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舞台上获得成功表演的是每一位歌唱演员一身最求的,也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声乐训练中遵循声乐表演艺术的三原则,在歌唱中保持良好的身和呼吸的协调平衡,及良好的临场意识。辅以科学的训练和正确的发声技巧,从而获得轻松自如的表演。
关键词:声乐;歌唱表演;发声技巧;舞台;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60-1
我们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被认为过于注重发声形式而忽视音乐和歌曲内容的表达,更容易忽视如何使学生在舞台上能够自如的表演。舞台上完美的表现,也是我们声乐教学的终极目标。对于任何人来说在公共场合表演都是令人兴奋和充满成就感的,精彩的表演以及因此而得到的回馈足以让任何人陶醉好一阵子。如果演出成功,表演者和观众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
成功的表演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协调平衡,它主要包括:艺术创造力、表演的激情、必要的发声理论、正确的发声技巧以及科学的嗓音保健。对于表演来说,上述多方面因素的协调平衡尤为重要,成功的表演要求理性思维与直觉之间保持恰到好处的平衡。只有这样表演才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
但事实上许多人都有登台演出的恐惧感。也许是平时缺乏演练的原因,或许是心理方面的原因,总之,演出效果和平常练习时的水平相差甚远,甚至有判若两人的感觉。正确的、经得起考验的发声技巧是所有嗓音表演的基石和支撑,而这些技巧和美好的嗓音都以喉嗓的健康和放松的状态为前提。表演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表演的练就过程,其中包括积极的心态、专注的练习和演练、自己或他人的客观评价,以及正确的发声技巧等等,这些都是表演获得成功的必备因素。
声乐表演艺术最重要的三原则是:身体的协调平衡、有效地呼吸和良好的舞台临场意识。所以我们教学中应该遵循声乐表演艺术的三原则进行训练。
一、歌唱中身体的协调平衡
身体的协调平衡是科学发声的首要原则。正确的形体不仅能展现出端正的形象,自如的表演,奕奕的神采,还能使呼吸顺畅,并发出美妙的声音,同时给予观众美好的印象。
但实际上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良习惯,比如脖子前伸、肩膀一高一低、双膝紧张等等,总之身体动作要么僵硬、做作,要么就是过于松垮等等。事实上,协调平衡的形体姿势可以对改善声音起到令人吃惊的效果。学习声乐的人应该知道我们的人体是由大量运动着的微粒组成的,我们在动用身体任何一群肌肉时,不必要的收缩往往致使微粒运动受阻、肌肉过度紧张,就会影响发声质量。我们必须使歌唱者懂得“歌唱是整身唱”这个道理,整个身体都是我们的发声乐器,身体的整体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嗓子,两者紧密相连,浑然一体。发声时有整个身体的协调配合,或者说发声得到了全身的支持时,你确实是在“用全身歌唱”,这样才会将嗓音功能发挥到极致。所以我们要端正形体、改善姿势,始终牢记我们的身体是动态和充满活力的,并在平时的练习和排练中多关注自己的形体,才可能及时察觉身体上的不自在和音色音质的缺失,并保持这一良好的习惯并用于表演中。这样才能保持好的音质音色,使表演获得成功。
二、歌唱中呼吸的协调平衡
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常常在呼吸训练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但过分强调可能会事与愿违,因为这会使学生感到压抑、紧张,甚至害怕呼吸。其实呼吸对于我们在绝大多数时候做起来应该是毫不费力的。所谓呼吸应该是连贯的、不带喘息声的“吸气———发声”过程。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面部,颈部和喉部都不能受阻。如果呼吸中颈部肌肉紧张,肩膀高耸,或用嘴大口吸气,那么要发出轻松而美好的声音必定十分困难。但如果身体各部分都协调的话,便能获得极为有效地气息运用。
声乐领域内有许多关于呼吸和呼吸技巧的理论,一谈到呼吸,大家就会想到三种呼吸方式和横膈膜呼吸法。其实只讨论呼吸而不注意调整形体姿态,是不全面的。如果身体各部分都协调的话,便能有效的运用气息。吸气时,胸腔上部稳定而不僵硬,下部及相对应的背部则足够灵活柔韧,使筋骨得以运动并作向两侧和向后的扩张。同时,腹部肌肉足够放松使横膈膜下移。呼气时,被拉伸了的肺和气管的弹性组织回缩。正确的身体姿势和下腹部肌肉的积极收缩,使回缩过程保持缓慢平稳,这样,也就形成了腹部、胸部和喉部压力的平衡,帮助歌唱者保持了稳定的气息。具体的讲就是当头、肩、臀处于一线时,这一呼吸过程只需极少能量便能完成。此时,不需要肌肉过度用力,因而不会产生形体或嗓音的扭曲变形。
