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horse”这种人所共知的动物经常被人赋予很多特征,并用来喻事喻人,文章对horse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分析。
[关键词]horse 比喻 喻意
“horse”是人所皆知的一种动物,它具有许多重要的特征,如俊美、驯良、敏捷,生气勃勃等。人们常借用马的这些特征来喻事喻人,使所描写的人或事物的品质、特征,形象生动、鲜明强烈。英语中就有许多含有马的成语,其喻意丰富多彩、令人难忘。
dark horse意想不到的获胜者 (an unexpected winner in a horse race ; a person whose abilities are hidden or unknown) ;此语直译为黑马,赛马中爆出冷门的马。
据说英国首相本杰民·迪斯累利 (Benjamin Disrael, 1804-1881)是第一个使用“dark horse”这个短语的人。他在1841年出版的一本小说年轻的公爵中描写了一场赛马:有两匹马被认为最有希望的马落到了后面,有一匹不引人注目的黑马却最先冲过了终点线,获得第一名。因此,dark horse这一短语在体育比赛中用以比喻那些战胜名将的无名小卒,在政治上,用来表示在选举中爆出冷门的候选人,泛指意想不到的获胜者。
flog a dead horse事后再作无益的议论;徒劳无益;白费力气 (try to revive interest in a worn-out topic, matter,etc.; spend one’s time and energy in promoting some activity, or belief, that is already accepted, or widely rejected or outdated);直译为鞭打死马,此语出自19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家和演说家约翰·.布莱特(John Bright,1811-1889 )之口。有一次他的朋友理查德·.科布登为请求国会通过减少某项开支的法案来向他求助。布莱特本人对该提案虽深表赞同,但他心中明白,国会是绝对不会通过的,因为此事已经讨论并做出过决议了,现在已事过境迁,再提也不会有任何结果的。因此,布莱特巧妙地回答说:“国会对这件事已有前断,再提也是鞭打死马。”
be/get on one’s high horse目空一切 to be proud and scornful ;趾高氣扬be overbearing and arrogant;有时还可转义表示生气 to become offended ,发脾气 in a bad temper的意思;此句直译为“骑在高头大马上”,源自古代封建贵族骑俊马的习惯。相传古代波斯有七个骑士争当国王,相持不下。后来,他们商定谁的马最先嘶叫,谁就为王。这时,他们中有个叫大流士(Darius,约公元前558—486年)的坐骑最先发出嘶叫声,于是他就授以王冠,成为著名的古波斯国王之一。以一马而得天下,可见,那时马的地位之高,当时,骏马被认为是高贵的象征,只有达官贵人才拥有马匹,普通老百姓是不会有马骑的。骑在高头大马上,当然是一派盛气凌人的样子。由此,在英国中产生了 be/get on one’s high horse这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亦作 ride/mount the one’s high horse。其反义语为come/get (down) off one’s high horse表示放下架子、不再生气等意思。
Hair by hair, you will pull out the horse’s tail有志者事竟成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one with resolution );直译为一根一根地拔,即可把马尾拔个精光,据说,此语出自古罗马殖民地总督塞多留 (Stertorus 121——72 B. C )之口。塞多留不仅英勇善战,而且练兵有方。为培养士兵们的耐心和毅力,常常让士兵们一个个地去拔马尾巴上的毛。一次,一个士兵急于求成,整把整把地拉,结果欲速而不达,老是拔不干净。塞多留见了,就说 “hair by hair, you will pull out the horse’s tail ”。于是,这个士兵按塞多留的吩咐,一根一根地拔,看起来似乎很慢,实际上快。最后,他终于把马尾上的毛全部都拔光了。后来,人们常用这句话告戒那些面对一大堆事情或某个难题而一筹莫展或急于求成草率从事的人: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总会把事情办好的。
hold one’s horses忍耐点 (be patient),这条短语本来只有字面意思,即勒住马,不让它冲动。然而在美国,从一百多年前起人们就把它用作一种不那么严厉的命令。由于这条短语语气较温和,所以常常用来叫某人耐心点,别发脾气。
