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30日到8月1日,印度连续3天发生大停电,全部28个邦和6个联合属地的主电网发生故障,12亿人在40℃的高温中陷入黑暗。这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停电事故。
而就在半个月前,《时代》周刊亚洲版以辛格总理为封面,将其称为“不达标者”;更早前的6月9日,《经济学人》杂志也发表文章称,“印度奇迹”已成海市蜃楼,印度经济重回高速增长道路的前景不妙。更可怕的是今年年初来自《华尔街日报》的说法:印度应该从金砖成员国中被剔除,由印度尼西亚取代之。而大规模的停电,似乎为“印度前途大事不妙”增添了新的注解。
曾几何时,印度被看作一个冉冉升起的亚洲巨人,西方媒体在评价印度时从不吝啬溢美之词。这当然首先应该归功于被称为“印度奇迹”的高经济增长率。自1991年开启经济改革以来,印度经济以平均每年7%的速度增长。在2004年至2008年间更高达9%。
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印度实行的是议会民主制,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和中国相比,它的成功因此有了一层更耐人寻味的含义。而从印度的现实情况看,民主制度的最大作用是维系了统一。印度有12亿人口,三百多个民族,上千种语言,光官方语言就有18种,各方面的反差对立非常严重。历史上印度从未完全统一,真正统一印度的是英国殖民者。但就是这样一个内部情况千差万别的国家,自独立后不但从来没有发生过分裂,而且民族认同感很强,这跟印度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有莫大的关系。
而从人权的角度看,因为选票的关系,乞丐可以在总统府门口搭帐篷,无家可归者可以在五星级酒店门口露宿,不能随便拆迁房屋,工人可以罢工和组织工会。考虑到即便按照城市人均每天消费32卢比(约合0.63美元)、农村每天26卢比(约合0.51美元)的低标准,印度仍有29.8%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样的制度安排对保持社会稳定和保障基层民众的基本生存权至关重要。
但是,统一和生存只是一个国家复兴的最低条件,在这之上的效率、廉洁、法治和政治现代化,才是决定一个国家走得多远、飞得多高的根本。而这些方面,恰恰是印度的短板。
印度的行政效率低下是出了名的。有一个例子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点:1999年,印度行政改革部用了几乎一年的时间去解决印度的公务员是否有权用绿色以及红色水笔,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批注文件用的是蓝色或黑色水笔。像供电供水这样的基础设施短缺问题,旷日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一直得不到改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政府人满为患,拨款的大多数用于支付行政费用,没有多少剩余下来建设基础设施。
腐败也是印度的顽疾。近年来,印度多次发生部长在索贿时被记者偷拍的情况。而在民间社会,哪怕是处于最底层的人力车夫、小贩等,都要向警察行贿。2010年,印度在“透明国际”腐败排行榜上名列第87位。
在法治方面,印度法官严重缺乏,案件积压严重,现有的案件据说要花300年才能审结。而对甘地家族的盲目崇拜,说明印度还远未走出封建色彩浓郁的“孤儿寡母政治”,其政治的现代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从圣雄甘地到德兰修女,从泰戈尔到阿马蒂亚?森,印度在精神层面对人类贡献良多。这些贡献里面,也包括印度在民主政治方面的实践和坚持。但是,将印度的民主制度说得神乎其神却并不客观。今天的印度,仍然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阶段,新旧参半,落后与进步并存,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要成为尼赫鲁所期待的“有声有色的大国”,印度还需要做很多努力,其引以为豪的民主制度,也需要艰难的修正和完善。
而就在半个月前,《时代》周刊亚洲版以辛格总理为封面,将其称为“不达标者”;更早前的6月9日,《经济学人》杂志也发表文章称,“印度奇迹”已成海市蜃楼,印度经济重回高速增长道路的前景不妙。更可怕的是今年年初来自《华尔街日报》的说法:印度应该从金砖成员国中被剔除,由印度尼西亚取代之。而大规模的停电,似乎为“印度前途大事不妙”增添了新的注解。
曾几何时,印度被看作一个冉冉升起的亚洲巨人,西方媒体在评价印度时从不吝啬溢美之词。这当然首先应该归功于被称为“印度奇迹”的高经济增长率。自1991年开启经济改革以来,印度经济以平均每年7%的速度增长。在2004年至2008年间更高达9%。
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印度实行的是议会民主制,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和中国相比,它的成功因此有了一层更耐人寻味的含义。而从印度的现实情况看,民主制度的最大作用是维系了统一。印度有12亿人口,三百多个民族,上千种语言,光官方语言就有18种,各方面的反差对立非常严重。历史上印度从未完全统一,真正统一印度的是英国殖民者。但就是这样一个内部情况千差万别的国家,自独立后不但从来没有发生过分裂,而且民族认同感很强,这跟印度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有莫大的关系。
而从人权的角度看,因为选票的关系,乞丐可以在总统府门口搭帐篷,无家可归者可以在五星级酒店门口露宿,不能随便拆迁房屋,工人可以罢工和组织工会。考虑到即便按照城市人均每天消费32卢比(约合0.63美元)、农村每天26卢比(约合0.51美元)的低标准,印度仍有29.8%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样的制度安排对保持社会稳定和保障基层民众的基本生存权至关重要。
但是,统一和生存只是一个国家复兴的最低条件,在这之上的效率、廉洁、法治和政治现代化,才是决定一个国家走得多远、飞得多高的根本。而这些方面,恰恰是印度的短板。
印度的行政效率低下是出了名的。有一个例子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点:1999年,印度行政改革部用了几乎一年的时间去解决印度的公务员是否有权用绿色以及红色水笔,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批注文件用的是蓝色或黑色水笔。像供电供水这样的基础设施短缺问题,旷日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一直得不到改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政府人满为患,拨款的大多数用于支付行政费用,没有多少剩余下来建设基础设施。
腐败也是印度的顽疾。近年来,印度多次发生部长在索贿时被记者偷拍的情况。而在民间社会,哪怕是处于最底层的人力车夫、小贩等,都要向警察行贿。2010年,印度在“透明国际”腐败排行榜上名列第87位。
在法治方面,印度法官严重缺乏,案件积压严重,现有的案件据说要花300年才能审结。而对甘地家族的盲目崇拜,说明印度还远未走出封建色彩浓郁的“孤儿寡母政治”,其政治的现代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从圣雄甘地到德兰修女,从泰戈尔到阿马蒂亚?森,印度在精神层面对人类贡献良多。这些贡献里面,也包括印度在民主政治方面的实践和坚持。但是,将印度的民主制度说得神乎其神却并不客观。今天的印度,仍然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阶段,新旧参半,落后与进步并存,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要成为尼赫鲁所期待的“有声有色的大国”,印度还需要做很多努力,其引以为豪的民主制度,也需要艰难的修正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