我们在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发声的时候需要身体站稳,但许多人认为站稳就意味着纹丝不动,甚至包括呼吸。他们常常会以紧张的肌肉来“控制”呼吸。而忘了应该以动态的、正确的形体来实现对气息的调节。站稳并不等于身体僵硬,无论何时,身体都是生动灵活的。
三、良好的舞台临场意识
所谓临场意识,是指表演时表演者能始终对周围的一切保持清醒的意识。所有周围事物的一切不应干扰你的表演。良好的“临场意识”不仅显示出自信,也体现了驾驭和敏捷应对周围事物的能力。具备良好“临场意识”的表演者能像磁石般牢牢吸引住观众。这样的表演者能将音乐、文字、观众和自己溶为一体。“临场意识”对于表演者的自身状态和表演本身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对空间的把握和利用。这个空间是物理的,也是精神的,是表演时你所想象的空间。任何人只要有心尝试,再加上一点想象力,就能获得这种“临场意识”。带有“临场意识”的人能释放出一种特别的能量,为自己打造出一个特别的个人空间,或者说是特别的气场,从而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其次人的“临场意识”,包括对个人空间的把握,由“身”和“心”两部分组成。属于“身”的部分是外在而可见的,比如形体姿态,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眼神,嗓音,感知能力,应变能力;属于“心”的部分是内在而不可见的,比如对事物的看法,思维方式,想象力等等。两者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临场意识。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在一个很大的空间里表演,这个空间可以变得无限之大,而你就是中间的那个点。表演时,想象自己的声音从每个毛孔发出,充满表演空间的每个角落。你应当想到的是环绕立体声,而不是“单声道”对着观众,如果这样你便能找到重心,保持自信。同时,你的声音也将绕梁三日,直冲云霄。
表演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表演的练就过程。其中包括积极的心态,专注的练习和不懈的演练,自己或他人的客观评价,以及正确的发声技巧等等,这些都是表演获得成功的必备因素。如果我们能在练习中遵循和兼顾以上要素,那么你必能获得轻松自如的表演,并享受表演的整个过程。
作者简介:
周莹,广东韩山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关键词:声乐;歌唱表演;发声技巧;舞台;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60-1
我们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被认为过于注重发声形式而忽视音乐和歌曲内容的表达,更容易忽视如何使学生在舞台上能够自如的表演。舞台上完美的表现,也是我们声乐教学的终极目标。对于任何人来说在公共场合表演都是令人兴奋和充满成就感的,精彩的表演以及因此而得到的回馈足以让任何人陶醉好一阵子。如果演出成功,表演者和观众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
成功的表演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协调平衡,它主要包括:艺术创造力、表演的激情、必要的发声理论、正确的发声技巧以及科学的嗓音保健。对于表演来说,上述多方面因素的协调平衡尤为重要,成功的表演要求理性思维与直觉之间保持恰到好处的平衡。只有这样表演才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
但事实上许多人都有登台演出的恐惧感。也许是平时缺乏演练的原因,或许是心理方面的原因,总之,演出效果和平常练习时的水平相差甚远,甚至有判若两人的感觉。正确的、经得起考验的发声技巧是所有嗓音表演的基石和支撑,而这些技巧和美好的嗓音都以喉嗓的健康和放松的状态为前提。表演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表演的练就过程,其中包括积极的心态、专注的练习和演练、自己或他人的客观评价,以及正确的发声技巧等等,这些都是表演获得成功的必备因素。
声乐表演艺术最重要的三原则是:身体的协调平衡、有效地呼吸和良好的舞台临场意识。所以我们教学中应该遵循声乐表演艺术的三原则进行训练。
一、歌唱中身体的协调平衡
身体的协调平衡是科学发声的首要原则。正确的形体不仅能展现出端正的形象,自如的表演,奕奕的神采,还能使呼吸顺畅,并发出美妙的声音,同时给予观众美好的印象。
