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说过:“数学教育具有创造之本型,数学是人类自由的创造物。”这句话明确了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因此,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最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就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了。教师应以教材为基本内容,为学生创建或模拟一个探索数学知识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数学家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索过程”。下面就此谈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创设情境的做法。
1 利用实际生活中问题创设情境
有些数学的概念或式子是由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有些是由数学自身的发展而产生的,而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但数学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认为数学是脱离实际的,其严谨的逻辑性使学生缩手缩脚,其应用的广泛性更使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望而生畏,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使学生主动进入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观象多加观察,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来创设情境。例如在学习《日历中的方程》时,可以根据课本上的问题情境,游戏方式,让两个学生表演:甲说:“你圈出日历中一个竖列上相邻的3个日期,把它们的和告诉我,我能知道这三天分别是几号。”乙说:“我不信。”甲说:“那就试一试看。”乙圈出三个数后说:“和是60。”甲说:“这三天分别是13,20,27。”乙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通过这两个同学的表演,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设中间一数为x,则其余两数分别为x-7,x+7。可以列出方程:x-7+x+x+ 7=60,求出方程中的x的值即可。”
2 利用新闻事件创设情境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所生活的环境与生活”,学会“数学地思考”,从我们身边的媒体中、新闻事件中创设情境,正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策略之一。例如,在“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教学时,我们可以以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为背景创设如下情境: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约343公里高度上飞行68小时27分钟,问:飞船的轨迹是什么?如果已知飞船飞行的远地点为350公里,近地点为200公里,你能否求出飞船的轨迹方程?这一情境正是学生当前关注的热点,也正好作为引出椭圆定义的实例。总之,以这些内容为例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借助数学故事创设情境
在数学课中加入数学史的讲授会使学生兴趣盎然。任何一个静止的事物,如果和它的历史联系起来,就会对它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数学故事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寻求数学进步的光辉历史,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讲述数学家笛卡儿发明坐标系的故事。又如在“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教学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三个臭皮匠挑战诸葛亮,看到底谁是英雄。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臭皮匠老大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5,老二为0.45,老三为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
4 通过数学建模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有点难度的问题学生更容易解决,更容易接受。例如在上“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课题的引入可以通过介绍国际象棋起源提出问题: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想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个要求不高,就欣然同意了,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40g,据查,目前世界年度小麦产量约6亿t,根据以上数据,判断国王是否能实现他的诺言这就自然引入了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
5 通过类比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认识中最容易理解和最容易掌握的东西,往往是生活中常碰到和使用的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常接触和已使用过的知识作类比,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例如在对“类比推理”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简单介绍数学史上法国数学家伽罗瓦提出“群”理论的过程,伽罗瓦正是通过类比不同的集合及运算性质,从中归纳出共同结构,从而提出了“群”的理论。在这个过程中,伽罗瓦不仅用到了类比,而且用到了归纳。
6 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另外,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自己要刻苦钻研、精心设计,而且要经常向别人学习,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思路,另外还要敢于示范,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习惯,变“传播”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获得成功,同时激发学生钻研,从而为学生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当然情境的创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探索,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1 利用实际生活中问题创设情境
有些数学的概念或式子是由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有些是由数学自身的发展而产生的,而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但数学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认为数学是脱离实际的,其严谨的逻辑性使学生缩手缩脚,其应用的广泛性更使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望而生畏,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使学生主动进入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观象多加观察,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来创设情境。例如在学习《日历中的方程》时,可以根据课本上的问题情境,游戏方式,让两个学生表演:甲说:“你圈出日历中一个竖列上相邻的3个日期,把它们的和告诉我,我能知道这三天分别是几号。”乙说:“我不信。”甲说:“那就试一试看。”乙圈出三个数后说:“和是60。”甲说:“这三天分别是13,20,27。”乙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通过这两个同学的表演,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设中间一数为x,则其余两数分别为x-7,x+7。可以列出方程:x-7+x+x+ 7=60,求出方程中的x的值即可。”
2 利用新闻事件创设情境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所生活的环境与生活”,学会“数学地思考”,从我们身边的媒体中、新闻事件中创设情境,正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策略之一。例如,在“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教学时,我们可以以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为背景创设如下情境: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约343公里高度上飞行68小时27分钟,问:飞船的轨迹是什么?如果已知飞船飞行的远地点为350公里,近地点为200公里,你能否求出飞船的轨迹方程?这一情境正是学生当前关注的热点,也正好作为引出椭圆定义的实例。总之,以这些内容为例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借助数学故事创设情境
在数学课中加入数学史的讲授会使学生兴趣盎然。任何一个静止的事物,如果和它的历史联系起来,就会对它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数学故事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寻求数学进步的光辉历史,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讲述数学家笛卡儿发明坐标系的故事。又如在“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教学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三个臭皮匠挑战诸葛亮,看到底谁是英雄。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臭皮匠老大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5,老二为0.45,老三为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
4 通过数学建模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有点难度的问题学生更容易解决,更容易接受。例如在上“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课题的引入可以通过介绍国际象棋起源提出问题: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想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个要求不高,就欣然同意了,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40g,据查,目前世界年度小麦产量约6亿t,根据以上数据,判断国王是否能实现他的诺言这就自然引入了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
5 通过类比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认识中最容易理解和最容易掌握的东西,往往是生活中常碰到和使用的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常接触和已使用过的知识作类比,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例如在对“类比推理”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简单介绍数学史上法国数学家伽罗瓦提出“群”理论的过程,伽罗瓦正是通过类比不同的集合及运算性质,从中归纳出共同结构,从而提出了“群”的理论。在这个过程中,伽罗瓦不仅用到了类比,而且用到了归纳。
6 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另外,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自己要刻苦钻研、精心设计,而且要经常向别人学习,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思路,另外还要敢于示范,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习惯,变“传播”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获得成功,同时激发学生钻研,从而为学生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当然情境的创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探索,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