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联系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话题。而马克思早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对青年择业的很多问题作了阐述。这些阐述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联系与差别,正是这些联系与差别对当代大学生择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职业选择 生涯规划 理想
  作者简介:汪小丽,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6-175-02
  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規划概述
  (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简要叙述
  在文章中马克思从社会利益、人类幸福等角度出发,阐发了关于青年应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怎样选择职业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全文不到三千字,却无处不体现着青年马克思的价值理想——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的其他著作看,《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虽然没有严密的理论论证、严谨的篇章结构和深厚的学术素养,”但它仍然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应学习马克思在选择职业时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理想和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较差。其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虽然在很多高校开展,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不够,虽然现在国家强调素质教育,过去毕业包分配现象基本不存在,但社会对学历要求高的现象仍然严重,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增强,这直接导致对以不是以专业为主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漠视。
  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统一性
  首先,均强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马克思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兴趣爱好方面,马克思认为“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仍然热爱这份职业,就应该选择它。身体因素方面,马克思认为,如果不考虑身体因素,所从事的职业超越自己身体的负荷,我们就会妄自菲薄,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样的职业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只会让自己产生自卑心理。能力因素方面,马克思认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是择业的重要条件,选择自己能够胜任的职业会让自己产生满足感,这样的职业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自我认知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前提,大学生同样可以从兴趣爱好、身体因素和能力因素这三方面对自己做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兴趣爱好方面,如果从事的是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即使它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自己也会感到快乐。身体因素方面,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很多大学生把体育课当成唯一锻炼的时间,熬夜上网,女大学生为了减肥而严重节食等现象普遍,这些都不利于择业。能力因素方面,大学生应对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在校期间应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将来择业过程中扬长避短,以取得职业的成功。
  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都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但现实当中仍然有很多人不能较好的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大学生学会了解自我和分析自我,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一步步地实现目标。
  其次,均强调客观性原则。每个人都处在社会之中,离开了这个社会就无法生存和成长,社会就是青年择业时应考虑的客观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职业环境等。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认为:“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这里的“社会上的关系” 就是客观因素,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脱离客观因素而存在,可见,在择业时认识自我的同时,必须考虑社会方面的客观因素。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同样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应根据当前社会的客观环境和自身实际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就业难的社会环境下,分析哪些行业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然后综合考虑各方面素质,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但是,当下很多大学生并没有遵循这一原则,不顾自己与当前社会的客观情况,好高骛远,所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不能促进个人发展,而且会阻碍今后的职业发展。
  最后,均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原则。马克思特别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他强调把自身的完美与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并且认为只有实现社会利益,个人利益才能很好的实现。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践行这一原则,并且始终将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即使生活拮据,也并没有因此去从事能够获得丰厚报酬的职业,而始终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要进行职业选择,而选择职业时不仅要考虑这个职业能为自己带来多少的利益,同时应考虑自己在从事这个职业时能为社会带来什么,也就是说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应遵循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原则。“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即个体对发挥自己潜能及实现富有目标意义的需求,”这里的自我实现是指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所以,大学生应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原则出发选择职业。
  (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性
  首先,职业目标的确定存在差异。两者在职业目标的确定方面存在的差异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提出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的职业目标,这一目标相对而言比较宏观,比较抽象。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所制定的职业目标相对而言比较具体,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职业目标。   第二,由于马克思所处时代工人阶级受到资产阶级的压迫,社会革命时有发生,所以马克思在文章中提出的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这一职业目标是从社会层面出发的,对个人因素强调的不多。而当代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其职业目标的确定可以将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有机结合,因为当今社会正处在和平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大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帮助自己选择所向往的职业,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做出贡献。
  其次,对待职业挫折的态度存在差异。马克思认为应该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否则可能會导致职业选择的失败,“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所以,马克思对职业挫折的考虑只看到了其消极的一面,即妄自菲薄和受到惩罚,而没有指出挫折在另一方面也会激励我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吸取教训。马克思在这里只强调了职业挫折的负面影响,而职业挫折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考虑的一部分,它除了会产生负面影响之外,还能发挥积极作用,所以,我们应将职业挫折看成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考验,如果经受得住这种考验,它就会帮助我们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获得成功,所以大学生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职业挫折,要正视职业挫折,承认职业挫折,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战胜职业挫折。
