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描述
6月30日下午,一学期的工作在忙忙碌碌中很快就结束了,学期总结会议结束时,我说欢迎教师到办公室和我谈心。没想到我前脚进办公室,负责保健工作的张老师就跟了进来,弱弱地问:“张园长,我下学期能不能带班?”我一下愣住了。早几天刚召开过保健会议,下学期有个保健工作大检查,刚想给她压担子,却在这个时候提出来要带班,什么意思?压力大?害怕?我脑子里立马跳出这些字眼儿。我问她:“怎么了?”于是她絮絮叨叨地说做保健工作是夹缝里的老鼠,上也不讨好,下也不讨好,自己觉得兢兢业业地去做了,却得不到承认;同时,作为派遣教师,考编考了几年也没有考上,因此想到班上和孩子在一起,带班经验丰富一点,对考编也有帮助。我听完后有些生气,但还是控制情绪,耐心地与她分析这次考编没有通过的原因,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工夫,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她有现在的想法等。通过推心置腹的交谈,我基本了解了她的想法。
张老师是在幼儿园保健工作最困难的时候,临时抽调出来经过短期培训做保健老师的。原来的保健老师年纪较大,不会电脑操作,已完成不了最基本的保健工作。而张老师是学计算机专业考进来的派遣老师,聪明好学,电脑操作能力强。当时她考虑到幼儿园确实没有保健老师,园长也赏识自己,于是欣然答应,并连续多天在市妇保所专家的指导下加班加点,完成了保健工作任务,得到了妇保所领导的一致赞扬。在承担保健工作的三年期间,幼儿园的保健工作连续被评上了先进集体。但保健老师毕竟属于幼儿园的特殊工种,对年轻教师来说,少了很多竞赛、评职称等方面的机会。她又属于派遣教师,在政策上不占优势,难免对自己的未来担心。同时,她觉得保健工作一直以来在管理上很困难。做得不好领导批评,班级巡查指出问题要求改进教师不买账,落得两头不讨好,心里委屈。我因势利导,肯定了她这几年的保健工作成绩,并指出,做保健老师不影响个人发展,如果确实想带班锻炼,园里可以考虑,但保健工作还得继续做好。张老师笑着点头同意了。
二、案例反思
管理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制度管理能让教育的规律自然显现,人文的管理能让教师的动能强势激发。要想让管理从要求走向一种引领,从形态走向一种质态,从规则走向一种号召,就必须采用“中药疗法”,即调理法。
1.情感共鸣做“药引”
在管理中,人是主导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首要的就是“情感认同”。当被管理者倾诉时,她所期待的就是管理者能在情感上给予关怀、理解。面对教师的“逃避”,我没有简单地用同意或不同意回答,更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教师,而是大家一起坐下来,构建彼此理解信任的心理氛围,共同探讨教师职业价值、岗位价值的最大化意义。肯定是让心灵从“抛弃”走向“依旧”最有效的方式。在与张老师的交谈中,我首先肯定她之前的班级管理能力,理解她的困难和处境,感谢她临危受命。三年来她主管的幼儿园保健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还取得了卫生保健先进单位的称号。设身处地为她着想,和她一起分析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肯定的同时委婉指出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
2.管理期待凝“药丸”
教育工作中,教师的拒绝不是一时的冲动,每个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能直接“拒绝”是深思熟虑后的一种价值“自我认定”。因此,在这过程中,管理者的“舵盘”千万不能“硬拨”,而应该给予适当的期待缓冲,让交流与沟通冲淡“肯定地拒绝”。
在本案例的交流中,我主动敞开心扉,和她促膝谈心,理解她们这一代独生子女面临的困惑和挑战,探讨如何解决的办法。同时告诉她,保健工作是幼儿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先行官,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如若她想继续在班级管理工作上进一步发展,学校一定给予平台。并期望她创新地进一步做好幼儿卫生保健工作,更期待她参与带班并研究更好的途径。
3.行动引领显“药效”
管理最优的成效在于“同步发展”,既能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满足现实中可行的要求,又能站在学校发展的角度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人的能力的最大化利用。在本案例中,我没有强迫她放弃带班的想法,而是鉴于目前幼儿园工作的现状,希望她在考虑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幼儿园考虑,继续担任保健老师的工作。另外,根据她的要求又配备一些保健老师与她共同协助做好保健工作。同时让她自己选择喜欢的年龄段配班工作。在幼儿园各类教师培训和竞赛评比中都给予她优先选择的机会。终于“夹缝”的“天窗”也打开,张老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北京十四中学名校长王建宗倡导说,学校办学要做到干部胜任、教师成功、员工称职、家长合作、学生发展“五位一体”,确定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思路。教育是培养人的地方,人应该被放在第一位。学前教育更是如此,在日常工作中,园长应该当好主管,民主而集中,与教师们思想同心,事业同干。
