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美国著名摄影记者海瑟林顿和洪德罗斯在利比亚被迫击炮击中以身殉职,成为献身新闻事业的又一范例。其实中国战地记者邱永峥同他们相比毫不逊色,他曾冒着生命危险报道缅甸果敢地区冲突;四次追随巴基斯坦军队深入部族区目击打击塔利班行动;前往也门对话拉登大保镖;三次前往阿富汗,采访塔利班高级战地指挥官,并嵌入美军作战部队,近距离目睹美军与塔利班武装的战斗,著有《跟着美军上战场》一书。今年春天,他再次进入利比亚东部反政府武装控制区进行采访。在战火中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呈现了这场残酷的战争,赢得西方同行的尊重!
见到反政府军最高司令
今年春节后,北非地区尤其是利比亚局势动荡,3万多中国人撤出利比亚,当时,邱永峥还在印度出差。一回国,他就和搭档《环球时报》英文版记者郝洲接受了前往利比亚的采访任务。办签证直接去已不可能,二人只好转道埃及。
到了开罗,他们也只有一个选择:以卡扎菲儿子赛义夫“私人朋友”的身份,前往政府军控制的利比亚西部。“这种方式,只能每天听一场新闻发布会,或者被带着去菜市场参观,见见卡扎菲的支持者。”邱永峥说,“而了解真正的战况,必须要到双方交火的第一线去。”
在没有利比亚签证的情况下,邱永峥通过个人关系,获得了自由往返埃、利两国的机会。3月11日,他们通过塞卢姆口岸,花400美元,租了一辆破中巴,顛簸十几个小时,于次日天快亮时抵达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总部所在地——班加西。
反政府武装总部在一个行政法庭大楼里。虽是凌晨,但这里人山人海,有示威的,有看热闹的。于是邱永峥在楼里乱找一气,最后找到一个自称新闻官的人用手写了两张纸片,说这就是“采访证”。西方大的新闻机构配有奔驰专用车,还有荷枪实弹的保镖护卫,可他俩什么都没有,至于你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去向,—概没人过问。
当地这么乱到哪儿去找宾馆?忽然,一年轻男子主动过来说:“是找宾馆吗?我送你们吧。”说着开来一辆很破的轿车。邱、郝上了轿车。只见那个小伙子穿牛仔裤、破皮鞋,脸上一道明显的疤,把车开得飞快。两名中国记者不由得担心起来,因为他们身上带着巨额美金,谁都知道外国记者有钱,他们想自己是否中了圈套?俩人当即就定好,万一事态不好,那就抢过方向盘,把他踹下汽车。岂料那小伙子非常好,把他们送到那家名叫诺兰的宾馆,还分文不要。
班加西只有3家旅馆,住着1000多名记者,只有邱永峥和郝洲是中国人。有趣的是,当晚,邱永峥和郝洲在宾馆一楼巧遇马来西亚华裔女记者艾米,当时女孩即将撤离回国,便将自己非常得力的当地向导介绍给邱永峥。他名叫哈里发,身兼司机、翻译和向导三职。哈里发本是利比亚阿拉伯海湾石油公司中级职员,30多岁,受过良好教育,去过英国等发达国家,起初他也是一名狂热的反政府“革命者”,甚至是组织者。然而“革命”的结果是公司关门,他失业丢掉了饭碗,不得不冒死送外国记者去前线挣钱养家,按照约定邱永峥他们付给他城内采访每日200美元,城外采访视危险程度不等每日600至800美元的酬劳。
