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激励青年的工作热情,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青年个性鲜明,崇尚自由,价值观多元化,心理抗压能力较差,对于企业的责任感和忠诚度不高,是近年来离职率偏高的群体。可见,能否掌握对青年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自大庆油田大面积签约毕业生以来,日渐增多的青年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油田发展和进步,然而在工作中日益凸显的问题同样不容回避,如何在当前产量任务重,工作日益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激发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庆油田 青年员工 激励
当前,青年员工已逐渐成为大庆油田的中坚力量,如何在国企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建立有效的激励方式,将对企业和个人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就要求管理者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教育培训方面入手,对传统的激励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革。
完善物质激励,满足青年的现实利益。大庆油田长期薪酬结构形式单一,难以对员工形成有效激励,特别是对青年缺乏行之有效且充分反映个人业绩和贡献的薪酬激励,他们资历浅、奖金低、差距小,薪酬激励欠缺公平性,若继续延续过去的平均主义,势必导致资源无法有效配置,青年骨干逐渐流失。因此,管理者要以能力和绩效为导向,不断完善薪酬设计、奖金福利等物质激励机制,为青年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完善薪酬分配,制定与绩效挂钩的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岗位职责、工作指标以及配套的权力和奖惩标准,设定专门的经济待遇,激发青年工作的主动性。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奖金分配原则,将他们的经济收入与企业效益和个人绩效挂钩,每月动态确定收入,同时还要建立一套上诉体系,当他们对考核结果不满意时,可以有地方申诉。
资源倾斜一线,通过文体搭台,激发青年内在活力。青年员工大部分活跃在生产一线,已经成为基层骨干力量,管理者应适当权利下放,以基层队、班组为中心开展独具特色的文体活动,将薪酬、奖励等物质资源向一线倾斜。此外,群团组织也应发挥更大职能,帮助解决青年工作生活中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转变单打独斗的方式,多方协同作战,借助各部门专业优势,主动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调动青年的同时服务好生产经营。
建立评价体系,确保科学、合理,绝不能妄图用最廉价的工资获取最优秀的人才资源,让他们做出超常规的贡献。因此,在完善薪酬分配制度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青年评价体系作为保障,这其中应包括能力评价、绩效评价、岗位评价、潜能评价、完成各项工作及参与活动的态度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让“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思想牢牢扎根在青年心中。
注重精神激励,关注青年深层次需求。近年来油田引进的毕业生多为本科以上学历,他们有文化、有理想、有目标,渴望获得成功和公众的认可,而他们大多又是80后独生子女,面对一线艰苦的环境,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他们难免脆弱、敏感、眼高手低,需要管理者正面引导,大力宣传企业政策法规、文化理念,以目标愿景凝聚力量,帮助他们渡过职业生涯的“迷茫期”。同时,要改变以往内容单调、形式简单的激励方式,不断拓展新领域,帮助青年展现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赢得他们对企业的认同,在大庆油田发展的关键节点,认同的力量比任何时期都重要。
搭建沟通平台,定期召开员工大会、青年座谈会等,及时发布最新资讯和管理层动态,让青年第一时间了解油田发展目标和政策调整信息,同时,借助网络面向青年打造扁平化的互动平台,把党的中心任务、基层生产和群团工作延伸到网络空间,带领青年在网络平台中锻炼成长,并第一时间把青年的呼声和诉求传递给上级组织。在防止娱乐化倾向的基础上,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沟通新格局。
提高领导素养,为青年提供正确的思想和行动引领。青年员工的忠诚度跟上级领导的管理风格密切相关,有能力的领导会使员工信服甚至仰慕,并愿意为他效力,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理论水平和管理技巧的学习,为青年排忧解难的同时,针对企业发展愿景及困境诚恳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到被重视、被关怀,学会借用外力整合多方面资源,为青年搭建通畅、便捷的成长平台,帮助解决婚恋交友、职业导航等问题,还要善于挖掘青年身上的闪光点,为其制定差异化职业生涯设计。
畅通晋升渠道,用人所长,也要容人所短。油田在提拔青年干部上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内部竞聘往往倾向于石油专业毕业生,同时限定工作年限、工种、性别、政治面貌等诸多条件,将大部分人挡在门槛之外,非石油专业的女大学生甚至已经沦为“重灾区”,不能说不是一种歧视。这跟运动员赛跑一样,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谁有本事谁就跑得快,差别只是竞赛的结果,出发点应该是公平的。若不能为广大青年提供公平、宽容的竞争环境,很难发掘每名青年的独特优势,必然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