a horse of another/a different colour另一回事quite a different matter;迥然不同something altogether separate and different;出典于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理查三世》( Richard the Third)。理查三世是1483~1485年在位的英国暴君,一个道德败坏、不择手段的野心家、阴谋家。他以卑鄙的手段获得王位后,大肆杀戮。最后,流亡法国的里士满伯爵率师讨伐,理查三世众叛亲离,遭到杀身的可悲下场。莎翁在《理查三世》最后一场中,描写了博斯瓦斯(Bosworth)战场上的激战。理查三世在战斗的关键时刻被摔下马来,他眼看自己的战马惊跑了,急得大叫:“A horse! A horse! My kingdom for a horse!” (“马!马!我愿用王位换一匹马!”)他喊得声嘶力竭,只有一匹毛色不同的马( a horse of a different colour )出现在理查三世的面前,它全身灰白,马背上的骑士已经死去。但也有人认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赛马活动。相传古代赛马时,要求参加比赛的骑士选用不同毛色的马,以便识记。在现代英语中这个成语只是用来表示另一回事,两码事.它的反义语是a horse of the colour完全是一码事。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 ( put things in the wrong order ;mistake cause for effect and effect for cause )直译为把车放在马前从前在英国开矿,是用马或驴来拉煤车的。首先,由马将车拉入坑道,因为坑道狭窄,煤车不能转弯,因此等煤装满后,再把马从煤车前面牵到后面,让马倒拖着煤车慢慢走出坑道,这样才不致于发生事故。也作 se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look a gift horse in the mouth 挑剔礼物的好坏 examine a gift critically for faults;直译是察看赠马的嘴巴。从前马被人们用来作为重礼互相赠送,如果有人接受别人的赠马时,还要瓣开马嘴看看马齿,以推测马的年龄,对礼品吹毛求疵,当然是十分失礼的行为。因此,这条成语常用来表示对别人的礼品无礼地挑剔。不过,凭马齿判断马的优劣,到是有一定科学依据。马到一定的年龄之后,其牙齿可以从其牙齿的数目及状态来判断。此语可追溯到公元4世纪的基督作家、拉丁语鼻祖圣杰罗姆(St.Jerome 340420)的笔下。它的变体同样出现在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国文字中。
Money makes the mare go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 (Money provides a motive for any action );直译为有钱就可以让马去,源自英国谚语。最初出现在一首民谣中。其大意是:有人想借一匹马用用,可是马的主人不肯借,后来借马人说借他的马不是白用,会给钱的。马的主人一听,马上就应允了。民谣是这样的:“请借我马行不行?”“不行,马腿歪瘸走不动。”“要是把马借给我,我会给钱不白用。”噢!噢!你要说话果当真,有钱马就去得成。”
straight from the horse’s mouth来源可靠direct from reliable sources;很有把握 authentically, on good authority;第一手资料 firsthand information;字面意思是直接从马嘴里得来的,它源自古代赛马运动。赛马是一项古老的运动,约四千年前就在古埃及出现。英国在十二世纪时,赛马成为“国王的运动”(Sport of kings)。直到现在,the sport of kings仍是“赛马”的同义语。人们在赛马时必先察看马的年龄,以便挑选年富力强的马匹参加比赛。要了解马的年岁,就得看马的牙齿,因为马每年同时长出两颗恒牙,马齿就代表年岁。汉语中就有“马齿徒增的说法,用“马齿”代表说话人自己的年龄。马齿的多少,当然得直接从马嘴里获知。由此产生了straight form the horse’s mouth (也可不用straight )这个成语。
wild horse could not drag from ( or out of ) sb.守口如瓶 ( Sb. doesn’t breathe even a single word );直译为野马也无法从某人嘴里拽出东西来;野马分身是中世纪一种刑罚,为了从俘虏口中获取秘密情报,常常以刑逼供,把俘虏的肢体绑在不同方向奔跑,俘虏就肢分身裂。后来,人们引此比喻某人守口如瓶,无论什么手段都不能从他那里得到半点口气。