事实证明,这次他们找对人了,“在后来的采访中,哈里发挥了很大作用。”3月13日,卡扎菲政府军已推进到距班加西200公里的港口城市卜雷加,邱永峥一行赶到反政府武装把守的战略重镇艾季达比耶采访。这个利比亚北部石油重镇是战火密集地区,在那里,反政府武装给邱永峥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混乱。“反政府武装的士兵基本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我跟他们交谈,有卡车司机、油田工人甚至做面包的师傅。他们也不懂什么战略战术,士兵有的上身迷彩服,下身当地居民服装,武器弹药放得到处都是,许多人坐在炸弹上,有的还在吸烟。找他们的指挥官,士兵们竟然大都不知道是谁。”
机警的哈里发看到反政府武装前线指挥部门前凑着一帮记者,他去打听,得知一会儿会有个要人来视察。其后,哈里发把邱、郝二人送到一座民居楼里说:“你们在这儿等着,过会儿反政府武装最高司令尤尼斯少将要来这里。”
邱永峥说自己当时心中一阵狂喜,他来班加西,首要的采访目标就是尤尼斯。尤尼斯原是利比亚内政部长兼特种部队司令,更是卡扎菲30多年的老朋友,二人闹翻后卡扎菲悬赏40万美元要他的脑袋,还三次对其进行暗杀,搞得他到处躲藏。好多外国记者想采访这位神秘人物,蹲守好多天都没见着他。后来通过哈里发,邱永峥和郝洲获得了独家专访尤尼斯的机会。采访时气氛紧张,尤尼斯一看就是一个久居政府要职的大人物,他身体结实,穿利比亚少将军服,佩着手枪和反政府武装的标志,众多膀大腰圆的保镖簇拥在他身边。
邱永峥问他对利比亚政局的看法,问他手下到底有多大的战斗力?尤尼斯介绍了利比亚的一些情况,告诉邱永峥说,其核心武装力量就是随他一起造反的1000多名特种兵。这是反政府武装第一次向媒体透露其真实的军事实力,这条令世界震惊的信息首先由中国记者向外报道。“我们真是太幸运了,全球只有4家媒体采访过他!”
死里逃生,火箭弹炸响在咫尺
这是一场非常混乱,甚至可以说有点荒谬的战争。走在路上邱永峥发现各种皮卡、轿车乱哄哄的,唯一鉴别反政府武装和当地居民的是看车上有没有枪。3月下旬在北约的空中火力掩护下,反政府武装进攻苏尔特时竟势如破竹,政府军则节节败退。
利比亚是一个建立在油田上的国家,石油资源极为丰富,几个产油重镇也成了两派武装争夺的焦点。一打仗,几乎所有油田都停工了,加油站也没人,等着加油的各种车辆排成长龙。人们把埋在地下的油罐撬开,拿可乐瓶子穿根铁丝伸下去,就这样一小瓶一小瓶地打油。当时邱永峥请向导找了辆皮卡车,也等在那里,就看到有时候人们急了就拿刀比划,有个老头拿把枪还朝天鸣放,完全不知其中的危险。那几天的情况,说白了就是比谁跑得快。而跑得快的前提,是要想办法弄到汽油。这方面美联社有两个记者比较有经验,事先在越野车上装了几桶油,开着车一路狂奔。因为反政府武装推进速度太快了,大家都想跑到最前线去,车速快的时候每小时200公里。结果那两个美国记者跑得太快,比反政府武装的先锋部队还快,一头扎进了政府军的阵地,被俘虏了。
当战地记者,遇险是很正常的。28日快打到卡扎菲老家时,反政府武装的一个前线指挥官就警告他们,不要随便下车。邱永峥在周围并没看到政府军部队,虽然也有点害怕,但觉得可能没那么严重,就下车给他拍了两张照。还想再拍时,对方却十分严肃地说这里很危险,并命令他们“赶快往回撤”!
