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小戏的形态价值与生态意义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e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间小戏属于我国戏曲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有着独立的艺术效果和审美效果的戏曲形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小戏的地位也越来越被重视。文章主要针对民间小戏的形态价值与生态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间小戏;形态价值;生态意义
  一、民间小戏的意义
  民间小戏在中国传承已久,是中国的戏曲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戏曲中最为常态的表演和范式。民间小戏是具有自主意识的,是有着独立的艺术效果和审美效果的戏曲形式,中国的戏剧就是由大戏、本戏、小戏三种形式一起构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小戏的地位也越来越被重视,研究者通常发现民间小戏作为戏曲的一部分也能够具有着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多方面的,也是能够体现戏曲本身发展的。所以说要想真正的了解中国戏曲的内涵与内容必须要将民间小戏研究通透,而关于小戏的研究也不能仅限于其本身,而是应该着眼全局,关注其背后所衍生的文化生态系统,这对小戏的发展乃至中国戏曲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民间小戏的形态价值与生态意义
  事实上,在中国的历史上,小戏一直不被人们所看重,甚至一度处于边缘地位。这既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悲剧的事实,也是人们应该正视的一个问题。从小戏的形成到发展阶段,关于其历史遗迹可谓少之又少,极少数的历史事实也是模模糊糊不够清楚。民间小戏一直不被世人所重视,一些掌控社会话语权的士夫文人甚至对小戏屡屡施加不公平对待。关于小戏的历史记录很多时候不是主观上的被记录,而是一些被鞭挞对待的反映。比如明代徐允《暖姝由笔》中记载的《妻上夫坟曲》就是因为被禁了而记录在册。民间小戏在民间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多为体现民间疾苦,反映上层社会的朱门酒肉臭,所以很受百姓热爱却被官方禁止。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士夫文人甚至把民间小戏形容为“淫戏”,这足以说明是有多么大的偏见,他们对于小戏的那种灵活性看不惯,也对这种戏曲类型能够吸引妇女喜欢看不惯,认为这样会对社会产生危害。民间小戏就一直这样被正统文化所打压排斥着。
  到了二十世纪,对于戏曲的这种观念才逐渐改变。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戏剧观念也是如此。四十年代的张庚认为民间小戏并不全是些鸡飞狗跳的闹剧,在许多小戏中是隐藏着悲剧性的,并且很多民间小戏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丰富的技巧,能够体现劳动者的生活与老百姓的心声。在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思想就成为了民众对于民间小戏最初的认识。不过人们却一直认为秧歌等民间小戏是具有局限性的,需要内容和思想上的双重创新。而民间小戏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可能也是因为其思想的陈旧性束缚了其发展,应该提高小戏的艺术层次,赋予更深的美感。到了现如今,更多的学者认为小戏是大戏的一种初级形态,这虽然也是对于小戏价值的肯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在历史上的独立性,小戏也是具有独立的形态价值的,小戏的发展也无疑推动了戏曲的发展,这是现如今研究最该总结的问题。
  纵观中国戏剧历史,小戏一直游走在边缘,成为“大戏”、“本戏”的一种点缀和陪衬,但是事实并不仅仅如此。小戏一直被官方禁演,所以留下来的历史资料不多,小戏的传承也似乎断断续续,没有系统的成型。不过很多国内知名学者一致指出,小戏同地方大戏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地方大戏就是依据小戏成长起来的,小戏的表现手段和艺术结构都是地方大戏形成的基础。可以看出,民间小戏是早于大戏出现的,篇幅大小不是关键,影响大小才是应该对于小戏的重新认识。小戏的地位是独立的,不能将小戏划分为大戏、本戏的种类中,而是具有独立的形态价值与发展变化的一个戏种。
  在中国的戏曲史中,小戏通常被认为是大戏、本戏的附庸,所以其本身的审美娱乐艺术价值也一直被忽略。戏曲经过多元化的发展,包含的内容也是广泛的,小戏是中国戏曲最常态的表演和范式,是戏的一种。中国戏曲也正是因为小戏才会丰富多彩,充满内涵。民间小戏一直以来生态链脆弱,主要是因为其流行面窄,管理不成系统,传承没有体系,任何一点外界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小戏这种艺术形式消失于历史。想要对于小戏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就必须要突出其自主独立的价值,并且加强对生态链的维系。小戏不仅限于舞台艺术,应该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走出一条属于自身的艺术道路与艺术体系。
  三、结语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的审美视角已然不同于历史,小戏的发展也会得到公平的对待,其生态性也会得到严格意义上的保护。民间小戏需要创新更需要传承,保留其优秀的品格,发扬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从实际出发,民间小戏终究能够得到积极的长远的发展,这对中国戏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旭涛.生活层面:民间小戏民俗学研究的新视角——以祁太秧歌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2] 牛刚花,陈继华.从民间小戏看乡土社会的民众意识——以太原秧歌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S1).
