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暨阳实验小学创建于1983年,是张家港市最早被命名的省级实验小学之一,是暨阳联盟核心校,也是市教育局全力打造的“暨阳”系列文化品牌学校之一。暨阳,张家港古地名,有着千年的历史。作为暨阳土地上的核心学校,根植乡土,培养家国情怀,建构以“人文底蕴”和“责任担当”为核心的暨阳特色文化,
是学校的应然选择。
2019年5月,学校《浸润暨阳文化 传承张家港精神》项目申请并获评苏州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两年来,学校依托特色文化建设这一实践性极强的项目,从儿童的视角,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建设了更好的文化场所,借助课程载体,依靠物化环境和课程品质,实现属于“自己的句子”的主动表达,引领当下,指向未来。
一、建设适合儿童体验的成长空间
“学校建筑既是实用的物质空间,满足一定的教育功能,同时又是一个文化的载体。”
——邵兴江
只有承载学校文化内涵的建筑和空间,才能彰显学校的氣质,真正发挥其育人价值。在项目建设中,我们认识到:校园环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因此,在老校的异地新建和南校区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全面规划设计校园物型文化,创设了具有多元化、课程化、整合化、实践化的育人空间,让暨阳文化元素逐步融入学生生活、自然与课程的学习中,滋养学生自然、自由、自在的生长。
1.聚焦暨阳文化,丰富空间文化内涵
基于课程需要,南校区在新建的过程中,融入了暨阳文化元素,全面规划设计校园物型文化——“一馆两廊三园”:“一馆”是暨阳文化馆,学生暨阳特色文化学习基地,以暨阳文化名人缪昌期生平事迹、诗文作品、家风家训、实物展示等进行文化呈现。“两廊”是“书香长廊”与“艺术梦想廊”,内容包含杨舍堡城图、暨阳诗词、少年文学院、暨阳小作家、诗词小达人,学校校训、办学理念、历史沿革等,使得学校物型文化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文化气息。“艺术梦想廊”为孩子们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三园”指小河坝校区正在建设中的暨湖园、养正园和呈奇园,以微山微水,校花校树,廊架舞台,入物于心,营造“美好茁壮”的校园文化场。
2.基于核心素养,打造开放多元的学习社区
随着项目建设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晰的明确:学校空间布局应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跨学科教育、项目式学习、社交教育”等等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的不断提出,需要一种更加自由、更加开放的共享学习空间。为此,我们借助学校建筑中的交流平台,着力打造一个“开放、互动,可以再生”的“学习社区”。比如在每个楼层设置开放的阅读吧,在各层楼的交流平台设计了“文学社区”,定期展示学生优秀日记,开展相关活动,不断丰润学生的人文底蕴;“艺术社区”,作为学生艺术私人订制展区,给学生搭建一个自由展示的梦想舞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运动社区”,设有乒乓球、桌式足球、平衡车等项目,弥补校园活动空间的不足,让运动健体随时随处发生;“智能社区”,设有小型影视厅、电子阅览区等。这样的“多样化学习空间”再造和创新“学习街”等多元展示平台,使单一的学习空间转变为多样的开放空间,转变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3.突出“以人为本”,营造学校人文空间
研究指出,学习空间要让学生在情感上感到安全,这样学习才会发生。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的空间建筑注重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在新校建设中,我们将讲台全部移至墙角;在校园四处设置随意就坐的交流空间,如小暨湖廊架下的长椅、各楼道空间的小椅小品、大操场的可坐矮墙等,以促进师生之间交往行为的发生。
二、构建激发个体潜能的课程体系
如何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融合、拓展、创新,承载暨阳特色文化?围绕既定的课程哲学,我们一直在追问、探索。我们围绕“文明阳光,自信担当,自主学习,一技见长”的阳光少年培养目标,借助适合儿童体验的“一馆两廊三园”成长空间,构建了暨阳特色文化课程模型,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课程形态。
