢活动受限时的体位护理,及早适应治疗。
2 下肢骨牵引护理
2.1 肢体护理:随时随地观察肢端血液循环,包括肢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趾活动情况以及病人有无疼痛、麻木等感觉。用力按压趾甲,甲床出现苍白区,松开后又很快转红润为血液循环正常[2];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病人感觉肢体麻木、疼痛,被动活动趾剧痛,提示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应及时检查是否是牵引重量过大或包扎过紧所致,以便及时处理。
2.2 有效牵引护理:有效牵引是治疗的关键,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目的。牵引过程中注意防止滑车抵住床头或床尾,不要让牵引锤着地,牵引绳上不可放置针头、被子等杂物,防止牵引绳滑脱或断裂。注意患肢放置的位置,粗隆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需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单个肢体的位置应与躯干、骨盆联系起来看,否则易引起错觉;股骨上段骨折行骨牵引时,患肢应尽量外展,病人保持半卧位,以利于骨折对位,防止患肢外旋。胫骨中下段骨折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角,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骨折复位, 嘱咐病人及其家属,不能自己擅自增减重量,不能擅自改变体位,否则会造成牵引失败影响治疗。
2.3 疼痛护理:患者出现疼痛后,根据疼痛的性质和部位,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1)骨折局部疼痛:仔细观察牵引方向及重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针眼处疼痛:认真观察钢针是否移位、针眼处是否有红肿渗出,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3)肌肉酸痛:适当的肌肉按摩可缓解疼痛。
3 并发症护理
3.1 呼吸道感染: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学会有效咳嗽,每日叩背数次,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3.2 褥疮护理:保持皮肤及床单位的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擦身2次,按摩身体受压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3 预防便秘:嘱患者多饮水,给予清淡、粗纤维、易消化食物,指导患者每日按从右下腹至右上腹,由左上腹至左下腹达耻骨联合上方的顺序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3.4 预防克氏针眼感染:针眼处覆盖敷料,保持清洁、干燥,每日2次用碘伏2 ml滴针眼处2次,如针眼处有痂皮或分泌物应及时清除,防止痂下积脓。
4 术后功能锻炼
骨牵引当日即可对患肢及健肢进行功能锻炼,患肢早期常疼痛明显,局部肿胀,应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舒缓运动,每次20-30下,每日3-4次;牵引中后期,肿胀基本消退,疼痛减轻,除常规进行骨折远端的骨关节屈伸活动外,还应指导患者加大活动力度和范围,如屈跨及抬臀等活动。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3],不可过度疲劳,以伤处不剧疼为宜。刚开始锻炼时,患者常因轻微疼痛,担心锻炼会影响骨折愈合,心存顾虑从而锻炼效果不明显,护士应耐心解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患者顾虑,使功能锻炼按计划进行,随着病情好转,应逐步进行深呼吸、扩胸、用力咳嗽、抬起上身等全身性活动,以改善呼吸功能。
参考文献
[1]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63.
[2]邱纪方.康复护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06:228.
[3]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84
牵引兼有复位和固定的双重作用,在骨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其治疗方法简便有效,尤其是对不宜手术的病人[1],可以通过牵引达到治疗目的。下肢及骨盆骨折、脱位常用下肢骨牵引的方法来治疗,其缺点是病人躯干、肢体受到牵引,活动受限,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同时长期卧床还会造成各种并发症,影响疾病的愈合。一般按成人一般按体重的1/7-1/8来计算并设置牵引的总重量,对肌肉萎缩、体弱年长、有病理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可用体重的1/9重量。术后两周内要定期摄X线片同时测量伤肢的长度,随时检查伤肢远端运动、感觉和血运情况,以便随时调整牵引重量。
1 术前心理护理
患者对下肢骨牵引术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尤其是老年人,对疾病认识不足,对治疗持怀疑态度,对预后缺乏信心,反应消极,多有抗拒牵引手术的心理。我们仔细分析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在与患者的交谈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做每项护理操作前耐心解说,切忌强制;准确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对患者的询问诚恳而有策略的进行解答,让患者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术前详细向病人解释牵引的有点、必要性、牵引的时间、方法及重量,牵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最大程度的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取得病人的理解和信任,增强病人对手术及治疗疾病的信心。术后1周内,患者刚开始牵引不久,肢体处于制动状态,行动及饮食不便,加上牵引造成的不适,患者往往情绪烦躁,这段时间应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患者进行下肢活动受限时的体位护理,及早适应治疗。
2 下肢骨牵引护理
2.1 肢体护理:随时随地观察肢端血液循环,包括肢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趾活动情况以及病人有无疼痛、麻木等感觉。用力按压趾甲,甲床出现苍白区,松开后又很快转红润为血液循环正常[2];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病人感觉肢体麻木、疼痛,被动活动趾剧痛,提示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应及时检查是否是牵引重量过大或包扎过紧所致,以便及时处理。
2.2 有效牵引护理:有效牵引是治疗的关键,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目的。牵引过程中注意防止滑车抵住床头或床尾,不要让牵引锤着地,牵引绳上不可放置针头、被子等杂物,防止牵引绳滑脱或断裂。注意患肢放置的位置,粗隆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需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单个肢体的位置应与躯干、骨盆联系起来看,否则易引起错觉;股骨上段骨折行骨牵引时,患肢应尽量外展,病人保持半卧位,以利于骨折对位,防止患肢外旋。胫骨中下段骨折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角,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骨折复位, 嘱咐病人及其家属,不能自己擅自增减重量,不能擅自改变体位,否则会造成牵引失败影响治疗。
2.3 疼痛护理:患者出现疼痛后,根据疼痛的性质和部位,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1)骨折局部疼痛:仔细观察牵引方向及重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针眼处疼痛:认真观察钢针是否移位、针眼处是否有红肿渗出,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3)肌肉酸痛:适当的肌肉按摩可缓解疼痛。
3 并发症护理
3.1 呼吸道感染: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学会有效咳嗽,每日叩背数次,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3.2 褥疮护理:保持皮肤及床单位的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擦身2次,按摩身体受压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3 预防便秘:嘱患者多饮水,给予清淡、粗纤维、易消化食物,指导患者每日按从右下腹至右上腹,由左上腹至左下腹达耻骨联合上方的顺序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3.4 预防克氏针眼感染:针眼处覆盖敷料,保持清洁、干燥,每日2次用碘伏2 ml滴针眼处2次,如针眼处有痂皮或分泌物应及时清除,防止痂下积脓。
4 术后功能锻炼
骨牵引当日即可对患肢及健肢进行功能锻炼,患肢早期常疼痛明显,局部肿胀,应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舒缓运动,每次20-30下,每日3-4次;牵引中后期,肿胀基本消退,疼痛减轻,除常规进行骨折远端的骨关节屈伸活动外,还应指导患者加大活动力度和范围,如屈跨及抬臀等活动。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3],不可过度疲劳,以伤处不剧疼为宜。刚开始锻炼时,患者常因轻微疼痛,担心锻炼会影响骨折愈合,心存顾虑从而锻炼效果不明显,护士应耐心解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患者顾虑,使功能锻炼按计划进行,随着病情好转,应逐步进行深呼吸、扩胸、用力咳嗽、抬起上身等全身性活动,以改善呼吸功能。
参考文献
[1]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63.
[2]邱纪方.康复护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06:228.
[3]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