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情节系列剧的编剧,在其特定的包装、制作、审查、播出机制下,所对应采取的手段和模式,从而认识美国电视剧的制作理念和操作方式。
关键词:情节系列剧 编剧 制作
从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而言,美国电视剧堪称电视行业的龙头。它的样式和制作方式,被世界各国电视剧制作者们竞相模仿。美国电视行业一贯遵循商业化、工业化路线。与美国好莱坞电影模式不同,在美国电视剧行业,一部作品的核心人物并非导演,而是编剧。一个成熟有威望的剧作家,甚至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担当制片人和总指挥的角色,被称为创意总监。基于载体的特性,美国电视剧选择以深入细节、营造戏剧冲突为重点,运用尽量简明的电视语言完成叙事功能。相对于电影因场面调度、叙事结构、视觉手段等竞争要素而产生的对导演的强烈要求而言,以故事为第一要素的美国电视剧对编剧的依赖更加强烈。
美国电视剧类型众多,如日间肥皂剧、情景喜剧、电视连续剧、情节系列剧等,其中占据黄金时段、地位最重要、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类别就是情节系列剧。我们通过分析情节系列剧的编剧,在其特定的包装、制作、审查、播出机制下,所对应采取的手段和模式,从而认识美国电视剧的制作理念和操作方式。
一、情节系列剧基本情况
美国的电视剧以“季”为单位播出。美国商业电视以每年9月中旬至第二年4月下旬为一个播出季节,所有首播的电视剧都在这个时间段内与观众见面。非播出季节不推新剧,只做上一季的重播。
情节系列剧,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从风格和内容上,情节系列剧包罗万象、千姿百态;从叙事模式和结构上,情节系列剧属于电视连续剧和情景戏剧的中间产物,既有电视连续剧的情节连贯性,又可以拆分成许多独立的框架结构。
在美国的电视剧体系里,划分情节系列剧和其他类型电视剧的主要依据是播出方式和节目长度。日间肥皂剧一般在工作日的白天固定时间播出,每周连续播出5集,每集长度60分钟;情景喜剧则往往在晚间黄金时间播出,每周只播一集,每集长度仅30分钟。情节系列剧一般在晚间黄金时段整点播出,每周只播出一集,一季系列剧一般有25集左右。每集情节系列剧含随片及插播广告后总长度为1个小时,净片长度约为40-45分钟。
二、编剧团队及创作流程
一季情节系列剧的诞生是从每年的圣诞节前各电视公司系列剧提案招标开始,提案由创意总监在20分钟内,向电视公司口述一季的剧情大纲,这时的剧本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方向。提案通过后,核心创作人员组织简单团队拍摄出首播集,在一集制作分量内预览该剧的情节矛盾摘要。首播集经由资深观众组成的“焦点评审团(Focus Group)”试片评分,再次拔得头酬者成功进入下一季电视台的播出名单。随后,制片、总编剧和创意总监开始聘用一批职业编剧组建专职编剧团队。此时,真正的剧本创作生产工作才刚刚开始运作。
美国电视剧的编剧团队和剧本生产方式,比较有名的是从日间肥皂剧盛行时代流传下来的一条经典流水线公式:几名主笔设计情节→提纲作者编写分场大纲→对话作者撰写对白→总编剧修改润色→一集电视剧的脚本成形。
情节系列剧的制作周期相对宽松,因此并不需要完全套用这条公式。对于一些剧作家而言,这样的创作方式过于分散。有些人习惯在文学剧本中自己设计完成对白,有些会从小说到分镜头脚本完整的独立撰写一季中比较关键的几集。有时还会因为系列剧具体的风格特色而形成不同的剧本创作方式。但美国的电视剧编剧都是团队创作,即使是在情节系列剧这种强调总编剧整体创作意图的绝对权威性的编剧团体类型中,所有的细节也需要商议统筹完成。