加强教育培训,筑牢青年的成长阶梯。对青年的教育培训工作应摒弃传统的重使用、轻培养模式,抛开眼前利益,放眼对青年的长期投资,对青年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持续性教育培训。建立健全青年培训制度,要结合油田发展战略,根据每名青年员工的个人兴趣、特长及工作需要制定相应培训计划,量体裁衣,为每个人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对于有潜质的青年骨干,尤其要重点培养,时刻关注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适时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和措施,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
确保全员覆盖,保证每一名青年员工共同享有接受培训的权利。最近几年,一线高技能青年员工“一枝独秀”现象较为严重,产能递减加速使得采油主体单位生产任务越来越重,而青年如今已是一线上产的主力军,所以直接导致生产之外的活动组织苦难,甚至每次活动都指定几个固定选手,无法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对培训部门、群团组织开展的各类技能培训和青工赛予以大力支持,协调处理好生产的同时帮助青年在岗位中练就本领、拾级而上,才能彻底改变当前普通青工人满为患、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高素质拔尖人才凤毛麟角的尴尬局面,并让青年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创新导师带徒,鼓励“一徒多师”、“亦师亦徒”。导师带徒活动是群团组织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一直坚持以老带新,“一师一徒”或“一师多徒”,但面对一线人员紧缺、特殊工种人员稀缺的现状,应开拓新思路,给每人分配一名师傅的基础上,再選派特殊工种专业技师对青年进行特种业务指导和培训,采用轮岗培训模式,让青年进行逐岗学习,帮助他们成长为“一岗精、二岗通、三岗懂”的多面手。可以大力选用在学习期间技能扎实、成绩突出的青年担任班组长职务,利用年轻人之间沟通顺畅的有利优势,鼓励新人带新人,对表现突出的青年导师委以重任,不断提高青年的岗位责任心,激发其内在潜力。
培育青年骨干,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定期选树“杰出青年”等榜样楷模,为广大青年员工提供清晰的奋斗目标,对获得荣誉的青年给予一次性重奖,加快青年完善自我的步伐;重视群团干部培养,将团干部培训纳入到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分级负责、分系统落实,并针对团干部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培养真正能走到青年中去、和青年打成一片的优秀团干部;制定青年员工培训管理办法,对在各类技能竞赛、培训演练中获奖的选手破格晋升职称,授予相关荣誉称号,对涌现出的优秀革新项目给予命名奖励,广泛调动青年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激发青年队伍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杰.案例分析企业员工薪酬激励的有效性[J].法学研究2011(5):59-60.
[2]刘成辉.石油企业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对策分析.2013,5.
[3]徐向连.浅谈国有企业对青年员工的激励机制.科学之友.2012(17).
[4]袁宇.大庆油田员工激励效力评价研究[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9.29.
[5]邱宝林.央企品格.(第2版),2015.9.
关键词:大庆油田 青年员工 激励
当前,青年员工已逐渐成为大庆油田的中坚力量,如何在国企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建立有效的激励方式,将对企业和个人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就要求管理者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教育培训方面入手,对传统的激励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革。
完善物质激励,满足青年的现实利益。大庆油田长期薪酬结构形式单一,难以对员工形成有效激励,特别是对青年缺乏行之有效且充分反映个人业绩和贡献的薪酬激励,他们资历浅、奖金低、差距小,薪酬激励欠缺公平性,若继续延续过去的平均主义,势必导致资源无法有效配置,青年骨干逐渐流失。因此,管理者要以能力和绩效为导向,不断完善薪酬设计、奖金福利等物质激励机制,为青年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完善薪酬分配,制定与绩效挂钩的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岗位职责、工作指标以及配套的权力和奖惩标准,设定专门的经济待遇,激发青年工作的主动性。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奖金分配原则,将他们的经济收入与企业效益和个人绩效挂钩,每月动态确定收入,同时还要建立一套上诉体系,当他们对考核结果不满意时,可以有地方申诉。
资源倾斜一线,通过文体搭台,激发青年内在活力。青年员工大部分活跃在生产一线,已经成为基层骨干力量,管理者应适当权利下放,以基层队、班组为中心开展独具特色的文体活动,将薪酬、奖励等物质资源向一线倾斜。此外,群团组织也应发挥更大职能,帮助解决青年工作生活中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转变单打独斗的方式,多方协同作战,借助各部门专业优势,主动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调动青年的同时服务好生产经营。
建立评价体系,确保科学、合理,绝不能妄图用最廉价的工资获取最优秀的人才资源,让他们做出超常规的贡献。因此,在完善薪酬分配制度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青年评价体系作为保障,这其中应包括能力评价、绩效评价、岗位评价、潜能评价、完成各项工作及参与活动的态度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让“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思想牢牢扎根在青年心中。
