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何以修身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2009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修身,是指修养身心,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就是 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是儒家对个人成功的不同阶段的描述。“修身”就是最基本的前提。
  【关键词】书法;修身;练习;提炼
  那么书法的习练能否修身呢?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另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诗》、《书》、《礼》、《易》、《春秋》、《乐》。此“六艺”可谓修身的基础。在“六经”或是“六艺”中“书”都位列其中。这里“书”虽然不仅仅是书法,但显然书法已经是古代先贤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了。
  一、书法习练修养身体
  书写活动可以抒发书写者之情怀。孙过庭在其《书谱》中总结道“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枚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介绍张旭怎样借草书来抒发他的思想情绪时,有这样一段话“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宋代苏轼在《送参惮师》中用短短四句诗对韩愈这段论述作了概括“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聘。”这里描述了张旭通过书写草书以宣泄情绪。唐代的张怀灌在《书议》中也说书法“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宋代的朱长文在《续书断》中也表述了相同的意思“栖迟卑冗,状酞伟气,一寓于毫犊间”。
  书可言志,书可散郁,无论积极的情緒情感还是消极的情绪情感,均可通过书写来抒发。此外,还有许多书法家描述了书法对情绪的调节作用,比如,清代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说“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烦燥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到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至为紧密。一方面,中国书法美学认为书法具有抒情功能,主张书法是人之心灵的写照与表现。书法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情感,表达情绪。蔡邕云:“为书之体,须入其形,或悲或喜.”孙过庭的《书谱》中提出,书法应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否则,“不入其门, 讵窥其奥者也里”提出书法创作的目的就是表达书者的情绪情感。因此在书法习练过程中,书写者的情绪可以得到抒发和疏解。
  历代书论及书法家,时常谈论书法练习时书者有“心平气和”、“凝神绝虑”、“秉笔思生”和“临池志逸”的心理现象,也正与蔡岂所说的“作书时,需言不出口,气不盈息,神清意和,书无不适”的意思是一致的。这里所表达的共同体验是,书写练习以前,书者心理上即有意识地保持了一种“静心”和“专致”。据研究,书法练习过程中书写者的心律变缓、呼吸减慢、血压减低,从而使他的身体处放松的状态,依据詹姆斯-兰格的理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生理上的变化也进一步使得心理上趋于平静,这正是书法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书者会在书写中,产生一种美感。美感是情感中的一种,蔡元培先生曾说,一切美,“皆足以破人之见,去利得失之计较,则其所以陶养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固已足矣。”在美的享受中,书者体会到了一种超脱的自由。黑格尔,一在其《美学》一书中讲到“一句话,最健康的时刻”。这一时刻,显然具有极高的精神价值。
  马斯洛在对“高峰体验”的心理分析中,发现人生最健康、最有价值的时刻,并不总是一种“激昂”、“亢奋”、“勇敢”、“坚强”、“进取”“扩张”的状态相反,它在很多时候体现为“平和”、“宁静”、“匝从”、“谦让”“退隐”、“淡泊”、“守护”、“依附”等,体现为一种“返璞归真”的愿望,一种渴“羽化”、“圆寂”的倾向。书者在达到这种境界时,所感受到的正是一种宁静、平和的愉快。
  二、书法文化对修养品德
  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古代书法非常重视书法家的道德品质问题,因此,柳公权对唐穆宗所谏的“心正笔正”,成了书学史上遗响千年的著名命题。“心正笔正”说将个体的人格、伦理与书法的关系联系起来,这使后代书家、文人大感兴趣,称颂备至,世代奉为训则。明代项穆曾加以系统开掘并发展,在《书法雅言》中提出了“人正则书正”,组成了心正—人正—笔正—书正的书学逻辑,并认为“正心”应当做到“诚意”、“致知”、“格物”,然后通过,'笃行”,达到“深造”,从此可出新意、妙意、奇意。又因为“心正笔正”强调书家的品格修养,所以后世多以人品高下作为评书的重要标准之一,即古代书论中所提到的“学书贵立品”,品评书作时应“首论其人”。
  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说“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无常逸少,只是俗人耳”。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论述道“然君子立身,务修其本。扬雄谓诗赋小道,壮夫不为况复溺思豪厘,沦精翰墨者也。”意思是说学书是末,修身为本,君子学翰墨以前应该先修养品德。蔡京、秦侩、严嵩都有颇高的书法成就。据传,连狂傲的米芾都曾表示,自己不如蔡京。当时“苏黄米蔡”之蔡,原指蔡京,后人恶其奸邪,易以蔡襄。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曾是宋朝旧臣又仕元朝。也时常会会有人称其书法有谄媚之气。“为人少骨力,故字无雄浑之气”。更有甚者,是“薄其人,遂恶其书”也正因为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古之人皆善书,惟其贤者传”的现象。因此在书法学习过程中这样重德行的传统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这学书之人。
  三、总结
  通过书法的习练过程消除不良情绪,身体的运转得到了良好的维护,再加之书法文化的中道德熏染,书法修身养性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那么在书法教育教学中注重和加强书法情绪调节作用和道德教化作用,就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其他文献