1.基础型课程,即国家课程。(1)严格课程计划,开全开足上好每门课程。学校是苏州市“有效教学”试点项目学校,我们聚焦“学科素养”、“优化课程教材”、“引导自主学习”为重点,开展了“生本易简——有效教学的真实范式”的实践研究,形成了《暨阳实验小学“生本易简”课堂评价实施方案(3.0版本)》。(2)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等学科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语文学科:《经典的流长》引导学生通过对经典诗词、暨阳诗词的读、诵、吟、背等形式的学习,感悟中华传统的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笔画的梦想》通过开展日记长跑,暨阳少年文学院小作家的采风活动,渗透爱家乡的教育。课外阅读通过推荐爱国书籍、《暨阳文化历史丛书》来熏陶学生的家国情怀。数学学科:把巧算二十四点、神奇的七巧板等纳入数学课程中,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思政课程:建立暨阳特色文化思政教师教研基地,在暨阳文化馆进行研讨活动,将暨阳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组织学生开展《暨阳文化青少年读本》的学习,感知家乡的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艺术学科:将富有地方特色的童谣、剪纸、手鞠球引入课堂,通过传唱、表演、制作等形式传承地域文化。
2.拓展型课程,即校本课程的特色化。项目实施一年多来,我们赋予校本课程新的内涵,指向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努力体现校本课程的多样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多多少年宫:面向每一个学生,采用混龄学习方式,开设6大类48个社团,实行百分百走课制。少年文学院、暨阳方言、景略古琴社团、古泥篆刻社团、书法、击剑、暨阳美食、舞蹈社、合唱团……从环境、课程、活动处处浸润暨阳文化。 多多成长营:学生习惯养成的训练场,构建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好习惯养成课程框架,每周一规约,通过在《多多成长营》手册上的表现性评价,有效推动学生习惯养成。
多多吉尼斯:利用网络平台设立个人吉尼斯记录、班级吉尼斯与学校吉尼斯。一月一主题,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参与,焕发“每一个”的光彩。
多多实践团:校内实践团每月一主题,邀请有专长的家长进课堂,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校外实践团有必修与选修之分,感恩篇、寻访篇、技能篇……家长志愿者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其中,“寻找文化生长的土壤”、“暨阳文化馆探寻之旅”“暨阳学子 追梦世界”等成了实践团的品牌项目。
3.研究型课程,即学科的项目化学习课程。目前学校已形成以下六个主题项目式实践课程,分别是:种太阳花、神奇的彩泥、我的书包、我心意越千里、家乡的味道——拖炉饼、江南服饰——秀未來。一个年级一个主题,各项目包括入项活动、知识与能力建构、探索与形成成果、反思与迁移等阶段。学生在实践研究中,建立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活化,加强知识学习向实践创新的迁移,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核心思维。
三、搭建促进自主发展的学习平台
为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互联网+”时代,学校充分发挥“乐教乐学”“一起作业”“钉钉”等多种平台的趣味性、即时性、互动性强的特点,作为学生课程学习交流的平台。语文阅读打卡、声音日记,英语口语、歌曲show,“多多”形象设计,传统节日探究,创意假期作业,“技”的吉尼斯包书皮大赛、清洗书包、鞋子大赛……网络展示手段带给学生一系列全新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产生对未知领域的渴望,具备“我行”“我能”的信念。
学校现代化的设备为学生搭建互动、自主的交流平台提供了无限可能。校红领巾电视台成立于1990年,是江苏省首批红领巾电视台,从栏目策划、节目组稿编排到播出,全部由学生担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校园电视台不仅作为对内对外交流宣传的一个窗口,一个”学校-教师-家长”互动的信息平台,更作为课堂的延伸,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开放、交互的空间。我们将学生厉行节俭、光盘行动、垃圾分类、居家战“疫”等最前沿的快讯做成红领巾电视节目,将“多多”社团、“多多”成长营、暨阳少年文学院、暨阳小游戏等极具暨阳文化特色的活动录制成红领巾电视台专题节目,学生全程参与节目的“摄、录、编、播”,用儿童的方式讲述成长过程中的趣事,以儿童的视角去记录校内外生活的点滴,在儿童的拔节生长中见证学校的发展。
四、推行科学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多维度评价,鼓励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出每个项目的专属专项评价方案,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我们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征集学校吉祥物“多多”的设计,并进行多次论证,赋予了吉祥物“多多”以新的内涵,指向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形成了“红橙黄绿蓝”五彩“多多”卡通形象,来丰富评价的方式。