果然,时间不长,邱永峥忽然看到阵地前一两公里处“轰”地炸响一片火箭炮炮弹,巨大的烟云拔地而起,大地在颤动。邱永峥知道那是40管火 箭炮打来的排式炮弹,第一波次打在阵地前,紧接第二波次校正后就会覆盖在他们的阵地上,他对郝洲和哈里发大喊一声:“快撤!”三人钻进汽车,立马撤退。后面反政府武装100多部汽车也都在逃跑,时速180公里,犹如赛车一样。
“我们的司机也很害怕,后撤了100多公里才敢停下来,问他们情况如何?”对方回答:“在你们离开10分钟后,那个指挥官当场被打死了!”邱永峥采访过的其他反政府武装人员,也被打死了7人,打伤20多人。“好险,如果我们晚几分钟走,就一块被干掉了!”严格地说战地记者和战士们—样,只要你在前线上就是在炮火的覆盖中。
还有一次,邱永峥和郝洲在反政府武装占领的地方打卫星电话,突然一枚火箭弹从天而降。4米外的两辆皮卡车,连同十几个人,瞬间被炸飞。跳进汽车后,他们才发现电源线和卫星电话包全丢了。车子以200公里左右的时速狂奔,在车里依旧能听到身后的轰炸声。在战区用卫星电话,非常危险。邱永峥他们一开始是每小时向国内同事通报一次安全,后来变成4-5个小时一次。
要想在战场上活命,邱永峥的经验是眼急腿快,主要靠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灵活判断,因为谁也不知道炸弹会在哪里掉下来。他曾亲眼见到几分钟前还跟自己聊天讲笑话的人,几分钟后就被敌方狙击手射穿脑袋。邱永峥与搭档郝洲极为默契。在前线,他们相互掩护。一个人采访时,另一个人观察周围动静。他们和司机约好了,车门始终打开,一有情况,立马跳上车就跑。
如此危险,当作者问邱永峥是否会感到害怕时,他说战地采访每天面临的压力很大,心理压力加上来自工作的压力,每天想的都是怎么解决问题,根本来不及思考、害怕。在这里,每天都能看到平民死亡,每天都有葬礼。简陋的棺木,简单的仪式,然后拉去埋葬。在采访路上,邱永峥看到很多人在撒哈拉沙漠里挖坑,那也是在举行葬礼。而最惨烈的是公路边被打翻的轿车里,看到的尸体残骸。那是很残忍的事情。“做新闻的,当时肯定会去拍那些,但拍完过后,你肯定不敢去看那些照片。”
艾季达比耶——班加西的门户,那里平民死亡很多,战争中遭殃最大的、最惨的也是当地居民。很多人无路可走,只能静坐在家里,但炮弹从天而降。在一个小区,有两套公寓被炮弹从一端穿透至另一端。这两家人不会有人活下来。还有很多人,在医院的墙上辨认遗体照片。医院还有少数志愿者留下来,主要是收尸、埋尸体,对死亡的人做一些简单处理和登记,有些拍得很残忍的照片,也被张贴出来,供一些来寻找亲人的人查找。邱永峥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女人来找儿子,说儿子十八九岁,什么也不懂,但确实是拿起枪了,在艾季达比耶有人看到他之后就再也不见了。她一边哭一边在墙上找,但找不到,有些尸体被烧焦了已辨认不出身份。
邱永峥印象最深的,是当地居民的态度经历了很大转变。空袭第一天,很多政府军的汽车和坦克被炸毁,附近的居民开着私家车去那里看热闹,不少人还在城里鸣枪庆祝。但三天以后,情绪立即就不一样了。原来过去卡扎菲的部队用坦克大炮这些武器攻打反政府武装。多国介入实施空中打击之后,特别是3月28号到4月1号之间,政府军把军装一脱,换上当地居民的服装,也开皮卡车拉着锅碗瓢盆上战场。双方交战,根本不知道谁是政府军、谁是反政府武装。从此,西方战机就开始频频出现误炸。随着越来越多的平民被误伤,所有的人都会问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到了第四天,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收拾金银细软开始往埃及边境方向逃。从欢呼、茫然、极度恐慌,再到大规模的逃难,就连东部班加西的居民都不认为军事介入是在保护他们。
中国战地记者,令世界竖起大拇指
今年41岁的邱永峥,是福建三明人。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英国语言文学专业,现为《环球时报》资深记者,主要从事战争与冲突报道。当然赴战场前,他也会到武警特警学院学习战地规避规则之类的必备知识。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邱永峥曾亲历缅甸果敢地区冲突;四次追随巴基斯坦军队深入部族区目击打击塔利班行动;前往也门对话拉登大保镖;2010年9月,邱永峥和郝洲与美军签下“生死状”,得到驻阿联军南方司令部的批准,跟随美军王牌部队、好莱坞大片《兄弟文》的原型部队陆军第101空中突击师,采访他们在坎大哈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国防大学教授、海军少将张召忠称此次采访行动是“新中国历史上中国记者首次近距离观察美军地面部队的作战。”
