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英雄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u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名片】
  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曾任苏州市副市长。
  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英雄,而不是就那么几个成了英雄,其他的都成了“狗熊”
  笔者:您上大学时学的是教育专业,大学毕业后又研究教育,后来当副市长还主管过教育。跟教育打交道这么长时间,您认为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怎么样?
  朱永新:坦率地说,我觉得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有点高,导致学生在校学习时心理负担过重。
  我们的教育是通过考试来筛选学生的,学生与学生之间是竞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有成就感,大部分学生会败下阵来,感觉自己很失败。
  我想,或许我们应该把学习标准降下来,抛弃成王败寇的衡量标准,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真正有用的课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达到满足生存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就行。
  义务教育制度给了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但也有不足之处。这种教育制度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伴随着大工业的到来,强调规模和效率,旨在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却不够重视个性,不能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
  个性虽然不意味着圆满,却很可能意味着卓越。美国《时代周刊》曾评选世界上九大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唯一入选的亚洲城市。苏州能入选,不是因为它是亚洲最好的城市,而是因为它的自我特色非常浓郁,做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既有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又有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
  我想,这才是城市发展的大方向,也是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我曾设想过教育改革。比如,学生不在一所学校学习,而是在不同的学习中心学习。学习中心没有具体的学校、班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自主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互助式学习、伙伴式学习。未来的教育,是课程为王,而不是文凭为王;教育不再只由学校承担,而是由全社会参与;学习的目的不再是应付考试,而是每个人一辈子的自主选择。
  我甚至想,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终有一天,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老师、考试会消亡。孩子将没有考试压力,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限制,没有寒暑假,只要修够课程要求的学分,就可以获得国家颁发的一纸证明;课程是社会供给;老师来自社会,他们于孩子而言,不是督促者、检查者,只是指导者、陪伴者,或者是职业规划师和人生导师。
  笔者:您描绘的蓝图非常美好,但会不会过于遥远?
  朱永新:10年前,你想到过买东西不用去商店吗?买菜、坐车不用拿零钱吗?你想到过买火车票、存取款不用排队,用手机就能解决吗?
  你看,过去你认为实现不了的事情,如今都实现了。同理,很多今天我们认为坚不可摧的东西,也许以后会慢慢动摇、瓦解、改变。所以,实现我所说的教育蓝图,也许并非那么遥远。
  我一直倡导新教育理念,其实就是一种提醒。我认为衡量教育体制好不好,首先要看在这种体制内接受教育的孩子有没有幸福感。如果孩子对他所受的教育感到无聊、没有兴趣,那肯定不是好的教育。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我认为,好的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英雄,而不是就那么几个成了英雄,其他的都成了“狗熊”。
  我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这一点,并努力改变这一点,不仅要关注尖子生,更要关注和帮助普通生,让他们眼里有光,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快乐。
  很多家长都对孩子实施过惩罚,其中包括体罚。但体罚孩子有用吗?答案是没有
  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您认为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朱永新:有以下几点——
  1.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一个过程。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以下维度:
  一是对待未来的态度。乐观面向未来,用激情和诗意追寻理想,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知道把自己的行为主动纳入目标轨道,并锲而不舍地向理想迈进,这是对未来具有积极态度的体现。
  二是对待工作的态度。认真对待工作,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态度处理工作中的每个细节,爱岗敬业,提高效率,追求卓越,这是对工作具有积极态度的体现。
  三是对待社会的态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有公平正义感,爱憎分明,见义勇为,乐于助人,这是具有积极的社会态度的体现。