以《盾牌》(the shield)为例,总编剧肖恩.莱恩带领了接近20人的编剧团队,其中五名责任编剧,负责不同小组。每一集创作前,肖恩.莱恩都要组织责任编剧召开会议,从案件性质、内容、受害者人数到犯罪分子的年龄、身份、犯罪手段、行为癖好等等,逐一提议、讨论、分析并最终确定。接下来,选择一名责任编剧担任主笔撰写故事大纲及情节主线,由他协调分配小组人员,分别展开各条故事辅线及情节点的写作。这种统一确定剧情,然后按照纵向、横向几个层次进行的剧本创作模式,能使情节点、主线、辅线自然交替,使情节密度和戏剧冲突达到顶峰,让观众们毫无喘息的机会,为大多数动作、悬疑、案件类的情节系列剧编剧所偏爱。
三、同步创作及收视率、观众反应、社会事件应对方式
大部分上档的情节系列剧会在7月底开始进行拍摄,到9月份开播时仅完成4-6集可播出的成片,到10月初大约完成拍摄进度的一半,感恩节和圣诞节之间再拍摄4-6集,冬天结束后才把全部内容拍完。这是美国电视剧普遍采取的即拍即播方式,美國的电视剧制作者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需随时做好因收视率过低和审查环节出现问题而被腰斩的准备,因此即拍即播不仅可以避免昂贵的制作费用遭到浪费,还便于及时做出调整。
编剧创作环节亦如此。剧本写作是随着拍摄同步进行的。在一季系列剧开播之时,编剧们的笔下完成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故事,而9月是编剧团队异常紧张繁忙的一个月。美国最权威的收视率调查机构尼尔森公司每天向电视台和广告商们提供极为细致精确的收视率统计数据,电视台也会将统计到的观众意见信息传达给电视剧制作者,这些数字和信息左右着编剧们敏锐的神经。甚至在拍摄现场,编剧们都可能还在修改剧本,临时增加一大段对白或者突然将一整场戏完全删掉。在系列剧《山街蓝调》(Hill Streets Blue)中,主角之一格蕾斯原本只是一个出现两集的临时角色,但演员芭芭拉﹒芭布科的出色表演使这个角色受到观众一致好评,于是编剧波奇科不断为她加戏,使其成为重要的常规角色,整整参演了146集。芭芭拉﹒芭布科还因为这个角色获得了艾美奖。
除了应对收视率和观众的回应,编剧团队还需要具备应对突发的重大新闻事件的能力。重要的社会动态往往也要即时反应在系列剧中。9.11事件发生时,系列剧《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的总编剧艾伦.索金当即停止了正在进行的剧本进度,组织团队赶写讨论9.11事件的剧本,7天后一期关于美国政府国土安全问题讨论和外交策略的《白宫风云》已经在它的固定播出时段与全美观众见面。 情节系列剧这种根据观众反应和社会动态进行变更的灵活性,正是它能够成为美国电视剧主流样式的基本原因。而开放性、流动性格局的幕后保障,正是拥有完整机制和科学模式的编剧团队。
三、MTM模式
编剧利用情节与结构吸引观众并保持黏性的手法,是情节系列剧中一个经典的模式,叫做MTM模式。
MTM原是一家在美国电视业声望极高的电视剧制作公司,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拍摄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国电视剧,其间使用的许多编剧手法、叙事方式和拍摄风格成为经典模式被沿用至今。系列剧MTM模式,主要是自八十年代以来由MTM公司开创并在其制作的系列剧中所固定采取的独特叙事方式和视觉风格。具体内容就是混合了戏剧和喜剧、写实主义和特定模式、插曲和连续故事线、社会关联性和肥皂歌剧通俗风格的特点的一种模式。单独从编剧角度谈,又叫混合式的编剧模式。
MTM的本质特征在于人物塑造的群体性,即该剧描述的是一群而非单一的主人公。这种群体性要求在半系列剧的叙事结构下有复杂的情节结构。在一次公开的冲突之后情节展开,在随后的逐步升级的场面中冲突越来越强烈,与冲突毫无关系的细节被删除或者当作插曲来处理。,主要人物与对手的斗争在高潮时达到顶点,在冲突的解决中结束主线,恢复正常。
