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考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学科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历史教学热议的话题。史料实证能力作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基于此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策略提出具体对策和方法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能力;培养方法
引言: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很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采取以传授知识点甚至划杠杠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是以老师讲为主体,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也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改革授课模式,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是基于历史课程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有很多意义。首先,中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单薄,难以从题目给出的材料找到相关的信息,但是只有从史料是获取历史信息是当代历史教学的紧迫一起。由于教师在课堂中以“教材”为主,忽略给学生渗透史料实证意识,史料教学形同虚设,在遇到材料分析题时就会望而却步,学生根据史料情境进行实证并得出结论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中、高考改革越来越突出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近年来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大量的“新材料”“新情境”,由于史料实证素养的缺乏,如今中考的题型只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情况下,非选择题更加注意史料实证能力的考察,导致学生在中考处于不利的局面。最后,史料实证意识同时还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旨在提升学生甄别和辨析史料的能力,以及养成“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证据意识。
二、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能力的方法
1.教学过程中大量史料,引导学生掌握史料分析方法
现在的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多媒体一体机的使用更加便于大量历史材料的展示,史料实证能力的基础首先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史料。有学者曾经对史料做过这样的解释:“史料,即构成历史的材料,舉凡人类活动的遗迹、遗存,都可以称为史料。”这对于教师来说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熟练掌握多媒体的使用,而且要掌握历史材料的收集方法,准确应用到教学中去,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历史材料。
例如,在讲授《抗美援朝》这一课时,我根据课程标准给学生设计了几个探究性问题:(1)中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2)为什么说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3)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为什么能够胜利?设置了问题之后,用多媒体展示毛主席关于抗美援朝的讲话内容,美国轰炸中国边境城市的画面,毛主席出访苏联的背景展示出来,然后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探究问题进行论述,从而掌握了从史料寻找答案的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鉴别史料的真伪
史料是人记录的产物,人的主观性决定了史料不可能都是真实客观的,甚至一些史料就完全是违背历史真相。史料实证能力也包括对史料进行鉴别和判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对比。
例如,在讲授《秦末农民起义》这一课时,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近年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了里耶竹简关于秦朝在社会生活和法律方面的一些文件以及近年来考古学挖掘的一些资料。通过对比、考证和分析,让学生发现,秦朝的灭亡也许并不是如正史是记载的,也许有更多的其他原因,正史很多时候是胜利的统治者所写,要为统治阶级服务,这样提高了学生鉴别史料真伪的能力。
3.设置课堂辩论,提高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同一材料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
历史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对同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史料对同一个历史问题也有着不一样的记载。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课堂辩论会,来让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辩论,但要秉持“论从史出”的理念,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会提升学生的证据意识。
例如,在讲授《三角贸易》这一课时,我就给学生设计了一场历史辩论会,这是基于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解读之上,比较三角贸易对于欧洲和殖民地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也可以从背景、时间、内容、意义、影响、局限几个方面根据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如此无提升了学生对史料的解读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十分有价值,也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采用有效的史料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参考文献:
[1]康美英.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6.
[2]《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正确而辉煌的运筹帷幄》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
[4]张春龙、龙京沙《21世纪重大的历史发现:湘西里耶秦简复活秦国历史》《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第9期.
[5]《抗美援朝战争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419200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能力;培养方法
引言: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很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采取以传授知识点甚至划杠杠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是以老师讲为主体,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也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改革授课模式,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是基于历史课程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有很多意义。首先,中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单薄,难以从题目给出的材料找到相关的信息,但是只有从史料是获取历史信息是当代历史教学的紧迫一起。由于教师在课堂中以“教材”为主,忽略给学生渗透史料实证意识,史料教学形同虚设,在遇到材料分析题时就会望而却步,学生根据史料情境进行实证并得出结论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中、高考改革越来越突出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近年来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大量的“新材料”“新情境”,由于史料实证素养的缺乏,如今中考的题型只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情况下,非选择题更加注意史料实证能力的考察,导致学生在中考处于不利的局面。最后,史料实证意识同时还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旨在提升学生甄别和辨析史料的能力,以及养成“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证据意识。
二、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能力的方法
1.教学过程中大量史料,引导学生掌握史料分析方法
现在的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多媒体一体机的使用更加便于大量历史材料的展示,史料实证能力的基础首先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史料。有学者曾经对史料做过这样的解释:“史料,即构成历史的材料,舉凡人类活动的遗迹、遗存,都可以称为史料。”这对于教师来说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熟练掌握多媒体的使用,而且要掌握历史材料的收集方法,准确应用到教学中去,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历史材料。
例如,在讲授《抗美援朝》这一课时,我根据课程标准给学生设计了几个探究性问题:(1)中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2)为什么说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3)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为什么能够胜利?设置了问题之后,用多媒体展示毛主席关于抗美援朝的讲话内容,美国轰炸中国边境城市的画面,毛主席出访苏联的背景展示出来,然后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探究问题进行论述,从而掌握了从史料寻找答案的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鉴别史料的真伪
史料是人记录的产物,人的主观性决定了史料不可能都是真实客观的,甚至一些史料就完全是违背历史真相。史料实证能力也包括对史料进行鉴别和判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对比。
例如,在讲授《秦末农民起义》这一课时,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近年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了里耶竹简关于秦朝在社会生活和法律方面的一些文件以及近年来考古学挖掘的一些资料。通过对比、考证和分析,让学生发现,秦朝的灭亡也许并不是如正史是记载的,也许有更多的其他原因,正史很多时候是胜利的统治者所写,要为统治阶级服务,这样提高了学生鉴别史料真伪的能力。
3.设置课堂辩论,提高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同一材料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
历史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对同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史料对同一个历史问题也有着不一样的记载。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课堂辩论会,来让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辩论,但要秉持“论从史出”的理念,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会提升学生的证据意识。
例如,在讲授《三角贸易》这一课时,我就给学生设计了一场历史辩论会,这是基于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解读之上,比较三角贸易对于欧洲和殖民地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也可以从背景、时间、内容、意义、影响、局限几个方面根据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如此无提升了学生对史料的解读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十分有价值,也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采用有效的史料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参考文献:
[1]康美英.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6.
[2]《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正确而辉煌的运筹帷幄》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
[4]张春龙、龙京沙《21世纪重大的历史发现:湘西里耶秦简复活秦国历史》《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第9期.
[5]《抗美援朝战争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41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