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scotscots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教育也得到飞速发展。可是,有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虽然理论知识过硬,但是缺乏研发设计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现状。笔者针对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通过调研走访,深入了解了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实用性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当前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化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在计算机风靡全球的今天,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高校作为输送人才的基地,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很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如何调整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改进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专业人才需求增多
  当今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计算机专业的人才的就业领域不断拓展,用人需求不断增多。乍一看,计算机毕业生可在科研单位、教育行业、企业工厂、事业单位、技术管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相关的计算机教学、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与日常维护、相关技术咨询与工程监理等不同领域的工作。
  用人需求增多的同时,可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细化。计算机软件工程师、计算机软件测试师、计算机技术支持工程师、互联网集成工程师、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等专业、特色技术岗位。与此同时,很多非计算机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同样需要引进熟悉计算机专业技术的人才。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可是,人才很多,专业人才却是屈指可数,这就导致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试时,不断碰壁。[ 1 ]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企事业单位面临着生存压力,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在核心竞争能力;还要缩减开支,降低运营成本。一旦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就会货比三家,同时对毕业生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人才过剩,只是引发毕业生就业难的诱因,并不是根本原因。认真反思这种尴尬的现状,供需结构失衡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毕业生想找个好单位,没错;企业想挑选有能力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也没错;错就错在,彼此没有眼缘。归根结底,我需要的,你没有;你有的,我不想要!
  这些年,很多高校和团体、研究中心都在探索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进行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改革,可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用主义很难真正的体现在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上。很多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习惯遵循已有的课程体系框架,墨守成规的时候,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过于注重学生的基本功的训练,忽视了动手实践能力,当教学计划郁用人需求有冲突的时候,教学计划还是经常占据上风。长此以往,纸上谈兵的毕业生就会越来越多。
  培养人才,就像磨刀一样,欲速则不达。很多高校,在培养应用型的人才的时候,经常陷入急功近利的误区。培养的学生,就像快餐一样,猛一看,风风光光,全面人才,其实真到工作岗位上的时候,软肋就慢慢出来了。他们缺少扎实的基本功,更缺少娴熟的动手操作能力,遭到用人单位的嫌弃。出现这种问题,是每个人都不愿看到的。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投入到人才市场,本该成为香饽饽,没想到,在用人单位眼中,却成为鸡肋,着实令人痛心。
  所以,无论照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还是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都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无论是专业知识,抑或是动手能力,都要全面发展,而且相互配合,灵活运用,具有相应的主观能动性,具备过硬的实力。这样,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认可。
  笔者通过在商丘的周边院校的调查走访,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了他们的愿望和想法,以及对所学专业的观点和对当前用人单位的看法,经过综合分析,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找到以下原因。
  首先,高校的专业定位与社会的迅猛发展已经脱节。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很多老师的教学理念还在原地踏步。虽然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法宝,但是如果固步自封,就会与时代脱节。高校在计算机的研究推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却显得过于单一。[ 2 ]
  其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教学计划也应该赶时髦,在恰当的时候,做出恰当的改变。可惜,很多时候,有些高校在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时候,还是习惯沿用过去的传统,按照以前的教学计划,安排设置教学方案。这种陈旧的模式,因为跟不上潮流的节奏,就算老师运斤成风,驾轻就熟,却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影响的,还是计算机教学的效果。试想一下,学生没有学习求真的欲望,成为应用型的人才,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再次,可供大学生参与的实践环节安排不足,致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为薄弱。很多学校,都是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当做大学生实践学习的主要环节,却忽视了大学生想走出去的真实想法。课程设计因循守旧,毕业设计纸上谈兵,这些都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存在这脱节,双方的目的不在一个轨道上,实践环节和学以致用只能南辕北辙,渐行渐远。
  最后,薄弱的師资建设,也是桎梏计算机专业人才出现的一个瓶颈。很多处在教学一线的老师,都有很强的理论书评,由于平时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很多老师一周要上20多节课,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到科研工作。老师自身都没有时间,更别提带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无奈。
