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数学课程是理工类和金融类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自然也是理工类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础课。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然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导致教学矛盾突出。针对这一矛盾,教材改革,教学改革一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本文就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教法
高等数学课程是理工类、金融类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也是后续专业课的运算工具。然公共基础课的课堂学生人数较多,入学时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也不同,上课时教师不能兼顾所有学生,无法落实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最适合的教学。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更为普遍,鉴于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按学习情况分层次教学
高等数学本身存在着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在教学中,既有系统的概念引入、推理论证,又有导出方法、分析范例等,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大大地超过了中学一堂数学课的深度和广度,致使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感到不习惯和不适应,加之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自然造成学生学习层次上的差异。如果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基础较好的同学不仅在理论上进行讲解,同时贯穿知识的灵活应用,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主要强调计算方法的使用,计算能力的提升,做好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衔接与铺垫。使学习同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2.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学制度改革
高校老师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总是一直在贯彻落实“重概念,重思想,重应用”的教学。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期末考试还是以侧重于一些解题方法,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还停留在“填鸭式”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促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会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讲一些题型和解法,帮助学生更有机会获得高分。因此,若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将教学内容改革与学校教学制度改革相协调,尤其是考试制度、教师讲授水平评价制度等。
3.在教学中渗透专业应用
许多教师,尤其是教学经验缺乏的新教师对学生后继课程中需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相关知识不是很了解,一味的进行书本教学,从不考虑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导致学生产生“高数无用论”的想法,感到数学学习的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方面的不足,首先需要教师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如机电类的专业,应当引入电学中常用的函数;在导数概念之后介绍电学中几个常用的变化率(如电流强度),模型的建立;作为导数的应用,最好介绍最大输出功率的计算;在积分部分,要加入整流平均值以及功率的计算,等等。任课教师结合专业知识,联合高等数学原理进行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满足后继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其次,应通过案例教学和数学实验,将理论学习与知识应用相结合,强化培养学生既会动脑更会动手的能力。
4.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过于死板,一般都是完全按照书本进行讲授,侧重于知识的讲授和计算方法的灌输,而不是从学生数学思想建立入手。要改变这种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多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学习,注重实际问题的引入背景,使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将复杂化为简单,抽象化为直观,树立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课堂教学坚持“多教”和“多问”的原则,精讲与提问相结合,并优化习题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采取双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问题中反馈教学的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采用直观教学
近年来,各校把高等数学课时压了又压,职业院校更是在这种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删内容,删理论,只计算,大大降低了高等数学学习的实用性,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借助数表、图形、动画等将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直观的形式表达,用实例和示例加深对概念、方法的理解。另外,开设数学实验课,通过mathmatic和matlab等软件,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进行计算和画图,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学习能力。
6.做好课前课后的衔接工作
老师的教学要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除了把握好上课的教学效果,课后的跟踪巩固也是很有必要的,在高校中,特别是职业院校,对专业课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忽视了高等数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课后需要开展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辅导答疑工作。例如,对于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可用讨论的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通过讨论,建立数学模型,数学的思维看待问题;对于学习情况一般的学生,应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水平;对于学习情况较差的学生,应经常关心他们,让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同時,将学生作业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耐心讲解。
总之,高等数学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困难较多,但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传统的数学教育正在向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的能力教育转变。在这种转变下,如何改革高等数学教育模式,使原本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摆脱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描述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方式的教学模式,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同时注意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元骏.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意义与实施[J].高等理科教育,2003(4).
[2]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季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法的研究与创新[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胡纪华.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0(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教法
高等数学课程是理工类、金融类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也是后续专业课的运算工具。然公共基础课的课堂学生人数较多,入学时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也不同,上课时教师不能兼顾所有学生,无法落实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最适合的教学。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更为普遍,鉴于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按学习情况分层次教学
高等数学本身存在着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在教学中,既有系统的概念引入、推理论证,又有导出方法、分析范例等,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大大地超过了中学一堂数学课的深度和广度,致使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感到不习惯和不适应,加之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自然造成学生学习层次上的差异。如果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基础较好的同学不仅在理论上进行讲解,同时贯穿知识的灵活应用,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主要强调计算方法的使用,计算能力的提升,做好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衔接与铺垫。使学习同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2.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学制度改革
高校老师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总是一直在贯彻落实“重概念,重思想,重应用”的教学。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期末考试还是以侧重于一些解题方法,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还停留在“填鸭式”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促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会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讲一些题型和解法,帮助学生更有机会获得高分。因此,若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将教学内容改革与学校教学制度改革相协调,尤其是考试制度、教师讲授水平评价制度等。
3.在教学中渗透专业应用
许多教师,尤其是教学经验缺乏的新教师对学生后继课程中需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相关知识不是很了解,一味的进行书本教学,从不考虑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导致学生产生“高数无用论”的想法,感到数学学习的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方面的不足,首先需要教师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如机电类的专业,应当引入电学中常用的函数;在导数概念之后介绍电学中几个常用的变化率(如电流强度),模型的建立;作为导数的应用,最好介绍最大输出功率的计算;在积分部分,要加入整流平均值以及功率的计算,等等。任课教师结合专业知识,联合高等数学原理进行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满足后继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其次,应通过案例教学和数学实验,将理论学习与知识应用相结合,强化培养学生既会动脑更会动手的能力。
4.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过于死板,一般都是完全按照书本进行讲授,侧重于知识的讲授和计算方法的灌输,而不是从学生数学思想建立入手。要改变这种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多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学习,注重实际问题的引入背景,使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将复杂化为简单,抽象化为直观,树立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课堂教学坚持“多教”和“多问”的原则,精讲与提问相结合,并优化习题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采取双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问题中反馈教学的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采用直观教学
近年来,各校把高等数学课时压了又压,职业院校更是在这种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删内容,删理论,只计算,大大降低了高等数学学习的实用性,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借助数表、图形、动画等将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直观的形式表达,用实例和示例加深对概念、方法的理解。另外,开设数学实验课,通过mathmatic和matlab等软件,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进行计算和画图,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学习能力。
6.做好课前课后的衔接工作
老师的教学要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除了把握好上课的教学效果,课后的跟踪巩固也是很有必要的,在高校中,特别是职业院校,对专业课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忽视了高等数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课后需要开展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辅导答疑工作。例如,对于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可用讨论的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通过讨论,建立数学模型,数学的思维看待问题;对于学习情况一般的学生,应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水平;对于学习情况较差的学生,应经常关心他们,让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同時,将学生作业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耐心讲解。
总之,高等数学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困难较多,但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传统的数学教育正在向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的能力教育转变。在这种转变下,如何改革高等数学教育模式,使原本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摆脱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描述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方式的教学模式,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同时注意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元骏.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意义与实施[J].高等理科教育,2003(4).
[2]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季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法的研究与创新[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胡纪华.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