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欢乐之家》中的“社群”构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m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欢乐之家》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成名之作,其中真实地展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风貌。本文旨在以“社群”这一概念为出发点,分析、探寻这一群体的特征,包括生活概况、人员组成、行为准则等。
  【关键词】:《欢乐之家》;社群;构成
  一、引言
  《欢乐之家》(1905)是伊迪斯·华顿的成名之作,讲述了来自没落家庭的莉莉·芭特竭力想通过婚姻跻身纽约上流社会,却遭人陷害,最终落魄致死的故事。在描述女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同时,华顿也为我们展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上流社会这一社群的生活风貌、人员构成及核心价值观等。
  社群主义思想可以从亚里士多德谈起,他指出,社群可以指所有群体,“小到一个核心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他眼中的社群具备四个特征:“由不同的个人组成;他们分享产品、活动、身份的某些特征;分享相互的交往;通过友谊和正义达到彼此的依联。”而菲利普斯则说:“社群是指一群人--他们居住统一领地,拥有共同的历史和共享的价值观,一起参与各种活动,享有高度的齐心协力。”
  本文将社群的概念应用到华顿的《欢乐之家》中,将小说中反复提到的社交圈视为一个社群,有利于读者们重构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上流社会这一特殊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二、《欢乐之家》社群的生活风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内战结束不久,经济、政治、生活等各方面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刺激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大量一夜暴富的人应运而生,涌入上流社会,冲击着贵族阶级既定的规则与传统。新兴资本家与旧有的豪门联姻,共同组成了上流社会。但所谓旧贵族们仍然看不起新兴的暴发户,认为他们没有文化,粗俗不堪。这一时期,物质利益超越道德伦理成为社会的主宰。
  华顿笔下的《欢乐之家》便是对这一时期美国老纽约上流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社交旺季,舞会、歌剧等娱乐活动不断,女主人公莉莉·芭特及小说中大部分女性都穿梭在不同的乡间别墅间,“马车的浪潮每夜滚动在第五大道上,朝公园周围的时髦府邸涌去,在那里,灯火辉煌……”诸如百乐山庄般装潢豪华的府邸,大厅里考究的奢华器物、舞会中闪闪发光的晚礼服、牌桌上的人声鼎沸与烟雾袅袅,无不反映出光辉灿烂、优雅精致的上层人生活。
  这一社群取之不尽的金钱与高雅的生活表象吸引着圈外的人拼命想往里钻,正如希尔维顿的姐姐们“宁可穷得没钱给茶里放糖,也要让亲爱的弟弟继续待在上流社会”,也如莉莉·芭特,家道中落后“她的贫穷曾将她排除在这拥挤、自私自利的享乐世界之外”,如今她宁可“无聊一辈子”,也想嫁给令人烦透了的佩西·葛莱斯。小说中另外一个主要人物罗斯戴尔靠投机生意赚得了不少钱,社群中的人认为他是个“该死的暴发户”,但哪怕受尽这群故作高雅的人的冷眼,他也不惜一切地想要挤入社交圈、提高自己社会地位。当莉莉被逐出社群后,原本追求莉莉的罗斯戴尔也为了不让自己之前的努力白费,否认了对莉莉的爱情。
  犹如一个奢靡的名利场,社群里的人拥有着充足的物质基础、高贵的身份,他们身着华丽的衣物,手握盛满美酒的高脚杯,嘴间吞吐着缭绕的烟雾,谈论着谁家的舞会更引人注意,生活千篇一律、空虚无聊却因其镀金的外表令外人艳羡万分。
  三、《欢乐之家》社群的角色分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老纽约上流社会里,男性主要负责工作养家,女性则致力于打点社交事宜。在双方各司其职的同时,彼此之间还存在相互利用、相互牵制的关系。
  首先,不需要工作的女性在享受奢侈生活的同时,也被男性当作艺术品来欣赏和享用。莉莉要想回到上流社会,唯一的手段就是依靠男人,因此在面对巨额的账单时,她依旧会选择订购新衣服,“谁会喜欢邋遢的女人?社会要求我们,只要还有口气儿在,就得讲究穿戴,打扮得漂亮”,以此达到嫁给有钱人、在社交圈中立足的目的。她被动地使自己具有“特有的温柔,轻轻地畏怯,顺从的女性气质”,根据不同目标男性的喜好而矫揉造作,只为符合男性设定的条件和规则。在布莱夫人举办的一次扮演油画人物的活动中,男人们用轻浮的口气谈起了莉莉的美貌,這种粗鄙注定是莉莉要面对的评价标准。甚至连莉莉的母亲都认为,莉莉的美貌可以获得巨大的财富,这无疑是一种将女儿看作商品的行为,也是这个社会给女性下的定义。