“生本易简”有效教学课堂评价 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维度,提出了“以学习为中心”的生本易简课堂“五个外显特征”:一是有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二是有驱动性学习任务,学生能实现深度学习;三是有合作交流的平台,学生能开展合作性学习;四是有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能开展反思性学习;五是有合适的学习“支架”,学生能在最近发展区下学习。学校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注重对学生学习“真实的”评价。
多元的学分评价 针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特色化落实,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学分奖励细则,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相应的学分奖励。校园内还设有“多多机会超市”,学生来到机会超市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奖品,更能实现一个个小心愿,如:与校长合个影,当一次护旗手……学分评价关切到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我,在我最好的方面”,焕发自己独特的光彩。
在暨阳特色文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且行且反思:一是对于暨阳文化内涵和“守正出奇”的校训如何更好的提炼,与暨阳文化建设项目有机融合;二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与时俱进,如何更加科学地建构课程模型,不断规范实施过程,制订出兼具科学性、操作性的课程实施纲要,使之更为系统、更具特色;第三,如何继续深度探索更为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突出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展望未来,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文化建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实践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调整实施思路,立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一步加强、完善和优化文化建设,浸润暨阳文化,传承张家港精神,为“让每一个孩子都焕发自己的光彩”而努力前行。
暨阳实验小学创建于1983年,是张家港市最早被命名的省级实验小学之一,是暨阳联盟核心校,也是市教育局全力打造的“暨阳”系列文化品牌学校之一。暨阳,张家港古地名,有着千年的历史。作为暨阳土地上的核心学校,根植乡土,培养家国情怀,建构以“人文底蕴”和“责任担当”为核心的暨阳特色文化,
是学校的应然选择。
2019年5月,学校《浸润暨阳文化 传承张家港精神》项目申请并获评苏州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两年来,学校依托特色文化建设这一实践性极强的项目,从儿童的视角,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建设了更好的文化场所,借助课程载体,依靠物化环境和课程品质,实现属于“自己的句子”的主动表达,引领当下,指向未来。
一、建设适合儿童体验的成长空间
“学校建筑既是实用的物质空间,满足一定的教育功能,同时又是一个文化的载体。”
——邵兴江
只有承载学校文化内涵的建筑和空间,才能彰显学校的氣质,真正发挥其育人价值。在项目建设中,我们认识到:校园环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因此,在老校的异地新建和南校区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全面规划设计校园物型文化,创设了具有多元化、课程化、整合化、实践化的育人空间,让暨阳文化元素逐步融入学生生活、自然与课程的学习中,滋养学生自然、自由、自在的生长。
1.聚焦暨阳文化,丰富空间文化内涵
基于课程需要,南校区在新建的过程中,融入了暨阳文化元素,全面规划设计校园物型文化——“一馆两廊三园”:“一馆”是暨阳文化馆,学生暨阳特色文化学习基地,以暨阳文化名人缪昌期生平事迹、诗文作品、家风家训、实物展示等进行文化呈现。“两廊”是“书香长廊”与“艺术梦想廊”,内容包含杨舍堡城图、暨阳诗词、少年文学院、暨阳小作家、诗词小达人,学校校训、办学理念、历史沿革等,使得学校物型文化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文化气息。“艺术梦想廊”为孩子们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三园”指小河坝校区正在建设中的暨湖园、养正园和呈奇园,以微山微水,校花校树,廊架舞台,入物于心,营造“美好茁壮”的校园文化场。
2.基于核心素养,打造开放多元的学习社区