系列剧由于持续时间不确定,并且周期往往漫长,所以几乎不可能拥有一个完整结构的预设,在相关编剧叙事模式中基本不涉及宏观而立足于微观,通过群体性的主人公塑造、复杂的人物关系,阶段性的情节构造,形成一种抽丝拨茧、积累谜题、起伏渐进、散点状的回旋叙事。
在此,系列剧MTM模式吸取了它的前身——盛行于美国六七十年的情景喜剧编剧模式的一些特点,即让故事在一个回旋性的胶着状态中,问题不断累计也在不断解决,情节在前进的同时亦能随时回到原点。MTM模式的系列剧中非常注意频繁性的引进新的人物和新的故事线索,并通过常规人物的介入迅速将其结束,与此同时常规人物要陷入连锁反应的未能解决的事件中。这样既保证了持久叙事的情节吸引力,又避免了那些临时性观众由于不了解情节的始末而无法进入情况的局面。
此外,MTM模式还惯用一些不完全答案、圈套、拖延等手法。这种故意隔断情节流动的做法极少在传统叙事中出现。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系列剧因单集播出而造成的叙事间歇中经常性地设置拖延因素。美国情节系列剧的播出模式决定了“打造品牌、长期经营”的推销策略,因此观众的持久度和忠诚度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编剧故意安插的拖延性中止功能,完全以激发观众消费下一集系列剧的欲望为目的。出现于各类叙事间隙之间的叙述中止被称为“悬念”。“悬念”的设置,使系列剧中的任何一集都以提高后幾集的持续消费号召力为目标。
同时,MTM模式的混合性叙事打破了三个传统意义上的独立的单元,即时间、空间和人物。连续叙事中,时间、空间与人物这三种元素的相辅相成促成了无限且更为丰富 、复杂的叙事。由剧本体现到视觉画面上,就是把不同的情节线编织在一个完整的天衣无缝的叙事里,通过平行剪辑等技巧让观众融入,使之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参与性观察者,而不是像传统系列剧那样把观众束缚在单个角色或单条情节线中。
对于MTM模式中编剧所选择的人物群体,也有一个习惯性策略。MTM会非常慎重的规定其故事发展的主要场合,其中大部分都发生在职场中,如急救室(《急诊室的故事》ER)、政府(《白宫群英》The West Wing)、警察局(《纽约重案组》NYPD Blue)等。这些特殊的职场有利于情节和矛盾的展开,这些特定职业的主人公们因为生活空间和交往人群的固定性,往往个人生活和人际网络也与其职业环境产生复杂的联系和交错,这些都是情节系列剧戏剧冲突的持久诱因。
在一周一集的播出机制下,美国情节系列剧如何吸引观众的追随热情,并建立长期的品牌经营?MTM模式是最佳方式。它的种种设置都与美国电视剧的播出体制直接对应:悬念制造观众的消费欲望;多线索混合叙事让观众在漫长的情节进程中产生参与感;局部框架内的独立叙事容纳了大量临时观众;宏观上的结构不确定性给系列剧的长度创造了足够的弹性。MTM模式在美国商业电视的进化过程中产生是因为它完全适应了这种体制,并有针对性的化劣势为优势,成为情节系列剧的重要手段,保持长盛不衰。
四、MTM模式的广告应对策略
广告的投放对于大部分在普通电视网播出的情节系列剧而言,是非常头疼的问题。一集电视剧被迫分割为许多部分:序幕情节提要、4幕主戏、有时还附加一个尾声。每播出8分钟情节就要暂停一次,插入广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MTM模式采取混合性编剧手法在单集内频繁使用镜头平行切换,制造尽量多的人物和情节,也是迫于广告的应对策略。
一般的应对策略有两个特点:一、序幕和四个主幕中每一幕的最大戏剧冲突都设置在广告插入前,不完整的高潮亦是悬念;二、广告相隔的两幕之间镜头并不衔接,广告过后衔接另一个场景发生的故事。这就意味着所有悬念都在尾声尘埃落定,观众需要追随到底,并且广告后的情节是另起并为渐进式的,广告的时间间隔相对松动,即使延误了返回观看的时间也不会损失重要信息。
