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材引导学生由近及远地接触和体验大学生活、体验社会、体验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体验自然、体验科技等各个方面的英语。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认知 感受 行动 体验
外语学习是需要调用生理和心理活动机能的复杂过程,是一个认知陌生世界、感受语言环境和驱动交际行为的过程。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过程。因此,外语学习最需要在认知、感受和行动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多种“刺激”,产生有效的“体验”,才能有所“反应”。有刺激、有体验、有反应的学习在有意义和有目的特别是与自己有关的活动经历当中才会发生。事实上,语言学习不仅仅是学语言,而且是通过语言学习获得人的经历的过程。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有意识地把学生所处的环境引入课堂,再把课堂延伸到社会,把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所使用的《大学体验英语》名副其实地通过教材体现了“外语学习是体验和经历”的理念,在“为什么要体验”、“体验什么”和“怎样体验”上搞创作。教学中与学生的思想、情感、关注、利益、生活等方面直接相联,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与认知世界和认识自我及发展能力方面强化了语言应用的工具性。
1.教学内容的刺激给学生体验的反应
好教材不是用来“照本宣科”和“灌输知识”的,而是用来“鼓励”和“刺激”学生学习的。“鼓励”包括鼓励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动力来源于“刺激”,包括刺激大脑;刺激感官,如视觉和听觉系统;刺激认知心理活动,如记忆、联想、构思;刺激情感,如交际兴趣、欲望及刺激交际行动。语言学习是一种“领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种本质不同的学习。一种是“显性”的学习,学生知道自己何时何处在学什么,所学的东西是看得见的知识。另一种大量的语言学习则是“隐性”的接触和刺激,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何时何处在学什么,所学的东西是逐渐积累的,这其中的刺激物形形色色,要与学生休戚相关、引人入胜。
引导学生由近及远地接触和体验大学生活、体验社会、体验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体验自然、体验科技等各个方面的英语。例如,第一册第一课从大学新生报到开始,接触校园生活,体验新的环境,刺激学生思考“读大学的意义和方法”。体验从听觉刺激开始,学生如同进入真实的交际环境,首先听到的是一篇简短而含义深刻的入学欢迎词。内容涉及大学的宝贵时光、探求未知和体验高等教育的多种机会、结识学者大师和学术朋友的环境、打下坚实基础和打开理想之门的抉择。这篇听力材料既有“显性”学习又有“隐性”刺激,学生不知不觉地从身心两方面进入超越语言学习的境界。阅读材料是关于即将毕业的最后一场考试。大四学生在参加开卷考试时,在允许借助任何工具书或参考资料的条件下,全卷只有五个问题,而且是他们一开始认为“很简单”的问题,结果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答出一道题。这正是命题老师意料之中的和期待的结果,目的在于让已经完成四年本科学习的学生认识到“学无止境”和继续教育或终生教育的意义。这种与学生自身利益相关、引人入胜、令人深思的文章学生自然读得进去。另一篇阅读课文也来自学长,其中有对四年大学生活的反省和后悔,有感慨时光的飞驰,有对校园生活的回忆和留念,有对新生的妒羡,有对毕业后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恐惧,有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困惑,文章读来真实感人。借此对新生提出具有警示作用的忠告,好好利用稍纵即逝的四年大学时光。这种润物细无声、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材料令人称道。
2.教学活动的刺激给学生的体验反应
要使教学材料的刺激性有效地转化为教学活动的刺激性,还需要设计能够引发语言应用或交际动机、有利于培养能力,以及具有体验与反应效果的教学活动。教材要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和实用的英语;要提供条件使学生真正“动口动手”;要提供与作为“刺激物”的课文相匹配的行动刺激,让学生有在真实环境里应用英语的自然愿望,挑战他们运用英语作为工具完成任务的能力,并且从中获得成功感。
《大学体验英语》在选材具有刺激性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的语言应用能力而提供进一步的刺激和做出反应的条件。例如,该教材在阅读前提出的问题很到位,在阅读后的问题也突破一贯采用的“回顾事实”类问题,而是引导展开读者与作者之间真正的思想交流。例如,在上文提到第一册第一课的“开卷考试”那篇课文“So Much to Learn”之前,编者提出这样的问题:What do you expect to learn at college?What do the students in the passage think they have learned after four years?在课文之后提出的问题有:Why did the professor set such a test paper?学生从问题中引发超越语言学习的深刻思考:上大学究竟学什么?大学的意义在哪里?这种与学生的自身利益休戚相关的文章内容和点题,使学生从“与我无关”到“与我有关”,从“与我太远”到“在我身边”,从而从“无话可说”到“有话要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学生表达思想感情所需要的用得着的词汇短语,如供对话交谈用的tips和key words,保证学生从“想说不会说”到“我也能说”或“能说会道”。紧密结合学生真实的生活和交际需要设计教学活动,利用真实的流通物,提供真实的交际任务。例如,第一册第一课的写作训练是要学生填写英文的入学注册表格。这无疑是彻底的体验真实。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和做人。符合规范的做事方式包括事前有计划和目标;事后有总结和检查。《大学体验英语》在每一课开头都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结束时提供一份自我目标检测卡。卡内的自检项目是对当课要点的归纳总结,同时让学生检测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一课的学习目标。
外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标”、“以方法为导向”、“以学为主”、“在干当中学”、“在交际中学交际”、“学习是经历”,是“学做事”而不是“学做题”,是“学应用”而不是“学用法”,是“求会”而不是“求懂”,是“会学”而不仅仅“学会”,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应用、学会生存”而不仅仅是“学会语言”,等等,不一而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是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黄跃华.大学英语考试精讲精练[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孔庆炎.大学体验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李仁发.英汉大词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认知 感受 行动 体验
