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081—01
摘要:分析吉林省集市县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因素,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该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集安市 新农村建设 障碍因素
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我国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战略举措和推进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集安市基于“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伟大实践活动,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新农村建设一场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推进这项战略工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少走弯路,笔者基于社会学的视角,以吉林集安市为个案,集合调查与理性分析,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总结与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建议。
一、发展概况
集安市隶属于吉林省通化市的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西南与辽宁省接壤,北与通化市接壤。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风景秀丽,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全市幅员面积为3217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乡镇、3个街道,126个行政村, 总人口23万人。近年来,集安市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大力加强产业建设,形成了参药、旅游、外经外贸、绿色食品、矿产、水电和现代物流七大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靠项目壮大产业、靠产业推进发展的路子。“十一五”期间,集安市累计投入资金27亿元,建设新农村试点村和推进村65个,占全市总村数的一半以上。结合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高标准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虽然近年来集安市新农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存在诸多问题,寻找阻碍该县经济发展的原因,尽快找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出路,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二、集安市在新农村经济建设进程中已取得成效
自新农村建设战略实施以来,集安市委市政府基于其基本目标率领全州各族人民展开了“一乡一业、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农村清洁文明工程、洁美农家”的新农村建设运动。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①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8179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107元,比上年增长14.9%。②农民收入大幅增长,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93元,同比增长13%;③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1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318公顷,与上年持平。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1380公顷,比上年增加20公顷。粮食总产量57000吨,同比增长9.6%。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达到135370万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农业产值80971万元,增长33.8%;林业产值20286万元,增长155.1%;牧业产值18540万元,下降35.7%、渔业产值12286万元,增长19.2%。肉类总产量达到5968吨;禽蛋产量2064吨;水产品产量6023吨。④新农村建设得到整体提升。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动、整体提升”工程,全市投入7.94亿元新农村建设资金,建设项目321个。重点打造了清河镇文字村、台上镇东升村、太王镇高台子村、榆林镇复兴村四个市级样板村。
三、新农村建设的障碍
调查及理性分析表明,集安市在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时,仍然存在一些与现代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经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下面几个层面: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主要体现为“农田水利实施、交通、能源等”基础条件薄弱,“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之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集安市农村现代化及和谐社会的进程;②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的利用率低、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等方面;③农民增收困难,主要体现在“收入来源结构单一、增长缓慢、差距扩大”等方面;④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文化实施落后,这些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⑤农村集体经济薄弱,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这些困难和障碍将会对集安市广大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推进产生重大影响。
四、策略
(一)构建农村新型信息平台
农村通信基础设施薄弱是造成农业产销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原因。尽快构建农村新型信息平台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通讯公司的社会责任,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信息模式,加快农村新型信息平台的构建;②信息下乡。社会各界,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可以自愿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信息下乡活动,增加农村的信息来源,为农村生产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⑶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经过宣传、交流和培训,提高农民接收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新农村建设要基于“科技兴农”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产出社会急需的优质农业产品,进而加快“农村生产力”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极其进步和推广来实现“现代农业”,走向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改善农业生产创新环境
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做到:①转变观念。小农意识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农民必须转变观念,抛弃陈旧的思维模式,积极采用农业科技,推广新品种、新技术。②加大农业保险市场的开发力度。农业生产环境的不稳定,加大了农业生产的风险,如水涝、干旱及农业病虫害等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应大力发展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为农民提供适时的保障。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④完善农村治安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保证。完善农村治安环境,有利于农民全新投入农业生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
(四)坚持“走出”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
实现“剩余农民转移”与“优秀人才引进”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要通过“农民的技能定单培训、农村职业教育等”途径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另一方面,要把“有知识、懂技术、有资本的经济能人引进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农业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史江洪.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土家族研究2012.(1)
[2]集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信息网:http://www.tjcn.org/plus/view.php?aid=24853
[3]谭贤楚.规模范围经济: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J].商业时代2012.(7)
