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探索了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提升的办法:强化组织管理,重视公共艺术教育;优化师资队伍,抓好公共艺术教育;着眼学生需求,落实公共艺术教育。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04-0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艺术教育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面对着信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以它特有的育人功能,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法国著名史学家丹纳认为:“有了艺术,人类才开始一种高级的生活,静观默想的生活,关心人所依赖的永久与基本的原因。”艺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用易于感受的方式,诉之于普通人的感官和情感,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大众。高校应该加强当代大学生艺术教育,高校艺术教育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与实践意义。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公共艺术教育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而且也有助于其纵深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速其向本科教育的全面转型。
(二)省内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大学的公共艺术教育大大加强,很多地方本科院校也开设了相关公共艺术课程。但从浙江省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情况来看,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还是滞后于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的需求。笔者走访台州学院、丽水学院和衢州学院等几所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普遍存在不被重视、缺乏设计、质量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艺术教育的目的及其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我省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藝术教学课程缺乏统一完善的大纲和培养计划,其目标不明确,难以满足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设置比较单一,缺乏连贯性,也没有相对稳定的教材。教学方法还是以简单的讲解式为主,教学条件简陋,缺少技法实践场所。师资队伍大部分教师为兼职教师,教师不稳定。这都使公共艺术教育的实际效果距设想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妨碍了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内容及过程
(一)概念界定
1.地方本科院校
本科院校是指进行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包括公办本科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即省市级直属的、进行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
2.公共艺术教育
本研究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涵义是广义上的,是指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既包括校内开展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又包括校内艺术节、音乐剧、艺术讲座等手段对大学生进行的审美教育。
(二)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以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资料分析法等,立足于本校现有公共艺术教育的硬件和师资,对校内的公共艺术教育进行评估分析,优化师资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借鉴其他公共艺术教育成功的高校经验,提升我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为省内兄弟院校提供可借鉴经验。
(三)研究过程
1.调查本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1)狭义的公共艺术教育调查
课题组走访了校内14个二级学院,了解了各学院开展的相关的艺术公共课程,经统计,本校开设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数量十余门,内容五花八门,有音乐鉴赏、舞蹈鉴赏、影视鉴赏、中国古典文学鉴赏等,形式大都是全校任意选修课、限选课或通识教育选修课,且上课时间大多在晚上。而我校教师若要开设公选课,首先,由开课教师填写申请表,并将申请表上交课程所归属学院,其次,由学院上报给教务处,由教务处进行排课,最后,根据学生选课情况(人数过半)决定是否开设该课程。我校对公选课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师的师资水平并未进行考察,导致部分公选课质量不高。由此可见,学校艺术类公选课的上课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课题组设计了《湖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调查问卷》,向大一、大二的部分在校非艺术类学生分发问卷并进行回收、统计,问卷下发500份,回收435份,回收率87%,调查结果显示,22.1%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艺术氛围让他们较为满意,只有6.7%的大学生表示很满意。此外,65%的学生表示自己参加的艺术公选课轻松、愉悦,但对自身艺术知识的掌握、艺术鉴赏能力及艺术创作的提升帮助不大。
(2)广义的公共艺术教育调查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课题组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希望学校多组织全校性的艺术活动,比如校园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讲座等。学生还提出,邀请艺术家或艺术团体进校园演出往往一票难求,有些学生甚至大学四年都没有观看过一次此类演出,希望学校能够多举办此类活动,并且让大多数热爱艺术的学生有机会参加活动。此外,受访部分学生表示,还希望学校能组织大学生参观校外的艺术场馆或参加校外的艺术活动。
2.指导本校艺术社团,提升学校非专业组艺术水平
为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1984年至今,学校成立了红柳艺术团、影视协会、摄影协会、书画协会、街舞社、远方诗社等近20个艺术社团。课题组与学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利用“社团巡礼周”及“星級社团评比”活动,激发各艺术社团举办丰富多彩、吸人眼球的艺术活动,以此丰富大学生艺术生活。此外,课题组借助校内大型艺术活动,如“校园歌手大赛”、“校元旦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活动,鼓励并指导艺术社团积极承办或参与演出。如,指导红柳艺术团承办“红五月歌唱比赛”,指导书画协会举办“书画交流会”,带队参观沈行楹联艺术馆,指导FC街舞社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开场舞秀等。此类活动,不仅让更多非艺术专业学生在实践演出中提高自身的艺术表演水平,更让其他大学生感受到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提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研究结论