外语学习是需要调用生理和心理活动机能的复杂过程,是一个认知陌生世界、感受语言环境和驱动交际行为的过程。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过程。因此,外语学习最需要在认知、感受和行动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多种“刺激”,产生有效的“体验”,才能有所“反应”。有刺激、有体验、有反应的学习在有意义和有目的特别是与自己有关的活动经历当中才会发生。事实上,语言学习不仅仅是学语言,而且是通过语言学习获得人的经历的过程。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有意识地把学生所处的环境引入课堂,再把课堂延伸到社会,把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所使用的《大学体验英语》名副其实地通过教材体现了“外语学习是体验和经历”的理念,在“为什么要体验”、“体验什么”和“怎样体验”上搞创作。教学中与学生的思想、情感、关注、利益、生活等方面直接相联,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与认知世界和认识自我及发展能力方面强化了语言应用的工具性。
1.教学内容的刺激给学生体验的反应
好教材不是用来“照本宣科”和“灌输知识”的,而是用来“鼓励”和“刺激”学生学习的。“鼓励”包括鼓励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动力来源于“刺激”,包括刺激大脑;刺激感官,如视觉和听觉系统;刺激认知心理活动,如记忆、联想、构思;刺激情感,如交际兴趣、欲望及刺激交际行动。语言学习是一种“领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种本质不同的学习。一种是“显性”的学习,学生知道自己何时何处在学什么,所学的东西是看得见的知识。另一种大量的语言学习则是“隐性”的接触和刺激,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何时何处在学什么,所学的东西是逐渐积累的,这其中的刺激物形形色色,要与学生休戚相关、引人入胜。
引导学生由近及远地接触和体验大学生活、体验社会、体验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体验自然、体验科技等各个方面的英语。例如,第一册第一课从大学新生报到开始,接触校园生活,体验新的环境,刺激学生思考“读大学的意义和方法”。体验从听觉刺激开始,学生如同进入真实的交际环境,首先听到的是一篇简短而含义深刻的入学欢迎词。内容涉及大学的宝贵时光、探求未知和体验高等教育的多种机会、结识学者大师和学术朋友的环境、打下坚实基础和打开理想之门的抉择。这篇听力材料既有“显性”学习又有“隐性”刺激,学生不知不觉地从身心两方面进入超越语言学习的境界。阅读材料是关于即将毕业的最后一场考试。大四学生在参加开卷考试时,在允许借助任何工具书或参考资料的条件下,全卷只有五个问题,而且是他们一开始认为“很简单”的问题,结果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答出一道题。这正是命题老师意料之中的和期待的结果,目的在于让已经完成四年本科学习的学生认识到“学无止境”和继续教育或终生教育的意义。这种与学生自身利益相关、引人入胜、令人深思的文章学生自然读得进去。另一篇阅读课文也来自学长,其中有对四年大学生活的反省和后悔,有感慨时光的飞驰,有对校园生活的回忆和留念,有对新生的妒羡,有对毕业后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恐惧,有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困惑,文章读来真实感人。借此对新生提出具有警示作用的忠告,好好利用稍纵即逝的四年大学时光。这种润物细无声、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材料令人称道。
2.教学活动的刺激给学生的体验反应
要使教学材料的刺激性有效地转化为教学活动的刺激性,还需要设计能够引发语言应用或交际动机、有利于培养能力,以及具有体验与反应效果的教学活动。教材要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和实用的英语;要提供条件使学生真正“动口动手”;要提供与作为“刺激物”的课文相匹配的行动刺激,让学生有在真实环境里应用英语的自然愿望,挑战他们运用英语作为工具完成任务的能力,并且从中获得成功感。
《大学体验英语》在选材具有刺激性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的语言应用能力而提供进一步的刺激和做出反应的条件。例如,该教材在阅读前提出的问题很到位,在阅读后的问题也突破一贯采用的“回顾事实”类问题,而是引导展开读者与作者之间真正的思想交流。例如,在上文提到第一册第一课的“开卷考试”那篇课文“So Much to Learn”之前,编者提出这样的问题:What do you expect to learn at college?What do the students in the passage think they have learned after four years?在课文之后提出的问题有:Why did the professor set such a test paper?学生从问题中引发超越语言学习的深刻思考:上大学究竟学什么?大学的意义在哪里?这种与学生的自身利益休戚相关的文章内容和点题,使学生从“与我无关”到“与我有关”,从“与我太远”到“在我身边”,从而从“无话可说”到“有话要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学生表达思想感情所需要的用得着的词汇短语,如供对话交谈用的tips和key words,保证学生从“想说不会说”到“我也能说”或“能说会道”。紧密结合学生真实的生活和交际需要设计教学活动,利用真实的流通物,提供真实的交际任务。例如,第一册第一课的写作训练是要学生填写英文的入学注册表格。这无疑是彻底的体验真实。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和做人。符合规范的做事方式包括事前有计划和目标;事后有总结和检查。《大学体验英语》在每一课开头都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结束时提供一份自我目标检测卡。卡内的自检项目是对当课要点的归纳总结,同时让学生检测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一课的学习目标。
外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标”、“以方法为导向”、“以学为主”、“在干当中学”、“在交际中学交际”、“学习是经历”,是“学做事”而不是“学做题”,是“学应用”而不是“学用法”,是“求会”而不是“求懂”,是“会学”而不仅仅“学会”,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应用、学会生存”而不仅仅是“学会语言”,等等,不一而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是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黄跃华.大学英语考试精讲精练[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孔庆炎.大学体验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李仁发.英汉大词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