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亦有珍滋味

来源 :餐饮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d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肉不欢


  藏区地处雪域高原,海拔高,气候变化异常,饮食对热量和营养的需求也就更高。高原民族大都以畜牧业为主业,各式各样的肉食产品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菜、大菜。
  藏人烹制牛羊肉时,大都尽量保持原汁原味,不破坏肉的本来味道。一锅足够鲜美的牦牛肉或羊肉,只需耐心熬煮或简单烹炸,撒上一点点椒盐辣椒提味,便堪称珍馐。
  风干肉
  风干牛羊肉,是一道藏族的特色美味,顾名思义,是将牛羊肉风干而食,口味既有游牧民族的生猛彪悍,亦有难言的鲜美细腻。
  制作风干肉一般是在十一月底。此时气温已在零度之下,肥美的牛、羊肉被割下来,挂在阴凉处,自然冰冻风干。在这一过程中,肉中的水分自然蒸馏,其滋味与口感都发生着由细而巨的变化。相比腌、熏风干的火腿、腊肉,风干肉别有一番冰鲜的淡然香味,风味独绝。
  藏香猪
  说过牛羊肉,猪肉也不可不提了。西藏地区最负盛名的猪非“藏香猪”莫属。藏香猪脂肪含量很低,猪皮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称为“高原之珍”,是西藏的传统民族美食。其品质有“六最”,即: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猪肠最长,猪皮最薄,鬃毛最长。



  藏香猪以散养为主,主人从不刻意喂养。因而其生长期长,在过去只有招待高贵客人时才进行烹制。藏香猪的做法因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而多种多样,有喜欢将藏香猪做成腊肉的,有用藏香猪和松茸一起煲汤的,也有直接凉拌藏香猪肉的,以及藏香猪锅盔……
  但最能突出藏香猪不凡品质的,还是白水煮肉、蘸料食用。
  除此之外,牛羊身上“下水”也是藏族美食的重要原料。
  炸灌肺,藏语音洛乍。多见于拉萨等地。以羊肺为主料配以酥油、面粉等先煮后炸而成。特点是色泽淡褐,外酥脆里软、味香美。
  蒸牛舌,藏语音杰郎最。多见于拉萨等地。以牛舌肉为主料,经煮蒸而成。特点是入口软嫩,味道鲜美而带椒香。
  氽灌肠,又称三肠、五肠。以新鲜羊小肠为衣,分别灌以羊血、羊肉、青稞面或豆面,分称血肠、肉肠、面肠,合称三肠;另有灌以羊肝、羊油者,分别称肝肠、油肠,与前三肠合称五肠。此菜多为藏族同胞在新年时成批灌制,供年节氽食。
  香煮油脾,藏语音才也。主要流行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一带。以羊脾、羊油为主料煮制而成。特点是味鲜香、肥而不腻。
  夏河蹄筋,以羊蹄筋为主料,配以木耳、黄花等蒸、煮而成。特点是柔滑鲜香。此菜始源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带,据传明代已著名。



  吹肝,主要流行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一带。在云南的白族、汉族中也有食用。以猪肝为主料制成。特点是味道香鲜,开胃爽口。
  解腻小贴士:
  为了配合肉类为主的饮食,解腻去膻,藏族人特意腌渍酸萝卜与肉类同炒或当配菜。另外,餐后喝一碗秋瑞汤也是开胃的不错选择。秋瑞汤是将当地产的一种叫秋瑞的豆子发酵后,與肉片、粉条和木耳等烧制的汤菜。因为味道闻起来有点臭,内地人不易接受,而能够吃进去的汉族人一定会得到藏族朋友的赞赏,也是对他们的菜肴最好的肯定。

万能主食——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传统食品,也是藏餐中的招牌特色。在宗教节日中,藏族人民还要抛撒糌粑,以示祝福。
  糌粑原料为青稞。青稞又称稞大麦、元麦,属大麦类,有白色、紫黑色二种。其制作方法是,将青稞晒干炒熟,磨成细面。这与我国北方的炒面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
  藏族吃糌粑,最经典的食用方法是搭配酥油茶。先把少量酥油茶倒进碗里,加点糌粑面,用手不断搅匀,直到能捏成团。食用时则不断用手在碗里将糌粑糊搅捏成小面团,送嘴而食——这面团就叫作“粑”。
  另有一种吃法是将糌粑烧稀,加肉与野菜一起熬煮,制成炖菜糊糊,此名“土巴”。