  在女性被轻看的同时,男性受的待遇也不公正,“那些璀璨夺目的装饰品旨在点缀男人的生活,但也同时成为了令其厌烦的负担”,他们被女性当作提款机来利用。《欢乐之家》中较少的男性描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男性在这个社群里所扮演的边缘角色。男性表面上看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是一家之主,但实际上只是一名劳工:“根据资本主义的精神,男人们被期望对工业和商业的进步作出贡献,由此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常常花很长的时间呆在办公室、工厂或者田地、森林里。随着他们精力的耗费,男人们回到家中已经十分疲惫而不能给家庭和朋友腾出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了。”莉莉的父亲便是一个典型代表。作为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者,莉莉父亲扮演的角色好像也只限于此。他整天在城里工作,寡言少语,没有存在感,对他的妻子来说,付账单是他唯一可被利用的价值:“从他无法履行挣钱义务的那天起,他就已经是个死人了”。家人之间该有的温暖关怀丝毫没有得到体现,摆在面前的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同样,即便是富有的特雷诺也抱怨:“朱蒂根本不知道她花钱有多厉害……我得拼了老命干活儿。”为了支付妻子们购买奢侈衣物、珠宝,举办宴会的大笔账单,丈夫们不得不努力工作。
  为了维持存在于这个社群中必要的物质条件,
  四、《欢乐之家》社群的行为准则
  社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之所以能形成,不单由于相近的地理位置,更因为一致的认同和情感。在《欢乐之家》构建的社群中,“金钱”与“体面”成为了两条最重要的原则。任何人只要违反了这两条原则之一,都要遭到无情的唾弃。   “金钱”是《欢乐之家》社群的第一行为准则。生长于中产阶级家庭的莉莉·芭特自幼便“培养出了豪华生活的高品位”,她乐于欣赏富丽的气象、奢华的装饰与熠熠生辉的珠宝,后来寄人篱下的莉莉因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但她深知,一旦开口借钱,这群素日里的好友便会露出躲闪的神情。为确保有钱购买晚礼服,维持奢侈的生活及自己在社群中的地位,莉莉最终犯下了利用特雷诺投资的大错,又因遭人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陷害,最终被社群所抛弃。与此类似的情况数不胜数,曾款待过整个纽约上流人士的金融风暴受害者,在其破产后,他曾经的座上宾却声称自己当初是为了欣赏名画才去赴宴的,一旦缺少了金钱的保证,便完全否认私人交情。
  “体面”是该社群所信奉的第二原则,正是因为这一点,社群很长一段时间将罗斯戴尔拒之门外。莉莉也认为家里的某些亲戚虽然有钱,但住在肮脏的房子里,挂着廉价的翻版画,过的是“猪一样的生活”。但她所欣赏的这种体面、高雅的修养也仅浮于表面,实际上人们的精神世界已极度腐坏,他们穿着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在传统的贵族看来,宗教是维持精神生活高尚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出于新旧阶层交替阶段的《欢乐之家》社群,已将原有的道德准则抛之脑后。以特雷诺一家为例,他们每周都准备一辆豪华马车去教堂,但“有没有人在马车上倒是次要的,只要马车在那里,就足以证明这家人有正统的信仰了”。表面上,人们标榜着自己的虔诚,但却没有人发自内心,一切都是表现给别人看的,是给自己“镀金”的,类似的虚伪行径大行其道。这一点同样可以体现在他们令人匪夷所思的婚姻观上,已婚妇女的身边跟着年轻单身汉、丈夫向别的女人大献殷勤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婚姻另一方对此却视而不见,装聋作哑,默许了这种调情的行为。特雷诺利用自己的财富,在外与别的女人私下来往,但妻子朱蒂却听之任之,直到发觉涉及到了丈夫的钱财,她才施以惩戒,对费雪夫人如此,对莉莉也是如此。小说中另一位女性人物贝莎·多希特与内德·希尔维顿发展暧昧关系,但“只要丈夫允许甚至漠视妻子的行为,妻子就受到了庇护,不容怀疑”,社群内其他人尽管会私下声讨,但最终也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故事最后,由于丈夫乔治·多希特没有站出来表态,众人也任由莉莉被冤枉。“社交界最恨的事情是它为某些人提供了庇护,那些人却不懂得珍惜;社交界对罪行被揭发的人进行惩罚,不是因为罪行本身,而是因为他们辜负了它的纵容。”处于该社群中的人,對于其中的腐坏早已心知肚明,但只要没人戳破这华而不实的泡沫,他们便愿意颠倒黑白,袖手旁观。
  除了花钱挥霍、举办宴会便无事可做的朱蒂·特蕾莎,不可一世、私生活糜烂不堪的贝莎·多希特,性情软弱、自私自利的乔治·多希特……社群的成员们尽管物质是富足的,可精神却极端空虚。他们自诩高尚,以金钱为第一准则的同时维护着表面上的体面。社群便被这种潜规则支配着,稳定发展。
  五、结语
  伊迪斯·华顿在《欢乐之家》中为读者成功勾画了一个特色鲜明、栩栩如生的社群。这个社群的成员共享着特定的身份特征,交流活动频繁,整个群体按其潜在规则运行着,以保证其稳定性,达到彼此的依联。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个社群存在的问题很多,如何能构建一个更合理的社群,值得读者进一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华顿. 欢乐之家.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
  [2]薛小惠. "《欢乐之家》中莉莉·巴特的崇高美." 外语教学 25.05(2004):64-66.
