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高院校的学生具有年龄层次不等、文化水平高低不一、思想认识程度各异的特征。在现代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给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高学生处于青年期,对任何事物都比较敏感,其不仅具有这一阶段年轻人的共性,同时进入职高学校后,他们心理上也表现出特有的形态。本文就探讨心理学教学在职高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班级管理 心理学 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也深入到了社会各个行业、不同人群中,心理学的知识日益丰富,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中职班级的管理工作一是要引导中职学生学习职业技能,二是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等进行良好的教育,所以说心理学在中职班级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教师必须实际应用和总结的教学管理内容。
一、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存的压力日趋增大。心情浮躁,情绪失控,处事不当,几乎是过半成人的生存常态。作为孩子们生存空间的主要依靠,家长的心理不可避免的会在孩子的身上有所折射。所以孩子们心理不稳定,经常爱闹事,成为教育过程中经常碰到的烦心事。再加上随着网络等通讯方式的普及,海量信息的快速传播,让他们小小的心灵来不及分辨就接受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心理的复杂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有弊。这些都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鉴于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现代素质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是人类文化和自然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和维护者。作为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其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将在职高教育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健康不仅仅体现在无疾病状态,而应体现在身体、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需要具备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接受自然,能够承受欢乐和忧伤,可有效感知现实等心理素质。当前在职高班级管理中,很多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还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现代生活,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以至终生受益。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应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空间,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最好的教育指导,为提高职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
二、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很多人的观念里都认为职高学生品行不好、学习成绩差、不听话。事实上,一些职高学生在学业上确实处于弱势,存在很多行为上的问题,如厌学、不守规矩、铺张浪费、上网、打架斗殴、早恋等现象,但是其心理往往处于弱势,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卑、自闭、孤独、抑郁、焦虑、虚荣等亚健康状态。因此,在对待他们学校教育工作或家庭教育工作时,更多的采用极端的手段,如责备、批评、打骂等,这种教育方法是错误的,其忽视了学生的一些优点和进步思想。作为职高的教育工作者,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运用心理学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感受现实的幸福,乐观积极的构建自己的未来,保持对职业技能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教学给予职高学生更多的帮助,为他们未来生活与工作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二)安抚学生心理情绪。对于学生心理情绪上的问题,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了解并为学生制定积极低解决方案,通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手段治疗学生心理情绪问题。由于很多职高学生容易发生早恋的问题,这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面临较多的问题之一,对此,班主任要借鉴合适的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使学生合理掌控自己的心理情绪,避免意气用事。
三、心理学在职高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根据当前职高班级管理工作现状,要做好心理学在职高班级管理中的运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首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增加班级管理心理辅导,提高积极的社会支持。职高要对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提高认识与重视,加强教师心理素质培训,使其在班级管理中能够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要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进行积极的情绪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行为,唤醒学生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使学生学会分享喜悦和亲身感受,以此改善和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其次,要培训一批高素质、高心理学水平的教师;由专业心理教师培训各班级管理者,增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心理知识讲座、心理辅导等心理学活动,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心理学教育的基本方法;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积极运用心理学,做好心理辅导记录,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波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最后,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职高教育文化,开展多样化的团体辅导,优化学生的积极人格,激励学生设立各阶段的人生目标,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有意义、有成就感的生活与学习中。
四、结语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质,同时还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思考,进而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职高学生全面、健康、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家玲.探讨心理学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巧妙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3,(26).
[2]宋玉静.班级管理的新钥匙——心理学知识和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11).
【关键词】班级管理 心理学 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也深入到了社会各个行业、不同人群中,心理学的知识日益丰富,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中职班级的管理工作一是要引导中职学生学习职业技能,二是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等进行良好的教育,所以说心理学在中职班级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教师必须实际应用和总结的教学管理内容。
一、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存的压力日趋增大。心情浮躁,情绪失控,处事不当,几乎是过半成人的生存常态。作为孩子们生存空间的主要依靠,家长的心理不可避免的会在孩子的身上有所折射。所以孩子们心理不稳定,经常爱闹事,成为教育过程中经常碰到的烦心事。再加上随着网络等通讯方式的普及,海量信息的快速传播,让他们小小的心灵来不及分辨就接受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心理的复杂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有弊。这些都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鉴于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现代素质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是人类文化和自然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和维护者。作为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其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将在职高教育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健康不仅仅体现在无疾病状态,而应体现在身体、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需要具备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接受自然,能够承受欢乐和忧伤,可有效感知现实等心理素质。当前在职高班级管理中,很多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还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现代生活,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以至终生受益。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应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空间,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最好的教育指导,为提高职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
二、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很多人的观念里都认为职高学生品行不好、学习成绩差、不听话。事实上,一些职高学生在学业上确实处于弱势,存在很多行为上的问题,如厌学、不守规矩、铺张浪费、上网、打架斗殴、早恋等现象,但是其心理往往处于弱势,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卑、自闭、孤独、抑郁、焦虑、虚荣等亚健康状态。因此,在对待他们学校教育工作或家庭教育工作时,更多的采用极端的手段,如责备、批评、打骂等,这种教育方法是错误的,其忽视了学生的一些优点和进步思想。作为职高的教育工作者,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运用心理学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感受现实的幸福,乐观积极的构建自己的未来,保持对职业技能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教学给予职高学生更多的帮助,为他们未来生活与工作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二)安抚学生心理情绪。对于学生心理情绪上的问题,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了解并为学生制定积极低解决方案,通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手段治疗学生心理情绪问题。由于很多职高学生容易发生早恋的问题,这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面临较多的问题之一,对此,班主任要借鉴合适的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使学生合理掌控自己的心理情绪,避免意气用事。
三、心理学在职高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根据当前职高班级管理工作现状,要做好心理学在职高班级管理中的运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首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增加班级管理心理辅导,提高积极的社会支持。职高要对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提高认识与重视,加强教师心理素质培训,使其在班级管理中能够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要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进行积极的情绪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行为,唤醒学生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使学生学会分享喜悦和亲身感受,以此改善和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其次,要培训一批高素质、高心理学水平的教师;由专业心理教师培训各班级管理者,增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心理知识讲座、心理辅导等心理学活动,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心理学教育的基本方法;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积极运用心理学,做好心理辅导记录,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波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最后,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职高教育文化,开展多样化的团体辅导,优化学生的积极人格,激励学生设立各阶段的人生目标,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有意义、有成就感的生活与学习中。
四、结语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质,同时还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思考,进而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职高学生全面、健康、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家玲.探讨心理学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巧妙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3,(26).
[2]宋玉静.班级管理的新钥匙——心理学知识和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