作者简介:赵吉发(1987—),男,汉族,吉林集安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摘要:分析吉林省集市县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因素,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该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集安市 新农村建设 障碍因素
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我国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战略举措和推进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集安市基于“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伟大实践活动,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新农村建设一场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推进这项战略工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少走弯路,笔者基于社会学的视角,以吉林集安市为个案,集合调查与理性分析,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总结与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建议。
一、发展概况
集安市隶属于吉林省通化市的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西南与辽宁省接壤,北与通化市接壤。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风景秀丽,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全市幅员面积为3217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乡镇、3个街道,126个行政村, 总人口23万人。近年来,集安市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大力加强产业建设,形成了参药、旅游、外经外贸、绿色食品、矿产、水电和现代物流七大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靠项目壮大产业、靠产业推进发展的路子。“十一五”期间,集安市累计投入资金27亿元,建设新农村试点村和推进村65个,占全市总村数的一半以上。结合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高标准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虽然近年来集安市新农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存在诸多问题,寻找阻碍该县经济发展的原因,尽快找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出路,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二、集安市在新农村经济建设进程中已取得成效
自新农村建设战略实施以来,集安市委市政府基于其基本目标率领全州各族人民展开了“一乡一业、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农村清洁文明工程、洁美农家”的新农村建设运动。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①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8179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107元,比上年增长14.9%。②农民收入大幅增长,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93元,同比增长13%;③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1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318公顷,与上年持平。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1380公顷,比上年增加20公顷。粮食总产量57000吨,同比增长9.6%。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达到135370万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农业产值80971万元,增长33.8%;林业产值20286万元,增长155.1%;牧业产值18540万元,下降35.7%、渔业产值12286万元,增长19.2%。肉类总产量达到5968吨;禽蛋产量2064吨;水产品产量6023吨。④新农村建设得到整体提升。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动、整体提升”工程,全市投入7.94亿元新农村建设资金,建设项目321个。重点打造了清河镇文字村、台上镇东升村、太王镇高台子村、榆林镇复兴村四个市级样板村。
三、新农村建设的障碍
调查及理性分析表明,集安市在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时,仍然存在一些与现代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经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下面几个层面: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主要体现为“农田水利实施、交通、能源等”基础条件薄弱,“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之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集安市农村现代化及和谐社会的进程;②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的利用率低、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等方面;③农民增收困难,主要体现在“收入来源结构单一、增长缓慢、差距扩大”等方面;④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文化实施落后,这些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⑤农村集体经济薄弱,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这些困难和障碍将会对集安市广大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推进产生重大影响。
四、策略
(一)构建农村新型信息平台
农村通信基础设施薄弱是造成农业产销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原因。尽快构建农村新型信息平台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通讯公司的社会责任,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信息模式,加快农村新型信息平台的构建;②信息下乡。社会各界,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可以自愿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信息下乡活动,增加农村的信息来源,为农村生产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⑶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经过宣传、交流和培训,提高农民接收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新农村建设要基于“科技兴农”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产出社会急需的优质农业产品,进而加快“农村生产力”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极其进步和推广来实现“现代农业”,走向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改善农业生产创新环境
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做到:①转变观念。小农意识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农民必须转变观念,抛弃陈旧的思维模式,积极采用农业科技,推广新品种、新技术。②加大农业保险市场的开发力度。农业生产环境的不稳定,加大了农业生产的风险,如水涝、干旱及农业病虫害等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应大力发展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为农民提供适时的保障。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④完善农村治安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保证。完善农村治安环境,有利于农民全新投入农业生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
(四)坚持“走出”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
实现“剩余农民转移”与“优秀人才引进”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要通过“农民的技能定单培训、农村职业教育等”途径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另一方面,要把“有知识、懂技术、有资本的经济能人引进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农业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史江洪.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土家族研究2012.(1)
[2]集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信息网:http://www.tjcn.org/plus/view.php?aid=24853
[3]谭贤楚.规模范围经济: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J].商业时代2012.(7)
作者简介:赵吉发(1987—),男,汉族,吉林集安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