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教育一直是我国的重点教学目标,在我国在“德、智、体、美、劳”的基础上,额外加强了德育教育。与以往常规教学模式相比,德育教育在发展中实现了“隐性教育”。且初中生在进入初中学习后,基于自身的思维特点,有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叛逆、早恋等现象。如不加以制止,将对教师的教学產生明显阻碍。因此,必须对七年级学生完成德育教育,激发初中生的感恩心理,以实现全面融合。因此,本文将就七年级德育中感恩教育的实践分析展开讨论,阐述感恩教育的基本内涵,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对感恩教育完成有效实践。
◆关键词:初中教学;感恩教育;实践分析;研究讨论
在初中教学中,激发初中生的感恩意识,可以帮助初中生形成明显的德育思维。并且可以在初中生的认知体系中,打造特有的感情模式。在初中教育阶段,可以借助德育课程开展感恩教育,借此提升初中生的整体素质教育水准。与小学生相比,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一直存在实践与理论脱节问题。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必须加强对感恩教育的激发,提升感恩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以及相关效果。在进行感恩教育工作中,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完成有效设定。
一、感恩教育的基本概述
感恩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品质,在受到他人帮助或在出现困难时,可以形成共情心理。在初中生的学习当中,感恩心理对初中生的后续成长起到了明显的提升效果。通过感恩教育,初中生将时刻保持感恩、积极、上进心。对其他同学能够做出友好的回应以及适当反馈,并且可以在学习体系模式中,对教师设立的教学方案积极落实,达成双向成长。在感恩教育内涵中,为了更好的帮助初中生掌握好相关尺度,教师可以做好必要的引导工作。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将使其符合我国的整体发展模式,完成全面成长。
二、如何在七年级德育教育中有效开展感恩教育实践分析
(一)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设立相关的实践活动
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学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资源完成全面整合。例如,学校可以对初中生建立感恩小组,将感恩的相关活动完成有效落实,形成指导管理。为了确保感恩活动能够有效的对初中生形成激发效果,学校可以与班主任共同开展,并积极参与到感恩活动中。以班级为单位,以小组为小单位开展感恩主题。每个小组的初中生必须积极参与到该活动中,以节目为基准。教师可以将7~8名初中生集合为一小组,班级共设立4~5个小组。在小组当中,初中生可以通过歌唱、诗朗诵、表演等环节,阐述自身感恩心里的独特认知。在演出完毕后,教师对学生的感恩活动进行全面评价,并引导小组内的同学进行研究讨论。此外,学校也可对相关的感恩教育工作进行推广,借助相关的宣传方法实现感恩的宣传。例如,学校内部的闭路电视系统或多媒体系统,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拍摄与感恩主题相关的活动短片。在午间休息或课后休息时,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引导初中生进行观看,使初中生对感恩思想可以形成有效认知。在后续假期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初中生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家庭感恩活动,采用实际回报父母以及社会。
(二)将感恩工作与初中生的日常学习进行有效整合
在进行感恩工作中,必须注重理论以及实践的有效结合。就教师而言,开展感恩工作的难题并非是初中生理解能力不足。而是在教学体系中,教师需要保证初中生学习基础上完成感恩心理,这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感恩具有系统理解,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片段进行改良,引入课堂当中,以保障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对感恩形成全面认知。同时,借助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教师投入自身情感,可以直接开展感恩教育工作,完成“德育隐性教育,感恩全面渗透”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在讲到动物相关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额外列举“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典故,加强学生对于感恩的理解。同时,在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设立有效的实践活动。如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对学生讲述一则感恩故事,可以以“中国二十四孝图”或感恩寓言为例。教师讲完相关的故事情节后,学生可以在5~10分钟内通过简笔画的形式绘画,绘画效果不限。学生可以采用线条或图形的方式,简单的描绘出自身对于教师所讲说故事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于感恩思想的具体认知。便于学生之间开展深入交流,与教师实现全面讨论,改善师生关系。
(三)在后续教学中有效开展初中生感恩氛围的塑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感恩意识的培养。在小学在初中生感恩培养中,教师打造相关平台,可以对初中生的德育阶段引起全面重视。在进行感恩意识培养中,要保障初中生明确自身的应有义务以及相关权力。德育工作的有效特点需要不断提升初中生自我感恩意识,以保障初中生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借助发生的事物激发自身的感恩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并引导初中生就事物本身提出自身的独特理解以及相关建议,可以完成平等交流。例如,教师在班会或自习课中,可以抽取10~15分钟的时间,探讨社会热门话题,实现感恩激发。如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社会热点分析中,以微博热点事件进行讨论。某明星在代孕时抛弃自身的子女引发热议,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热点后对初中生进行有效引导,可加强初中生对生命的感知。教师可以说到“明星作为一个高收入群体,不仅知法犯法,同时还对新生命蓦然,抛弃自己的骨肉。而我们的父母收入虽然比不上明星,但却对我们投入了极大的关爱,甚至很多家长都为我们做出了不少的牺牲,甘愿放弃事业也要对我们进行有效教育。”通过教师的引导,初中生将培养个体思维以及有效意识,同时更可以纠正初中生利用手机、PC等设备接触网络等社会热点所时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现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七年级德育教育中,必须加强感恩教育的实践分析。教师可以借助班会等课堂,完成实践活动。并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有效整合,注重感恩氛围的塑造,以实现初中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亚红,刘文华,李芙荣.浅谈感恩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速读(上旬),2019,000(011):34.
