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母语迁移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日语学习过程中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其母语知识对日语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帮助作用。由于中日两国在各自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相异,所以,原有母语知识势必对日语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干扰。一般认为,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学习日语有很多优越的“先天条件”,因为汉语是日语的母体,日语由汉语发展而来,当今的现代日语语言体系中仍使用着百分之五六十的汉字,即便不懂日语的文法也能够理解其表达的意思。这也正是日语之所以难学的所在。
关键词:母语;日语学习;负迁移;思维方式;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1-0279-02
一般认为,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学习日语有很多优越的“先天条件”,因为汉语是日语的母体,日语由汉语发展而来,而且当今的现代日语语言体系中仍使用着百分之五六十的汉字,即便不懂日语的文法也能够理解其表达的意思。其实这也正是日语之所以难学的原因所在。当然汉语汉字对于初学者在日语汉字词汇词形的记忆上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由于多数日语汉字虽然与汉语汉字外形相同,但是其所表达的意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日语词汇“ ”这一词虽然与汉语词汇“检讨”一词外形相同,可是二者所表达的意思却有很大不同。日语“ ”表示“商量、研究”之意。而汉语的“检讨”表达的是“找出缺点错误,做自我批评”之意。但是在使用日语时,尤其是很多初学者都很容易会按照汉语词汇的意思来理解同形的日语词汇所表达的意思,这种母语知识的干扰势必影响日语学习者正确地掌握目的语的学习。姑且不说日语的语法、语序、助词等与汉语完全不同,仅仅要排除汉语知识及固有思维模式对日语学习者带来的干扰就非简单之事。
一、目的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迁移
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将语言认定为一种习惯。学习外语意味着学习一套新习惯,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在学习新习惯的过程中,旧的习惯、固有思维模式,即母语知识必然会对新的习惯——目的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所以母语知识即汉语对日语学习者起着重要的作用,忽视了母语的作用就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一般语言的学习过程可概括理解为理解性输入、创造性构建以及被迫性输出三部分。那么母语知识对语言学习的迁移一般多发生在理解性输入这一环节。母语迁移是指外语学习者在学习新的语言的过程中,会潜意识地依赖已经习得的母语知识,无形中将母语内容转移到目的语,这对于正确地输入日语知识和掌握语言存在一定的干扰。母语中与目的语相似的地方可以促进目的语的学习,而母语中与目的语中有差异的地方则对学习者习得目的语带来一定的干扰和产生相应的困难。这种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即为语言的迁移现象。当母语知识能够促进目的语学习时称为母语知识的正迁移,相反当母语知识阻碍目的语学习时称其为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语言知识的迁移研究也证明了母语习惯的确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从学习者认知的角度来看,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作、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原有知识和世界观对外语,即目的语学习的影响和干扰,有意识地将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结构特点、知识体系进行对比,以此加深学生对新的语言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正确性地输入。另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故不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它与本国文化密切相连并在人类的思维和判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了解两国文化、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模式的差异可以使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和使用语言。因此,学习一门语言首先必须了解那个国家的社会文化以及生活习俗,并尽可能地形成目的语的思维方式。面对当今国际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在外语教学中更要强调理解各国文化的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体系,还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其认识了解语言知识背后的文化。
二、日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负迁移即母语干扰是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错误地认为相同所致。母语的干扰即负迁移会导致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输入错误的信息导致错误出现、影响学习者目的语语言的准确习得。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点:1)过少运用,指学习者很少或根本不使用某一目标语结构。2)过度运用,指学习者为了避免某些难的结构而往往过度使用一些简单结构。3)运用错误,主要有三种:一是替代,即在目标语中使用母语形式;二是仿造,即用一种语言结构直接翻译另一种语言结构;三是结构修改,即一种反应纠正过度的错误。4)误解,指母语结构影响学习者对目的语信息所作的解释,这种解释与母语者的解释差距很大。在了解以上母语干扰成因的基础上,在今后的日语语言教学中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以减少或避免母语知识的负迁移现象出现。
那么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汉语对于日语的学习上存在哪些干扰呢。本文主要从母语知识以及其固有的思维模式方面来探讨汉语对日语学习者在日语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首先以大家都熟知的“いい”和“すみません”为例。在日语中“いい”这个单词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好、好的”,大部分场合都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可是在日语中很多表示拒绝对方的好意时候不是明确地使用“いいえ、~~~”来回绝而经常能看到使用“いい”这个词婉言谢绝。如:1)在服装店里一位夫人与店员之间的对话。店员说:“这件衣服很流行哦,怎么样啊,夫人?”夫人回答:“はい、いいです。”此处这位夫人的回答并不是说衣服好想买而是对店员的介绍委婉地谢绝的表达。2)朋友要来帮忙搬家,对于对方的好意主人回答说“いいわよ”此处的回答不是希望朋友来帮忙而是表示谢谢对方、不需要帮忙的意思。另外更有代表性的“すみません”的中文意思是“对不起”,在中国人看来应该在道歉的时候使用,可是日本人在表示道歉和感谢时候都会经常使用。如(1)日本朋友AB一起喝茶的场面。朋友A说:“B,喝茶吧。”B回答“あっ、すみません”(2)A有两张电影票并邀请B一起去看电影,对于A的邀请B回答说:“どうも、すみません。”以上两句中的“すみません”均表示感谢之意。因为日本人非常重视礼节、体谅对方,觉得对方为自己做了某事给对方添了麻烦而过意不去,所以用“すみません”表示感谢的同时还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歉意。再如汉语词汇中“丰满”和“饱满”两词汉语意思比较接近,可是在日语词汇当中发音虽然相同但是表达的意思和使用的范围却大不相同。因为日语中“饱满”这一词只用于表达吃饱、饱食这一层意思。通过以上对比不难发现如果不能够准确地了解相应词汇在日汉各自语言体系中所表达的意思,就很容易出现语言学习的误区,造成错误输入,干扰目的语的正确习得。
