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征,在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同时,吸纳行业文化精髓,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有机融合。结合优秀行业文化的积极意义和的丰富内涵,针对优秀行业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探索“行业道德融入、专业技能融入、体劳活动融入、校园管理融入”四维协同立体化的优秀行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有效路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备职业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行业文化;校园文化;高职院校;路径
优秀行业文化(以下简称行业文化)是指行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行业精神、行业价值观念及其行为方式,并为本行业员工所认可的精神状态。 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之下,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贴近行业发展是职业教育必然的选择,对高职类校园文化而言,对接行业文化乃至企业文化也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行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挥行业文化对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是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要求,是帮助学生熟悉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更是增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特色的要求。
一、行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困境审视
1.在就业率到导向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偏重职业技能。忽视职业精神、人文素养等,行业文化导入不够。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定位与学校的办学定位相比存在错位与偏离的现象,建设的内容较为空泛,如存在“厚德”、“明德”的雷同提法。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虽然体现了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但不能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还有一些学校虽然选择了一些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如人文艺术教育、地方民俗文化等,但这些切入点的选择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并不吻合,对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支撑作用不明显,使校园文化成为偏离于学校办学特色之外的边缘文化。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依托行业、服务行业”的理念,不进要体现在职业技能对接岗位需求,还要体现在文化层面积极导入行业文化,发挥行业文化的育人功能。
2.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雷同,特色育人针对性不强。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一类型人才除了要求掌握行业技能外,还应了解和熟悉行业背景、行业文化、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融入行业之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向更高层次的岗位迁移。部分高职院校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校园文化积淀不足,出现普通高职校园文化雷同现象。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重视高校文化建设,注重高职教育自身特质的培养,着眼在行业文化的层面上进行酝酿,导入包含企业文化的行业元素,立足于行业文化,加强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渗透和融合。
3.部分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经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相对比较高,但高职院校将近47%学生就业后,对就业岗位的劳动条件、劳动状况、劳动薪资不满意,因而频繁换工作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岗位期待较高,对岗位缺乏足够的了解,对自身发展没有系统的职业规划。因此,在高院校园导入行业文化,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行业要求和发展趋势十分必要。
二、行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价值探析
1.从学生层面看,有助于尽早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的塑造。行业文化包含着行业价值观、发展观,具有独特性、公共性,在行业发展中具有引领性。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解决培养目标“器”的问题———技艺的零距离,那么导入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所培养的学生是解决“道”的层面———文化的零距离。 只有校园文化中导入行业文化,才能使学生对今后的工作有基本了解,对自身情况与工作岗位情况进行匹配和规划,促使个体自我进行创造性的规划和学习。
2.从学校层面,有利于产教深度融合提升育人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已逐渐由规模扩张阶段向内涵建设阶段转变。高职院校在强化自身办学特色的同时,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也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办学具有职业性的特征,因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应体现高等教育对人文与科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同时也应兼顾高等职业教育对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关注和吸纳。职业性特征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区别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本质所在。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将行业文化对职业素养的各种要求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使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受到行业文化元素的熏陶和感染。一个了解行业文化并具有一定行业精神的毕业生必定是今后各用人单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员工。
3.从全社会看,有利于各产业行业与职业院校协调发展。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要求其必须要面向社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接轨,要实现真正的开放办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的办学具有职业性的特征,因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应体现高等教育对人文与科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同时也应兼顾高等职业教育对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关注和吸纳。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招生规模等都与行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只有融入行业文化,培养人才的素养和能力才能更加匹配行业需求,实现院校、行业、企业多方协调发展。
三、行业文化“四维协同”立体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议
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职业岗位要求与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各类行业文化育人元素,探索“行业道德融入、专业技能融入、体劳活动融入、校园管理融入”四维协同立体化育人体系,实现行业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
1.以德育人,发挥优秀行业道德对学生品格塑造和情操熏陶作用。在课堂教育环节,教师要讲好、讲透、讲深行业品德和优秀人物古树,在学生心中种下优秀品德的种子。在第二课堂、网络阵地以及其他实践环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和良好习惯 。
2.以技育人,注重学生精神品格和专业技能双重提升。在职业技能体系培养中,专业课和基础课同向同行融入行业文化,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人文素养培养。在技能实践环节,以学生技能提升为行动载体,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网络育人等环节有机融入工匠精神、校友故事、大国工匠等优秀育人元素,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加深对行业文化的认识。
3.体劳活动融入行业文化,在体劳活动中加深对行业文化的感悟。在教育理念上,将铸魂育人与学生体育活动、健身锻炼、劳动教育等相结合,以精神促行为养成,以实践深化思想认识,培育学生优秀品质,培养未来工作岗位上吃苦耐劳的精神。
4.管理活动融入行业文化,引导学生践行优秀品德和养成良好习惯。高职院校要将管理教育与学生课堂教育有效对接,管理工作与学生发展阶段性有效衔接,将管理育人延伸到第二课堂、网络课堂、学生宿舍、日常生活中,切实发挥学生管理工作育人“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总之,导入行业文化构建高职校园文化,应从行业道德融入、专业技能融入、体劳活动融入、校园管理融入四个维度着手,构造一个“在行业中植根,在校园里养成,在社会上结果”开放式的校园文化生态系统,形成一条高职校园文化对接和融合行业文化的建设路径。
参考文献
[1]王平.基于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84-87.
[2]夏洁露.导入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62-63.