“安全是第一位的”,他们刚到阿富汗的时候,美联社的老记者提醒他俩,“悠着点”、“别干傻事”。嵌入美军采访时,他们按照要求配备了美军战地标配的防弹衣和头盔,“一个头盔800美金,防弹衣1500美金,可以防卫AK-47的连续射击。”阿富汗战争完全是游击战,经常一整天听到有人向你打枪,但你看不到敌人在哪。冲过去也只看到几个人在庄稼地里干活,但他们有可能就是塔利班,而他們不拿枪面对着你时就是平民。
这次进行战地报道的困难在于,一方面邱永峥是随美军采访,塔利班、阿富汗拿枪的平民会当你是敌人。另一方面在战争状况下,他们不可能自由接触外界,离开军营就有可能受到枪击和绑架。但邱永峥只要有机会接触当地人,就会告诉他们自己是中国记者,想知道他们的真实生活。除了用语言化解他们的敌对情绪外,他还会带一些诸如风油精、清凉油等小药品给对方。他们也很喜欢,一般都愿意说心里话。
在阿富汗,天天都有狙击手射击,最危险的时候,隔几堵墙就是塔利班,晚上枪林弹雨打在邱永峥他们睡觉的房间外墙上。那墙只有20公分厚,第二天,和他在一起的美军说,这武器威力再强一点,我们就全部报销了!
在阿富汗,邱永峥的那身防弹装备立了汗马功劳,而在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没有这个行头,政府军队也仅仅穿个军装,没见谁穿防弹衣。一旦你穿成这个样子出现,双方都会觉得“哇,这个人很重要,一定要先把他干掉”。那里的情况是你穿得越低调越安全。有的西方媒体会找几个武装保安,但记者自己绝对不能携带武器,这也是战地记者全球通用的规则,当记者拿起武器的时候,他就不再是记者了。
邱永峥说,作为战地记者,偏袒任何一方都是不对的,即便人拿着枪抵着你的脑袋也只能认命,这是由工作性质决定的。我们的任务是讲述真相。比如,反政府武装会宣传利比亚政府军来了什么都干,打居民之类的,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西方的一些媒体,甚至一流的通讯社有报道预测卡扎菲一定会把石油城炸掉,同时把9,5万吨的毒气也炸了,会造成世界性的灾难。但邱永峥看到的却是,利比亚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在炼油厂和石油输出终端附近没有任何交火的痕迹,双方都知道这是国家的命根子。反政府武装会住在炼油厂内,但打仗的时候就走了。
利比亚如果不打仗,绝对是非洲最富有的国家。它的石油储备在非洲是最多的,当地人的生活水平非常高,而且教育和医疗全部免费。“利比亚所有的城市都在地中海边上,风景特别的美,所以我们到了那里以后,都觉得马尔代夫根本不算什么。真正的地中海风情要来利比亚才能感受得到,一边是海岸,一边是沙漠,非常美丽。”
邱永峥说,联军的野蛮进入,使得战争不断升级,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说出兵是为了保护平民,但事实上却造成了更大程度的伤亡。虽然他做过战地记者很多年,看过很多尸体,但那些尸体大部分是完整的,不像这次联军拥有绝对的打击优势,用巨型炸弹进行轰炸,造成的创伤在和平世界是很难想象的。人祸比自然灾害更可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打得头破血流,但他们都不希望国家分裂,这也是铁的事实。
有人问邱永峥为何会冒着生命危险到那里采访?他说:“要了解真相,就一定要有人在现场。”在利比亚的战火中,应该有中国记者发出自己的声音,告诉世界看到的真相是什么,而不是只听、只转述个别外国媒体带有明显倾向性甚至歪曲事实的报道。
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邱永峥和同事及时向外界发布了大量战地信息。他拍摄的图片包括法国击落利比亚政府军战斗机、艾季达比耶遭联军轰炸的居民区等,被国内外很多媒体采用,因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令世界震撼,同时也赢得西方同行的尊重。
2011年5月中旬,记者在北京采访回国轮休的邱永峥时,看到他正在自家的阳台上快乐地伺弄花草。他说待在和平环境里的时间长了,很多人都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但看了太多流血、牺牲的战争场面后,你就会发自内心地觉得:和平真好!