这样的情节设置方式避免了两个问题:一、完整而精彩的高潮情节遭到广告的打断,破坏剧情本身的节奏和叙事;二、观众中途离开回来后,需先在头脑中复习前面的情节,情绪中断,兴致下降。最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悬念设置能尽最大可能的让观众感到舒适,同时保留好奇心,不会在广告的播放过程中被其他节目吸引或干脆放弃收看。
这些广告应对策略的操作基础就是混合性的编剧方式,把多个情节交织在一个框架内,互为休止符,制造一种切换节奏,从而将广告对情节的破坏危害度降到最低。
广告对情节系列剧的束缚在HBO等付费频道制作的情节系列剧中是不会出现的。近年来,HBO的情节系列剧发展迅猛,推出的作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超过了其他电视网。究其原因,优势主要在于不存在广告干扰和审查制约上。
此外,如《绝望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等在风格和类型上试图将情节系列剧与情景喜剧、肥皂剧融合的边缘剧种,则是美国情节系列剧格局更大的探索和突破。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传统意义上的情节系列剧定义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尽管在电视行业背景、民族文化、意识形态上,中美两国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国并不走和美国商业电视一样的纯工业化、商业化的道路.但我国的电视工作者和媒体艺术创作者在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习惯修养的同时,也应学习和借鉴美国电视行业对于市场的深刻分析及把握,学习他们尊重市场、尊重观众需求的良好态度,从而透视美国电视产业和电视文化,理解严谨的制度、成熟的体系和良好的操作模式,为我国的电视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思考。
关键词:情节系列剧 编剧 制作
从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而言,美国电视剧堪称电视行业的龙头。它的样式和制作方式,被世界各国电视剧制作者们竞相模仿。美国电视行业一贯遵循商业化、工业化路线。与美国好莱坞电影模式不同,在美国电视剧行业,一部作品的核心人物并非导演,而是编剧。一个成熟有威望的剧作家,甚至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担当制片人和总指挥的角色,被称为创意总监。基于载体的特性,美国电视剧选择以深入细节、营造戏剧冲突为重点,运用尽量简明的电视语言完成叙事功能。相对于电影因场面调度、叙事结构、视觉手段等竞争要素而产生的对导演的强烈要求而言,以故事为第一要素的美国电视剧对编剧的依赖更加强烈。
美国电视剧类型众多,如日间肥皂剧、情景喜剧、电视连续剧、情节系列剧等,其中占据黄金时段、地位最重要、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类别就是情节系列剧。我们通过分析情节系列剧的编剧,在其特定的包装、制作、审查、播出机制下,所对应采取的手段和模式,从而认识美国电视剧的制作理念和操作方式。
一、情节系列剧基本情况
美国的电视剧以“季”为单位播出。美国商业电视以每年9月中旬至第二年4月下旬为一个播出季节,所有首播的电视剧都在这个时间段内与观众见面。非播出季节不推新剧,只做上一季的重播。
情节系列剧,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从风格和内容上,情节系列剧包罗万象、千姿百态;从叙事模式和结构上,情节系列剧属于电视连续剧和情景戏剧的中间产物,既有电视连续剧的情节连贯性,又可以拆分成许多独立的框架结构。
