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算意识、技能培养的要求。具体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如何在教学中确实可行地开展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与估算技能,利用估算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人们的研究和尝试还远不如精算教学的多。我在新课程改革的几年里,在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估算技能,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下面结合五年级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估算教学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一)对估算的认识
估算是指根据具体情况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大概的推断或估计。在实际生活中,它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计算工具飞速发展、计算器广泛使用的今天,估算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估算能力是指学生在利用一些估算策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认知过程,获得一种概略化结果的能力。从表现特点看:精算能力是一种程序化、精确化、外部化的认知能力,其认知过程表现出较强的线性特点,各步骤之间具有较严格的时间顺序,相对而言,估算能力的认知操作就更类似一个并行式的二加工过程,表现出较强的直觉化、跳跃化、内隐化特点。
(二)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的关系
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在学生的计算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在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协同性。估算能力可以对问题进行有效探索,迅速形成大致答案,但是在精确性上相对较差,需要对答案进行再检查验证;精算能力则较为程序化,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但可以有效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在不同阶段选择性地使用两种计算能力,取长补短,以提高认知效果。
二、估算意识与估算技能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一)自创生活情境,感知估算的意义
我们现用的五年级教材里,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加了很多让学生用估算解决的具体情境,如购物付钱、购买公园门票、租车等,但还远远不够。在目前情况下,学生在估算方面的体验不多,他们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因此,遇到问题时一般都想到准确计算。所以教师要多创设一些需要用估算来解决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不断地感受用估算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体验,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自己创设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境,激活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感受估算与生活的关系,体验估算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与意义。
(二)培养先估再算、先估再验的习惯,有利于估算的意识的形成
估算不仅是一种技能,还是一种良好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才能自觉地注意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教学中,教师要作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计算教学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通过观察对结果进行估计,然后再进行计算,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并逐渐形成先估后算的计算习惯。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一般都要求学生验算,这是完全必要的。问题在于,有些教师无论什么问题,一律要求学生用笔算按逆运算的关系严格验算。这样,不但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会使学生变得迂腐 。其实,有些错误用估算很容易发现,就不应要求学生用笔算检查错误了。如计算199×41的积,由于199接近200,41接近40,200×40=8000,所以,它的积应该小于8000,如果这道题的积是8159,不用笔算检查,学生也判断出结果错误。如果教师长期注意在计算中培养学生先估再算、先估再验的习惯,学生尝到估算的好处,将有助于找出问题所在,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也就有利于养成估算的习惯,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估算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估算能力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估算能力,学生不但可以节约认知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策略,估计结果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形成恰当的认知决策。如果忽视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有可能使学生数学能力片面发展,导致学生在精算能力方面獲得较多培养机会的同时,估算能力与数学应用技能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从而影响了数学技能和数学素质的综合提高,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变通性,甚至只会进行机械地计算,缺乏数学常识与直觉。学生估算能力的高低,它不仅有赖于他丰富的知识经验,更反映了他的综合能力。因为我们对一个问题或事物作出评估时,要以自身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然后经过观察、分析、比较、鉴别、猜想、综合、判断,最后才能作出评估。所以,学生的思维越敏捷,认知水平越高,知识经验越丰富,估算能力就越强。反过来,学生的估算能力越强,就会促进其思维进一步发展,在以后解决问题时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敏捷,方法更灵活。
总之,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重要组成。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就一定能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一、估算教学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一)对估算的认识
估算是指根据具体情况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大概的推断或估计。在实际生活中,它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计算工具飞速发展、计算器广泛使用的今天,估算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估算能力是指学生在利用一些估算策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认知过程,获得一种概略化结果的能力。从表现特点看:精算能力是一种程序化、精确化、外部化的认知能力,其认知过程表现出较强的线性特点,各步骤之间具有较严格的时间顺序,相对而言,估算能力的认知操作就更类似一个并行式的二加工过程,表现出较强的直觉化、跳跃化、内隐化特点。
(二)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的关系
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在学生的计算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在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协同性。估算能力可以对问题进行有效探索,迅速形成大致答案,但是在精确性上相对较差,需要对答案进行再检查验证;精算能力则较为程序化,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但可以有效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在不同阶段选择性地使用两种计算能力,取长补短,以提高认知效果。
二、估算意识与估算技能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一)自创生活情境,感知估算的意义
我们现用的五年级教材里,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加了很多让学生用估算解决的具体情境,如购物付钱、购买公园门票、租车等,但还远远不够。在目前情况下,学生在估算方面的体验不多,他们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因此,遇到问题时一般都想到准确计算。所以教师要多创设一些需要用估算来解决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不断地感受用估算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体验,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自己创设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境,激活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感受估算与生活的关系,体验估算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与意义。
(二)培养先估再算、先估再验的习惯,有利于估算的意识的形成
估算不仅是一种技能,还是一种良好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才能自觉地注意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教学中,教师要作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计算教学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通过观察对结果进行估计,然后再进行计算,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并逐渐形成先估后算的计算习惯。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一般都要求学生验算,这是完全必要的。问题在于,有些教师无论什么问题,一律要求学生用笔算按逆运算的关系严格验算。这样,不但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会使学生变得迂腐 。其实,有些错误用估算很容易发现,就不应要求学生用笔算检查错误了。如计算199×41的积,由于199接近200,41接近40,200×40=8000,所以,它的积应该小于8000,如果这道题的积是8159,不用笔算检查,学生也判断出结果错误。如果教师长期注意在计算中培养学生先估再算、先估再验的习惯,学生尝到估算的好处,将有助于找出问题所在,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也就有利于养成估算的习惯,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估算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估算能力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估算能力,学生不但可以节约认知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策略,估计结果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形成恰当的认知决策。如果忽视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有可能使学生数学能力片面发展,导致学生在精算能力方面獲得较多培养机会的同时,估算能力与数学应用技能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从而影响了数学技能和数学素质的综合提高,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变通性,甚至只会进行机械地计算,缺乏数学常识与直觉。学生估算能力的高低,它不仅有赖于他丰富的知识经验,更反映了他的综合能力。因为我们对一个问题或事物作出评估时,要以自身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然后经过观察、分析、比较、鉴别、猜想、综合、判断,最后才能作出评估。所以,学生的思维越敏捷,认知水平越高,知识经验越丰富,估算能力就越强。反过来,学生的估算能力越强,就会促进其思维进一步发展,在以后解决问题时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敏捷,方法更灵活。
总之,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重要组成。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就一定能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