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治疗不只为了降低血压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t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高血压病,很多人会将它和头晕、头痛、颈项部扳直感、眼花、耳鸣、失眠等症状联系在一起。因此,很多患者都是在出现头晕、眼花症状时才去量血压,才想起服药。一旦症状消失,就自行停药。出现这种误区,主要是因为人们对高血压病带来的危害认识不全面。如果患者长期按照这种认识行事,将会有生命危险!
  诚然,高血压病确实会导致上述种种症状,但它的危害绝不仅在于此。持续的高血压状态会无声无息地影响人体的很多重要器官,使之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其中不少是致命性的。由于高血压病对人体的危害是日积月累的,在一段时间内可能症状并不明显,而且,它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主观症状相一致,让患者误以为高血压病也不过如此。等到高血压病露出“真面目”时,患者才后悔不已:为什么当初不好好治疗。
   高血压病对人体的最直接影响是增加心脏的负担,使心脏的每一次搏动更为“费力”。还会激活体内多种生物因子,日久则会引起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即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部分患者可因心律失常发生猝死。
  高血压病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有70%~80%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上,即可导致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发生在脑动脉上,轻则引起脑供血不足,严重的可致脑梗死(缺血性卒中)。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如果出现血压的急剧增高,就会导致脑溢血(出血性卒中)。
  相对而言,人们对高血压病对心脑血管的损害还有所了解,除此之外,高血压病的一些“非显形”损害就可能鲜为人知了。比如脑动脉粥样硬化还可引起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病因。如果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肾动脉上,可导致肾组织缺血,最后出现肾功能不全,严重的可致尿毒症,而后者又可加重高血压病,形成恶性循环。此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样可影响脑供血,导致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下肢动脉硬化可导致下肢缺血,出现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甚至下肢坏疽。高血压病还可影响眼睛,使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导致阵发性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严重减退。由于高血压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都是悄无声息的,所以,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为“隐形”杀手。
  我们必须认识到,从表面来看,降压治疗的目的是将血压降低到正常范围内,实际上,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如瘫痪等)的危险,并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现已证实,有效控制血压能明显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命。
  对高血压病患者而言,降压治疗必须规范才有效果,不能道听途说地自行买药,也不可想当然地吃吃停停,应该接受医生的正规治疗,包括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降压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的同时,干预所有可逆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并及时处理并存的其他疾病。
  就目前的医疗水平,高血压病还无法治愈,患者除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外,需要终身服药。目前,降压药一般分成六大类,其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科素亚)对心、脑、肾等器官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于伴有糖尿病、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尤为适合,但严重肾功能不全及孕妇严禁服用。这类降压药不会引起干咳,不同的种类还具有特殊的疗效,如降尿酸、抗阳痿等。当一种药物不能有效降低血压时,医生会考虑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起来,以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由上可见,稳定、有效、因人而治的降压治疗,给高血压病患者打开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让他们得以带病延年,这就是降血压的益处。