(一)强化组织管理,重视公共艺术教育 近年来,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逐渐被重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就我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来看,管理不到位是一个突出问题。我校在《方案》出台后,成立了专门的公共艺术指导委员会,但形同虚设,作用不大。2015年,学校又成立了美育委员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担任组长,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各学院办公室等负责人都参与其中,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为学校各类艺术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下转140页)
(上接4页)(二)优化师资队伍,抓好公共艺术教育
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建立一支专职、兼职相结合、优秀的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是抓好高校公共藝术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务处职能,对各个公共艺术公选课申报课程进行检验,确保申报教师有资格、有水平开课。此外,教务处还需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保证公共艺术课程的顺利开展。在专职教师的配备上要兼顾不同的艺术门类,如声乐、舞蹈、摄影、文学等,也可以聘请校外知名的艺术家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艺术活动。
(三)着眼学生需求,落实公共艺术教育
从调查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对学校目前的校园艺术氛围并不十分满意,在艺术教育的形式上学生更希望有艺术家进校园演出、艺术讲座等活动多于艺术公选课。目前,我校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比如,我校的“校园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校园艺术节”每学期一次,由艺术学院主办、承办,对整个校园的艺术氛围建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艺术节活动中,吸纳其他学院优秀节目参与其中,对非专业的学生艺术水平的提升也十分重要。“高雅艺术进校园”每学期两次,曾邀请浙江省歌舞剧团、浙江省话剧院等优秀艺术团体来校演出,高雅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艺术素养。但这并不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故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与本市、本省的艺术家、艺术机构保持良好的联系,创造机会让学生和艺术家面对面接触。此外,学校也应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艺术博物馆、美术馆,与本地大剧院合作推出大学生优惠活动等丰富大学生参加艺术教育的形式。
参考文献
[1]李万斌.高校文化艺术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方略初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3.
[2]莫莉.通识教育視野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文教资料,2011.
[3]冯元元.试论大学通识教育目标下的艺术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4]陈晓艳.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J].江苏高教,2010.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04-0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艺术教育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面对着信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以它特有的育人功能,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法国著名史学家丹纳认为:“有了艺术,人类才开始一种高级的生活,静观默想的生活,关心人所依赖的永久与基本的原因。”艺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用易于感受的方式,诉之于普通人的感官和情感,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大众。高校应该加强当代大学生艺术教育,高校艺术教育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与实践意义。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公共艺术教育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而且也有助于其纵深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速其向本科教育的全面转型。
(二)省内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大学的公共艺术教育大大加强,很多地方本科院校也开设了相关公共艺术课程。但从浙江省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情况来看,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还是滞后于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的需求。笔者走访台州学院、丽水学院和衢州学院等几所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普遍存在不被重视、缺乏设计、质量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艺术教育的目的及其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我省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藝术教学课程缺乏统一完善的大纲和培养计划,其目标不明确,难以满足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设置比较单一,缺乏连贯性,也没有相对稳定的教材。教学方法还是以简单的讲解式为主,教学条件简陋,缺少技法实践场所。师资队伍大部分教师为兼职教师,教师不稳定。这都使公共艺术教育的实际效果距设想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妨碍了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内容及过程
(一)概念界定
1.地方本科院校
本科院校是指进行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包括公办本科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即省市级直属的、进行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
2.公共艺术教育
本研究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涵义是广义上的,是指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既包括校内开展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又包括校内艺术节、音乐剧、艺术讲座等手段对大学生进行的审美教育。