在美国的电视剧体系里,划分情节系列剧和其他类型电视剧的主要依据是播出方式和节目长度。日间肥皂剧一般在工作日的白天固定时间播出,每周连续播出5集,每集长度60分钟;情景喜剧则往往在晚间黄金时间播出,每周只播一集,每集长度仅30分钟。情节系列剧一般在晚间黄金时段整点播出,每周只播出一集,一季系列剧一般有25集左右。每集情节系列剧含随片及插播广告后总长度为1个小时,净片长度约为40-45分钟。
二、编剧团队及创作流程
一季情节系列剧的诞生是从每年的圣诞节前各电视公司系列剧提案招标开始,提案由创意总监在20分钟内,向电视公司口述一季的剧情大纲,这时的剧本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方向。提案通过后,核心创作人员组织简单团队拍摄出首播集,在一集制作分量内预览该剧的情节矛盾摘要。首播集经由资深观众组成的“焦点评审团(Focus Group)”试片评分,再次拔得头酬者成功进入下一季电视台的播出名单。随后,制片、总编剧和创意总监开始聘用一批职业编剧组建专职编剧团队。此时,真正的剧本创作生产工作才刚刚开始运作。
美国电视剧的编剧团队和剧本生产方式,比较有名的是从日间肥皂剧盛行时代流传下来的一条经典流水线公式:几名主笔设计情节→提纲作者编写分场大纲→对话作者撰写对白→总编剧修改润色→一集电视剧的脚本成形。
情节系列剧的制作周期相对宽松,因此并不需要完全套用这条公式。对于一些剧作家而言,这样的创作方式过于分散。有些人习惯在文学剧本中自己设计完成对白,有些会从小说到分镜头脚本完整的独立撰写一季中比较关键的几集。有时还会因为系列剧具体的风格特色而形成不同的剧本创作方式。但美国的电视剧编剧都是团队创作,即使是在情节系列剧这种强调总编剧整体创作意图的绝对权威性的编剧团体类型中,所有的细节也需要商议统筹完成。
以《盾牌》(the shield)为例,总编剧肖恩.莱恩带领了接近20人的编剧团队,其中五名责任编剧,负责不同小组。每一集创作前,肖恩.莱恩都要组织责任编剧召开会议,从案件性质、内容、受害者人数到犯罪分子的年龄、身份、犯罪手段、行为癖好等等,逐一提议、讨论、分析并最终确定。接下来,选择一名责任编剧担任主笔撰写故事大纲及情节主线,由他协调分配小组人员,分别展开各条故事辅线及情节点的写作。这种统一确定剧情,然后按照纵向、横向几个层次进行的剧本创作模式,能使情节点、主线、辅线自然交替,使情节密度和戏剧冲突达到顶峰,让观众们毫无喘息的机会,为大多数动作、悬疑、案件类的情节系列剧编剧所偏爱。
三、同步创作及收视率、观众反应、社会事件应对方式
大部分上档的情节系列剧会在7月底开始进行拍摄,到9月份开播时仅完成4-6集可播出的成片,到10月初大约完成拍摄进度的一半,感恩节和圣诞节之间再拍摄4-6集,冬天结束后才把全部内容拍完。这是美国电视剧普遍采取的即拍即播方式,美國的电视剧制作者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需随时做好因收视率过低和审查环节出现问题而被腰斩的准备,因此即拍即播不仅可以避免昂贵的制作费用遭到浪费,还便于及时做出调整。
编剧创作环节亦如此。剧本写作是随着拍摄同步进行的。在一季系列剧开播之时,编剧们的笔下完成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故事,而9月是编剧团队异常紧张繁忙的一个月。美国最权威的收视率调查机构尼尔森公司每天向电视台和广告商们提供极为细致精确的收视率统计数据,电视台也会将统计到的观众意见信息传达给电视剧制作者,这些数字和信息左右着编剧们敏锐的神经。甚至在拍摄现场,编剧们都可能还在修改剧本,临时增加一大段对白或者突然将一整场戏完全删掉。在系列剧《山街蓝调》(Hill Streets Blue)中,主角之一格蕾斯原本只是一个出现两集的临时角色,但演员芭芭拉﹒芭布科的出色表演使这个角色受到观众一致好评,于是编剧波奇科不断为她加戏,使其成为重要的常规角色,整整参演了146集。芭芭拉﹒芭布科还因为这个角色获得了艾美奖。