  三、对教学改革的三点建议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要想切实提升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需要教育工作者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尝试改革。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并和同事们探索交流,提出三点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学理念   改革要发展,理念先转变。身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以市场为指导方向、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最终目的。当前,很多院校以培养专业型、理论型、研究型的计算机人才为教学目标,这种培养人才的基本理念,在我国发展的初期,与基本国情是相符的。因为当时计算机应用技术还处在理论摸索与推广研究阶段,信息化发展的过程比较缓慢,加强理论研究,的确有利于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些年,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大放光彩,社会需要的是大量的实用型人才,工厂、企业需要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棒的毕业生。可是,如果院校还在一如既往的培养理论型、研究型的计算机人才,就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身为高校,应该主动求变,转变教学理念,建立一个以市场为指导方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的,紧密联合社会的发展动态,主动探索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 3 ]
  (二)积极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学改革要想顺利完成,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健全保障。肩负培养人才的重任,高校要积极构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不但需要教育工作者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还应该具有过硬的项目设计能力和开发应用能力。
  要向成为双师型师资队伍,除了要具有过硬的开发经验,在日常的教学课程中,还要高屋建瓴,把握重点,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式,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帮住学生能够把问题分析透彻,让条理更加清晰。能够轻松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学校在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过程中,同样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大力提倡、鼓励理论型专业课教师在闲暇之余,主动投身到企业项目的开发应用。
  (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身为教育工作这,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校企合作这一重要环节,为学生正确实践学习的主动权。因为在日常的企业应用中,需要大学生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才能融入到这个圈子,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一直以来,实践出真知,就是屡试不爽的道理。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建议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就业实践基地。
  开展校企合作,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抑或是学生自身,都是三赢的局面。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把学生送到企业中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这可以帮助学生提前踏入社会,认真了解用人单位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能帮助大学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通过加大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认清形式,及时查漏补缺,了解业界内最新的发展趋势,为自己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小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用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一个专业,要想让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快速融入到工作岗位,就需要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需要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终极目标,积极改革教学体系,完善课程设计,加强与企业合作,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J].计算机教育,2007.
  [2] 李曉明,陈平,张铭,朱敏悦.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14.
  [3] 顾可民.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7.
  作者简介:
  朱景芝(1979-),女,河南商丘人,商丘工学院教师,本科,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
其他文献
“大家快来坐下,残病人家属也赶紧过来吧,桌上的水果、点心,大家随便吃啊!”9月10日上午,记者一行在河南省武陟县大虹桥乡大虹桥医养中心看到,13位重残贫困人员在家属和医养
摘 要:仿真技术是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简称,它结合了多个领域的技术,为我国许多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于我国多个领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其他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更高,实施步骤更加严谨,流程也更加规范。根据相关资料表述,仿真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技术,它将一些虚拟的图形或者信息在计算机上具象化,使人们更好地对产品进行直观判断和修正。仿真技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将人
新的世纪是一个设计的时代,它呼唤设计的深入发展,因此加强对艺术设计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的探究哮喘患者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策略及其效果。方法 50例哮喘并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在
为实现在村庄建筑物不搬迁的情况下安全采煤、提高资源采出率、缓解矿井生产接替紧张的矛盾,结合矿区具体的地质采矿条件及地表村庄建筑物的现状,给出了条带开采设计方案.根据万
"内与外",是与表现事物的表和里、本与末相对应的一般性概念."内"指心、神、意、气、力,即精、气、神、劲;"外"指手、眼、身、法、步,也指筋、骨、皮.传统武术养生理论,根据
摘 要:车辆载重和行车密度在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对我国已建成的国道和省道是不小的考验,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分,重型卡车,特别是在超重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桥梁的破坏,随着物流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桥梁病害问题进些年愈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做好橋梁的日常养护,加固、维修以及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工作做到位,桥梁的使用寿
根据贵州省气象计量工作的特点,采用B/S架构开发了贵州省气象计量检定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按照业务规范和检定规程的要求,对常规仪器(气压计、温湿度表、水银温度计)、自动站传感器(地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进行检定,明显提高了我省计量检定的工作效率,实现了计量检定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管理模式,加快了贵州省气象计量检定现代化建设。
目的 探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方法 60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
本文对心理辅导与治疗理论的三大学派:心理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的人性观进行了评述,并简析其对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实践的影响,以期确保心理辅导事业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