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了“自学感悟—初步检测—质疑问难—解疑纠错—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以“做”为中心,通过“做”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做”改进教师的教学,激励学生的学习。
一、自学感悟
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预设的教学设计其实只是针对本班一部分学生的,因为再完美的教学设计都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学生,这就势必会造成“要么吃不饱,要么吃不下”的两极效应。同时,教师的教学设计也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因此,在上课伊始就应该指导学生在“做中学”,要求教师先不要讲,而是鼓励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课外搜集的相关信息先独立学习、感受新知。
自学感悟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的手、脑充分地动起来。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创设出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情景。导学案的设计因为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全体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因此,在设计时要体现层次性,可以分为基础设计和特殊设计:基础设计一般涉及读通课文所需要的字词的音、形、义,并根据各学段要求,设计相关句、段、篇的相关要求;特殊设计的灵活性较强,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设计有关文章文体、表达方式、写作顺序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自学感悟与课前预习都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独立学习,不同点在于课前预习只是要求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而自学感悟需要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导学案”展开针对性的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在设计《普罗米修斯》导学案的特殊性设计时,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当中写普罗米修斯的部分有哪些令人感动、敬佩的语句,并要求他们思考原因。环环相扣的几道题帮助学生初步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开展针对性学习。
学生通过“导学案”开展的自学感知活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学生自学中的盲目性。它对于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使学生有准备地进入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初步检测
自学检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检测,了解学生对“导学案”中问题的学习掌握情况,主要目的在于反馈学情;另一方面是要通过检测评价,梳理出学生通过自学后没有理解、没有掌握的教学重难点。梳理出的重难点应该成为进一步教学中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因为肩负着这两个重要的任务,所以自学检测题设计的科学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应“导学案”的基础性设计和特殊性设计,自学检测的题目设计也应该体现为基础性检测和特殊性检测。基础性检测主要围绕语文知识设计:按照不同学段的相关要求设计字、词、句的基本题型的检测题;围绕阅读教学的学段目标设计关于句段的体会、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领悟等检测题。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特殊性检测主要围绕语文能力设计:体会字词句在文章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不同的文体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围绕课文内容做些语言积累,等等。
三、质疑问难
学生在自学、检测环节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将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概括和表达,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教师应把质疑问难作为展开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予以重视。质疑问难对于学生而言,是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方式,是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的起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助力,可以避免“学生会的反复讲,不理解的地方讲不到”的弊端。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课不仅要重视课堂,更要基于文本拓展到课外,通过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质疑问难”不仅要成为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更应该通过“质疑问难”将教学引向课外的实践活动,给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后思考开拓无限的空间。如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学生质疑:“普罗米修斯拿了一颗火星以后,火神為什么没有生气反而很敬佩普罗米修斯?宙斯为什么不给人类火种?普罗米修斯取走了天上的火种,宙斯非常生气,惩罚了普罗米修斯,那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他们的命运会如何呢?”面对学生问询的眼神,教师将答案引向了《古希腊神话故事》的阅读和无限的想象中。
四、解疑纠错
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倡先学后讲,教师尽量少讲,只讲学生不懂的内容。经过自学、质疑环节后梳理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正是学生不懂的,急需要解决的。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教师要对学习方式进行精心的设计,因为不同的学习方式将会收获不同的学习效果。要尽量避免在教学活动中单向的教师讲授,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和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一定要避免走过场、形式化。为了确保小组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两方面关注、指导学生扎实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要求小组的交流讨论必须建立在每个同学的充分思考上。通过分工和整合的学习活动,最大化小组式学习的效率;学习成果即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针对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各抒己见的讨论,在小组内部形成的初步答案。在小组学习后,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汇报,在汇报中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为其他组的同学提供可以借鉴、补充观点的思路和想法。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组织者,更是师生互动活动的参与者,要能针对小组的汇报加以概括、评价,要善于抓住汇报中的生长点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充分备课,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五、学以致用
在学生经过自学自悟、初步检测、质疑解疑等学习实践过程后,习得的知识、掌握的方法如果没有将其放在实践情境中加以运用,就不能说学生已经学会了。这时,教师再通过设计“学以致用”的练习,有助于帮助学生活学活用,一方面加深对习得的知识、领悟的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学以致用”的环节,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为能力,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为讲读课文,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更要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师要逐步给学生渗透“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写作方法。在学生基本领会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学着课文表达的方法,用具体的事例阐明一个观点。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坡度,给出诸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观点,启发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回忆、整理出具体的事例,再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学生把学到的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加深了他们对所学课文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将在阅读中领悟的写作方法运用于习作中,实现了读写结合的自然衔接,完成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自学感悟—初步检测—质疑问难—解疑纠错—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对于达成高效课堂的目标提供了有效的操作模式,致力于形成一种“教学做合一”的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
