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创新体系是由科技创新的主体、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与外界互动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的主体只能是企业。通过归纳各类文献,研究科技创新资源发挥作用的机理;通过数量分析,概括沈阳科技创新资源的现状;通过对各类权威發布、各类排名、各类数据指标的解读,总结沈阳科技创新资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经验分析、归纳分析等方法,提出建设沈阳科技创新资源的对策。
关键词:沈阳;科技创新资源;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3-0085-02
党的十九大将“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作为重要议题。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做出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大决策部署,并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作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举措。近些年,沈阳在“科技创新”“科技先行”“低碳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资源条件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明显,应采取持续推进沈阳人才战略、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基地、发挥政策支持引领作用、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等措施。
一、沈阳科技创新资源的现状
技术创新资源条件是指拥有的人才团队、资金设备、高校和科研机构、实验平台等要素,沈阳科技创新的资源条件近些年有了很大的改善。
1.重视科技研发的投入。2018年沈阳市研发投入(R&D)168.8亿元,占GDP比重达2.68%,比2017年提高0.26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居全省第一,创历史新高。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8亿,占比达到55.8%,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断凸显。
2.人才团队建设成绩显著。2019年,新设院士工作站10个,新增两院院士3人,引进“千人计划”9人、“万人计划”20人,培育专业技术人才4.5万人,人才规模和结构呈现出积极变化。截至2019年底,沈阳有本科类院校29所,其中“双一流”大学2所、“211”大学2所、“985”大学1所,分别是东北大学(“985”/“211”)和辽宁大学(“211”)。沈阳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共33人。
3.高水平科技平台不断涌现。2018年,沈阳市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72个,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0个,全市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 251个,逐步构建起涵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和创新服务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
4.孵化基地建设取得长足进展。2019年,全市孵化载体面积达到505万平方米,集聚创新创业人员15.4万人。新设院士工作站10个,新增两院院士3人,培育专业技术人才4.5万人。中国青年创业社区等双创机构落地运营,全市孵化载体面积达到505万平方米,集聚创新创业人员15.4万人。中国(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揭牌。中国青年创业社区等双创机构落地运营,企业“内创业”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市孵化载体面积达到505万平方米,集聚创新创业人员15.4万人。新设院士工作站10个,新增两院院士3人,培育专业技术人才4.5万人,人才规模和结构呈现出积极变化。
二、沈阳科技创新资源存在的问题
1.人才吸引力不强。来自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的“2019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排行榜”的数据显示,上榜前10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广州、杭州、上海、成都、苏州、重庆、武汉、郑州和长沙。而根据智联招聘、恒大研究院的研究结果,2019年沈阳、大连、南京、杭州对人才的吸引力全国排名分别为第34位、第27位、第6位、第5位。
2.研究基础不够雄厚。截至2019年底,沈阳共有市级以上民口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54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31个,其中国家级9个;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3个,其中国家级7个。拥有两院院士24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9名。在省内各市中属于领先水平,但与发展较好的城市相对较少。比如,同为副省级城市的南京、武汉、广州在两院院士、在校研究生、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指标方面都远远好于沈阳(见表1)。
3.顶尖高校缺乏。从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20年“全国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情况看,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共有一流大学18所,一流专业171个,城均占有一级大学和一流学科数分别为1.2和11.4,沈阳占有一级大学和一流学科数分别为1和2,远低于15个副省级城市平均数,仅为平均数的83.33%和17.54%,而唯一入选一流大学的东北大学仅列为B类。在侧重科学研究成果的武书连2020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东北大学仅排在第47位,说明沈阳顶尖高校相对不足(见表2)。
4.资金投入不足。R&D人员全时当量(万人/年)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从各市《2019年统计年鉴》可知,沈阳、武汉、南京、杭州R&D人员全时当量分别为3.47万人/年、4.02万人/年、12.94万人/年、10.95万人/年。另有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沈阳、南京、杭州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730.30亿元、1 580亿元、1 966亿元;2018年沈阳、杭州、南京的R&D经费支出分别为168.8亿元、464.3亿元、416.58亿元。可以看出,同为副省级城市,沈阳的财政收入仅为南京和杭州的42.20%和37.13%;R&D经费支出仅为杭州和南京的36.36%和40.52%。 三、建设沈阳科技创新资源的对策
