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19日,铜梁县大庙镇。
罗辅华把行李放进后备箱,“咣当”一声关上车后盖。
“向云南进发!”罗辅华朝身后车队一招手。
铜梁“核桃帮”2014年贩运之旅,就这样拉开帷幕。
在全国大中城市农贸市场干果区,提起铜梁“核桃帮”,几乎无人不晓——占据全国核桃销售八成份额,2013年销售额高达310亿元。
并不盛产核桃的铜梁,为何能崛起这样一个商帮?
运动战攻打市场
故事得从1985年夏天讲起。
这个夏天,对罗辅华来说,是一个悲剧。
不安于种田的他,跑到市中区(现渝中区)大坪,做起了带鱼生意。
“那时没冰柜,带鱼卖不完就会发臭。”罗辅华说。
一个夏天下来,他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100多元。
“我得转行。”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满大街转悠起来。
钻进重庆市干果公司,罗辅华双眼“扫荡”起来——他的目光最终定格在核桃上。
“卖核桃啰——”罗辅华进了一担核桃,走街串巷叫卖起来。
一担核桃,竟然半天就卖光了。
“第二天,我又进了一担,又是半天就卖光了。”罗辅华说。
罗辅华把“好消息”分享给同乡好友黄顶兴。
“罗辅华没骗我们,果然半天就能卖完一担。”黄顶兴又把“好消息”分享给亲朋好友。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铜梁县11个乡镇大批村民加入“战团”。
1985年冬天,重庆市干果公司几万公斤核桃,竟被“铜梁帮”卖光了。
重庆没核桃可卖了,怎么办?
1986年,罗辅华等人带着亲朋乡邻,杀入成都。
“一年时间,我们又把成都市干果公司的核桃抢卖一空。”罗辅华说。
成都没核桃可卖了,怎么办?
于是,“铜梁帮”便开始分头行动,杀入全国各大城市。
“牵头的几个人,把当地干果公司的核桃批发过来,然后分给亲朋乡邻,亲朋乡邻再挑着担子走街叫卖。”罗辅华说。
只用了十余年时间,三万铜梁人通过“亲友互助、邻里相帮、结伙经营”,以“蚂蚁雄兵”的运动战方式,铺设出遍布全国的销售之网。
【记者旁白】
爱情是封闭的,它具有排他性。亲情是封闭的,因为“血浓于水”。信仰是封闭的,你不能同时信仰两个宗教——人的理念里,最高价值的东西多是封闭的。
为什么?因为人不是机器,人是非逻辑化的。要解决非逻辑化问题,最佳办法就是让其封闭——这样便可大幅降低决策成本和交易成本。
而最有效的封闭方法,就是给予“信任”——铜梁“核桃帮”能铺设出遍布全国的销售之网,正是凭借以血缘、乡谊为纽带的“亲友互助、邻里相帮、结伙经营”的组织创新模式,解决了“信任”问题。
如今,许多企业的决策成本和交易成本之所以不断上涨,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没了。大型公司或商团应采用何种组织模式来构建信任,已成为一个紧迫问题。
阵地战巩固市场
“核桃批发价格又涨了。”1999年,罗辅华气得猛拍桌子。
再愤怒,也只有忍气吞声——因为定价权掌握在一级批发商手里。
“批发价格连年上涨,我们几乎没利润可言了。”罗辅华很沮丧。
怎么办?各地“带头大哥”一磋商,毅然决定——“到上游去。”
“必须抢占生产基地,只有成为一级批发商,我们才能拥有定价权。”罗辅华说。
于是,罗辅华、陈定国等“带头大哥”,杀入核桃主产地云南、贵州、四川、陕西、新疆。
“每天凌晨5点起床,挨家挨户收购鲜果,再剥皮烘干加工成干果。”罗辅华说。
但很快,危机袭来。
“收购核桃需要大量资金,我们的资金链断了。”罗辅华说。
“带头大哥”们急得直跺脚。
危急关头,铜梁县领导当起了“救火队员”,找到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铜梁支行(原铜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希望在贷款上进行支持。
那时,全国各地几乎都还没开展无抵押贷款。但铜梁支行大胆创新,率先推出无抵押贷款新品种——联保贷款。
“核桃经营者不用抵押,只须三户进行互相担保就行。”罗辅华说。
有了贷款支持,“带头大哥”们迅速攻城拔寨。
“我们收了货,能迅速发给亲朋乡邻,而其他一级批发商,因为没有销售网络,收了货发不出去,只得被迫退出市场。”罗辅华说。
铜梁“核桃帮”迅速在核桃主产地建起1000余人的一级批发商队伍。
一二级市场是坐商,三四级市场是行商。“多年来,一二级市场和三四级市场都由不同人群把控,但我们通过运动战加阵地战,把这两个市场都攥在了手里。”罗辅华说。
每一级都只赚取适当利润,大家便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铜梁“核桃帮”就此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战略构想。
【记者旁白】
浙江,为何民营经济如此发达?
小商品,大市场——正是浙江模式的精髓。任何一种小商品、一道小工序,只要规模化,便可以形成大市场。这种“小”,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大”。
所以,在一些“草根”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一定要实施“养蜂战略”。如果把“草根”产业比作蜂窝,经营者就是蜜蜂,政府和金融机构则是做蜂窝的人。
在“草根”产业遇到融资、场地等困难时,政府和金融机构就要主动站出来——这样,“草根经济”才能崛起成为“丛林经济”。
建立商会护共赢
2011年12月底,陈定国开车从外地返渝。
刚进入重庆境内,手机就响了起来。
罗辅华把行李放进后备箱,“咣当”一声关上车后盖。
“向云南进发!”罗辅华朝身后车队一招手。
铜梁“核桃帮”2014年贩运之旅,就这样拉开帷幕。
在全国大中城市农贸市场干果区,提起铜梁“核桃帮”,几乎无人不晓——占据全国核桃销售八成份额,2013年销售额高达310亿元。
并不盛产核桃的铜梁,为何能崛起这样一个商帮?