由于中国人主张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喜欢直截了当的方式,是比较率直的。所以对于学习日语的中国学习者来说,在日语学习初期很难掌握和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在语言的理解上势必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即母语固有知识和思维习惯对目的语的学习势必带来一定的干扰。如对“いい”和“すみません”以及日汉同形异义词汇“饱满”的理解上。这说明中国人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受母语知识文化背景的影响,存在着对异质文化正确深入理解的瓶颈。
三、注重文化传统的讲解和文化知识的传授
本文单从词语的理解和应用上入手简单分析了汉语知识对日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过程所带来的干扰。要想学好日语首先应该采取一定的策略克服母语知识以及固有思维的负面影响,使学习者按照日本式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和学习。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所以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要学习跨文化的交际,学习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和新的习惯。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早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积淀,语言交际模式和各种习语是社会文化观念和交际习惯的体现。对外语词义的准确理解、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获得。例如,通过对该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也可以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的了解来获得。任何偏离习惯的行为都将改变原有的结构所表达的特殊信息、产生新的意义,导致错误信息的输入,从而影响目的语的习得。
因此,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用文化语言观指导教学、使文化规范教学与语言技能培养同步进行。在具体教学中对比日汉词汇表达的异同以及日汉文化差异,增加语言对比的内容,让学生正确理解不同文化语言的文化差异,减少或避免日语学习过程中母语文化的干扰。从而使学习者掌握习得准确地道的日语。
参考文献:
[1]袁彩虹,郎红琴.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和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2]郭举昆.共同学习的原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1).
[3]孙成岗.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J].日语教学与研究,1998,(1).
[4]冯富荣.日本 における母 の影 [M]. 京: 房,1999.
[5]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6]吴煜幽.第二语言学习过程:输入—构建—输出[J].外语研究,2000,(2).
[7]王莉颖.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母语;日语学习;负迁移;思维方式;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1-0279-02
一般认为,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学习日语有很多优越的“先天条件”,因为汉语是日语的母体,日语由汉语发展而来,而且当今的现代日语语言体系中仍使用着百分之五六十的汉字,即便不懂日语的文法也能够理解其表达的意思。其实这也正是日语之所以难学的原因所在。当然汉语汉字对于初学者在日语汉字词汇词形的记忆上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由于多数日语汉字虽然与汉语汉字外形相同,但是其所表达的意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日语词汇“ ”这一词虽然与汉语词汇“检讨”一词外形相同,可是二者所表达的意思却有很大不同。日语“ ”表示“商量、研究”之意。而汉语的“检讨”表达的是“找出缺点错误,做自我批评”之意。但是在使用日语时,尤其是很多初学者都很容易会按照汉语词汇的意思来理解同形的日语词汇所表达的意思,这种母语知识的干扰势必影响日语学习者正确地掌握目的语的学习。姑且不说日语的语法、语序、助词等与汉语完全不同,仅仅要排除汉语知识及固有思维模式对日语学习者带来的干扰就非简单之事。
一、目的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迁移
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将语言认定为一种习惯。学习外语意味着学习一套新习惯,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在学习新习惯的过程中,旧的习惯、固有思维模式,即母语知识必然会对新的习惯——目的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所以母语知识即汉语对日语学习者起着重要的作用,忽视了母语的作用就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一般语言的学习过程可概括理解为理解性输入、创造性构建以及被迫性输出三部分。那么母语知识对语言学习的迁移一般多发生在理解性输入这一环节。母语迁移是指外语学习者在学习新的语言的过程中,会潜意识地依赖已经习得的母语知识,无形中将母语内容转移到目的语,这对于正确地输入日语知识和掌握语言存在一定的干扰。母语中与目的语相似的地方可以促进目的语的学习,而母语中与目的语中有差异的地方则对学习者习得目的语带来一定的干扰和产生相应的困难。这种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即为语言的迁移现象。当母语知识能够促进目的语学习时称为母语知识的正迁移,相反当母语知识阻碍目的语学习时称其为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语言知识的迁移研究也证明了母语习惯的确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从学习者认知的角度来看,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作、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原有知识和世界观对外语,即目的语学习的影响和干扰,有意识地将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结构特点、知识体系进行对比,以此加深学生对新的语言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正确性地输入。