[3]杨洁,韩继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融合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2):2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2017-2018年度重点课题“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2017-ZJXH-19006);2018年重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路径研究”;2019年度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项目“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共同体研究” (批号:2019194)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博萍,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行业文化;校园文化;高职院校;路径
优秀行业文化(以下简称行业文化)是指行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行业精神、行业价值观念及其行为方式,并为本行业员工所认可的精神状态。 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之下,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贴近行业发展是职业教育必然的选择,对高职类校园文化而言,对接行业文化乃至企业文化也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行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挥行业文化对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是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要求,是帮助学生熟悉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更是增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特色的要求。
一、行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困境审视
1.在就业率到导向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偏重职业技能。忽视职业精神、人文素养等,行业文化导入不够。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定位与学校的办学定位相比存在错位与偏离的现象,建设的内容较为空泛,如存在“厚德”、“明德”的雷同提法。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虽然体现了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但不能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还有一些学校虽然选择了一些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如人文艺术教育、地方民俗文化等,但这些切入点的选择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并不吻合,对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支撑作用不明显,使校园文化成为偏离于学校办学特色之外的边缘文化。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依托行业、服务行业”的理念,不进要体现在职业技能对接岗位需求,还要体现在文化层面积极导入行业文化,发挥行业文化的育人功能。
2.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雷同,特色育人针对性不强。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一类型人才除了要求掌握行业技能外,还应了解和熟悉行业背景、行业文化、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融入行业之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向更高层次的岗位迁移。部分高职院校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校园文化积淀不足,出现普通高职校园文化雷同现象。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重视高校文化建设,注重高职教育自身特质的培养,着眼在行业文化的层面上进行酝酿,导入包含企业文化的行业元素,立足于行业文化,加强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渗透和融合。
3.部分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经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相对比较高,但高职院校将近47%学生就业后,对就业岗位的劳动条件、劳动状况、劳动薪资不满意,因而频繁换工作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岗位期待较高,对岗位缺乏足够的了解,对自身发展没有系统的职业规划。因此,在高院校园导入行业文化,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行业要求和发展趋势十分必要。
二、行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价值探析
1.从学生层面看,有助于尽早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的塑造。行业文化包含着行业价值观、发展观,具有独特性、公共性,在行业发展中具有引领性。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解决培养目标“器”的问题———技艺的零距离,那么导入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所培养的学生是解决“道”的层面———文化的零距离。 只有校园文化中导入行业文化,才能使学生对今后的工作有基本了解,对自身情况与工作岗位情况进行匹配和规划,促使个体自我进行创造性的规划和学习。
2.从学校层面,有利于产教深度融合提升育人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已逐渐由规模扩张阶段向内涵建设阶段转变。高职院校在强化自身办学特色的同时,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也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办学具有职业性的特征,因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应体现高等教育对人文与科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同时也应兼顾高等职业教育对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关注和吸纳。职业性特征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区别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本质所在。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将行业文化对职业素养的各种要求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使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受到行业文化元素的熏陶和感染。一个了解行业文化并具有一定行业精神的毕业生必定是今后各用人单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员工。
3.从全社会看,有利于各产业行业与职业院校协调发展。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要求其必须要面向社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接轨,要实现真正的开放办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的办学具有职业性的特征,因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应体现高等教育对人文与科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同时也应兼顾高等职业教育对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关注和吸纳。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招生规模等都与行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只有融入行业文化,培养人才的素养和能力才能更加匹配行业需求,实现院校、行业、企业多方协调发展。
三、行业文化“四维协同”立体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议
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职业岗位要求与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各类行业文化育人元素,探索“行业道德融入、专业技能融入、体劳活动融入、校园管理融入”四维协同立体化育人体系,实现行业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
1.以德育人,发挥优秀行业道德对学生品格塑造和情操熏陶作用。在课堂教育环节,教师要讲好、讲透、讲深行业品德和优秀人物古树,在学生心中种下优秀品德的种子。在第二课堂、网络阵地以及其他实践环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和良好习惯 。
2.以技育人,注重学生精神品格和专业技能双重提升。在职业技能体系培养中,专业课和基础课同向同行融入行业文化,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人文素养培养。在技能实践环节,以学生技能提升为行动载体,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网络育人等环节有机融入工匠精神、校友故事、大国工匠等优秀育人元素,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加深对行业文化的认识。
3.体劳活动融入行业文化,在体劳活动中加深对行业文化的感悟。在教育理念上,将铸魂育人与学生体育活动、健身锻炼、劳动教育等相结合,以精神促行为养成,以实践深化思想认识,培育学生优秀品质,培养未来工作岗位上吃苦耐劳的精神。
4.管理活动融入行业文化,引导学生践行优秀品德和养成良好习惯。高职院校要将管理教育与学生课堂教育有效对接,管理工作与学生发展阶段性有效衔接,将管理育人延伸到第二课堂、网络课堂、学生宿舍、日常生活中,切实发挥学生管理工作育人“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总之,导入行业文化构建高职校园文化,应从行业道德融入、专业技能融入、体劳活动融入、校园管理融入四个维度着手,构造一个“在行业中植根,在校园里养成,在社会上结果”开放式的校园文化生态系统,形成一条高职校园文化对接和融合行业文化的建设路径。
参考文献
[1]王平.基于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84-87.
[2]夏洁露.导入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62-63.
[3]杨洁,韩继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融合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2):2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2017-2018年度重点课题“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2017-ZJXH-19006);2018年重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路径研究”;2019年度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项目“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共同体研究” (批号:2019194)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博萍,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