  [3] 王飞.政治·民间小戏·乡村社会 论抗战时期陇东革命根据地的民间小戏改造[J].贵州文史丛刊,2013(02).
其他文献
摘 要:《寒夜》是巴金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文章主要针对巴金《寒夜》的叙事结构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巴金《寒夜》;叙事结构;分析  巴金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原名李尧棠,他于1904年11月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五四运动以后,他深受当时新潮思想的影响,后来在这种
期刊
摘 要:残雪是我国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残雪是具有鲜明个性化创造风格的作家,她着眼于深层的精神世界,不断开拓和挖掘,在中国文学界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她的小说中比较独特的地方就在于梦魇叙事手法,将最本质的思想利用“梦魇世界”这一奇特背景体现出来。文章主要对残雪小说梦魇叙事的意味进行分析。  关键词:残雪小说;梦魇叙事意味;分析  残雪出生于一九五三年,是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残雪将自己的小说视为垂直
期刊
摘 要:僧一行(公元683-727年),原名张遂,河北巨鹿人,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因躲避权贵,不愿受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的拉拢,在二十一岁时从荆州景禅师出家,取法名一行。一行从小好学,聪慧异常,有过目不忘之本领。他“博览经书,尤精历象、阴 阳五行之学。”尤其是在天文学方面更是有很高的造诣。  关键词:僧一行;天文;立法;佛教  一行,本名张遂,其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其父
期刊
摘 要:古典小说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思想,古典小说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审美视角。从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中都有着深刻的空间审美意识。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古典小说叙事空间的文化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空间;文化  中国古典小说文化博大精深,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思想,古典小说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审美视角,这种空间审美指的是叙事空间的审美趋向,纵观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
期刊
摘 要:神秘主义通俗的来讲就是超出有限理性能力的东西,在艺术中,神秘主义是随处可见的,这为艺术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文学创作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神秘描写,其主要表现在超越理性和突破现实方面,文章主要针对文学神秘性形象中蕴含的审美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学神秘性形象;审美价值;分析  一、文学中的神秘性简析  神秘性的出现就是因为对象的不可知性,有些东西超出了我们的理性之外,所以便呈现出了神
期刊
摘 要: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处处可以看到浪漫主义自然思想,文章主要针对华兹华斯作品中蕴含的浪漫主义自然观进行分析。  关键词: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自然观;分析  为了分析和了解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自然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他的几部代
期刊
摘 要:延安启蒙文学传承了五四时期的文学传统,有着丰富的启蒙精神,关于延安启蒙文学的精神取向,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刻的研究,结果显示,其精神取向主要包括三种不同的类型,文章主要针对延安启蒙文学的三种精神取向进行分析。  关键词:延安启蒙文学;三种精神取向;分析  一、延安启蒙文学运动的诞生  因为一些深受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来到延安,并在延安发起了一系列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一运动后来被称之为延安启蒙运动,
期刊
摘 要: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李渔在戏剧的创造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文章主要针对李渔戏剧创作理论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李渔;戏剧创作理论;特点分析  一、李渔其人简介  李渔是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戏曲家。李渔自小就非常聪明,常备人冠以才子的雅称,后来人们就称他为“李十郎”。他年轻的
期刊
摘 要:在克莱斯特的小说中,他非常擅长应用新式表达手法,于现代社会的解读十分超前,并且试图描述出当前世界的荒谬之处,具有强烈的现代危机意识。此外,克莱斯特的小说还具有典型的现代性特征,文章主要以克莱斯特中篇小说为例来深入分析其中的现代性。  关键词:克莱斯特;中篇小说;现代性  克莱斯特的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创新意识被人们所熟知,他运用了新式的表达手法,还有其文章的内涵也相当的独特,他对于现代社会的
期刊
摘 要:托马斯·哈代,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文章主要对托马斯·哈代诗歌中对话性叙事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诗歌;对话性叙事;应用  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期著名的英国诗人、作家。他横跨了两个世纪,亲眼目睹了英国那个年代的时事变迁,他的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