随着项目建设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晰的明确:学校空间布局应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跨学科教育、项目式学习、社交教育”等等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的不断提出,需要一种更加自由、更加开放的共享学习空间。为此,我们借助学校建筑中的交流平台,着力打造一个“开放、互动,可以再生”的“学习社区”。比如在每个楼层设置开放的阅读吧,在各层楼的交流平台设计了“文学社区”,定期展示学生优秀日记,开展相关活动,不断丰润学生的人文底蕴;“艺术社区”,作为学生艺术私人订制展区,给学生搭建一个自由展示的梦想舞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运动社区”,设有乒乓球、桌式足球、平衡车等项目,弥补校园活动空间的不足,让运动健体随时随处发生;“智能社区”,设有小型影视厅、电子阅览区等。这样的“多样化学习空间”再造和创新“学习街”等多元展示平台,使单一的学习空间转变为多样的开放空间,转变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3.突出“以人为本”,营造学校人文空间
研究指出,学习空间要让学生在情感上感到安全,这样学习才会发生。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的空间建筑注重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在新校建设中,我们将讲台全部移至墙角;在校园四处设置随意就坐的交流空间,如小暨湖廊架下的长椅、各楼道空间的小椅小品、大操场的可坐矮墙等,以促进师生之间交往行为的发生。
二、构建激发个体潜能的课程体系
如何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融合、拓展、创新,承载暨阳特色文化?围绕既定的课程哲学,我们一直在追问、探索。我们围绕“文明阳光,自信担当,自主学习,一技见长”的阳光少年培养目标,借助适合儿童体验的“一馆两廊三园”成长空间,构建了暨阳特色文化课程模型,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课程形态。
1.基础型课程,即国家课程。(1)严格课程计划,开全开足上好每门课程。学校是苏州市“有效教学”试点项目学校,我们聚焦“学科素养”、“优化课程教材”、“引导自主学习”为重点,开展了“生本易简——有效教学的真实范式”的实践研究,形成了《暨阳实验小学“生本易简”课堂评价实施方案(3.0版本)》。(2)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等学科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语文学科:《经典的流长》引导学生通过对经典诗词、暨阳诗词的读、诵、吟、背等形式的学习,感悟中华传统的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笔画的梦想》通过开展日记长跑,暨阳少年文学院小作家的采风活动,渗透爱家乡的教育。课外阅读通过推荐爱国书籍、《暨阳文化历史丛书》来熏陶学生的家国情怀。数学学科:把巧算二十四点、神奇的七巧板等纳入数学课程中,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思政课程:建立暨阳特色文化思政教师教研基地,在暨阳文化馆进行研讨活动,将暨阳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组织学生开展《暨阳文化青少年读本》的学习,感知家乡的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艺术学科:将富有地方特色的童谣、剪纸、手鞠球引入课堂,通过传唱、表演、制作等形式传承地域文化。
2.拓展型课程,即校本课程的特色化。项目实施一年多来,我们赋予校本课程新的内涵,指向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努力体现校本课程的多样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多多少年宫:面向每一个学生,采用混龄学习方式,开设6大类48个社团,实行百分百走课制。少年文学院、暨阳方言、景略古琴社团、古泥篆刻社团、书法、击剑、暨阳美食、舞蹈社、合唱团……从环境、课程、活动处处浸润暨阳文化。 多多成长营:学生习惯养成的训练场,构建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好习惯养成课程框架,每周一规约,通过在《多多成长营》手册上的表现性评价,有效推动学生习惯养成。
多多吉尼斯:利用网络平台设立个人吉尼斯记录、班级吉尼斯与学校吉尼斯。一月一主题,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参与,焕发“每一个”的光彩。
多多实践团:校内实践团每月一主题,邀请有专长的家长进课堂,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校外实践团有必修与选修之分,感恩篇、寻访篇、技能篇……家长志愿者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其中,“寻找文化生长的土壤”、“暨阳文化馆探寻之旅”“暨阳学子 追梦世界”等成了实践团的品牌项目。
3.研究型课程,即学科的项目化学习课程。目前学校已形成以下六个主题项目式实践课程,分别是:种太阳花、神奇的彩泥、我的书包、我心意越千里、家乡的味道——拖炉饼、江南服饰——秀未來。一个年级一个主题,各项目包括入项活动、知识与能力建构、探索与形成成果、反思与迁移等阶段。学生在实践研究中,建立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活化,加强知识学习向实践创新的迁移,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核心思维。