苏轼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以书法名列宋代“书法四大家”之首,绘画与文同齐名,为“湖州画派”的代表,学术作代表有《苏氏易传》,《书传》等。  谈到苏轼,我们一定会想到他的人生,他的一生大起大落,但是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是值得人们赞颂的。  苏轼的一生大抵了一共分为七个阶段,从各个阶段的作品中皆可看出其对待人生的态度。  第一阶段:嘉祐四年到治平二年正月。嘉祐元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
期刊
【摘 要】古文教学作为聋校生语文学习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有着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感、养成学生良好的文字阅读习惯的重要作用。但是聋校生区别于普通的学生, 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可能相对较为落后,再加之古文的教学难度较大,生僻字较多,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新课改大背景之下,国家要求我们聋校教师加强对聋哑学生学习素质对训练,在课堂中锻炼特殊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期刊
【摘 要】隨着大学的扩招,音乐专业毕业生的总数也在逐年增多,近几年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针对以上问题,应当从音乐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途径入手,帮助大学音乐专业学生解决毕业后的就业、创业问题。  【关键词】音乐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创业教育途径  随着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数量的增多,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为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应理性分析形势,在培养学生音
期刊
【摘 要】自从翻译的目的论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德国问世以来,人们已对其产生了深刻的理解和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随着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影视片的字幕翻译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本文以俄罗斯电影《危楼愚夫》为例,从翻译的目的论角度出发,对俄语电影字幕翻译进行分析。  【关键词】目的论;字幕翻译;《危楼愚夫》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影视作品在人们的娱乐生活中早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译者从未
期刊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音乐之美,美在其饱含真切的思想,饱含着最原始的自然情感,它能给人带来幸福和美的享受,表达着人类特殊的喜怒哀乐。 音乐课,是传递音乐美的地方,从这个层面上说音乐教师是传递“美”的从业者。作为一线的中职音乐教师,我想把音乐中的美传递给学生,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的过程中,如何让音乐课“美”起来呢?  一、培养良好的坐姿,从体态上“美”起来  良好的歌唱姿势
期刊
【摘 要】金庸武侠所蕴藉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佛家所倡导的慈悲情怀在金庸作品中最为精彩和突出。“天龙八部”这个名词取自佛经典籍。正所谓“菩萨兴行救济为先,诸佛出世大悲为本”,主人公萧峰更是这种慈悲历练的集大成者。本文通过对萧峰在整部作品中所历过程,来深层次的挖掘他身上的慈悲情怀。以慈悲之大德、大智、大勇、大义、大爱五个视角出发全面诠释了萧峰身上的这种慈悲。  【关键词】金庸;慈悲;《天龙八部》;萧峰
期刊
【摘 要】葛兰西认为,在国家的统治中,处于优势地位的阶级不但会通过武力和暴力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还会通过精神领域中的道德等柔和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文化霸权理论,他的文化霸权理论是在他的实践哲学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关键词】文化;霸权;领导权;市民社会;政治社会  一、文化霸权概念的理论渊源  “在葛兰西看来,霸权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走上艺术高考之路.由于艺术类高考所需文化分比较低,加上艺术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专业课,因此他们对文化课尤其是英语学习更不重视,英语阅读对于他们就像 “天书”晦涩难懂。基于这种情况,笔者根据自己带艺术班的多年教学经验,尝试将图式理论应用于高中艺术班的课堂阅读教学中.通过教学实验研究证明图式理论的教学方法在艺术班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高中艺术
期刊
【摘 要】艺术素养不仅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甚至还有民族與国家的进步息息相关,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与鉴赏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潜在的想象能力与创新意识。将小学艺术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方式有机相互融合,着重研究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科学方式;艺术教育;有效途径  
期刊
【摘 要】余华是当代文坛著名的先锋派作家,其作品以精致见长,并将叙事精细化,打破日常语言秩序,用自足的话语体系,建构一个奇异怪诞、隐秘残酷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文本,实现了文本的真实。《兄弟》正是如此。本书分上、下两部,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重新组合成的家庭在文革劫难中的崩溃过程。  【关键词】余华;《兄弟》;文革;人性  “这一生都只为你,情愿为你划地为牢”。余华划了一个牢,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