[2]钟文锋.感恩教育推动德育教学的开展[J].人文之友, 2019,000(002):221.
[3]鲁成志.感恩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J].文渊(小学版),2019,000(008):10.
[4]谢宗兰.实施感恩教育促进德育教育建设的思考[J].幸福生活指南,2019,000(003):1.
◆关键词:初中教学;感恩教育;实践分析;研究讨论
在初中教学中,激发初中生的感恩意识,可以帮助初中生形成明显的德育思维。并且可以在初中生的认知体系中,打造特有的感情模式。在初中教育阶段,可以借助德育课程开展感恩教育,借此提升初中生的整体素质教育水准。与小学生相比,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一直存在实践与理论脱节问题。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必须加强对感恩教育的激发,提升感恩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以及相关效果。在进行感恩教育工作中,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完成有效设定。
一、感恩教育的基本概述
感恩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品质,在受到他人帮助或在出现困难时,可以形成共情心理。在初中生的学习当中,感恩心理对初中生的后续成长起到了明显的提升效果。通过感恩教育,初中生将时刻保持感恩、积极、上进心。对其他同学能够做出友好的回应以及适当反馈,并且可以在学习体系模式中,对教师设立的教学方案积极落实,达成双向成长。在感恩教育内涵中,为了更好的帮助初中生掌握好相关尺度,教师可以做好必要的引导工作。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将使其符合我国的整体发展模式,完成全面成长。
二、如何在七年级德育教育中有效开展感恩教育实践分析
(一)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设立相关的实践活动
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学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资源完成全面整合。例如,学校可以对初中生建立感恩小组,将感恩的相关活动完成有效落实,形成指导管理。为了确保感恩活动能够有效的对初中生形成激发效果,学校可以与班主任共同开展,并积极参与到感恩活动中。以班级为单位,以小组为小单位开展感恩主题。每个小组的初中生必须积极参与到该活动中,以节目为基准。教师可以将7~8名初中生集合为一小组,班级共设立4~5个小组。在小组当中,初中生可以通过歌唱、诗朗诵、表演等环节,阐述自身感恩心里的独特认知。在演出完毕后,教师对学生的感恩活动进行全面评价,并引导小组内的同学进行研究讨论。此外,学校也可对相关的感恩教育工作进行推广,借助相关的宣传方法实现感恩的宣传。例如,学校内部的闭路电视系统或多媒体系统,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拍摄与感恩主题相关的活动短片。在午间休息或课后休息时,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引导初中生进行观看,使初中生对感恩思想可以形成有效认知。在后续假期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初中生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家庭感恩活动,采用实际回报父母以及社会。
(二)将感恩工作与初中生的日常学习进行有效整合
在进行感恩工作中,必须注重理论以及实践的有效结合。就教师而言,开展感恩工作的难题并非是初中生理解能力不足。而是在教学体系中,教师需要保证初中生学习基础上完成感恩心理,这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感恩具有系统理解,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片段进行改良,引入课堂当中,以保障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对感恩形成全面认知。同时,借助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教师投入自身情感,可以直接开展感恩教育工作,完成“德育隐性教育,感恩全面渗透”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在讲到动物相关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额外列举“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典故,加强学生对于感恩的理解。同时,在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设立有效的实践活动。如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对学生讲述一则感恩故事,可以以“中国二十四孝图”或感恩寓言为例。教师讲完相关的故事情节后,学生可以在5~10分钟内通过简笔画的形式绘画,绘画效果不限。学生可以采用线条或图形的方式,简单的描绘出自身对于教师所讲说故事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于感恩思想的具体认知。便于学生之间开展深入交流,与教师实现全面讨论,改善师生关系。
(三)在后续教学中有效开展初中生感恩氛围的塑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感恩意识的培养。在小学在初中生感恩培养中,教师打造相关平台,可以对初中生的德育阶段引起全面重视。在进行感恩意识培养中,要保障初中生明确自身的应有义务以及相关权力。德育工作的有效特点需要不断提升初中生自我感恩意识,以保障初中生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借助发生的事物激发自身的感恩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并引导初中生就事物本身提出自身的独特理解以及相关建议,可以完成平等交流。例如,教师在班会或自习课中,可以抽取10~15分钟的时间,探讨社会热门话题,实现感恩激发。如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社会热点分析中,以微博热点事件进行讨论。某明星在代孕时抛弃自身的子女引发热议,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热点后对初中生进行有效引导,可加强初中生对生命的感知。教师可以说到“明星作为一个高收入群体,不仅知法犯法,同时还对新生命蓦然,抛弃自己的骨肉。而我们的父母收入虽然比不上明星,但却对我们投入了极大的关爱,甚至很多家长都为我们做出了不少的牺牲,甘愿放弃事业也要对我们进行有效教育。”通过教师的引导,初中生将培养个体思维以及有效意识,同时更可以纠正初中生利用手机、PC等设备接触网络等社会热点所时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现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七年级德育教育中,必须加强感恩教育的实践分析。教师可以借助班会等课堂,完成实践活动。并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有效整合,注重感恩氛围的塑造,以实现初中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亚红,刘文华,李芙荣.浅谈感恩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速读(上旬),2019,000(011):34.
[2]钟文锋.感恩教育推动德育教学的开展[J].人文之友, 2019,000(002):221.
[3]鲁成志.感恩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J].文渊(小学版),2019,000(008):10.
[4]谢宗兰.实施感恩教育促进德育教育建设的思考[J].幸福生活指南,2019,0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