三、搭建促进自主发展的学习平台
为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互联网+”时代,学校充分发挥“乐教乐学”“一起作业”“钉钉”等多种平台的趣味性、即时性、互动性强的特点,作为学生课程学习交流的平台。语文阅读打卡、声音日记,英语口语、歌曲show,“多多”形象设计,传统节日探究,创意假期作业,“技”的吉尼斯包书皮大赛、清洗书包、鞋子大赛……网络展示手段带给学生一系列全新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产生对未知领域的渴望,具备“我行”“我能”的信念。
学校现代化的设备为学生搭建互动、自主的交流平台提供了无限可能。校红领巾电视台成立于1990年,是江苏省首批红领巾电视台,从栏目策划、节目组稿编排到播出,全部由学生担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校园电视台不仅作为对内对外交流宣传的一个窗口,一个”学校-教师-家长”互动的信息平台,更作为课堂的延伸,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开放、交互的空间。我们将学生厉行节俭、光盘行动、垃圾分类、居家战“疫”等最前沿的快讯做成红领巾电视节目,将“多多”社团、“多多”成长营、暨阳少年文学院、暨阳小游戏等极具暨阳文化特色的活动录制成红领巾电视台专题节目,学生全程参与节目的“摄、录、编、播”,用儿童的方式讲述成长过程中的趣事,以儿童的视角去记录校内外生活的点滴,在儿童的拔节生长中见证学校的发展。
四、推行科学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多维度评价,鼓励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出每个项目的专属专项评价方案,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我们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征集学校吉祥物“多多”的设计,并进行多次论证,赋予了吉祥物“多多”以新的内涵,指向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形成了“红橙黄绿蓝”五彩“多多”卡通形象,来丰富评价的方式。
“生本易简”有效教学课堂评价 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维度,提出了“以学习为中心”的生本易简课堂“五个外显特征”:一是有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二是有驱动性学习任务,学生能实现深度学习;三是有合作交流的平台,学生能开展合作性学习;四是有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能开展反思性学习;五是有合适的学习“支架”,学生能在最近发展区下学习。学校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注重对学生学习“真实的”评价。
多元的学分评价 针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特色化落实,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学分奖励细则,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相应的学分奖励。校园内还设有“多多机会超市”,学生来到机会超市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奖品,更能实现一个个小心愿,如:与校长合个影,当一次护旗手……学分评价关切到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我,在我最好的方面”,焕发自己独特的光彩。
在暨阳特色文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且行且反思:一是对于暨阳文化内涵和“守正出奇”的校训如何更好的提炼,与暨阳文化建设项目有机融合;二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与时俱进,如何更加科学地建构课程模型,不断规范实施过程,制订出兼具科学性、操作性的课程实施纲要,使之更为系统、更具特色;第三,如何继续深度探索更为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突出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展望未来,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文化建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实践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调整实施思路,立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一步加强、完善和优化文化建设,浸润暨阳文化,传承张家港精神,为“让每一个孩子都焕发自己的光彩”而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