一、自学感悟
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预设的教学设计其实只是针对本班一部分学生的,因为再完美的教学设计都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学生,这就势必会造成“要么吃不饱,要么吃不下”的两极效应。同时,教师的教学设计也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因此,在上课伊始就应该指导学生在“做中学”,要求教师先不要讲,而是鼓励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课外搜集的相关信息先独立学习、感受新知。
自学感悟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的手、脑充分地动起来。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创设出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情景。导学案的设计因为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全体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因此,在设计时要体现层次性,可以分为基础设计和特殊设计:基础设计一般涉及读通课文所需要的字词的音、形、义,并根据各学段要求,设计相关句、段、篇的相关要求;特殊设计的灵活性较强,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设计有关文章文体、表达方式、写作顺序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自学感悟与课前预习都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独立学习,不同点在于课前预习只是要求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而自学感悟需要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导学案”展开针对性的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在设计《普罗米修斯》导学案的特殊性设计时,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当中写普罗米修斯的部分有哪些令人感动、敬佩的语句,并要求他们思考原因。环环相扣的几道题帮助学生初步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开展针对性学习。
学生通过“导学案”开展的自学感知活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学生自学中的盲目性。它对于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使学生有准备地进入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初步检测
自学检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检测,了解学生对“导学案”中问题的学习掌握情况,主要目的在于反馈学情;另一方面是要通过检测评价,梳理出学生通过自学后没有理解、没有掌握的教学重难点。梳理出的重难点应该成为进一步教学中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因为肩负着这两个重要的任务,所以自学检测题设计的科学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应“导学案”的基础性设计和特殊性设计,自学检测的题目设计也应该体现为基础性检测和特殊性检测。基础性检测主要围绕语文知识设计:按照不同学段的相关要求设计字、词、句的基本题型的检测题;围绕阅读教学的学段目标设计关于句段的体会、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领悟等检测题。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特殊性检测主要围绕语文能力设计:体会字词句在文章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不同的文体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围绕课文内容做些语言积累,等等。
三、质疑问难
学生在自学、检测环节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将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概括和表达,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教师应把质疑问难作为展开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予以重视。质疑问难对于学生而言,是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方式,是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的起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助力,可以避免“学生会的反复讲,不理解的地方讲不到”的弊端。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课不仅要重视课堂,更要基于文本拓展到课外,通过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质疑问难”不仅要成为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更应该通过“质疑问难”将教学引向课外的实践活动,给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后思考开拓无限的空间。如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学生质疑:“普罗米修斯拿了一颗火星以后,火神為什么没有生气反而很敬佩普罗米修斯?宙斯为什么不给人类火种?普罗米修斯取走了天上的火种,宙斯非常生气,惩罚了普罗米修斯,那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他们的命运会如何呢?”面对学生问询的眼神,教师将答案引向了《古希腊神话故事》的阅读和无限的想象中。
四、解疑纠错
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倡先学后讲,教师尽量少讲,只讲学生不懂的内容。经过自学、质疑环节后梳理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正是学生不懂的,急需要解决的。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教师要对学习方式进行精心的设计,因为不同的学习方式将会收获不同的学习效果。要尽量避免在教学活动中单向的教师讲授,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和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一定要避免走过场、形式化。为了确保小组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两方面关注、指导学生扎实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要求小组的交流讨论必须建立在每个同学的充分思考上。通过分工和整合的学习活动,最大化小组式学习的效率;学习成果即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针对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各抒己见的讨论,在小组内部形成的初步答案。在小组学习后,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汇报,在汇报中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为其他组的同学提供可以借鉴、补充观点的思路和想法。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组织者,更是师生互动活动的参与者,要能针对小组的汇报加以概括、评价,要善于抓住汇报中的生长点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充分备课,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五、学以致用
在学生经过自学自悟、初步检测、质疑解疑等学习实践过程后,习得的知识、掌握的方法如果没有将其放在实践情境中加以运用,就不能说学生已经学会了。这时,教师再通过设计“学以致用”的练习,有助于帮助学生活学活用,一方面加深对习得的知识、领悟的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学以致用”的环节,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为能力,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为讲读课文,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更要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师要逐步给学生渗透“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写作方法。在学生基本领会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学着课文表达的方法,用具体的事例阐明一个观点。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坡度,给出诸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观点,启发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回忆、整理出具体的事例,再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学生把学到的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加深了他们对所学课文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将在阅读中领悟的写作方法运用于习作中,实现了读写结合的自然衔接,完成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自学感悟—初步检测—质疑问难—解疑纠错—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对于达成高效课堂的目标提供了有效的操作模式,致力于形成一种“教学做合一”的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