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行语文教学,在文本教学基础上,适当增加了阅读教材供教学所用,进行着课堂大阅读教学的探讨与研究。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应科学选择材料,有针对性教学;精心处理教材,组织专题学习;拓展阅读渠道,引领学生阅读。
关键字语文教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20-01
目前,有些学校语文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能力差,这是事实。可是,有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无序、过量地增加阅读材料。有人曾经说:“上好一堂课,就像写文章一样,首先要中心明确,还要重点突出,有时需要浓墨重彩,有时需要轻描淡写。”语文课堂大阅读教学,学生阅读时间在增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下面谈谈个人的一点见解。
1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误区
1.1选文和课堂阅读教学设计过滥。例如某公开课,教师所用文本教材以外,增加了阅读教材两篇,增添了课件阅读教材、錄音教材等等。同时,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课堂操作层面欠当,课堂教学看来热热闹闹,然而,由于阅读材料多,教师课堂阅读教学操作设置过滥且又欠熟练,学生感悟、理解和训练时间太少,对课文就囫囵吞枣不辨滋味,结果课堂阅读收效甚微。
1.2阅读材料选用欠当。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中,增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指导,以弥补文本之不足或满足拓展教学内容之所需。这就是所说的课堂大阅读教学。然而,通过教学活动,可看出这样一个基本问题,有的教师所选的阅读材料,没有切实地把握教材内容所反映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涵,即与课文要求的共通点太少,针对性不强,如同“擦边球”。例如教学《数鸡》课文,教师选用了介绍本地区养鸡大户的材料配合教学,教师的用意是想通过材料,赞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农村经济发展快,但是,选材记叙的是养鸡大户由“亏损”到“盈利”的过程,过多介绍了“绿蛋”的价值和培育难度。阅读后给人的感觉是选文写了“创业难”,学生感兴趣的也许是“绿蛋”。因此,可以说选材偏离了文本主要教学目标要求。它不可能使文本阅读教学内容得以充实、完善或提高,反而可能会把文本教学引向歧路。
1.3阅读教学面面俱到,淡化教学重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阅读材料增加了,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教学活动的特点,科学地处理材料,切忌面面俱到教学。例如,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可让学生去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诗歌阅读教学,让学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这些是教学重点。然而,有的教师课堂阅读活动中,对文本和选用材料没很好的取舍,将文本与选文等同对待,按部就班,每篇教材都进行具体分析,都让学生咬文嚼字,面面俱到教学,结果淡化教学重点,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2改进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
2.1科学选择材料,有针对性教学
2.1.1紧扣文本主旨选材。面对“星星点点一大片”的语文读物,教师应紧扣文本主旨,精心选择用于课内教学。如教《江姐》一课,文章主旨是表现出革命先烈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念的崇高精神。为了使学生对先烈崇高精神有较为深刻的了解,选文采用《狱中联欢》,通过阅读,组织讨论,使学生对英雄的优秀品质会有了更完美更深刻的了解。
2.1.2根据文本“约束”选材。语文课堂大阅读教学,有时受文本篇幅、教学要求限制,教师可视本班学生实际,适当增加一些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如古诗词之类。例如教学《庐山云雾》一文,补充古诗苏轼的《题西林壁》、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学生欣赏,诵读古诗所花时间少,安排在《庐山云雾》教学的课前及课后,或由学生诵读,或由教师提示,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文本教学不无裨益。
2.1.3迎合学生需求选材。让学生阅读一篇优质的材料,胜过阅读多篇一般的材料。根据小学生认知需求,教师有时可以选择反映童真童趣的文章,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愿读,能对阅读教学起积极促进作用。例如教学《猫》一课,文章语言文字鲜明生动,有趣味、有意味。学后让学生阅读选文《八只小猫》,文章对八只陶瓷小猫的描写,形态逼真,十分可爱,能更加激发学生好奇心,他们会去认真阅读课文,去比较、欣赏、感悟事物美。
2.2精心处理教材,组织专题学习
2.2.1找出“同类特征”点串教学。阅读课文有写景状物,写人记事、说明应用等多种类型。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精读一篇文章,选用其他教材,去领悟一类的写法。如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让学生先划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后诵读;再去理解体现桂林山水美丽特点的词语,然后重点读。学生经过分析和朗读,悟出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主要用比喻的写法,感受到课文的形象美、意境美。之后,由学生阅读选文《故乡情、水色山光千岛湖》,找出共同点阅读。使学生对千岛湖旑旎的自然风光,产生具体、生动的感受,对家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这样通过一个个同类知识点的教学,能在学生头脑中串成一个知识链,达到积累和形成语言技巧、能力之目的。又如教学课文《白杨》,让学生体会白杨生长的环境,领会描写白杨特点的语句,找到白杨与爸爸之间的联系,悟出写白杨的目的,掌握借物喻人习作方法,再去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选文。通过点串教学,能使学生由此想彼,触类旁通,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经过学生内化,带动写作,教学能获得点石成金的作用。