但实际上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良习惯,比如脖子前伸、肩膀一高一低、双膝紧张等等,总之身体动作要么僵硬、做作,要么就是过于松垮等等。事实上,协调平衡的形体姿势可以对改善声音起到令人吃惊的效果。学习声乐的人应该知道我们的人体是由大量运动着的微粒组成的,我们在动用身体任何一群肌肉时,不必要的收缩往往致使微粒运动受阻、肌肉过度紧张,就会影响发声质量。我们必须使歌唱者懂得“歌唱是整身唱”这个道理,整个身体都是我们的发声乐器,身体的整体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嗓子,两者紧密相连,浑然一体。发声时有整个身体的协调配合,或者说发声得到了全身的支持时,你确实是在“用全身歌唱”,这样才会将嗓音功能发挥到极致。所以我们要端正形体、改善姿势,始终牢记我们的身体是动态和充满活力的,并在平时的练习和排练中多关注自己的形体,才可能及时察觉身体上的不自在和音色音质的缺失,并保持这一良好的习惯并用于表演中。这样才能保持好的音质音色,使表演获得成功。
二、歌唱中呼吸的协调平衡
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常常在呼吸训练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但过分强调可能会事与愿违,因为这会使学生感到压抑、紧张,甚至害怕呼吸。其实呼吸对于我们在绝大多数时候做起来应该是毫不费力的。所谓呼吸应该是连贯的、不带喘息声的“吸气———发声”过程。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面部,颈部和喉部都不能受阻。如果呼吸中颈部肌肉紧张,肩膀高耸,或用嘴大口吸气,那么要发出轻松而美好的声音必定十分困难。但如果身体各部分都协调的话,便能获得极为有效地气息运用。
声乐领域内有许多关于呼吸和呼吸技巧的理论,一谈到呼吸,大家就会想到三种呼吸方式和横膈膜呼吸法。其实只讨论呼吸而不注意调整形体姿态,是不全面的。如果身体各部分都协调的话,便能有效的运用气息。吸气时,胸腔上部稳定而不僵硬,下部及相对应的背部则足够灵活柔韧,使筋骨得以运动并作向两侧和向后的扩张。同时,腹部肌肉足够放松使横膈膜下移。呼气时,被拉伸了的肺和气管的弹性组织回缩。正确的身体姿势和下腹部肌肉的积极收缩,使回缩过程保持缓慢平稳,这样,也就形成了腹部、胸部和喉部压力的平衡,帮助歌唱者保持了稳定的气息。具体的讲就是当头、肩、臀处于一线时,这一呼吸过程只需极少能量便能完成。此时,不需要肌肉过度用力,因而不会产生形体或嗓音的扭曲变形。
我们在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发声的时候需要身体站稳,但许多人认为站稳就意味着纹丝不动,甚至包括呼吸。他们常常会以紧张的肌肉来“控制”呼吸。而忘了应该以动态的、正确的形体来实现对气息的调节。站稳并不等于身体僵硬,无论何时,身体都是生动灵活的。
三、良好的舞台临场意识
所谓临场意识,是指表演时表演者能始终对周围的一切保持清醒的意识。所有周围事物的一切不应干扰你的表演。良好的“临场意识”不仅显示出自信,也体现了驾驭和敏捷应对周围事物的能力。具备良好“临场意识”的表演者能像磁石般牢牢吸引住观众。这样的表演者能将音乐、文字、观众和自己溶为一体。“临场意识”对于表演者的自身状态和表演本身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对空间的把握和利用。这个空间是物理的,也是精神的,是表演时你所想象的空间。任何人只要有心尝试,再加上一点想象力,就能获得这种“临场意识”。带有“临场意识”的人能释放出一种特别的能量,为自己打造出一个特别的个人空间,或者说是特别的气场,从而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其次人的“临场意识”,包括对个人空间的把握,由“身”和“心”两部分组成。属于“身”的部分是外在而可见的,比如形体姿态,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眼神,嗓音,感知能力,应变能力;属于“心”的部分是内在而不可见的,比如对事物的看法,思维方式,想象力等等。两者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临场意识。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在一个很大的空间里表演,这个空间可以变得无限之大,而你就是中间的那个点。表演时,想象自己的声音从每个毛孔发出,充满表演空间的每个角落。你应当想到的是环绕立体声,而不是“单声道”对着观众,如果这样你便能找到重心,保持自信。同时,你的声音也将绕梁三日,直冲云霄。
表演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表演的练就过程。其中包括积极的心态,专注的练习和不懈的演练,自己或他人的客观评价,以及正确的发声技巧等等,这些都是表演获得成功的必备因素。如果我们能在练习中遵循和兼顾以上要素,那么你必能获得轻松自如的表演,并享受表演的整个过程。
作者简介:
周莹,广东韩山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