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中学教育改革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各学科具体教学等几个方面的全面展开,给中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强调中学体育课程应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构建大中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但我们也发现,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的理念追求,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着闻风而动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例如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教学实质却没有变化,过分强调竞技运动技术传授和知识的系统化;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学生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重视不够。这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笔者就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作一些分析。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体育教学过程并不是直接的身体锻炼过程,体育教学不等于健身,单*体育教学也解决不了增强学生的体质问题。但这并不等于体育教学与增强学生体质无关,更不意味着运动教学就是体育教学。遗憾的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虽然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名,却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花相当多的时间传授运动技术和技能。这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区分运动教学与体育教学。运动教学只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非本质的部分。从本质上将,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系统运行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进行身体反复练习、反馈控制与评价等环节组成的。把体育教学过程看成是传授、学习健身知识技能的过程,这会不会太窄?如果对体育知识技能的理解形成了共识,这种强调或许没有实际意义。可是,长期以来把体育知识技能理解为运动技术技能的传统偏见,强调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传授、学习健身知识技能,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具体问题
1.教学观念。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但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转变。为什么没有转变?并不是体育教师不想转变,不能转变。而是因为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其次,目前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除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外还有大量的课外工作,如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及学校运动队的训练等;再次,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同时上级教研部门给教师的教改指示大多是口号式指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等。
2.教学目标。学校体育的一个致命伤是学生学了十几年的体育,在他们走出校门后,竟与体育再见了。这与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相关;与我们把体育理解为机械被动的教育有关;还与我们没有在体育课堂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和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
3.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等为主要内容,而竞技性运动项目,则是从体育竞技的角度出发,以实效性为原则,选用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技术为模式,通过程序化训练过程,达到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这些运动技术,虽然有助于学生已具有的运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但对体育教育来说,显然脱离了其内涵,只能是一种外部的行为要求,未必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最佳活动内容。
4.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手段上,要从教师单纯“灌输”为主的方法体系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转向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在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从而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满足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
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自我,从中获得激励,不断鼓舞自己向新的目标冲击。然而教学评价的划一化,忽视了学生的进步,显然也就谈不上有何激励性。
三、采取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为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改变“三基”教育的传统目标,突破以传授竞技体育项目技术为主的教学体系,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教学观念。这些就需要充分发挥和营造民主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自练和自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
2.重新设定教学目标。我们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对体育有基本认识和积极态度,懂得健身的意义,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能运用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进行经常锻炼,同时要具有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和习惯。知识和技能只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中介,不是能力自身,所以,学生健身能力的形成是以身体为基础,知识技能为中介,通过专门的教学、专门的教学内容和专门的方法实现的。
3.遴选教学内容。体育教师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程内容素材的竞技运动进行加工改制:一是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逐步改变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渗进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如健美、舞蹈、艺术体操等,根据地域性的特点增加民族传统项目,如武术、毽球等。总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体育教学过程并不是直接的身体锻炼过程,体育教学不等于健身,单*体育教学也解决不了增强学生的体质问题。但这并不等于体育教学与增强学生体质无关,更不意味着运动教学就是体育教学。遗憾的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虽然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名,却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花相当多的时间传授运动技术和技能。这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区分运动教学与体育教学。运动教学只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非本质的部分。从本质上将,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系统运行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进行身体反复练习、反馈控制与评价等环节组成的。把体育教学过程看成是传授、学习健身知识技能的过程,这会不会太窄?如果对体育知识技能的理解形成了共识,这种强调或许没有实际意义。可是,长期以来把体育知识技能理解为运动技术技能的传统偏见,强调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传授、学习健身知识技能,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具体问题
1.教学观念。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但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转变。为什么没有转变?并不是体育教师不想转变,不能转变。而是因为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其次,目前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除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外还有大量的课外工作,如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及学校运动队的训练等;再次,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同时上级教研部门给教师的教改指示大多是口号式指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等。
2.教学目标。学校体育的一个致命伤是学生学了十几年的体育,在他们走出校门后,竟与体育再见了。这与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相关;与我们把体育理解为机械被动的教育有关;还与我们没有在体育课堂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和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
3.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等为主要内容,而竞技性运动项目,则是从体育竞技的角度出发,以实效性为原则,选用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技术为模式,通过程序化训练过程,达到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这些运动技术,虽然有助于学生已具有的运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但对体育教育来说,显然脱离了其内涵,只能是一种外部的行为要求,未必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最佳活动内容。
4.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手段上,要从教师单纯“灌输”为主的方法体系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转向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在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从而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满足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
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自我,从中获得激励,不断鼓舞自己向新的目标冲击。然而教学评价的划一化,忽视了学生的进步,显然也就谈不上有何激励性。
三、采取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为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改变“三基”教育的传统目标,突破以传授竞技体育项目技术为主的教学体系,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教学观念。这些就需要充分发挥和营造民主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自练和自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
2.重新设定教学目标。我们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对体育有基本认识和积极态度,懂得健身的意义,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能运用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进行经常锻炼,同时要具有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和习惯。知识和技能只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中介,不是能力自身,所以,学生健身能力的形成是以身体为基础,知识技能为中介,通过专门的教学、专门的教学内容和专门的方法实现的。
3.遴选教学内容。体育教师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程内容素材的竞技运动进行加工改制:一是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逐步改变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渗进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如健美、舞蹈、艺术体操等,根据地域性的特点增加民族传统项目,如武术、毽球等。总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