2.2.2通过“设疑探究”形成专题。语文课堂大阅读教学,教师运用“设疑探究”专题活动方法教学,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因为这样做,教学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拉近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带着学生去阅读,去思考,课堂反映强烈。如科普读物《太阳》一课教学,指导学生:课文写了太阳的什么特征?学生理解后,指导读选文《宇宙里有些什么》,通过比较,更全面了解太阳,引导学生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广阔的未知天地,想人之所想,想人之所未想,在设疑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宇宙奥秘的兴趣。
3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无论从选材上,还是教学设计方面,都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3.1针对性原则。阅读教学,文本对教与学的制约是不容否定的客观存在,因为教材文本是一种特殊的读物,是“基于一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的发展阶段,经过选择的、编排好的、适用于教学的语文用书,是简化了的系统反映语文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因此,文本是教学首要的凭借,是教学之本。教师应该吃透文本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阅读材料,就小学生认知水平来说,选文与文本在目标要求、写法特点等方面的共通点应该多些,这样的选文,针对性强,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
3.2适量性原则。语文课堂大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与感受,要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阅读行为自主性,让学生自我阅读、思考的时间多些。因此,教师选择阅读文章的数量或容量要适中,不能过量。同时,教学过程的设置,无论用何种信息技术开展阅读活动,都不必过滥,否则课堂教学会沦为操作表演,转移小学生学习视线、动机、注意力,徒费学生阅读时间。
总之,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淀文化底蕴,使他们受用终生。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
关键字语文教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20-01
目前,有些学校语文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能力差,这是事实。可是,有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无序、过量地增加阅读材料。有人曾经说:“上好一堂课,就像写文章一样,首先要中心明确,还要重点突出,有时需要浓墨重彩,有时需要轻描淡写。”语文课堂大阅读教学,学生阅读时间在增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下面谈谈个人的一点见解。
1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误区
1.1选文和课堂阅读教学设计过滥。例如某公开课,教师所用文本教材以外,增加了阅读教材两篇,增添了课件阅读教材、錄音教材等等。同时,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课堂操作层面欠当,课堂教学看来热热闹闹,然而,由于阅读材料多,教师课堂阅读教学操作设置过滥且又欠熟练,学生感悟、理解和训练时间太少,对课文就囫囵吞枣不辨滋味,结果课堂阅读收效甚微。
1.2阅读材料选用欠当。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中,增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指导,以弥补文本之不足或满足拓展教学内容之所需。这就是所说的课堂大阅读教学。然而,通过教学活动,可看出这样一个基本问题,有的教师所选的阅读材料,没有切实地把握教材内容所反映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涵,即与课文要求的共通点太少,针对性不强,如同“擦边球”。例如教学《数鸡》课文,教师选用了介绍本地区养鸡大户的材料配合教学,教师的用意是想通过材料,赞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农村经济发展快,但是,选材记叙的是养鸡大户由“亏损”到“盈利”的过程,过多介绍了“绿蛋”的价值和培育难度。阅读后给人的感觉是选文写了“创业难”,学生感兴趣的也许是“绿蛋”。因此,可以说选材偏离了文本主要教学目标要求。它不可能使文本阅读教学内容得以充实、完善或提高,反而可能会把文本教学引向歧路。
1.3阅读教学面面俱到,淡化教学重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阅读材料增加了,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教学活动的特点,科学地处理材料,切忌面面俱到教学。例如,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可让学生去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诗歌阅读教学,让学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这些是教学重点。然而,有的教师课堂阅读活动中,对文本和选用材料没很好的取舍,将文本与选文等同对待,按部就班,每篇教材都进行具体分析,都让学生咬文嚼字,面面俱到教学,结果淡化教学重点,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2改进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