  最后,对择业环境的定位存在差异。下面就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两个方面对马克思所处时代青年面临的择业环境与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择业环境的差异进行分析与比较。
  社会环境方面,《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写于19世纪30年代,青年在择业时面临的社会环境是西方各国纷纷进入工业化的时代,工人占据了社会的很大一部分,不存在大学生就业难这样的社会问题,相对来说,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压力比较小。而当代大学生面对的社会环境要比前者复杂得多,当前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并且,社会变化发展越来越快,文化越来越多元化,择业社会环境却走入到了瓶颈期,社会对大学生的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育环境方面,19世纪30年代前后西方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而不同于现在的大众教育,当时受到大学教育的青年并不多,只要进入大学学习,就算不是名校,也不用过多的为就业发愁。而当代大学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大学教育,教育环境更加宽松,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就读于不同的大学,面临的竞争压力截然不同,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比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小,本科生比专科生就业压力小。
  三、《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联系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第一,应明确职业选择的重要性。对自我认知的了解,对职业目标的定位,以及对择业环境的分析等,最终目的都是为职业选择服务,因此,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应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对待职业选择,并且为我们所做出的选择负责。为此,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对自我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对当前社会就业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第二,应调整心态积极就业。大学生就业难除了社会环境的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很大原因,主要是大学生没有树立良好的心态,首先,有的大学生缺乏勇气和自信,择业时易出现逃避和畏惧心理,遇到职业挫折就退缩。其次,有的大学生对职业要求的期望值过高,不愿选择薪资不高、职位较低的职业。要克服上述两种现象,大学生必须调整心态,第一,正视职业挫折,寻找方法战胜它,第二,大学生把自己当作普通劳动大众的一员,树立平民化择业观念和基层择业观念,在基层锻炼自己的能力。
  第三,应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在现实当中,很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忽视社会理想而只考虑个人理想,凡是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而不愿奉献。作为大学生应明白,自己之所以受到良好的大学教育,有较多的就业机会,除了自己的努力外,与国家、社会和家庭分不开,因此,大学生在学有所成时应学会回报,在任何时候都应心怀他人,心怀社会,心怀国家,承担自己的责任。
  通过对《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统一性和差异进行阐述,在解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不足,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在将来实现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蒙云龙.论青年走出选择职业困惑的路径——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有感.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赵明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思考.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4).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几年来,NGO组织在中国总体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然而,在有着良好势头的同时,NGO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境。本文通过对实例J市基金会的研究与分析,找出目前中国NGO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企图寻求一条解决之道。  关键词 NGO组织 管理体制 资金困境  作者简介:谢雯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父母们长年出外打工,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亦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要维护“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利,给他们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就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即农民工们的权益保障。在分析目前社会农民工权益保障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提出保障农民工的对策,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农民工
摘 要 政协参政议政与古人“立言”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阐述真理性的言论,促进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古人立言所追求的“见之当代,启迪后世”等目标依旧值得现代人学习。济南市政协为充分发挥参政议政职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教育,提高委员参政议政能力;搭建平台,拓宽参政议政渠道;建立监督机制,保障提案得以贯彻执行等。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仍存在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健全委员协调管理制度,发挥专门委员会
摘 要 上海某建材商场诉吴某、李某、郑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涉及到公司法上的法人人格否认与侵权法领域的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两种制度的适用都有其严格的条件:法人人格否认,要求公司股东必须有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且该行为客观上给债权人的利益造成损害。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则要求合同关系之外的第三人,恶意实施了侵害合法债权的行为,从而导致了债权人的债权受到损害。本案的处理很好的运用了这两
摘 要 侵犯知识产权案件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广州市花都区的经济秩序。本文通过对广州市花都区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统计分析,透视广州市花都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基本特点,分析犯罪的原因,提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犯罪 三打两建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9-074-02  近年来,广州市花都区侵犯知识产权案件逐年增多,尤其是2
摘 要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大政府”或“小政府”的辩论经久不息,《权利的代价: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收》一书的问世在这一辩题上形成了新的立场,然而本文出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乱象而对自由放任主义提出的批评并不公允。但是,它为我们审视中国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关键词 大小政府 公共权威 公民权利 中国模式  作者简介:洪鑫诚,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研究与两岸关系。  中图
一、引言  为了探索贫困群体的社会不满与社会稳定的联系,找出政府治理在其中的定位,以探讨贫困群体的社会满意度与政府治理的关系为目的,对重庆市北碚区进行调研。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简单说明研究目的;第二部分为调查结果,详细介绍贫困群体的社会满意度,分别对生存状况、社会分配状况、社会安全感和社会制度四个方面的满意情况进行说明;第三部分为分析与结论,分析农村贫困群体社会满意度与政府治理的
摘要:网络环境下链接侵犯著作权纠纷较多,如何认定链接服务提供商的侵权责任分歧较大。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类别链接服务的内容、方式,所设链接的经济价值等内容,以链接服务提供商的预见能力、控制能力为依据,以及收益与风险相一致的原则,赋予链接服务提供商不同程度的注意义务,以明确“应知”侵权事实的情况准确认定链接服务提供商的间接侵权责任。  关键词:链接服务;间接侵权;主动链接;深层链接  作者简介:杜艺敏,北
摘 要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民间法与国家法,作为两种基本的规制手段,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找寻一条和谐共生之路,关系着新农村法治建设的未来,也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未来。  关键词 民间法 国家法 冲突协调  作者简介:刘爱迪,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9-007-0
摘 要 《论法的精神》作为一部鸿篇巨制永载史册。书中区别的三种政体,强调公民精神,雕琢三权分立、论述法与气候土壤、法与习俗宗教无不体现其活泼俊逸、诗意盎然的风格,历经沉淀、质直浑厚的学养,博学缜密、研精毕智的思辨。以后人的眼光视之,书中的某些论点确有其值得商榷之处。推古而论今,在公权与私权碰撞、公共信任与个体权利矛盾的时代,构建和修正一个平衡的法律框架甚是值得思索。  关键词 一项好法规 公共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