1.持续推进沈阳人才战略。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政府应通过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環境,更多的发展机会,吸引国内外人才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学缘、亲缘、友缘、业缘等介绍高水平人才来沈发展;通过各类宣传,宣传沈阳的有利条件,吸引人才;通过生活补助,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配套政策,引进更多有助于科技创新的高层次人才。
2.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基地。依托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绿色技术领域培育一批国家级的研究基地,建设一批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同时,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应有意向地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倾斜。
3.发挥政策支持引领作用。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将研发成果变成产品之路会格外艰辛。从试产到试制需要反复进行实验,需要大量的经费和精力,需要有人承担这些风险,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首先,政府应发挥主导的作用。动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通过绿色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的支持和良好的纳税服务给予支持。其次,应努力发挥市场的作用,任何主要依靠政府财力支撑的技术创新都会有很大的局限性。
4.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物力。政府应努力打造一批科技创新企业的成功范例,通过样本效应带动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让民间资金最终将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疏通内外融通的渠道,争取到更多的外部资金,比如国家和省份的科技资金支持,以及国际组织、外国政府的资金支持等。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如2019年,沈阳争取国家、省科技创新项目1 574项,资金11亿元,比2018年增长20%,应保持这样的良好势头。最后,科技创新的风险十分突出,成功率也不高,私人很难完全承担失败的后果。所以,应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来降低创新失败的损失,比如引入保险机制让保险公司介入,设立科技创新风险基金等。
参考文献:
[1]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绿色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19:118-124.
[2] 钱小军,周剑,吴金希.新时代绿色低碳发展与转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97-103.
[3] 刘雅君.加快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8):22.
[4] 赵奕,王群.优化沈阳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6-11.
[责任编辑 伟 力]
收稿日期:2020-05-09
基金项目:2019—2020年沈阳市科技创新智库研究课题“关于沈阳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19YJ06)
作者简介:李忠华(1965-),男,吉林九台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税收理论与实务研究;王鼎文(1996-),男,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税收理论与实务研究。
关键词:沈阳;科技创新资源;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3-0085-02
党的十九大将“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作为重要议题。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做出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大决策部署,并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作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举措。近些年,沈阳在“科技创新”“科技先行”“低碳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资源条件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明显,应采取持续推进沈阳人才战略、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基地、发挥政策支持引领作用、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等措施。
一、沈阳科技创新资源的现状
技术创新资源条件是指拥有的人才团队、资金设备、高校和科研机构、实验平台等要素,沈阳科技创新的资源条件近些年有了很大的改善。
1.重视科技研发的投入。2018年沈阳市研发投入(R&D)168.8亿元,占GDP比重达2.68%,比2017年提高0.26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居全省第一,创历史新高。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8亿,占比达到55.8%,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断凸显。
2.人才团队建设成绩显著。2019年,新设院士工作站10个,新增两院院士3人,引进“千人计划”9人、“万人计划”20人,培育专业技术人才4.5万人,人才规模和结构呈现出积极变化。截至2019年底,沈阳有本科类院校29所,其中“双一流”大学2所、“211”大学2所、“985”大学1所,分别是东北大学(“985”/“211”)和辽宁大学(“211”)。沈阳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共33人。
3.高水平科技平台不断涌现。2018年,沈阳市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72个,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0个,全市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 251个,逐步构建起涵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和创新服务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
4.孵化基地建设取得长足进展。2019年,全市孵化载体面积达到505万平方米,集聚创新创业人员15.4万人。新设院士工作站10个,新增两院院士3人,培育专业技术人才4.5万人。中国青年创业社区等双创机构落地运营,全市孵化载体面积达到505万平方米,集聚创新创业人员15.4万人。中国(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揭牌。中国青年创业社区等双创机构落地运营,企业“内创业”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市孵化载体面积达到505万平方米,集聚创新创业人员15.4万人。新设院士工作站10个,新增两院院士3人,培育专业技术人才4.5万人,人才规模和结构呈现出积极变化。