除了应对收视率和观众的回应,编剧团队还需要具备应对突发的重大新闻事件的能力。重要的社会动态往往也要即时反应在系列剧中。9.11事件发生时,系列剧《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的总编剧艾伦.索金当即停止了正在进行的剧本进度,组织团队赶写讨论9.11事件的剧本,7天后一期关于美国政府国土安全问题讨论和外交策略的《白宫风云》已经在它的固定播出时段与全美观众见面。 情节系列剧这种根据观众反应和社会动态进行变更的灵活性,正是它能够成为美国电视剧主流样式的基本原因。而开放性、流动性格局的幕后保障,正是拥有完整机制和科学模式的编剧团队。
三、MTM模式
编剧利用情节与结构吸引观众并保持黏性的手法,是情节系列剧中一个经典的模式,叫做MTM模式。
MTM原是一家在美国电视业声望极高的电视剧制作公司,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拍摄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国电视剧,其间使用的许多编剧手法、叙事方式和拍摄风格成为经典模式被沿用至今。系列剧MTM模式,主要是自八十年代以来由MTM公司开创并在其制作的系列剧中所固定采取的独特叙事方式和视觉风格。具体内容就是混合了戏剧和喜剧、写实主义和特定模式、插曲和连续故事线、社会关联性和肥皂歌剧通俗风格的特点的一种模式。单独从编剧角度谈,又叫混合式的编剧模式。
MTM的本质特征在于人物塑造的群体性,即该剧描述的是一群而非单一的主人公。这种群体性要求在半系列剧的叙事结构下有复杂的情节结构。在一次公开的冲突之后情节展开,在随后的逐步升级的场面中冲突越来越强烈,与冲突毫无关系的细节被删除或者当作插曲来处理。,主要人物与对手的斗争在高潮时达到顶点,在冲突的解决中结束主线,恢复正常。
系列剧由于持续时间不确定,并且周期往往漫长,所以几乎不可能拥有一个完整结构的预设,在相关编剧叙事模式中基本不涉及宏观而立足于微观,通过群体性的主人公塑造、复杂的人物关系,阶段性的情节构造,形成一种抽丝拨茧、积累谜题、起伏渐进、散点状的回旋叙事。
在此,系列剧MTM模式吸取了它的前身——盛行于美国六七十年的情景喜剧编剧模式的一些特点,即让故事在一个回旋性的胶着状态中,问题不断累计也在不断解决,情节在前进的同时亦能随时回到原点。MTM模式的系列剧中非常注意频繁性的引进新的人物和新的故事线索,并通过常规人物的介入迅速将其结束,与此同时常规人物要陷入连锁反应的未能解决的事件中。这样既保证了持久叙事的情节吸引力,又避免了那些临时性观众由于不了解情节的始末而无法进入情况的局面。
此外,MTM模式还惯用一些不完全答案、圈套、拖延等手法。这种故意隔断情节流动的做法极少在传统叙事中出现。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系列剧因单集播出而造成的叙事间歇中经常性地设置拖延因素。美国情节系列剧的播出模式决定了“打造品牌、长期经营”的推销策略,因此观众的持久度和忠诚度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编剧故意安插的拖延性中止功能,完全以激发观众消费下一集系列剧的欲望为目的。出现于各类叙事间隙之间的叙述中止被称为“悬念”。“悬念”的设置,使系列剧中的任何一集都以提高后幾集的持续消费号召力为目标。
同时,MTM模式的混合性叙事打破了三个传统意义上的独立的单元,即时间、空间和人物。连续叙事中,时间、空间与人物这三种元素的相辅相成促成了无限且更为丰富 、复杂的叙事。由剧本体现到视觉画面上,就是把不同的情节线编织在一个完整的天衣无缝的叙事里,通过平行剪辑等技巧让观众融入,使之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参与性观察者,而不是像传统系列剧那样把观众束缚在单个角色或单条情节线中。