  [3]张桂珍. "华顿对精神与物质的疆界的三重穿越——读《快乐之家》." 国外文学 03(1999):85-91.
  [4]杨建玫. "华顿关注的世界——《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的女性主义解读." 昌吉学院学报 1(2005):12-15.
  [5]Bernard Yack, The Problems of A Political Animal: Community, Justice, and Conflict in Aristotelian Political Thought, Berkeley · Los Angeles ·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pp. 27-29.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些商品海报、广告招贴、品牌商标等的平面设计都十分追求视觉上的美感,因为这样才能够更加吸引人们的目光和关注。因此,如何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构建视觉审美元素以增强平面设计的美感是当今每个平面设计人员都需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根据现有的相关研究资料,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几点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
期刊
【摘要】:进入90年代后,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呈现出空前的复杂性,这并不完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而发生的结构性变化,还因为中国社会和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转移到世界的流通之中,或者说处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所以,在此背景下它们使艺术的面貌呈现出多样性,而新绘画就是其中之一,它强调绘画性,语言动态化,形象与语言并重,研究与表现并重,创作观念多元化具有异于艺术潮流,异于集体认同的文化精英意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能力日益提高,合唱音乐作为一门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的活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由于我国合唱艺术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不断探究和摸索的阶段,故较之于世界先进合唱艺术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以及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我国合唱艺术在近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为此,本文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了我国合唱
期刊
【摘要】:《红旗颂》是由我国著名电影作曲家吕其明先生于1965年作的一部管弦乐序曲,在其诞生的近50年时间被不断的上演,这其中也产生了许多的版本。文章选取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三个经典版本进行了重点分析和简单比较,以此加深对《红旗颂》的全面了解,提高笔者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丰富音乐文化内涵。  【关键词】:演奏版本;乐团;指挥  《红旗颂》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所作的一部大型管
期刊
【摘要】:通过对动态视错觉图形特点的分析,发掘出它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和实施方法。针对目前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具体的设计案例分析动态视错觉图形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独特优势,为动态视错觉图形更深刻而广泛的应用到平面设计中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动态视错觉;平面设计;應用  图形由于不受地域、文化、语言等条件的限制,能够迅速的被人识别,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时代视觉传播领域最直接、最易传达的语言形式
期刊
【摘要】: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华夏文明的忠实记录者与承载者。而当今社会中“汉字危机”却成为了一种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而汉字听写大会这类汉字文化节目正是对时代发展带来的这种“汉字危机”所做出的睿智反应,唤醒国人对汉字的文化认同感,从而顺理成章的受到民众热捧。字体设计在今天,已不仅是满足小范围内的少数人的“视觉”感官需要,而應该更多的考虑到最广大“设计”使用者的切身利益上来。字体设计
期刊
【摘要】:在商品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包装与商品已经融为一体。包装作为实现商品价值的手段,在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领域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要想设计出好的包装,就必须学习包装设计的新思想、新概念,掌握新动态,并随时应用在设计作品中。  【关键词】:包装设计;概念;目的和功能;原则  一、包装设计的概念与定位  包装是伴随着商品流通出现的产物,人类社会在进行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的过程中,包装逐步发展成为商
期刊
【摘要】:文字、图形、色彩同为构成平面设计的三大要素,以其各自的特点在平面设计中担当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讲,图形传递信息的速度要比文字快得多,越是富有意境性的图形越能抓住观者的视线并快速传递所携信息。图形以其不可替代的形象化特征成为平面设计中的视觉重点,以其独特的魅力理所当然成为设计师们的設计表现重点。首先讨论了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接着分析了图形在包装设计及标志设计中的延展
期刊
【摘要】:皴法是历代山水画家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艺术语言形式,并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而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皴法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皴法;地域性差异  在中国传统画科中,以山水画的表现技法最为复杂多样。自隋伊始,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种出现以来,山水画家们本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不断探求山水的形貌
期刊
【摘要】: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由于受相应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呈现出了独特的发展轨迹。笔者从流行音乐的特点、社会功能及遇到的问题入手,简单论述了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设想,希望能够让大家更近一步地了解和认识流行音乐,进而促进流行音乐的继续发展。  【关键词】:流行音乐;发展  一、流行音乐的特点  1.唱法  流行音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