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外医学导报·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4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82)与对照组(n=82)。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减少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4-0025-01
  创伤骨折属于医院骨科当中最为常出现的疾病,这种病因的形成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导致的骨功能损伤[1]。近年来,由于我国的汽车以及大型机械的出现,并且广泛运用,导致四肢长管骨出现创伤骨折的几率也在随之上升[2]。现阶段,对于四肢长管骨床上骨折的治疗通常采用的手术治疗的方式,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法将患者的骨折处进行固定,对患者的骨部恢复较为有利[3]。然而,近年來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渐渐进入了临床的运用,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成效。对此,本文将就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观察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4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4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82)与对照组(n=82)。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为30~57岁,平均年龄(43.56±3.6)岁;观察组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为31~58岁,平均年龄(43.89±3.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为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②年龄在30~60岁之间;③患者知情研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合并器官损伤等严重疾病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法进行治疗。对患者骨折处钉入髓内钉,在采用髓内钉的瞄准器对患病部位进行远近的锁定,在增压后将近端锁钉实行锁定。
  1.3.2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治疗方法。对患者骨折处的骨膜实行剥离,再调整钢板的形状和大小,把钢板放于骨折表面处进行增压,最后使用固定器将其拧紧。医护人员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体征参数。
  1.4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疗效评价参考患者的症状改善制定,显效:患者的骨折情况较治疗前提升50%以上;有效:患者的骨折情况较治疗前提升30~49%,无效:未达到上述判定。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1.5数据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对比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人数有25例,有效人数有36例,无效人数有21例,有效率为74.39%(61/82);观察组患者中,显效人数有45例,有效人数有35例,无效人数有2例,有效率为97.56%(80/8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对比
  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有6例,并发症几率为7.32%(6/82);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有1例,并发症几率为1.22%(1/82)。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主要是由于外力的作用引起的骨功能损害,患者极易出现休克和大出血等现象,对患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4-6]。而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现目前已经逐步的被运用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临床治疗之上,抗疲劳性较好,通过钢板固定的方式对患处进行固定和保护,对骨部的恢复大大有益。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也可知晓,观察组患者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治疗方法,其治疗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减少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成明.探究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1):67-68.
  [2]罗军,匡萃琳.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1):116-119.
  [3]刘佳.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04):85.
  [4]李小雄,陈锦明.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饮食保健,2019,6(31):17-18.
  [5]戴吉辉.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3):166.
  [6]罗保星,周强.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3):32+34.
  项目名称: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项目编号:LHGJ2019051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区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社区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咳嗽、咳痰、气短等方面的疗效评分,在治疗后0-3个月、4-6个月的半年内再次住院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疗效评分高于对照组(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对异位妊娠患者采取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方案治疗对病情的干预效果。方法:取80例在我院确诊为异位妊娠并接受治疗患者为分析对象,研究时间跨度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研究对象均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0,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种保守治疗方案下异位妊娠患者病情干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2周疗程后两组患者血清内β-人绒毛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负压值在轻、中度缺血性糖尿病足创面NPWT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外科病房住院的缺血性糖尿病足患者80例,按照踝肱指数(ABI)将其分为中度缺血组(0.5≤ABI0.05)。详见表1。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全长拼接技术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1月共100例下肢全长住院病例,其中60例做过膝关节置换手术,收集术前术后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和手术评估。结果: 60例患者图像拼接成功率100%,甲等55例,乙等5例,图像质量满足临床预期的要求。结论: 下肢全长负重位拼接测量技术能准确有效为临床提供对膝关节置换术前评估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价
期刊
【摘要】目的:实验将采用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进一步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在患者选取中可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并对60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措施,观察组则为施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分析疗效。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患者的心衰缓解率为93.3%,对照组为80.0%,组间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对高脂血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药物治疗的不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高脂血症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择期日期为2019年2月-2020年1月,应用计算机辅助将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应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探究两种药物治疗对于患者病情控制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血脂指标相较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迹象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效果。方法:患者均为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共计人数为120例,选取时间在2018年3月-2020年1月之间。按照抽签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有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是孟鲁司特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相比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内分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经我诊疗过的内分泌疾病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组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06%(33/34),高于对照组的79.41%(27/3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参与研究调查,并抽取其中的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0例。其中选用莫西沙星的设为观察组,而选用阿奇霉素+头孢呋辛的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经有效治疗后发现,痊愈和显效率较高的是观察组,且远高于对照组,p<0.05。退热时间和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应用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应用布地奈德治疗,同期观察组患儿则联合应用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85.00%,且P0.05。  1.2方法  2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如应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以及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并维持机体酸碱电解质平衡,针对存在呼吸困难症状者需要进行吸氧治疗。在此基础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