(责编:卫红)
见到反政府军最高司令
今年春节后,北非地区尤其是利比亚局势动荡,3万多中国人撤出利比亚,当时,邱永峥还在印度出差。一回国,他就和搭档《环球时报》英文版记者郝洲接受了前往利比亚的采访任务。办签证直接去已不可能,二人只好转道埃及。
到了开罗,他们也只有一个选择:以卡扎菲儿子赛义夫“私人朋友”的身份,前往政府军控制的利比亚西部。“这种方式,只能每天听一场新闻发布会,或者被带着去菜市场参观,见见卡扎菲的支持者。”邱永峥说,“而了解真正的战况,必须要到双方交火的第一线去。”
在没有利比亚签证的情况下,邱永峥通过个人关系,获得了自由往返埃、利两国的机会。3月11日,他们通过塞卢姆口岸,花400美元,租了一辆破中巴,顛簸十几个小时,于次日天快亮时抵达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总部所在地——班加西。
反政府武装总部在一个行政法庭大楼里。虽是凌晨,但这里人山人海,有示威的,有看热闹的。于是邱永峥在楼里乱找一气,最后找到一个自称新闻官的人用手写了两张纸片,说这就是“采访证”。西方大的新闻机构配有奔驰专用车,还有荷枪实弹的保镖护卫,可他俩什么都没有,至于你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去向,—概没人过问。
当地这么乱到哪儿去找宾馆?忽然,一年轻男子主动过来说:“是找宾馆吗?我送你们吧。”说着开来一辆很破的轿车。邱、郝上了轿车。只见那个小伙子穿牛仔裤、破皮鞋,脸上一道明显的疤,把车开得飞快。两名中国记者不由得担心起来,因为他们身上带着巨额美金,谁都知道外国记者有钱,他们想自己是否中了圈套?俩人当即就定好,万一事态不好,那就抢过方向盘,把他踹下汽车。岂料那小伙子非常好,把他们送到那家名叫诺兰的宾馆,还分文不要。
班加西只有3家旅馆,住着1000多名记者,只有邱永峥和郝洲是中国人。有趣的是,当晚,邱永峥和郝洲在宾馆一楼巧遇马来西亚华裔女记者艾米,当时女孩即将撤离回国,便将自己非常得力的当地向导介绍给邱永峥。他名叫哈里发,身兼司机、翻译和向导三职。哈里发本是利比亚阿拉伯海湾石油公司中级职员,30多岁,受过良好教育,去过英国等发达国家,起初他也是一名狂热的反政府“革命者”,甚至是组织者。然而“革命”的结果是公司关门,他失业丢掉了饭碗,不得不冒死送外国记者去前线挣钱养家,按照约定邱永峥他们付给他城内采访每日200美元,城外采访视危险程度不等每日600至800美元的酬劳。
事实证明,这次他们找对人了,“在后来的采访中,哈里发挥了很大作用。”3月13日,卡扎菲政府军已推进到距班加西200公里的港口城市卜雷加,邱永峥一行赶到反政府武装把守的战略重镇艾季达比耶采访。这个利比亚北部石油重镇是战火密集地区,在那里,反政府武装给邱永峥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混乱。“反政府武装的士兵基本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我跟他们交谈,有卡车司机、油田工人甚至做面包的师傅。他们也不懂什么战略战术,士兵有的上身迷彩服,下身当地居民服装,武器弹药放得到处都是,许多人坐在炸弹上,有的还在吸烟。找他们的指挥官,士兵们竟然大都不知道是谁。”
机警的哈里发看到反政府武装前线指挥部门前凑着一帮记者,他去打听,得知一会儿会有个要人来视察。其后,哈里发把邱、郝二人送到一座民居楼里说:“你们在这儿等着,过会儿反政府武装最高司令尤尼斯少将要来这里。”
邱永峥说自己当时心中一阵狂喜,他来班加西,首要的采访目标就是尤尼斯。尤尼斯原是利比亚内政部长兼特种部队司令,更是卡扎菲30多年的老朋友,二人闹翻后卡扎菲悬赏40万美元要他的脑袋,还三次对其进行暗杀,搞得他到处躲藏。好多外国记者想采访这位神秘人物,蹲守好多天都没见着他。后来通过哈里发,邱永峥和郝洲获得了独家专访尤尼斯的机会。采访时气氛紧张,尤尼斯一看就是一个久居政府要职的大人物,他身体结实,穿利比亚少将军服,佩着手枪和反政府武装的标志,众多膀大腰圆的保镖簇拥在他身边。
邱永峥问他对利比亚政局的看法,问他手下到底有多大的战斗力?尤尼斯介绍了利比亚的一些情况,告诉邱永峥说,其核心武装力量就是随他一起造反的1000多名特种兵。这是反政府武装第一次向媒体透露其真实的军事实力,这条令世界震惊的信息首先由中国记者向外报道。“我们真是太幸运了,全球只有4家媒体采访过他!”
