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当前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教师首先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上,以借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直感。基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务必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再辅以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因此,本文从正确审题、技巧指导、解题训练三方面对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正确审题;技巧指导;解题训练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们的解题能力都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方面是学生缺乏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基于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数学题的深入研究,并关注解题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为学生探寻出合适的培养策略。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能力培养:正确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到正确审题,才能保证解题方向的正确性,否则一切的过程都将白费。那么,如何做到正确审题呢?一方面,教师要借助一些具体的例题来指导学生去挖掘已知条件,找出隐含条件和未知条件;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让学生去分析题目中各种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逐步掌握正确审题的方法。
以“古典概型”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求解简单的古典概型问题,并养成良好的正确审题习惯,我在教学之前便为学生确定了几道相关的计算题。在学生掌握该课的基础知识后,我随之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问题,即:
把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涂上色彩,再将其锯成1000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如果从中分别拿出一面、两面、三面涂有色彩小正方体,概率各是多少?
在提出这一问题后,我首先要求要求学生先进行审题,并说一说自己在审题后得到了哪些重要的信息。一段时间过后,我开展了一个小型的讨论会,并鼓励大家分享自己的审题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六个面有色彩”“1000块”“一面有色彩的概率”“两面有色彩的概率”“三面有色彩的概率”等诸多信息。通过对题目信息的搜集,学生们逐步得出了一面图有色彩的占有,两面的则有,三面的占,从而有效解决了该问题,并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二、能力培养:技巧指导
要想培养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就要意识到解题技巧指导的重要性。实际上,数学解题过程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乏味无趣,而是有技巧可寻的,但这需要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指导和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身能力,指导学生在读题时去思考自身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并在这一过程渗透技巧指导,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解题思维,进而提高解题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以“圆与圆的方程”的教学为例,考虑到该课涉及到的问题是几何问题,所以为了让学生掌握解几何问题的技巧,我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带学生了解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性质,逐步让学生掌握了相关概念。在这一基础上,我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即:
圆x2+y2-2x-5=0和圆x2+y2+2x-4=0的交点为A、B,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
在指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解答时,我要求学生可以先尝试建立直角坐标系,再画出两个圆,从而带学生感受到了画图这一解题技巧在几何问题中的优势。借助画图,学生们逐渐标出了线段AB的所在处,并求出了直线AB的方程,即:4x-4y+1=0。在这一基础上,学生们画出了它的垂直平分线,并考虑到垂直平分线的斜率为-1,从而得出了方程为x+y-1=0,这对于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产生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能力培养:解题训练
高中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要重视对解题训练的落实,并加强题型训练的针对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对不同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上,还体现在综合学习能力上。所以,在解题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层次性的训练,以有效促进全体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以“等比数列”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问题,我非常重视对解题训练的落实。因此,在学生们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公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将学生进行了分层,并将提前准备好的一些层次性较强的问题分发给了学生。这些问题按照简单、中等、困难三个标准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层次,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难度,以避免时间上的浪费。因此,在学生们拿到训练题后,我告诉解题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先从简单入手,一步步突破,而中等学生嘗试中等难度,优等生则直接进行困难级别的解题训练。通过这一解题训练方式,既避免了解题能力较弱的学生放弃解题,更使全体学生的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对于提高解题训练成果,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核心素养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首先要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使学生一步步认识到数学的本质,真正走进数学、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邹志雄.高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解题的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9):30.
[2]何雪琴.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12-213.
关键词:高中数学;正确审题;技巧指导;解题训练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们的解题能力都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方面是学生缺乏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基于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数学题的深入研究,并关注解题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为学生探寻出合适的培养策略。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能力培养:正确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到正确审题,才能保证解题方向的正确性,否则一切的过程都将白费。那么,如何做到正确审题呢?一方面,教师要借助一些具体的例题来指导学生去挖掘已知条件,找出隐含条件和未知条件;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让学生去分析题目中各种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逐步掌握正确审题的方法。
以“古典概型”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求解简单的古典概型问题,并养成良好的正确审题习惯,我在教学之前便为学生确定了几道相关的计算题。在学生掌握该课的基础知识后,我随之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问题,即:
把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涂上色彩,再将其锯成1000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如果从中分别拿出一面、两面、三面涂有色彩小正方体,概率各是多少?
在提出这一问题后,我首先要求要求学生先进行审题,并说一说自己在审题后得到了哪些重要的信息。一段时间过后,我开展了一个小型的讨论会,并鼓励大家分享自己的审题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六个面有色彩”“1000块”“一面有色彩的概率”“两面有色彩的概率”“三面有色彩的概率”等诸多信息。通过对题目信息的搜集,学生们逐步得出了一面图有色彩的占有,两面的则有,三面的占,从而有效解决了该问题,并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二、能力培养:技巧指导
要想培养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就要意识到解题技巧指导的重要性。实际上,数学解题过程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乏味无趣,而是有技巧可寻的,但这需要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指导和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身能力,指导学生在读题时去思考自身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并在这一过程渗透技巧指导,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解题思维,进而提高解题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以“圆与圆的方程”的教学为例,考虑到该课涉及到的问题是几何问题,所以为了让学生掌握解几何问题的技巧,我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带学生了解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性质,逐步让学生掌握了相关概念。在这一基础上,我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即:
圆x2+y2-2x-5=0和圆x2+y2+2x-4=0的交点为A、B,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
在指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解答时,我要求学生可以先尝试建立直角坐标系,再画出两个圆,从而带学生感受到了画图这一解题技巧在几何问题中的优势。借助画图,学生们逐渐标出了线段AB的所在处,并求出了直线AB的方程,即:4x-4y+1=0。在这一基础上,学生们画出了它的垂直平分线,并考虑到垂直平分线的斜率为-1,从而得出了方程为x+y-1=0,这对于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产生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能力培养:解题训练
高中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要重视对解题训练的落实,并加强题型训练的针对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对不同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上,还体现在综合学习能力上。所以,在解题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层次性的训练,以有效促进全体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以“等比数列”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问题,我非常重视对解题训练的落实。因此,在学生们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公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将学生进行了分层,并将提前准备好的一些层次性较强的问题分发给了学生。这些问题按照简单、中等、困难三个标准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层次,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难度,以避免时间上的浪费。因此,在学生们拿到训练题后,我告诉解题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先从简单入手,一步步突破,而中等学生嘗试中等难度,优等生则直接进行困难级别的解题训练。通过这一解题训练方式,既避免了解题能力较弱的学生放弃解题,更使全体学生的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对于提高解题训练成果,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核心素养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首先要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使学生一步步认识到数学的本质,真正走进数学、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邹志雄.高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解题的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9):30.
[2]何雪琴.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