  四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广泛的学习兴趣,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愿意抓住各种机遇,利用点滴时间进行学习,这是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的体现。
  五是对待他人的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受到同事、朋友的尊重和爱戴,能主动理解、帮助别人,这是具有积极的交往态度的体现。
  六是对待自己的态度。能正确评价自己,拥有自信,能充分挖掘潜能,把握各种机会锻炼自我,这是具有积极的自我态度的体现。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加强这几个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正面激励孩子
  如果你不断称赞一个孩子:“很好,你真棒。”那他往往能做得比你期望的更好。慢慢地,不行的他会变得“行”起来。相反,如果你不断打击一个孩子:“你不行,你真笨!”结果,原本“行”的孩子也会逐渐丧失信心,变得真不行起来。
  日本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坂本保之说:“对来我们研究所请教如何提高记忆力的人,我首先让他懂得自信的重要性,要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记住。说来也怪,一旦来访者做到这点之后,好像就在一瞬间,他的记忆力就增强了很多。”
  其实,正面激励孩子,让孩子获得自信,不仅是增強记忆力的诀窍,也是成才的先决条件。自信是人生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每个成功者都拥有这个法宝。   心理学研究表明:世界上的天才、智障很少,大多数人在智力上差异不大。那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失败?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的人受到了正面激励,而有的人没有。
  3.不要体罚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惩罚常被用来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很多家长都对孩子实施过惩罚,其中包括体罚。
  而体罚孩子有用吗?答案是没有。
  一般说来,体罚会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说而不服,管而不理,教育方法失灵;二是家长情绪不好,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三是家长坚信体罚孩子能解决问题,比如有的家长说:“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在这种理念支配下,他便会理直气壮地对孩子实施体罚。
  不能不说,这种家长愚蠢至极:第一,体罚不能使孩子心悦诚服,不能从根本上感化孩子;第二,体罚往往使人自暴自弃,滋长仇恨心理;第三,体罚容易使孩子模仿暴力。当他与人发生矛盾或者面对比他更弱小的人时,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暴力。
  4.让孩子广泛阅读
  纵观世界各国,凡崇尚读书的民族,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他们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而我国自古就崇尚读书,只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阅读视野渐渐狭窄。现在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孩子的读书时间,孩子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形并不少见。除教科书、教辅书外,很多学生几乎不再读其他书。疲于奔命地应付考试,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荒芜,人生色彩逐渐黯淡。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也是家庭的希望,希望教育工作者、家长不要鼠目寸光,不要认为孩子读闲书就是占用学习时间。其实,孩子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才能有精气神儿,才能有高远目标,才能有满怀豪情。
  成功,不是死记硬背,不是掌握具体知识,而是把所学知识融入血液、骨髓,完全内化,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谈举止
  笔者:教育是中国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没有之一。那么,您认为什么是成功的教育?
  朱永新:一位教育家说:英国的教科书说英国最伟大,法国的教科书说法国最伟大,这两种教科书都应该让学生读到。有人问:如果真这样做了,那学生到底应该相信谁?教育家回答:学生谁都不信,教育便成功了。
  教育家的意思是,孩子接受教育之后,不盲目迷信,既不迷信书本,也不迷信权威,那么这教育就成功了。
  换种说法,就是孩子接受教育后,能够不断增强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懂得用自己的眼光审视,用自己的心灵感知,用自己的大脑思考,这就是成功的教育。
  还有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学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的东西。”
  此言一出,受到不少家长质疑:“送孩子去学校学习,不就是为了接受教育吗?把在学校学的东西全部忘掉,那孩子岂不是白学了?”
  其实,这些家长没有真正读懂教育家说的话。这句话的关键在于——把在学校学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了什么。
  西汉刘向说: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劉向把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入于耳”,要听得进去;第二个阶段是“藏于心”,要牢记在心;第三个阶段是教育的关键和落脚点,要“行之以身”,即把所学的知识化作自身的修行和教养。