6月30日下午,一学期的工作在忙忙碌碌中很快就结束了,学期总结会议结束时,我说欢迎教师到办公室和我谈心。没想到我前脚进办公室,负责保健工作的张老师就跟了进来,弱弱地问:“张园长,我下学期能不能带班?”我一下愣住了。早几天刚召开过保健会议,下学期有个保健工作大检查,刚想给她压担子,却在这个时候提出来要带班,什么意思?压力大?害怕?我脑子里立马跳出这些字眼儿。我问她:“怎么了?”于是她絮絮叨叨地说做保健工作是夹缝里的老鼠,上也不讨好,下也不讨好,自己觉得兢兢业业地去做了,却得不到承认;同时,作为派遣教师,考编考了几年也没有考上,因此想到班上和孩子在一起,带班经验丰富一点,对考编也有帮助。我听完后有些生气,但还是控制情绪,耐心地与她分析这次考编没有通过的原因,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工夫,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她有现在的想法等。通过推心置腹的交谈,我基本了解了她的想法。
张老师是在幼儿园保健工作最困难的时候,临时抽调出来经过短期培训做保健老师的。原来的保健老师年纪较大,不会电脑操作,已完成不了最基本的保健工作。而张老师是学计算机专业考进来的派遣老师,聪明好学,电脑操作能力强。当时她考虑到幼儿园确实没有保健老师,园长也赏识自己,于是欣然答应,并连续多天在市妇保所专家的指导下加班加点,完成了保健工作任务,得到了妇保所领导的一致赞扬。在承担保健工作的三年期间,幼儿园的保健工作连续被评上了先进集体。但保健老师毕竟属于幼儿园的特殊工种,对年轻教师来说,少了很多竞赛、评职称等方面的机会。她又属于派遣教师,在政策上不占优势,难免对自己的未来担心。同时,她觉得保健工作一直以来在管理上很困难。做得不好领导批评,班级巡查指出问题要求改进教师不买账,落得两头不讨好,心里委屈。我因势利导,肯定了她这几年的保健工作成绩,并指出,做保健老师不影响个人发展,如果确实想带班锻炼,园里可以考虑,但保健工作还得继续做好。张老师笑着点头同意了。
二、案例反思
管理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制度管理能让教育的规律自然显现,人文的管理能让教师的动能强势激发。要想让管理从要求走向一种引领,从形态走向一种质态,从规则走向一种号召,就必须采用“中药疗法”,即调理法。
1.情感共鸣做“药引”
在管理中,人是主导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首要的就是“情感认同”。当被管理者倾诉时,她所期待的就是管理者能在情感上给予关怀、理解。面对教师的“逃避”,我没有简单地用同意或不同意回答,更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教师,而是大家一起坐下来,构建彼此理解信任的心理氛围,共同探讨教师职业价值、岗位价值的最大化意义。肯定是让心灵从“抛弃”走向“依旧”最有效的方式。在与张老师的交谈中,我首先肯定她之前的班级管理能力,理解她的困难和处境,感谢她临危受命。三年来她主管的幼儿园保健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还取得了卫生保健先进单位的称号。设身处地为她着想,和她一起分析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肯定的同时委婉指出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
2.管理期待凝“药丸”
教育工作中,教师的拒绝不是一时的冲动,每个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能直接“拒绝”是深思熟虑后的一种价值“自我认定”。因此,在这过程中,管理者的“舵盘”千万不能“硬拨”,而应该给予适当的期待缓冲,让交流与沟通冲淡“肯定地拒绝”。
在本案例的交流中,我主动敞开心扉,和她促膝谈心,理解她们这一代独生子女面临的困惑和挑战,探讨如何解决的办法。同时告诉她,保健工作是幼儿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先行官,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如若她想继续在班级管理工作上进一步发展,学校一定给予平台。并期望她创新地进一步做好幼儿卫生保健工作,更期待她参与带班并研究更好的途径。
3.行动引领显“药效”
管理最优的成效在于“同步发展”,既能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满足现实中可行的要求,又能站在学校发展的角度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人的能力的最大化利用。在本案例中,我没有强迫她放弃带班的想法,而是鉴于目前幼儿园工作的现状,希望她在考虑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幼儿园考虑,继续担任保健老师的工作。另外,根据她的要求又配备一些保健老师与她共同协助做好保健工作。同时让她自己选择喜欢的年龄段配班工作。在幼儿园各类教师培训和竞赛评比中都给予她优先选择的机会。终于“夹缝”的“天窗”也打开,张老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北京十四中学名校长王建宗倡导说,学校办学要做到干部胜任、教师成功、员工称职、家长合作、学生发展“五位一体”,确定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思路。教育是培养人的地方,人应该被放在第一位。学前教育更是如此,在日常工作中,园长应该当好主管,民主而集中,与教师们思想同心,事业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