另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故不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它与本国文化密切相连并在人类的思维和判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了解两国文化、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模式的差异可以使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和使用语言。因此,学习一门语言首先必须了解那个国家的社会文化以及生活习俗,并尽可能地形成目的语的思维方式。面对当今国际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在外语教学中更要强调理解各国文化的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体系,还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其认识了解语言知识背后的文化。
二、日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负迁移即母语干扰是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错误地认为相同所致。母语的干扰即负迁移会导致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输入错误的信息导致错误出现、影响学习者目的语语言的准确习得。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点:1)过少运用,指学习者很少或根本不使用某一目标语结构。2)过度运用,指学习者为了避免某些难的结构而往往过度使用一些简单结构。3)运用错误,主要有三种:一是替代,即在目标语中使用母语形式;二是仿造,即用一种语言结构直接翻译另一种语言结构;三是结构修改,即一种反应纠正过度的错误。4)误解,指母语结构影响学习者对目的语信息所作的解释,这种解释与母语者的解释差距很大。在了解以上母语干扰成因的基础上,在今后的日语语言教学中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以减少或避免母语知识的负迁移现象出现。
那么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汉语对于日语的学习上存在哪些干扰呢。本文主要从母语知识以及其固有的思维模式方面来探讨汉语对日语学习者在日语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首先以大家都熟知的“いい”和“すみません”为例。在日语中“いい”这个单词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好、好的”,大部分场合都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可是在日语中很多表示拒绝对方的好意时候不是明确地使用“いいえ、~~~”来回绝而经常能看到使用“いい”这个词婉言谢绝。如:1)在服装店里一位夫人与店员之间的对话。店员说:“这件衣服很流行哦,怎么样啊,夫人?”夫人回答:“はい、いいです。”此处这位夫人的回答并不是说衣服好想买而是对店员的介绍委婉地谢绝的表达。2)朋友要来帮忙搬家,对于对方的好意主人回答说“いいわよ”此处的回答不是希望朋友来帮忙而是表示谢谢对方、不需要帮忙的意思。另外更有代表性的“すみません”的中文意思是“对不起”,在中国人看来应该在道歉的时候使用,可是日本人在表示道歉和感谢时候都会经常使用。如(1)日本朋友AB一起喝茶的场面。朋友A说:“B,喝茶吧。”B回答“あっ、すみません”(2)A有两张电影票并邀请B一起去看电影,对于A的邀请B回答说:“どうも、すみません。”以上两句中的“すみません”均表示感谢之意。因为日本人非常重视礼节、体谅对方,觉得对方为自己做了某事给对方添了麻烦而过意不去,所以用“すみません”表示感谢的同时还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歉意。再如汉语词汇中“丰满”和“饱满”两词汉语意思比较接近,可是在日语词汇当中发音虽然相同但是表达的意思和使用的范围却大不相同。因为日语中“饱满”这一词只用于表达吃饱、饱食这一层意思。通过以上对比不难发现如果不能够准确地了解相应词汇在日汉各自语言体系中所表达的意思,就很容易出现语言学习的误区,造成错误输入,干扰目的语的正确习得。
由于中国人主张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喜欢直截了当的方式,是比较率直的。所以对于学习日语的中国学习者来说,在日语学习初期很难掌握和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在语言的理解上势必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即母语固有知识和思维习惯对目的语的学习势必带来一定的干扰。如对“いい”和“すみません”以及日汉同形异义词汇“饱满”的理解上。这说明中国人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受母语知识文化背景的影响,存在着对异质文化正确深入理解的瓶颈。
三、注重文化传统的讲解和文化知识的传授
本文单从词语的理解和应用上入手简单分析了汉语知识对日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过程所带来的干扰。要想学好日语首先应该采取一定的策略克服母语知识以及固有思维的负面影响,使学习者按照日本式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和学习。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所以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要学习跨文化的交际,学习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和新的习惯。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早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积淀,语言交际模式和各种习语是社会文化观念和交际习惯的体现。对外语词义的准确理解、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获得。例如,通过对该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也可以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的了解来获得。任何偏离习惯的行为都将改变原有的结构所表达的特殊信息、产生新的意义,导致错误信息的输入,从而影响目的语的习得。
因此,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用文化语言观指导教学、使文化规范教学与语言技能培养同步进行。在具体教学中对比日汉词汇表达的异同以及日汉文化差异,增加语言对比的内容,让学生正确理解不同文化语言的文化差异,减少或避免日语学习过程中母语文化的干扰。从而使学习者掌握习得准确地道的日语。
参考文献:
[1]袁彩虹,郎红琴.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和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2]郭举昆.共同学习的原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1).
[3]孙成岗.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J].日语教学与研究,1998,(1).
[4]冯富荣.日本 における母 の影 [M]. 京: 房,1999.
[5]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6]吴煜幽.第二语言学习过程:输入—构建—输出[J].外语研究,2000,(2).
[7]王莉颖.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