其他文献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思想家卢梭  时下,许多老师反映,现在的孩子聪明、乖巧,很会看“场面”。你看,小小年纪就熟谙人情世故,最典型的是盛行向老师赠送各种各样“慰问品”,方式则五花八门。公开的是挂历、贺卡,暗送的有手表
期刊
生活中,有烦恼也有喜悦。我们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无不通过面部表情显露出来,这一切应该是面部肌肉的功劳,而面部肌肉的灵活离不开结构和功能完整的面神经。面神经是大脑神经家族中的一员,它从脑干发出,在耳后部沿着狭窄的骨管,曲折地走过相当长的一段路才进入面肌。面神经的分工非常细致,每一根面神经末梢仅支配十几根面肌纤维,而其他的神经纤维末梢要支配上百根肌纤维,因此面部表情才能随着我们的心情精确地表现出来。
期刊
近年来,近视眼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高度近视约占全世界近视人数的2%。近视度数不断加深,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眼底损害,诱发视网膜脱离等病症,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目前,近视已成为第四大致盲因素。为此,眼科专家不断探索着矫治近视的方法。  当前,高度近视眼的治疗方法众多。风行一时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LASIK)是一种角膜手术,它被公认为治疗高度近视的理想方法之一。与其他近视眼手术相比,该手术比
期刊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在配戴口腔义齿方面,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千篇 一律、千人一面的排列,而希望能多一些个性化特征,并能与“自我”形象相匹配。于是,“个性义齿”应运而生,这是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早在20世纪20年代,因演员塑造银幕形象的需要,美国著名牙医皮英柯斯应邀为明星们作牙齿美容修饰,他巧妙地运用了人们视错觉和色彩学原理,解决了不少单纯用医学手段而无法解决的难题,从而诞生了“
期刊
我们是不幸的,然而又是幸运的,有这么多叔叔阿姨在帮助和爱护我们,不但帮我们减少肉体上的痛苦,还帮我们医治心灵上的创伤。这样的爱,这样的情,我们终身难忘。  ——摘自一个糖尿病患儿的日记  糖尿病患儿苏文在医院的治疗效果不错,可出院回家后血糖一直出现波动。原来,苏文的父母平时工作很忙,经常不在家。他们在家时会照顾孩子,因此苏文的血糖正常;一旦出差,苏文就忘记了父母的叮嘱,血糖波动很大,有时还需住院治
期刊
顾名思义,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铁所致的贫血。尽管对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我国儿童、孕妇、妇女和60岁以上老人的患病率仍为20%~40%。更令人不解的是,从全国第三次营养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城市和乡村居民平均铁摄入量已达每日供给量标准(RDA)的183%和173%,远远超出RDA的水平。  一方面铁摄入量超标,另一方面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居高不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期刊
司机小李原来睡觉时就鼾声如雷,可最近又出现了新问题,睡觉时呼吸断断续续,妻子小张十分担心,逼他去医院诊治。结果,医生诊断小李得的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要他接受治疗。小李对此疑惑不解:打鼾不是睡得香吗,怎么还要治疗?  打鼾真的是睡得香吗?事实绝非如此。打鼾又称打呼噜,是一种疾病,人群发病率高达14%~24%。打呼噜是由于鼻阻力增高,气流通过时引起上气道软组织产生振动所致。由于打呼噜后通气量降低,
期刊
手足癣是一种真菌感染的皮肤病。真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南方患者远远多于北方。从事采煤工、洗衣、洗碗和炉前工作的人,手足癣的患病率高达100%。虽然这种皮肤病不算什么大病,但有碍“瞻观”,遇热奇痒难忍,又无根治良法。不少患者常到药店自购外用药膏涂搽,希望能找到一种“药到癣除”的特效药。实际情况又怎样呢?自然是多数人未能如愿。更有甚者,由于用药不当加重了病情。这是因为手足癣的每一次发作,临床表现可能
期刊
本月特征宝宝已进入4个月了,喜欢爸爸妈妈将他竖抱起来,并像大个一样东张西望。特别有趣的是,宝宝会旁若无人地将自己的小咂叭得津津有味,甚至将整个拳头塞进嘴里,其投入之状,让人忍俊不禁。我两岁(四)丁艳华  生理、心理发展  扶坐时,宝宝可以将头竖得又直又稳,并能向两边自如地转动,视野因此而扩大,两眼能长时间注视静止和移动的物体。当宝宝俯卧在床上时,能抬头和肩胛成90°。扶腋让宝宝站立时,爸爸妈妈明显
期刊
有的人在走路时,会突然觉得关节被什么东西卡住,一下子被“定格” 似的,动弹不得;有的人在跑步时腿会“发软”,甚至突然摔倒;有的人常会发生不明原因的膝关节、肩关节等部位的疼痛。其实,这些都是关节疾患的表现,尤其是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膝关节疾病的发病率可高达40%。关节疾病给病人增添许多痛苦和烦恼,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脆化碎裂,可导致病人行动不便。运动员因剧烈运动引起膝关节韧带损伤,将永远失去运动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