死里逃生,火箭弹炸响在咫尺
这是一场非常混乱,甚至可以说有点荒谬的战争。走在路上邱永峥发现各种皮卡、轿车乱哄哄的,唯一鉴别反政府武装和当地居民的是看车上有没有枪。3月下旬在北约的空中火力掩护下,反政府武装进攻苏尔特时竟势如破竹,政府军则节节败退。
利比亚是一个建立在油田上的国家,石油资源极为丰富,几个产油重镇也成了两派武装争夺的焦点。一打仗,几乎所有油田都停工了,加油站也没人,等着加油的各种车辆排成长龙。人们把埋在地下的油罐撬开,拿可乐瓶子穿根铁丝伸下去,就这样一小瓶一小瓶地打油。当时邱永峥请向导找了辆皮卡车,也等在那里,就看到有时候人们急了就拿刀比划,有个老头拿把枪还朝天鸣放,完全不知其中的危险。那几天的情况,说白了就是比谁跑得快。而跑得快的前提,是要想办法弄到汽油。这方面美联社有两个记者比较有经验,事先在越野车上装了几桶油,开着车一路狂奔。因为反政府武装推进速度太快了,大家都想跑到最前线去,车速快的时候每小时200公里。结果那两个美国记者跑得太快,比反政府武装的先锋部队还快,一头扎进了政府军的阵地,被俘虏了。
当战地记者,遇险是很正常的。28日快打到卡扎菲老家时,反政府武装的一个前线指挥官就警告他们,不要随便下车。邱永峥在周围并没看到政府军部队,虽然也有点害怕,但觉得可能没那么严重,就下车给他拍了两张照。还想再拍时,对方却十分严肃地说这里很危险,并命令他们“赶快往回撤”!