(二)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以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资料分析法等,立足于本校现有公共艺术教育的硬件和师资,对校内的公共艺术教育进行评估分析,优化师资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借鉴其他公共艺术教育成功的高校经验,提升我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为省内兄弟院校提供可借鉴经验。
(三)研究过程
1.调查本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1)狭义的公共艺术教育调查
课题组走访了校内14个二级学院,了解了各学院开展的相关的艺术公共课程,经统计,本校开设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数量十余门,内容五花八门,有音乐鉴赏、舞蹈鉴赏、影视鉴赏、中国古典文学鉴赏等,形式大都是全校任意选修课、限选课或通识教育选修课,且上课时间大多在晚上。而我校教师若要开设公选课,首先,由开课教师填写申请表,并将申请表上交课程所归属学院,其次,由学院上报给教务处,由教务处进行排课,最后,根据学生选课情况(人数过半)决定是否开设该课程。我校对公选课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师的师资水平并未进行考察,导致部分公选课质量不高。由此可见,学校艺术类公选课的上课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课题组设计了《湖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调查问卷》,向大一、大二的部分在校非艺术类学生分发问卷并进行回收、统计,问卷下发500份,回收435份,回收率87%,调查结果显示,22.1%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艺术氛围让他们较为满意,只有6.7%的大学生表示很满意。此外,65%的学生表示自己参加的艺术公选课轻松、愉悦,但对自身艺术知识的掌握、艺术鉴赏能力及艺术创作的提升帮助不大。
(2)广义的公共艺术教育调查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课题组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希望学校多组织全校性的艺术活动,比如校园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讲座等。学生还提出,邀请艺术家或艺术团体进校园演出往往一票难求,有些学生甚至大学四年都没有观看过一次此类演出,希望学校能够多举办此类活动,并且让大多数热爱艺术的学生有机会参加活动。此外,受访部分学生表示,还希望学校能组织大学生参观校外的艺术场馆或参加校外的艺术活动。
2.指导本校艺术社团,提升学校非专业组艺术水平
为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1984年至今,学校成立了红柳艺术团、影视协会、摄影协会、书画协会、街舞社、远方诗社等近20个艺术社团。课题组与学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利用“社团巡礼周”及“星級社团评比”活动,激发各艺术社团举办丰富多彩、吸人眼球的艺术活动,以此丰富大学生艺术生活。此外,课题组借助校内大型艺术活动,如“校园歌手大赛”、“校元旦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活动,鼓励并指导艺术社团积极承办或参与演出。如,指导红柳艺术团承办“红五月歌唱比赛”,指导书画协会举办“书画交流会”,带队参观沈行楹联艺术馆,指导FC街舞社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开场舞秀等。此类活动,不仅让更多非艺术专业学生在实践演出中提高自身的艺术表演水平,更让其他大学生感受到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提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研究结论
(一)强化组织管理,重视公共艺术教育 近年来,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逐渐被重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就我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来看,管理不到位是一个突出问题。我校在《方案》出台后,成立了专门的公共艺术指导委员会,但形同虚设,作用不大。2015年,学校又成立了美育委员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担任组长,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各学院办公室等负责人都参与其中,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为学校各类艺术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下转140页)
(上接4页)(二)优化师资队伍,抓好公共艺术教育
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建立一支专职、兼职相结合、优秀的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是抓好高校公共藝术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务处职能,对各个公共艺术公选课申报课程进行检验,确保申报教师有资格、有水平开课。此外,教务处还需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保证公共艺术课程的顺利开展。在专职教师的配备上要兼顾不同的艺术门类,如声乐、舞蹈、摄影、文学等,也可以聘请校外知名的艺术家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艺术活动。
(三)着眼学生需求,落实公共艺术教育
从调查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对学校目前的校园艺术氛围并不十分满意,在艺术教育的形式上学生更希望有艺术家进校园演出、艺术讲座等活动多于艺术公选课。目前,我校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比如,我校的“校园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校园艺术节”每学期一次,由艺术学院主办、承办,对整个校园的艺术氛围建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艺术节活动中,吸纳其他学院优秀节目参与其中,对非专业的学生艺术水平的提升也十分重要。“高雅艺术进校园”每学期两次,曾邀请浙江省歌舞剧团、浙江省话剧院等优秀艺术团体来校演出,高雅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艺术素养。但这并不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故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与本市、本省的艺术家、艺术机构保持良好的联系,创造机会让学生和艺术家面对面接触。此外,学校也应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艺术博物馆、美术馆,与本地大剧院合作推出大学生优惠活动等丰富大学生参加艺术教育的形式。
参考文献
[1]李万斌.高校文化艺术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方略初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3.
[2]莫莉.通识教育視野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文教资料,2011.
[3]冯元元.试论大学通识教育目标下的艺术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4]陈晓艳.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J].江苏高教,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