2.1科学选择材料,有针对性教学
2.1.1紧扣文本主旨选材。面对“星星点点一大片”的语文读物,教师应紧扣文本主旨,精心选择用于课内教学。如教《江姐》一课,文章主旨是表现出革命先烈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念的崇高精神。为了使学生对先烈崇高精神有较为深刻的了解,选文采用《狱中联欢》,通过阅读,组织讨论,使学生对英雄的优秀品质会有了更完美更深刻的了解。
2.1.2根据文本“约束”选材。语文课堂大阅读教学,有时受文本篇幅、教学要求限制,教师可视本班学生实际,适当增加一些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如古诗词之类。例如教学《庐山云雾》一文,补充古诗苏轼的《题西林壁》、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学生欣赏,诵读古诗所花时间少,安排在《庐山云雾》教学的课前及课后,或由学生诵读,或由教师提示,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文本教学不无裨益。
2.1.3迎合学生需求选材。让学生阅读一篇优质的材料,胜过阅读多篇一般的材料。根据小学生认知需求,教师有时可以选择反映童真童趣的文章,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愿读,能对阅读教学起积极促进作用。例如教学《猫》一课,文章语言文字鲜明生动,有趣味、有意味。学后让学生阅读选文《八只小猫》,文章对八只陶瓷小猫的描写,形态逼真,十分可爱,能更加激发学生好奇心,他们会去认真阅读课文,去比较、欣赏、感悟事物美。
2.2精心处理教材,组织专题学习
2.2.1找出“同类特征”点串教学。阅读课文有写景状物,写人记事、说明应用等多种类型。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精读一篇文章,选用其他教材,去领悟一类的写法。如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让学生先划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后诵读;再去理解体现桂林山水美丽特点的词语,然后重点读。学生经过分析和朗读,悟出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主要用比喻的写法,感受到课文的形象美、意境美。之后,由学生阅读选文《故乡情、水色山光千岛湖》,找出共同点阅读。使学生对千岛湖旑旎的自然风光,产生具体、生动的感受,对家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这样通过一个个同类知识点的教学,能在学生头脑中串成一个知识链,达到积累和形成语言技巧、能力之目的。又如教学课文《白杨》,让学生体会白杨生长的环境,领会描写白杨特点的语句,找到白杨与爸爸之间的联系,悟出写白杨的目的,掌握借物喻人习作方法,再去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选文。通过点串教学,能使学生由此想彼,触类旁通,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经过学生内化,带动写作,教学能获得点石成金的作用。
2.2.2通过“设疑探究”形成专题。语文课堂大阅读教学,教师运用“设疑探究”专题活动方法教学,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因为这样做,教学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拉近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带着学生去阅读,去思考,课堂反映强烈。如科普读物《太阳》一课教学,指导学生:课文写了太阳的什么特征?学生理解后,指导读选文《宇宙里有些什么》,通过比较,更全面了解太阳,引导学生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广阔的未知天地,想人之所想,想人之所未想,在设疑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宇宙奥秘的兴趣。
3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无论从选材上,还是教学设计方面,都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3.1针对性原则。阅读教学,文本对教与学的制约是不容否定的客观存在,因为教材文本是一种特殊的读物,是“基于一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的发展阶段,经过选择的、编排好的、适用于教学的语文用书,是简化了的系统反映语文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因此,文本是教学首要的凭借,是教学之本。教师应该吃透文本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阅读材料,就小学生认知水平来说,选文与文本在目标要求、写法特点等方面的共通点应该多些,这样的选文,针对性强,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
3.2适量性原则。语文课堂大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与感受,要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阅读行为自主性,让学生自我阅读、思考的时间多些。因此,教师选择阅读文章的数量或容量要适中,不能过量。同时,教学过程的设置,无论用何种信息技术开展阅读活动,都不必过滥,否则课堂教学会沦为操作表演,转移小学生学习视线、动机、注意力,徒费学生阅读时间。
总之,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淀文化底蕴,使他们受用终生。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