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求美 升华提高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的东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一种享受,文章亦如此。将美好的东西融入文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美育 求美 揣摩 意境
  
  “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查普利茨卡娅语)。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基础学科,选编内容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相当多的文章再现了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体现了艺术美。因此,我们必须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注重审美教育。另外,美育的基本特点是潜移默化性,因此,在阅读教育中以“假设”处理教材,为学生创设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机会,对于强化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效应是颇为有效的。
  
  一、“假设”入境,认识自然美
  
  虽然诸多景色学生未身临其境,但景物均有“虽未经历,似曾见过”的感觉,如果巧妙地运用学生的知识储备,借助“假设”,或者引导创造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立体的画面,在形象的感受中认识美是极为有效的。
  
  二、“假设”入境,感受美的画面
  
  面对语言文字,学生往往难以还原成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画面。为此,可以“假设”促学生想象,让其借助联想和想象,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画面,或者尽可能接近其画面,并进而步入其中,以加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如:《桂林山水》阅读中,我这样引导:如果你来到桂林,面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你会怎么做、怎么想?有何体验?学生有的说要荡舟漓江欣赏水中世界,有的说要立于老人山前表示问候,有的说要骑上大象(象山),有的说骑上骆驼(骆驼峰)去远征……从而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了桂林山水的美。
  
  三、“假设”抒情,诱发美的情感
  
  在创造并引导学生进入画面以深入感受其美的基础上,可运用“假设”强化情感体验,诱发美的情感,以促使其借助语言外化情感。如:《可爱的草塘》阅读中,在引导感受草塘的可爱后,我这样引导:草塘景色这么美丽,物产这么丰富,如果是你在草塘边会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是要用照相机摄下这美好的画面,当作永久的记念;有的说为自己的祖国有这么美好的草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草塘的热爱向往之情。
  
  四、“假设”选择,理解美的行为
  
  引导理解人物美的行为,可以“假设”促其入境,以选择自己的情境角色。如选择正确,则追问原因;如出现偏差,则引导比较,找出差异。阅读《猎人海力布》,学生初读后我问:如果小白蛇的父亲要给你报酬,你要什么?为什么?学生有的说要珠宝,说这样可以吃穿不愁;有的说要那块宝石,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猎物,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我未急于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弄清海力布的选择和要珠宝与要宝石的根本差异,使学生理解了海力布美的行为,知道海力布想的是别人,为的是乡亲,从而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五、“假设”揣摩,理解美的心灵
  
  心灵美是人的内在的美、实质的美,它是人物行为美的内蕴。以“假设”让学生充当角色,揣摩人物心理,可引导其较为顺利地感受人物美的心灵。如:《马背上的小红军》阅读中我这样引导:同学们,你就是小红军啊,这么疲劳,当陈赓要你上马时,你为什么不上马,还要千方百计地把他骗走呢?你这么饥饿,当陈赓要给你炒面时,你为什么又不要呢?从而深切地感受了小红军“宁可自己吃苦,也不愿连累别人”的崇高品质。
  
  六、“假设”比较,认识美的价值
  
  人物心灵美和行为美是以真美的价值为客观反映的。因此,引导学生由人物的行为美认识其价值是颇为重要的,而运用“假设”便更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如: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我这样引导:如果烈火烧身时邱少云动一动,那他们整个潜伏部队的战斗计划,就会全部落空。这样一比较大家就更进一步认识到邱少云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整个潜伏部队的安全,换来了战斗的胜利,从而真正认识了邱少云献身的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多激励学生,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功感,给知识的学习带来趣味感。德国著名教育家斯蒂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阅读教育中以“假设”处理教材,为学生创设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机会,对于强化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效应是颇为有效的。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进取欲和获得自信的心理需求,美育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旨,而当代的教师需要大力培养的正是学生的个性,并在体现个性的同时发挥出其创造力。语文学科更是可以大力培养学生个性的阵地,因此,语文教师对培养学生个性更负有重要责任。  关键词:个性 素质教育 宗旨 语文教学 社会需要    目前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期刊
摘要:本着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的原则,本文就学生如何去听语文课展开论述。希望广大的学生能够做到:课前有目标的去预习,课上仔细认真的去听课,课下有意识的去巩固。能够学会听课,能够听好课,最终实现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 听课方法 预习 倾听    庄文中先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是负载文化的,这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工具的本质特点。”于漪先生也强调:“语文绝不等同于一
期刊
21世纪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很多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它不仅带来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高标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但是,我们现行的教育中有很多弊端。诸如:课堂教学中教师方法单调、老化、缺乏创新意识;家庭、
期刊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渐渐流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日益扩大。那么,如何将建构主义引入语文教学中,并体现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呢?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专心研究的教学观念之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缘自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期刊
摘要:在教学时运用一些策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小学生认知方面好的策略更会起到好的效果,对于不同学生段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策略。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浅谈一下关于小学生的认知策略。  关键词:特殊性 策略 因素 探索    认知策略是指向认知目标的一种心理操作,小学生通过使用不同的策略,可以达到解题的目的,从而提高解题能力。研究小学生数学认知策略的特征、发展的影响因素,既有现实意义又有
期刊
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科学、全面的评价,可以为改进教学提供详实的信息反馈,又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诊断、激励和强化作用。形成性评价的引入既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很大益处。  我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教学实际制定了语文学科发展性评价方案。这一评价是教师、学生、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统一
期刊
在历史高考和中考中,为了有效考查学生的能力,无论是材料解析题还是问答题,其答案都强调突出重点、高度概括、简洁精练、清楚明了。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凸显重要。    一、归纳和抽象是概括的前提    概括能力是较高层次的学科能力,它总是包含再认、再现、阅读理解、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抽象等学科能力,同时又离不开对材料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作指导,史论结合。其中
期刊
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思想对学生精神世界影响很大,而这种人文思想大多渗透在教材中。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可见,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将会收到喜人的效果。因此,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为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途
期刊
当带电粒子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磁场时,会受到磁场的洛仑兹力作用,而洛仑兹力又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当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匀强磁场时,会受到一个大小恒定,方向又时刻与速度方向垂直的洛仑兹力的作用,粒子将做匀速圆周运动。而当匀强磁场存在着边界时,就使得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运动。下面关于此类运动谈几点看法。    一、基本的运动原理    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q垂直于磁场方向以速度V0射入
期刊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引下,在深刻领会《大纲》精神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诗歌教学应发挥的重要作用,把握诗歌固有的特点,从区分诗歌不同类型入手,结合学生接受现状、自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