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仅靠课内阅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还要有适量的课外阅读。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在班级内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首先在教室里张贴一些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如“不读书就像生活里缺乏阳光一样”、“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历史能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细;自然哲学能使人深沉;伦理学能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学能使人善辩”等等,并定期更换新的名言名句,确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新鲜性。
其次在每节课上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到讲台上来展示自己看书得到的体会,让他们说说自己读了之后学到了什么。说得好的给以适当的奖励,说得不太好的下次再来,只要能够上来展示了就会有所进步。当然在这样做之前要先指导学生怎么做,要让他们讲的体会确实是体会,不可以是照本宣科,看了别人的感悟之后上来背的,这样就达不到效果了。只有学生真正的有所感悟,讲出自己内心的体会,才能有所得。我记得上周有一个学生上来讲了一个关于父爱的故事,讲起自己的心得体会,说着说着就开始流眼泪,她说通过这篇文章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感到自己平时对父亲似乎太不好了,觉得以后要改,讲完后全班同学给她以热烈的掌声。因此,我觉得有了共鸣之后,学生才能够有所提高。这项工作一定得抓实才能有好的效果。
二、培养阅读兴趣
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呢?有人提倡只读名著,因为名著是人类思想精华的集大成者。诚然,多读名著的确是提高语文修养的途径,但是我觉得名著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或者说有些名著并不适合中学生读。因为名著一般来说思想内涵都比较深,有的是初中生所不能理解的。我始终认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尤其是自己的兴趣出发,以“跳起来就能够到”为标准,来选取自己爱看的感兴趣的书籍。
例如,很多学生都喜欢看黄蓓佳的《今天我是升旗手》、《我要做好孩子》、《小船、小船》等。这些书籍都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能从中看到自己,而且还能学到那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所以应该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读而且有意义的书来阅读,还可以规定他们每个星期必须要读一篇好的文章,并写成读书笔记呈现给老师及全班同学看。
三、共同参与,情感共鸣
这个共同参与既包括了学生,也包括了老师。师生共读好似春风化雨,能唤醒学生好读书的天性,使学生读书的兴致悄悄萌芽。一个爱读书的老师很容易带出一大批喜欢读书的学生。我坚持与学生同时阅读和同读一本书,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课外阅读。
(一)陪读。
为让学生能静下心来专心阅读,每周的读书读报时间一到我就手捧心爱的书、报,率先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读书、读报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
(二)与学生同读一本书。
例如: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中华儿女用人性的光辉树立了一座座爱的丰碑。今年暑假我就推荐了师生共读的两本书:《爱的教育》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要求自己和学生都要写好读后感、记好读书笔记。开学的第一周课余时间,我和同学们在一起交谈读后感、交流读书笔记,一起去感悟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一起去分享保尔的崇高理想、钢铁般的意志、无私奉献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所化成的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这样让我体验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甘苦,与学生产生了共鸣,找到了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激发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与兴趣。
四、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作品有时会出现一些共鸣,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能影响他们的,因此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
一是可以在读书的时候做些批注摘录,这基本是与阅读同步完成的,可不要小瞧这些小笔墨,它往往是探寻某个关键问题的钥匙,是发现知识宝藏的洞口,是大彻大悟的前奏。要教育学生自己有所感悟的时候,心中有所动的时候可以做些批注或摘录,这样提高起来会很快,不仅是在阅读方面,在作文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好处。
二是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总会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把这些想法及时地有意识地记下来,就是读后感。这是批注摘抄的深入和细化,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实施评价,促进阅读
教师每周一次适当地检查学生的阅读记录本,形成评优奖励的制度。在课外阅读组织指导中,也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或交流,并进行多种形式的评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竞赛,不仅能引发同学们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同组成员间的相互鼓励,保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实践证明,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各方面语文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在班级内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首先在教室里张贴一些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如“不读书就像生活里缺乏阳光一样”、“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历史能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细;自然哲学能使人深沉;伦理学能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学能使人善辩”等等,并定期更换新的名言名句,确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新鲜性。
其次在每节课上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到讲台上来展示自己看书得到的体会,让他们说说自己读了之后学到了什么。说得好的给以适当的奖励,说得不太好的下次再来,只要能够上来展示了就会有所进步。当然在这样做之前要先指导学生怎么做,要让他们讲的体会确实是体会,不可以是照本宣科,看了别人的感悟之后上来背的,这样就达不到效果了。只有学生真正的有所感悟,讲出自己内心的体会,才能有所得。我记得上周有一个学生上来讲了一个关于父爱的故事,讲起自己的心得体会,说着说着就开始流眼泪,她说通过这篇文章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感到自己平时对父亲似乎太不好了,觉得以后要改,讲完后全班同学给她以热烈的掌声。因此,我觉得有了共鸣之后,学生才能够有所提高。这项工作一定得抓实才能有好的效果。
二、培养阅读兴趣
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呢?有人提倡只读名著,因为名著是人类思想精华的集大成者。诚然,多读名著的确是提高语文修养的途径,但是我觉得名著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或者说有些名著并不适合中学生读。因为名著一般来说思想内涵都比较深,有的是初中生所不能理解的。我始终认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尤其是自己的兴趣出发,以“跳起来就能够到”为标准,来选取自己爱看的感兴趣的书籍。
例如,很多学生都喜欢看黄蓓佳的《今天我是升旗手》、《我要做好孩子》、《小船、小船》等。这些书籍都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能从中看到自己,而且还能学到那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所以应该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读而且有意义的书来阅读,还可以规定他们每个星期必须要读一篇好的文章,并写成读书笔记呈现给老师及全班同学看。
三、共同参与,情感共鸣
这个共同参与既包括了学生,也包括了老师。师生共读好似春风化雨,能唤醒学生好读书的天性,使学生读书的兴致悄悄萌芽。一个爱读书的老师很容易带出一大批喜欢读书的学生。我坚持与学生同时阅读和同读一本书,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课外阅读。
(一)陪读。
为让学生能静下心来专心阅读,每周的读书读报时间一到我就手捧心爱的书、报,率先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读书、读报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
(二)与学生同读一本书。
例如: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中华儿女用人性的光辉树立了一座座爱的丰碑。今年暑假我就推荐了师生共读的两本书:《爱的教育》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要求自己和学生都要写好读后感、记好读书笔记。开学的第一周课余时间,我和同学们在一起交谈读后感、交流读书笔记,一起去感悟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一起去分享保尔的崇高理想、钢铁般的意志、无私奉献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所化成的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这样让我体验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甘苦,与学生产生了共鸣,找到了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激发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与兴趣。
四、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作品有时会出现一些共鸣,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能影响他们的,因此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
一是可以在读书的时候做些批注摘录,这基本是与阅读同步完成的,可不要小瞧这些小笔墨,它往往是探寻某个关键问题的钥匙,是发现知识宝藏的洞口,是大彻大悟的前奏。要教育学生自己有所感悟的时候,心中有所动的时候可以做些批注或摘录,这样提高起来会很快,不仅是在阅读方面,在作文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好处。
二是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总会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把这些想法及时地有意识地记下来,就是读后感。这是批注摘抄的深入和细化,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实施评价,促进阅读
教师每周一次适当地检查学生的阅读记录本,形成评优奖励的制度。在课外阅读组织指导中,也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或交流,并进行多种形式的评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竞赛,不仅能引发同学们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同组成员间的相互鼓励,保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实践证明,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各方面语文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