(作者单位:江西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horse 比喻 喻意
“horse”是人所皆知的一种动物,它具有许多重要的特征,如俊美、驯良、敏捷,生气勃勃等。人们常借用马的这些特征来喻事喻人,使所描写的人或事物的品质、特征,形象生动、鲜明强烈。英语中就有许多含有马的成语,其喻意丰富多彩、令人难忘。
dark horse意想不到的获胜者 (an unexpected winner in a horse race ; a person whose abilities are hidden or unknown) ;此语直译为黑马,赛马中爆出冷门的马。
据说英国首相本杰民·迪斯累利 (Benjamin Disrael, 1804-1881)是第一个使用“dark horse”这个短语的人。他在1841年出版的一本小说年轻的公爵中描写了一场赛马:有两匹马被认为最有希望的马落到了后面,有一匹不引人注目的黑马却最先冲过了终点线,获得第一名。因此,dark horse这一短语在体育比赛中用以比喻那些战胜名将的无名小卒,在政治上,用来表示在选举中爆出冷门的候选人,泛指意想不到的获胜者。
flog a dead horse事后再作无益的议论;徒劳无益;白费力气 (try to revive interest in a worn-out topic, matter,etc.; spend one’s time and energy in promoting some activity, or belief, that is already accepted, or widely rejected or outdated);直译为鞭打死马,此语出自19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家和演说家约翰·.布莱特(John Bright,1811-1889 )之口。有一次他的朋友理查德·.科布登为请求国会通过减少某项开支的法案来向他求助。布莱特本人对该提案虽深表赞同,但他心中明白,国会是绝对不会通过的,因为此事已经讨论并做出过决议了,现在已事过境迁,再提也不会有任何结果的。因此,布莱特巧妙地回答说:“国会对这件事已有前断,再提也是鞭打死马。”
be/get on one’s high horse目空一切 to be proud and scornful ;趾高氣扬be overbearing and arrogant;有时还可转义表示生气 to become offended ,发脾气 in a bad temper的意思;此句直译为“骑在高头大马上”,源自古代封建贵族骑俊马的习惯。相传古代波斯有七个骑士争当国王,相持不下。后来,他们商定谁的马最先嘶叫,谁就为王。这时,他们中有个叫大流士(Darius,约公元前558—486年)的坐骑最先发出嘶叫声,于是他就授以王冠,成为著名的古波斯国王之一。以一马而得天下,可见,那时马的地位之高,当时,骏马被认为是高贵的象征,只有达官贵人才拥有马匹,普通老百姓是不会有马骑的。骑在高头大马上,当然是一派盛气凌人的样子。由此,在英国中产生了 be/get on one’s high horse这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亦作 ride/mount the one’s high horse。其反义语为come/get (down) off one’s high horse表示放下架子、不再生气等意思。
Hair by hair, you will pull out the horse’s tail有志者事竟成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one with resolution );直译为一根一根地拔,即可把马尾拔个精光,据说,此语出自古罗马殖民地总督塞多留 (Stertorus 121——72 B. C )之口。塞多留不仅英勇善战,而且练兵有方。为培养士兵们的耐心和毅力,常常让士兵们一个个地去拔马尾巴上的毛。一次,一个士兵急于求成,整把整把地拉,结果欲速而不达,老是拔不干净。塞多留见了,就说 “hair by hair, you will pull out the horse’s tail ”。于是,这个士兵按塞多留的吩咐,一根一根地拔,看起来似乎很慢,实际上快。最后,他终于把马尾上的毛全部都拔光了。后来,人们常用这句话告戒那些面对一大堆事情或某个难题而一筹莫展或急于求成草率从事的人: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总会把事情办好的。
hold one’s horses忍耐点 (be patient),这条短语本来只有字面意思,即勒住马,不让它冲动。然而在美国,从一百多年前起人们就把它用作一种不那么严厉的命令。由于这条短语语气较温和,所以常常用来叫某人耐心点,别发脾气。