注重精神激励,关注青年深层次需求。近年来油田引进的毕业生多为本科以上学历,他们有文化、有理想、有目标,渴望获得成功和公众的认可,而他们大多又是80后独生子女,面对一线艰苦的环境,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他们难免脆弱、敏感、眼高手低,需要管理者正面引导,大力宣传企业政策法规、文化理念,以目标愿景凝聚力量,帮助他们渡过职业生涯的“迷茫期”。同时,要改变以往内容单调、形式简单的激励方式,不断拓展新领域,帮助青年展现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赢得他们对企业的认同,在大庆油田发展的关键节点,认同的力量比任何时期都重要。
搭建沟通平台,定期召开员工大会、青年座谈会等,及时发布最新资讯和管理层动态,让青年第一时间了解油田发展目标和政策调整信息,同时,借助网络面向青年打造扁平化的互动平台,把党的中心任务、基层生产和群团工作延伸到网络空间,带领青年在网络平台中锻炼成长,并第一时间把青年的呼声和诉求传递给上级组织。在防止娱乐化倾向的基础上,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沟通新格局。
提高领导素养,为青年提供正确的思想和行动引领。青年员工的忠诚度跟上级领导的管理风格密切相关,有能力的领导会使员工信服甚至仰慕,并愿意为他效力,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理论水平和管理技巧的学习,为青年排忧解难的同时,针对企业发展愿景及困境诚恳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到被重视、被关怀,学会借用外力整合多方面资源,为青年搭建通畅、便捷的成长平台,帮助解决婚恋交友、职业导航等问题,还要善于挖掘青年身上的闪光点,为其制定差异化职业生涯设计。
畅通晋升渠道,用人所长,也要容人所短。油田在提拔青年干部上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内部竞聘往往倾向于石油专业毕业生,同时限定工作年限、工种、性别、政治面貌等诸多条件,将大部分人挡在门槛之外,非石油专业的女大学生甚至已经沦为“重灾区”,不能说不是一种歧视。这跟运动员赛跑一样,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谁有本事谁就跑得快,差别只是竞赛的结果,出发点应该是公平的。若不能为广大青年提供公平、宽容的竞争环境,很难发掘每名青年的独特优势,必然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
加强教育培训,筑牢青年的成长阶梯。对青年的教育培训工作应摒弃传统的重使用、轻培养模式,抛开眼前利益,放眼对青年的长期投资,对青年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持续性教育培训。建立健全青年培训制度,要结合油田发展战略,根据每名青年员工的个人兴趣、特长及工作需要制定相应培训计划,量体裁衣,为每个人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对于有潜质的青年骨干,尤其要重点培养,时刻关注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适时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和措施,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
确保全员覆盖,保证每一名青年员工共同享有接受培训的权利。最近几年,一线高技能青年员工“一枝独秀”现象较为严重,产能递减加速使得采油主体单位生产任务越来越重,而青年如今已是一线上产的主力军,所以直接导致生产之外的活动组织苦难,甚至每次活动都指定几个固定选手,无法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对培训部门、群团组织开展的各类技能培训和青工赛予以大力支持,协调处理好生产的同时帮助青年在岗位中练就本领、拾级而上,才能彻底改变当前普通青工人满为患、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高素质拔尖人才凤毛麟角的尴尬局面,并让青年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创新导师带徒,鼓励“一徒多师”、“亦师亦徒”。导师带徒活动是群团组织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一直坚持以老带新,“一师一徒”或“一师多徒”,但面对一线人员紧缺、特殊工种人员稀缺的现状,应开拓新思路,给每人分配一名师傅的基础上,再選派特殊工种专业技师对青年进行特种业务指导和培训,采用轮岗培训模式,让青年进行逐岗学习,帮助他们成长为“一岗精、二岗通、三岗懂”的多面手。可以大力选用在学习期间技能扎实、成绩突出的青年担任班组长职务,利用年轻人之间沟通顺畅的有利优势,鼓励新人带新人,对表现突出的青年导师委以重任,不断提高青年的岗位责任心,激发其内在潜力。
培育青年骨干,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定期选树“杰出青年”等榜样楷模,为广大青年员工提供清晰的奋斗目标,对获得荣誉的青年给予一次性重奖,加快青年完善自我的步伐;重视群团干部培养,将团干部培训纳入到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分级负责、分系统落实,并针对团干部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培养真正能走到青年中去、和青年打成一片的优秀团干部;制定青年员工培训管理办法,对在各类技能竞赛、培训演练中获奖的选手破格晋升职称,授予相关荣誉称号,对涌现出的优秀革新项目给予命名奖励,广泛调动青年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激发青年队伍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杰.案例分析企业员工薪酬激励的有效性[J].法学研究2011(5):59-60.
[2]刘成辉.石油企业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对策分析.2013,5.
[3]徐向连.浅谈国有企业对青年员工的激励机制.科学之友.2012(17).
[4]袁宇.大庆油田员工激励效力评价研究[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9.29.
[5]邱宝林.央企品格.(第2版),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