运动战攻打市场
故事得从1985年夏天讲起。
这个夏天,对罗辅华来说,是一个悲剧。
不安于种田的他,跑到市中区(现渝中区)大坪,做起了带鱼生意。
“那时没冰柜,带鱼卖不完就会发臭。”罗辅华说。
一个夏天下来,他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100多元。
“我得转行。”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满大街转悠起来。
钻进重庆市干果公司,罗辅华双眼“扫荡”起来——他的目光最终定格在核桃上。
“卖核桃啰——”罗辅华进了一担核桃,走街串巷叫卖起来。
一担核桃,竟然半天就卖光了。
“第二天,我又进了一担,又是半天就卖光了。”罗辅华说。
罗辅华把“好消息”分享给同乡好友黄顶兴。
“罗辅华没骗我们,果然半天就能卖完一担。”黄顶兴又把“好消息”分享给亲朋好友。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铜梁县11个乡镇大批村民加入“战团”。
1985年冬天,重庆市干果公司几万公斤核桃,竟被“铜梁帮”卖光了。
重庆没核桃可卖了,怎么办?
1986年,罗辅华等人带着亲朋乡邻,杀入成都。
“一年时间,我们又把成都市干果公司的核桃抢卖一空。”罗辅华说。
成都没核桃可卖了,怎么办?
于是,“铜梁帮”便开始分头行动,杀入全国各大城市。
“牵头的几个人,把当地干果公司的核桃批发过来,然后分给亲朋乡邻,亲朋乡邻再挑着担子走街叫卖。”罗辅华说。
只用了十余年时间,三万铜梁人通过“亲友互助、邻里相帮、结伙经营”,以“蚂蚁雄兵”的运动战方式,铺设出遍布全国的销售之网。
【记者旁白】
爱情是封闭的,它具有排他性。亲情是封闭的,因为“血浓于水”。信仰是封闭的,你不能同时信仰两个宗教——人的理念里,最高价值的东西多是封闭的。
为什么?因为人不是机器,人是非逻辑化的。要解决非逻辑化问题,最佳办法就是让其封闭——这样便可大幅降低决策成本和交易成本。
而最有效的封闭方法,就是给予“信任”——铜梁“核桃帮”能铺设出遍布全国的销售之网,正是凭借以血缘、乡谊为纽带的“亲友互助、邻里相帮、结伙经营”的组织创新模式,解决了“信任”问题。
如今,许多企业的决策成本和交易成本之所以不断上涨,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没了。大型公司或商团应采用何种组织模式来构建信任,已成为一个紧迫问题。
阵地战巩固市场
“核桃批发价格又涨了。”1999年,罗辅华气得猛拍桌子。
再愤怒,也只有忍气吞声——因为定价权掌握在一级批发商手里。
“批发价格连年上涨,我们几乎没利润可言了。”罗辅华很沮丧。
怎么办?各地“带头大哥”一磋商,毅然决定——“到上游去。”
“必须抢占生产基地,只有成为一级批发商,我们才能拥有定价权。”罗辅华说。
于是,罗辅华、陈定国等“带头大哥”,杀入核桃主产地云南、贵州、四川、陕西、新疆。
“每天凌晨5点起床,挨家挨户收购鲜果,再剥皮烘干加工成干果。”罗辅华说。
但很快,危机袭来。
“收购核桃需要大量资金,我们的资金链断了。”罗辅华说。
“带头大哥”们急得直跺脚。
危急关头,铜梁县领导当起了“救火队员”,找到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铜梁支行(原铜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希望在贷款上进行支持。
那时,全国各地几乎都还没开展无抵押贷款。但铜梁支行大胆创新,率先推出无抵押贷款新品种——联保贷款。
“核桃经营者不用抵押,只须三户进行互相担保就行。”罗辅华说。
有了贷款支持,“带头大哥”们迅速攻城拔寨。
“我们收了货,能迅速发给亲朋乡邻,而其他一级批发商,因为没有销售网络,收了货发不出去,只得被迫退出市场。”罗辅华说。
铜梁“核桃帮”迅速在核桃主产地建起1000余人的一级批发商队伍。
一二级市场是坐商,三四级市场是行商。“多年来,一二级市场和三四级市场都由不同人群把控,但我们通过运动战加阵地战,把这两个市场都攥在了手里。”罗辅华说。
每一级都只赚取适当利润,大家便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铜梁“核桃帮”就此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战略构想。
【记者旁白】
浙江,为何民营经济如此发达?
小商品,大市场——正是浙江模式的精髓。任何一种小商品、一道小工序,只要规模化,便可以形成大市场。这种“小”,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大”。
所以,在一些“草根”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一定要实施“养蜂战略”。如果把“草根”产业比作蜂窝,经营者就是蜜蜂,政府和金融机构则是做蜂窝的人。
在“草根”产业遇到融资、场地等困难时,政府和金融机构就要主动站出来——这样,“草根经济”才能崛起成为“丛林经济”。
建立商会护共赢
2011年12月底,陈定国开车从外地返渝。
刚进入重庆境内,手机就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