a horse of another/a different colour另一回事quite a different matter;迥然不同something altogether separate and different;出典于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理查三世》( Richard the Third)。理查三世是1483~1485年在位的英国暴君,一个道德败坏、不择手段的野心家、阴谋家。他以卑鄙的手段获得王位后,大肆杀戮。最后,流亡法国的里士满伯爵率师讨伐,理查三世众叛亲离,遭到杀身的可悲下场。莎翁在《理查三世》最后一场中,描写了博斯瓦斯(Bosworth)战场上的激战。理查三世在战斗的关键时刻被摔下马来,他眼看自己的战马惊跑了,急得大叫:“A horse! A horse! My kingdom for a horse!” (“马!马!我愿用王位换一匹马!”)他喊得声嘶力竭,只有一匹毛色不同的马( a horse of a different colour )出现在理查三世的面前,它全身灰白,马背上的骑士已经死去。但也有人认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赛马活动。相传古代赛马时,要求参加比赛的骑士选用不同毛色的马,以便识记。在现代英语中这个成语只是用来表示另一回事,两码事.它的反义语是a horse of the colour完全是一码事。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 ( put things in the wrong order ;mistake cause for effect and effect for cause )直译为把车放在马前从前在英国开矿,是用马或驴来拉煤车的。首先,由马将车拉入坑道,因为坑道狭窄,煤车不能转弯,因此等煤装满后,再把马从煤车前面牵到后面,让马倒拖着煤车慢慢走出坑道,这样才不致于发生事故。也作 se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look a gift horse in the mouth 挑剔礼物的好坏 examine a gift critically for faults;直译是察看赠马的嘴巴。从前马被人们用来作为重礼互相赠送,如果有人接受别人的赠马时,还要瓣开马嘴看看马齿,以推测马的年龄,对礼品吹毛求疵,当然是十分失礼的行为。因此,这条成语常用来表示对别人的礼品无礼地挑剔。不过,凭马齿判断马的优劣,到是有一定科学依据。马到一定的年龄之后,其牙齿可以从其牙齿的数目及状态来判断。此语可追溯到公元4世纪的基督作家、拉丁语鼻祖圣杰罗姆(St.Jerome 340420)的笔下。它的变体同样出现在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国文字中。
Money makes the mare go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 (Money provides a motive for any action );直译为有钱就可以让马去,源自英国谚语。最初出现在一首民谣中。其大意是:有人想借一匹马用用,可是马的主人不肯借,后来借马人说借他的马不是白用,会给钱的。马的主人一听,马上就应允了。民谣是这样的:“请借我马行不行?”“不行,马腿歪瘸走不动。”“要是把马借给我,我会给钱不白用。”噢!噢!你要说话果当真,有钱马就去得成。”
straight from the horse’s mouth来源可靠direct from reliable sources;很有把握 authentically, on good authority;第一手资料 firsthand information;字面意思是直接从马嘴里得来的,它源自古代赛马运动。赛马是一项古老的运动,约四千年前就在古埃及出现。英国在十二世纪时,赛马成为“国王的运动”(Sport of kings)。直到现在,the sport of kings仍是“赛马”的同义语。人们在赛马时必先察看马的年龄,以便挑选年富力强的马匹参加比赛。要了解马的年岁,就得看马的牙齿,因为马每年同时长出两颗恒牙,马齿就代表年岁。汉语中就有“马齿徒增的说法,用“马齿”代表说话人自己的年龄。马齿的多少,当然得直接从马嘴里获知。由此产生了straight form the horse’s mouth (也可不用straight )这个成语。
wild horse could not drag from ( or out of ) sb.守口如瓶 ( Sb. doesn’t breathe even a single word );直译为野马也无法从某人嘴里拽出东西来;野马分身是中世纪一种刑罚,为了从俘虏口中获取秘密情报,常常以刑逼供,把俘虏的肢体绑在不同方向奔跑,俘虏就肢分身裂。后来,人们引此比喻某人守口如瓶,无论什么手段都不能从他那里得到半点口气。
(作者单位:江西宜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