二、沈阳科技创新资源存在的问题
1.人才吸引力不强。来自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的“2019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排行榜”的数据显示,上榜前10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广州、杭州、上海、成都、苏州、重庆、武汉、郑州和长沙。而根据智联招聘、恒大研究院的研究结果,2019年沈阳、大连、南京、杭州对人才的吸引力全国排名分别为第34位、第27位、第6位、第5位。
2.研究基础不够雄厚。截至2019年底,沈阳共有市级以上民口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54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31个,其中国家级9个;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3个,其中国家级7个。拥有两院院士24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9名。在省内各市中属于领先水平,但与发展较好的城市相对较少。比如,同为副省级城市的南京、武汉、广州在两院院士、在校研究生、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指标方面都远远好于沈阳(见表1)。
3.顶尖高校缺乏。从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20年“全国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情况看,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共有一流大学18所,一流专业171个,城均占有一级大学和一流学科数分别为1.2和11.4,沈阳占有一级大学和一流学科数分别为1和2,远低于15个副省级城市平均数,仅为平均数的83.33%和17.54%,而唯一入选一流大学的东北大学仅列为B类。在侧重科学研究成果的武书连2020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东北大学仅排在第47位,说明沈阳顶尖高校相对不足(见表2)。
4.资金投入不足。R&D人员全时当量(万人/年)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从各市《2019年统计年鉴》可知,沈阳、武汉、南京、杭州R&D人员全时当量分别为3.47万人/年、4.02万人/年、12.94万人/年、10.95万人/年。另有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沈阳、南京、杭州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730.30亿元、1 580亿元、1 966亿元;2018年沈阳、杭州、南京的R&D经费支出分别为168.8亿元、464.3亿元、416.58亿元。可以看出,同为副省级城市,沈阳的财政收入仅为南京和杭州的42.20%和37.13%;R&D经费支出仅为杭州和南京的36.36%和40.52%。 三、建设沈阳科技创新资源的对策
1.持续推进沈阳人才战略。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政府应通过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環境,更多的发展机会,吸引国内外人才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学缘、亲缘、友缘、业缘等介绍高水平人才来沈发展;通过各类宣传,宣传沈阳的有利条件,吸引人才;通过生活补助,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配套政策,引进更多有助于科技创新的高层次人才。
2.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基地。依托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绿色技术领域培育一批国家级的研究基地,建设一批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同时,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应有意向地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倾斜。
3.发挥政策支持引领作用。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将研发成果变成产品之路会格外艰辛。从试产到试制需要反复进行实验,需要大量的经费和精力,需要有人承担这些风险,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首先,政府应发挥主导的作用。动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通过绿色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的支持和良好的纳税服务给予支持。其次,应努力发挥市场的作用,任何主要依靠政府财力支撑的技术创新都会有很大的局限性。
4.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物力。政府应努力打造一批科技创新企业的成功范例,通过样本效应带动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让民间资金最终将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疏通内外融通的渠道,争取到更多的外部资金,比如国家和省份的科技资金支持,以及国际组织、外国政府的资金支持等。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如2019年,沈阳争取国家、省科技创新项目1 574项,资金11亿元,比2018年增长20%,应保持这样的良好势头。最后,科技创新的风险十分突出,成功率也不高,私人很难完全承担失败的后果。所以,应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来降低创新失败的损失,比如引入保险机制让保险公司介入,设立科技创新风险基金等。
参考文献:
[1]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绿色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19:118-124.
[2] 钱小军,周剑,吴金希.新时代绿色低碳发展与转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97-103.
[3] 刘雅君.加快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8):22.
[4] 赵奕,王群.优化沈阳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6-11.
[责任编辑 伟 力]
收稿日期:2020-05-09
基金项目:2019—2020年沈阳市科技创新智库研究课题“关于沈阳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19YJ06)
作者简介:李忠华(1965-),男,吉林九台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税收理论与实务研究;王鼎文(1996-),男,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税收理论与实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