最佳伴侣——酥油


  在西藏随时随地可以见到酥油。在拉萨的八角街,牧民拿着一块块、一包包的酥油,摆在地上,拿在手上,到处兜售;不论城乡,每个粮油店里,一定断不了酥油的供应;走进每个家庭,柜子里摆的东西可以缺这少那,但不会没有酥油。总之,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食品。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牧民炼酥油是很有趣的。在牛奶分离器还没普遍使用的西藏牧区,人们提炼酥油仍然是用土办法。牧民妇女将奶汁稍微加温,然后倒入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再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便浮了一层淡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酥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日常所需热量来源除了肉,便是酥油了。
  酥油最主要的吃法,是打酥油茶喝。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不离的饮料。藏族群众早上定要喝上几杯酥油茶,才去劳动或工作。到藏人家中作客,也都会得到酥油茶的款待。无论你走进牧民的帐篷,还是农民的泥土小屋,或走亲访友,主人总会打好醇香的酥油茶请你品尝。藏胞出远门,亲友前来送别会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敬上一碗酥油茶,祝远行者逢凶化吉,一路顺风。   将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罗”上下来回抽舂几十下,搅得水乳交融,再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可口的酥油茶了。
  藏族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一般是边喝边添,不一口喝完,但对客人的茶杯总要添满;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满,你就摆着,告辞时再一饮而尽,这样,才符合藏族人民的习惯和礼貌。

牧人的灵魂——奶制品


  西藏地区牛羊多,奶制品也多。最普遍的是酸奶子和奶渣两种。



  酸奶子又有两种,一种是奶酪,藏语音达雪,是用提炼过酥油的奶制作的;另一种是没提过酥油的牛奶制作的,藏语音俄雪。酸奶子是牛奶经过糖化作用以后的食品,营养更为丰富,也较易消化,非常适合老人和小孩。
  奶渣是奶提炼酥油后剩下的物质,经烧煮,水分蒸发后,剩下是奶渣。奶渣可以做成奶饼、奶块。最经典的奶渣美食当属“推嘎”。推嘎是藏族人常食用的一种藏式甜點,就是将酥油、奶渣、鸡蛋和糖放在一起制作成糕状的食品,吃到嘴里酸甜适中。
  在煮牛奶过程中,还可揭起奶皮,藏语音比玛。奶皮就象豆腐皮一样,好吃又富有营养。

且宜陈酿送新果——点睛小食


  青稞酒是用青稞发酵后酿制而成的。在西藏,男女老少都喝此酒,人民欢度各大节日前也都要酿造大量的青稞酒。从藏历四月到八月,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和非传统节日,宗教节日和非宗教节日,拉萨人都要提上甘甜醉人的青稞酒,到绿茵的草地上,三五成群,搭起各种色彩的帐篷,痛饮狂歌,享受酒精带来的轻松惬意,享受自然与人美美与共的美好时刻。
  人参果在西藏很多地方的沙地中都可以采集到,不但价格便宜,营养价值丰富,而且有着吉祥祝福的含义,藏族人家招待客人的第一道菜,往往是以人参果为主。烹制方法是用酥油炒制然后和白糖相拌,有的还会放入煮熟的大米及其他辅料。酥油人参果和人参果八宝饭也是现在藏餐厅中必有的一道菜品。
  在藏历除夕前,每家都会做一种叫“鼓杜”的面疙瘩汤,馅料中含有胡椒、盐等。每种馅有不同的含义,吃到不好意义的人会引起哄堂大笑,是节日家庭聚会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藏历新年不可缺少的食品还有“卡赛”,是用面和色素炸的彩色点心,放在托盘中很是好看,等着来家中拜年的客人品尝,是吉祥意义的传达。