果然,时间不长,邱永峥忽然看到阵地前一两公里处“轰”地炸响一片火箭炮炮弹,巨大的烟云拔地而起,大地在颤动。邱永峥知道那是40管火 箭炮打来的排式炮弹,第一波次打在阵地前,紧接第二波次校正后就会覆盖在他们的阵地上,他对郝洲和哈里发大喊一声:“快撤!”三人钻进汽车,立马撤退。后面反政府武装100多部汽车也都在逃跑,时速180公里,犹如赛车一样。
“我们的司机也很害怕,后撤了100多公里才敢停下来,问他们情况如何?”对方回答:“在你们离开10分钟后,那个指挥官当场被打死了!”邱永峥采访过的其他反政府武装人员,也被打死了7人,打伤20多人。“好险,如果我们晚几分钟走,就一块被干掉了!”严格地说战地记者和战士们—样,只要你在前线上就是在炮火的覆盖中。
还有一次,邱永峥和郝洲在反政府武装占领的地方打卫星电话,突然一枚火箭弹从天而降。4米外的两辆皮卡车,连同十几个人,瞬间被炸飞。跳进汽车后,他们才发现电源线和卫星电话包全丢了。车子以200公里左右的时速狂奔,在车里依旧能听到身后的轰炸声。在战区用卫星电话,非常危险。邱永峥他们一开始是每小时向国内同事通报一次安全,后来变成4-5个小时一次。
要想在战场上活命,邱永峥的经验是眼急腿快,主要靠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灵活判断,因为谁也不知道炸弹会在哪里掉下来。他曾亲眼见到几分钟前还跟自己聊天讲笑话的人,几分钟后就被敌方狙击手射穿脑袋。邱永峥与搭档郝洲极为默契。在前线,他们相互掩护。一个人采访时,另一个人观察周围动静。他们和司机约好了,车门始终打开,一有情况,立马跳上车就跑。
如此危险,当作者问邱永峥是否会感到害怕时,他说战地采访每天面临的压力很大,心理压力加上来自工作的压力,每天想的都是怎么解决问题,根本来不及思考、害怕。在这里,每天都能看到平民死亡,每天都有葬礼。简陋的棺木,简单的仪式,然后拉去埋葬。在采访路上,邱永峥看到很多人在撒哈拉沙漠里挖坑,那也是在举行葬礼。而最惨烈的是公路边被打翻的轿车里,看到的尸体残骸。那是很残忍的事情。“做新闻的,当时肯定会去拍那些,但拍完过后,你肯定不敢去看那些照片。”
艾季达比耶——班加西的门户,那里平民死亡很多,战争中遭殃最大的、最惨的也是当地居民。很多人无路可走,只能静坐在家里,但炮弹从天而降。在一个小区,有两套公寓被炮弹从一端穿透至另一端。这两家人不会有人活下来。还有很多人,在医院的墙上辨认遗体照片。医院还有少数志愿者留下来,主要是收尸、埋尸体,对死亡的人做一些简单处理和登记,有些拍得很残忍的照片,也被张贴出来,供一些来寻找亲人的人查找。邱永峥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女人来找儿子,说儿子十八九岁,什么也不懂,但确实是拿起枪了,在艾季达比耶有人看到他之后就再也不见了。她一边哭一边在墙上找,但找不到,有些尸体被烧焦了已辨认不出身份。
邱永峥印象最深的,是当地居民的态度经历了很大转变。空袭第一天,很多政府军的汽车和坦克被炸毁,附近的居民开着私家车去那里看热闹,不少人还在城里鸣枪庆祝。但三天以后,情绪立即就不一样了。原来过去卡扎菲的部队用坦克大炮这些武器攻打反政府武装。多国介入实施空中打击之后,特别是3月28号到4月1号之间,政府军把军装一脱,换上当地居民的服装,也开皮卡车拉着锅碗瓢盆上战场。双方交战,根本不知道谁是政府军、谁是反政府武装。从此,西方战机就开始频频出现误炸。随着越来越多的平民被误伤,所有的人都会问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到了第四天,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收拾金银细软开始往埃及边境方向逃。从欢呼、茫然、极度恐慌,再到大规模的逃难,就连东部班加西的居民都不认为军事介入是在保护他们。
中国战地记者,令世界竖起大拇指
今年41岁的邱永峥,是福建三明人。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英国语言文学专业,现为《环球时报》资深记者,主要从事战争与冲突报道。当然赴战场前,他也会到武警特警学院学习战地规避规则之类的必备知识。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邱永峥曾亲历缅甸果敢地区冲突;四次追随巴基斯坦军队深入部族区目击打击塔利班行动;前往也门对话拉登大保镖;2010年9月,邱永峥和郝洲与美军签下“生死状”,得到驻阿联军南方司令部的批准,跟随美军王牌部队、好莱坞大片《兄弟文》的原型部队陆军第101空中突击师,采访他们在坎大哈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国防大学教授、海军少将张召忠称此次采访行动是“新中国历史上中国记者首次近距离观察美军地面部队的作战。”
“安全是第一位的”,他们刚到阿富汗的时候,美联社的老记者提醒他俩,“悠着点”、“别干傻事”。嵌入美军采访时,他们按照要求配备了美军战地标配的防弹衣和头盔,“一个头盔800美金,防弹衣1500美金,可以防卫AK-47的连续射击。”阿富汗战争完全是游击战,经常一整天听到有人向你打枪,但你看不到敌人在哪。冲过去也只看到几个人在庄稼地里干活,但他们有可能就是塔利班,而他們不拿枪面对着你时就是平民。
这次进行战地报道的困难在于,一方面邱永峥是随美军采访,塔利班、阿富汗拿枪的平民会当你是敌人。另一方面在战争状况下,他们不可能自由接触外界,离开军营就有可能受到枪击和绑架。但邱永峥只要有机会接触当地人,就会告诉他们自己是中国记者,想知道他们的真实生活。除了用语言化解他们的敌对情绪外,他还会带一些诸如风油精、清凉油等小药品给对方。他们也很喜欢,一般都愿意说心里话。
在阿富汗,天天都有狙击手射击,最危险的时候,隔几堵墙就是塔利班,晚上枪林弹雨打在邱永峥他们睡觉的房间外墙上。那墙只有20公分厚,第二天,和他在一起的美军说,这武器威力再强一点,我们就全部报销了!