  把教育家说的话和刘向的这句话结合起来理解,意思就很明白了:教育不是死记硬背,不是掌握具体知识,而是把所学知识融入血液、骨髓,完全内化,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谈举止。
  这两位教育家的观点,我都非常赞同。成功的教育不是拿高分、进名校、挣大钱,而是让受教育者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人,品行高洁的人,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有了自信,孩子才敢于表现自己,让其他人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您的孩子是否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大胆地尝试新事物?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要引起重视了。本期,我们邀请教育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彭家斌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爱孩子别讲条件  冯旭姮(8岁女孩的妈妈):我觉得,自信的后盾是实力,没有实力就没有成功,没有成功哪来
在 美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大家都非常喜欢的活动,就是和小伙伴一起到一个有创意的地方去玩耍和过夜,美国人叫借宿。借宿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家庭组织的,也可以是学校组织的,还可以是其他机构组织的。  大部分时候,借宿是一种父母和孩子主动设计的活动。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需要,约定同伴后,回家和父母商量;有时也会是父母感觉孩子寂寞,需要伙伴,和孩子商量后一起决定的。  在整个借宿过程中,家长会保证
与孩子沟通,指责、讨好、讲大道理,这几种方法家长常用但不好用,对孩子的触动并不大。这位爸爸另辟蹊径,找到了一种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法,家长们不妨学起来——  我的孩子曾非常厌学,但在我的干预下,他最后从厌学的泥潭中顺利走了出来,并考上名牌大学。  有些朋友得知后,询问我能否跟他家的厌学孩子通电话或者语音聊天,让孩子打开心结,爱上学习。我回答:抱歉,我做不到。  因为对孩子来说,我就是一个陌生
最近,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学会公布了一项针对母亲和儿童的长期研究结果:在个人护理和家庭用品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如邻苯二甲酸酯、对苯二甲酸酯和酚类等,都与女孩的青春期提前有关,而在男孩身上没有发现类似的关联。该研究结果發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人类生殖医学》杂志上。  某些邻苯二甲酸酯用于香水、除臭剂、肥皂、洗发水、指甲油和化妆品等有香味的产品中;对苯二甲酸酯常用作化妆品和其他防腐剂;酚类包括三氯生和二
问:我村女村民岳某因虐待亲生儿子小苗,被村委会起诉。法院判決岳某犯虐待罪,并判处拘役5个月。小苗生父不明,岳某双亲已去世,又没有兄弟姐妹,小苗的生活成了问题。请问,村委会能否起诉岳某,以其虐待儿童为由剥夺其监护权,由村委会担任小苗监护人的职责?  刘社槐(山西临汾)  律师意见: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李华轻轻吹奏口琴,琴声婉转动听。这个病情罕见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脸和大腿之间的最小距离仅有1.8厘米,是世界有文献记录的同类最严重患者头部离大腿距离20厘米的十分之一。身体扭曲的李华,看上去就像一个折叠人,同时腹部的压疮和心肺受到的重压,随时都可能要了他的命。  生而为人,如此艰难,李华甚至一度丧失了生活的勇气,然而母亲告诉他
炎炎夏日,大家都开始享受空调了,除了可怜的宝宝们。  为什么不让宝宝吹空调呢?因为有新闻说“吹空调得面瘫”。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吹空调会让宝宝面瘫?胡扯!  面瘫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并非局部受凉导致。新闻里的孩子,可能只是恰好吹完空调后发病,结果让空调背了锅。这个道理跟有的新闻说“孩子看手机看成对眼”“孩子吃口冰棒就倒地”一样,都是被强行进行因果关联。对此,有人表示不服:“我在空调房里待一会儿就不
不少妈妈们在喂宝宝吃饭时,总喜欢时不时地说上一句:“宝宝真棒,再吃一口!”可见,“吃要吃饱”仍是相当一部分人的饮食要求。尽管宝宝不知道自己是否已吃饱,但妈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吃得过饱有害无益。  “要得小儿安,需得三分饥和寒”。这是在儿科大夫中很流行的一句顺口溜。意思是,要想宝宝身体好,不能吃得过饱,七分饱为刚刚好。这样有助于提高宝宝对饥饿的忍耐性和食欲敏感性。科学研究证明,宝宝吃得过饱会引
孩子作业没写完,你和孩子谁先急?  母亲:孩子明年中考,却不知道用功,對学习能躲就躲、能拖就拖  预约来访的王女士,一落座就说:“您快帮帮我吧!我让孩子一起来,她说我有病,不肯来。她15岁,念初二。眼看明年要中考了,却还不知道用功,对学习能躲就躲、能拖就拖。您说,孩子什么时候才知道学习是她自己的事啊?急死我了!  “孩子的爸爸忙事业,很少在家,孩子基本由我来管。老师反映,孩子在学校挺好,能抓紧时间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语文单元测试考了81.5分,在班里属中下水平。我马上坐立不安起来  女儿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两周前,她的语文单元测试考了81.5分,在班里属中下水平。从看到成绩和排名的那一刻起,我就坐立不安起来,没想到女儿考得这么差。我看了几遍试卷,又请教了高分同学的家长,发现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要想取得好成绩,需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并且要多做题。  前段时间,我放手让女儿自己写作业,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