其他文献
中秋后,物候走入寒露,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深秋所有的浪漫,都在此时相遇。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在二十四节气中,带有“露”字的两个节气,就是“白露”和“寒露”。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是四季中
期刊
说到哥伦比亚,大家可能还不熟悉这个国度,毕竟,这个位于南美的国度,总会被误认为是罪恶和危险的代名词。但当你真正到了这个国度,才会了解到这个南美的国家是多么的色彩缤纷。  这个坐落于拉丁美洲北端的国家,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百年孤独的土地,是菲尔南多·博特罗画布上独特的风情,是夏奇拉歌声里绝美的家乡。当然,它也是世界吃货们心中公认的拉美美食天堂。  哥伦比亚有一个被称为“白色之城”的小城,
期刊
以“尋味运河、共享美好”为主题的第三届运博会运河美食展于9月23-25日在苏州举办。展区分为大运河美食文化展、大运河休闲时光、Top必吃、花young滋味、大运河特色食材展、大师展演互动等六个板块,共有来自大运河沿线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省市165家企业参展,全方位展示大运河美食所蕴含的“人文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绿色之美”“传承之美”,让观众在“烟火气”中感
期刊
四川饭店坐落在闹中取静的绒线胡同深处,朱红大门上端黑底金字的匾额,给这家饭店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分量。这里原本是康熙帝第二十四子胤祕后人的府邸,府内修竹随风摇曳,松柏苍劲葱郁,古色古香厅堂敞亮,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每一位到四川饭店就餐的宾客,都能体会到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与传统饮食文化完美相融的深刻内涵。  技压群芳齐争艳,名师会聚西绒线——因为四川饭店是应国运兴盛而建的,又直接服务于中央,所以在筹建之初就
期刊
名菜是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支撑。各地菜肴经过千百年来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各具风格的特色美食,构成中国烹饪多层次、多方位、多品类的风味艺术体系,集中体现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百科全书》设名菜卷,在各省、市、地区行业协会和烹饪院校的支持下,网罗各地特色美食,精选具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菜品,既说明菜品的烹饪特色和技法,更注重讲述名菜佳肴背后的传说与典故,旨在充分体现中华
期刊
中国面点历史悠久,面制品相传起于秦、汉之间,汉刘熙《释名》云:“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汗,亦以胡麻著上也。”又因此饼出自胡地,系汉代由西域传入长安和中原,故称胡饼。由于我国至汉代的小麦栽培,在北方已相当普通,当时面制品也相应得到了发展,汉代书籍中常见的“胡饼”就是指面食制品,如蒸的为“蒸饼”和“笼饼”,饼上撒胡椒麻的为“胡饼”,汤煮的为“汤饼”即面条;用凉水冲拌的为“水浸饼”,现在
期刊
金秋十月,情满京城。10月10日,中华传统技艺技能传承人王海东大师收徒仪式在天泰宾馆举行。  国宝级大师王义均、赵仁良、王志强先生,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邢颖、秘书长尚哈玲,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乔杰,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叶建平,北京烹饪协会会长云程,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国际中餐名厨委员会主席董振祥,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川菜产业委员会主席王刚,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清真餐饮(食品)产业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马华、马
期刊
9月23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央广网和红餐网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餐饮营销力峰会”在北京国贸大酒店开启。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邢颖在致辞中说,中国的餐饮业已经迈向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经营模式连锁化和行业发展产业化的新阶段,特别在后疫情时代,中国餐饮业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面临着一系列需要破解的难题。他指出,要高度关注资本与餐饮的融合对餐饮企业和行业带来的深远影
期刊
回锅肉,这是一道在全国各地的餐桌上随处可见的一道四川风味名菜,也是寻常百姓下饭的不二选择。在四川菜系里,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  每一道菜的背后都有着生动的故事和文化。作为四川名菜,回锅肉还有一个别称叫做熬锅肉,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  据考证,回锅肉的来历和民间祭祀有关。在帝王和大户人家里,祭祀得用牛羊猪三种动物,而一般的平民老百姓,只能从集市上买一块“二刀”肉
期刊
提起川菜,人们往往就会想到郫县豆瓣酱。一勺豆瓣,会有怎样的前世今生,一段往事,会有多少的笔墨注解。又如何被称为“川菜之魂”呢?  有句话叫“吃在四川,味在郫县”,正印证了郫县豆瓣酱的魅力所在。作为豆瓣酱发源地的郫县,更是美味众多,新派川菜层出不穷,皆因豆瓣酱的精妙运用。郫县豆瓣酱的使用,让川菜更加细致多变,咸鲜、家常、麻辣、糊辣、鱼香、椒麻、酸辣……作为一种技艺和文化,郫县豆瓣已深深地融入四川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