在阿富汗,邱永峥的那身防弹装备立了汗马功劳,而在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没有这个行头,政府军队也仅仅穿个军装,没见谁穿防弹衣。一旦你穿成这个样子出现,双方都会觉得“哇,这个人很重要,一定要先把他干掉”。那里的情况是你穿得越低调越安全。有的西方媒体会找几个武装保安,但记者自己绝对不能携带武器,这也是战地记者全球通用的规则,当记者拿起武器的时候,他就不再是记者了。
邱永峥说,作为战地记者,偏袒任何一方都是不对的,即便人拿着枪抵着你的脑袋也只能认命,这是由工作性质决定的。我们的任务是讲述真相。比如,反政府武装会宣传利比亚政府军来了什么都干,打居民之类的,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西方的一些媒体,甚至一流的通讯社有报道预测卡扎菲一定会把石油城炸掉,同时把9,5万吨的毒气也炸了,会造成世界性的灾难。但邱永峥看到的却是,利比亚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在炼油厂和石油输出终端附近没有任何交火的痕迹,双方都知道这是国家的命根子。反政府武装会住在炼油厂内,但打仗的时候就走了。
利比亚如果不打仗,绝对是非洲最富有的国家。它的石油储备在非洲是最多的,当地人的生活水平非常高,而且教育和医疗全部免费。“利比亚所有的城市都在地中海边上,风景特别的美,所以我们到了那里以后,都觉得马尔代夫根本不算什么。真正的地中海风情要来利比亚才能感受得到,一边是海岸,一边是沙漠,非常美丽。”
邱永峥说,联军的野蛮进入,使得战争不断升级,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说出兵是为了保护平民,但事实上却造成了更大程度的伤亡。虽然他做过战地记者很多年,看过很多尸体,但那些尸体大部分是完整的,不像这次联军拥有绝对的打击优势,用巨型炸弹进行轰炸,造成的创伤在和平世界是很难想象的。人祸比自然灾害更可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打得头破血流,但他们都不希望国家分裂,这也是铁的事实。
有人问邱永峥为何会冒着生命危险到那里采访?他说:“要了解真相,就一定要有人在现场。”在利比亚的战火中,应该有中国记者发出自己的声音,告诉世界看到的真相是什么,而不是只听、只转述个别外国媒体带有明显倾向性甚至歪曲事实的报道。
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邱永峥和同事及时向外界发布了大量战地信息。他拍摄的图片包括法国击落利比亚政府军战斗机、艾季达比耶遭联军轰炸的居民区等,被国内外很多媒体采用,因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令世界震撼,同时也赢得西方同行的尊重。
2011年5月中旬,记者在北京采访回国轮休的邱永峥时,看到他正在自家的阳台上快乐地伺弄花草。他说待在和平环境里的时间长了,很多人都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但看了太多流血、牺牲的战争场面后,你就会发自内心地觉得:和平真好!
(责编: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