对于MTM模式中编剧所选择的人物群体,也有一个习惯性策略。MTM会非常慎重的规定其故事发展的主要场合,其中大部分都发生在职场中,如急救室(《急诊室的故事》ER)、政府(《白宫群英》The West Wing)、警察局(《纽约重案组》NYPD Blue)等。这些特殊的职场有利于情节和矛盾的展开,这些特定职业的主人公们因为生活空间和交往人群的固定性,往往个人生活和人际网络也与其职业环境产生复杂的联系和交错,这些都是情节系列剧戏剧冲突的持久诱因。
在一周一集的播出机制下,美国情节系列剧如何吸引观众的追随热情,并建立长期的品牌经营?MTM模式是最佳方式。它的种种设置都与美国电视剧的播出体制直接对应:悬念制造观众的消费欲望;多线索混合叙事让观众在漫长的情节进程中产生参与感;局部框架内的独立叙事容纳了大量临时观众;宏观上的结构不确定性给系列剧的长度创造了足够的弹性。MTM模式在美国商业电视的进化过程中产生是因为它完全适应了这种体制,并有针对性的化劣势为优势,成为情节系列剧的重要手段,保持长盛不衰。
四、MTM模式的广告应对策略
广告的投放对于大部分在普通电视网播出的情节系列剧而言,是非常头疼的问题。一集电视剧被迫分割为许多部分:序幕情节提要、4幕主戏、有时还附加一个尾声。每播出8分钟情节就要暂停一次,插入广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MTM模式采取混合性编剧手法在单集内频繁使用镜头平行切换,制造尽量多的人物和情节,也是迫于广告的应对策略。
一般的应对策略有两个特点:一、序幕和四个主幕中每一幕的最大戏剧冲突都设置在广告插入前,不完整的高潮亦是悬念;二、广告相隔的两幕之间镜头并不衔接,广告过后衔接另一个场景发生的故事。这就意味着所有悬念都在尾声尘埃落定,观众需要追随到底,并且广告后的情节是另起并为渐进式的,广告的时间间隔相对松动,即使延误了返回观看的时间也不会损失重要信息。
这样的情节设置方式避免了两个问题:一、完整而精彩的高潮情节遭到广告的打断,破坏剧情本身的节奏和叙事;二、观众中途离开回来后,需先在头脑中复习前面的情节,情绪中断,兴致下降。最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悬念设置能尽最大可能的让观众感到舒适,同时保留好奇心,不会在广告的播放过程中被其他节目吸引或干脆放弃收看。
这些广告应对策略的操作基础就是混合性的编剧方式,把多个情节交织在一个框架内,互为休止符,制造一种切换节奏,从而将广告对情节的破坏危害度降到最低。
广告对情节系列剧的束缚在HBO等付费频道制作的情节系列剧中是不会出现的。近年来,HBO的情节系列剧发展迅猛,推出的作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超过了其他电视网。究其原因,优势主要在于不存在广告干扰和审查制约上。
此外,如《绝望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等在风格和类型上试图将情节系列剧与情景喜剧、肥皂剧融合的边缘剧种,则是美国情节系列剧格局更大的探索和突破。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传统意义上的情节系列剧定义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尽管在电视行业背景、民族文化、意识形态上,中美两国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国并不走和美国商业电视一样的纯工业化、商业化的道路.但我国的电视工作者和媒体艺术创作者在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习惯修养的同时,也应学习和借鉴美国电视行业对于市场的深刻分析及把握,学习他们尊重市场、尊重观众需求的良好态度,从而透视美国电视产业和电视文化,理解严谨的制度、成熟的体系和良好的操作模式,为我国的电视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