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阳春三月,又是满地油菜花。这条安静的小路,依然使人想起温馨的梦境……
下了车,满心欢喜的我一边打量着路两侧的油菜花,一边徐徐前行。
当我刚刚跨上山梁时,却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迎面走来。这不是王奶奶吗!咦,才一年不见,王奶奶的背驼得这么厉害?她正弓着腰,挪着小脚慢慢往前走,手里还提着一个红色的旧塑料袋。再近前一看,王奶奶脸上的皱纹更多了,慈祥的笑容不见踪影,灰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此时的王奶奶唯有一身朴素、整洁的衣服是我记忆深处的印象。
“王奶奶!”我急忙迎上去。
“小徐,你又来了?”王奶奶看见我,立刻站在了路中,眼里却又略带迟疑,随即对我摆摆手,“回去吧!”
“发生什么事了?”
“唉……”王奶奶往身后努了努嘴。
此刻,绕过王奶奶单薄的身躯,现入我眼帘的却是一片狼藉……
王村,这是你吗?这是我记忆中的王村吗?
五年前的这个季节,因为在美院的缘故,我跟随老师和同学来到学院百里之外的王村。而临行前,我只知道这是一个三省交界的普通山村。
谁知到达王村之后,我竟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先不说村子四周漫野的菜花和起伏的山梁,单是那溪水环绕、炊烟袅袅,已让人心动。
慢慢地,我又发现村民的语言竟然与我两千里之外的故乡十分相似。听我们借宿的房东王奶奶讲,他们祖上原籍是在凤阳一带,明朝初期因军功被洪武爷封到这里的州府镇守,在一次偶然出巡中,王姓远祖发现这里山清水秀,便把原籍的家眷迁来安家落户。数百年间,此地已由两户变成近三百户的大村落。
课余时间,我和同学便在村里四处走动。王村是那么宁静,走在光滑的青石路上,走在粗犷的古树下,走在丰腴的山梁上,聆听远风带来山谷中清泉的声音,凝目溪水里小鱼自在的身影……
每当傍晚,淳朴好客的村民常常邀请我们进屋吃饭。当他们得知我来自淮河边上时,更是无限欣喜,拿出自家酿的酒频频相劝。
于是,那几天基本都是醉眼蒙蒙地被人送回去,从晚上一直饱睡到第二天阳光照进窗户,接着急急忙忙去寻找已快画完一半的同学们。一向严厉的老师却并没有责罚我,只狠狠瞪了我几眼,几个死党便悄悄地向我竖拇指。
王奶奶每次見我被人扶回来时,都会踮着小脚去灶上煮生姜水,但是每次王奶奶送来生姜水时,我却早已睡得不省人事。
自那次写生之后,我每年在油菜花开的季节都会赶来王村小住一段时间,一来寻找创作的灵感,二来稍解思乡之苦,也算给日日伏案工作的自己放个假。
王村,在我心目中不仅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山村,更是一个独自在异乡流浪的人的精神归宿。
不想,今天,在油菜花依然盛开的季节,在这道熟悉的山梁上,遇到的却是更加苍老的王奶奶,看到却是已被强行拆除、一片狼藉的王村!
王村,这是你吗?这是我记忆中的王村吗?
轰鸣的打桩机正在作业,每一桩都像是打在我的心脏上。几处没有拆完的残壁在春日的阳光下拉着长长的投影,仿佛他们也要逃去,又仿佛在挣扎。
连你们也要逃吗?你们会逃向哪里呢?
我知道,即使你们有腿脚也一定不会远去。我知道,你们一定也是在挣扎,为溪水环绕、炊烟袅袅,为这数百年的山村,为这曾在你们怀抱下遮风避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也为曾经顶着红瓦、炫着白色肤色和遥远的故乡一样气息的自己在挣扎……
村头的那株古树已不见踪影,留下的只是一个直径五米多的深坑和一地枯叶。据说当年那王姓远祖第一次巡游到此时,那树便已存在,而村落所在这里还是一地绿茵。
我记得那是一株粗犷的大树,略显深黑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深的纹,而树冠却大过一般人家的屋顶,根须竟然伸出几米外的地面。
我知道,每年四时八节,村民都会来树下祭拜;村里的祠堂居然是在古树的后面,远远望去,仿佛一个大人膝下的儿童;我的一半数量的画卷里,都能找到你的身影。
是谁,割去你硕大的头颅?我无法再见。是谁,铲净你沉默的根须?你已无力回天。是谁,泯灭你伟岸的身躯?我的画卷,你已成为永远、永远……
一定是那一队无耻的人,用锋利的电锯切割你的脚踝——也许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用铮亮的利斧和铁镐铲除你的静脉……而你身后的祠堂早已荡然无存,连同光滑的青石路、碧绿的溪水、袅袅的炊烟……
“他们说要盖很高的楼,给我们三个月的时间搬家。不到一个月,他们就来拆……很多人家还没来得及收拾,没有找到临时住处。”
“他们说一年后就可以让我们住进去,每家都会有一套很敞亮的大屋。可是现在大半年都过去了,才刚刚有点动静啊!”
“回吧!”王奶奶说完最后一句话,慢慢转过身去。可是我分明看到她的眼角有些湿润。
不想,今天,在油菜花依然盛开的季节,在这道熟悉的山梁上,我看见一个善良的老人在慢慢转身而去。
我的眼泪终于来了。
王村,这是你吗?这是我记忆中的王村吗?
作者简介:徐玉向,字民福,号渔隐堂主人、林炎阁主人、歧堂,1979年8月出生,安徽省蚌埠长淮卫人,现居浙江绍兴。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平台副主编。
下了车,满心欢喜的我一边打量着路两侧的油菜花,一边徐徐前行。
当我刚刚跨上山梁时,却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迎面走来。这不是王奶奶吗!咦,才一年不见,王奶奶的背驼得这么厉害?她正弓着腰,挪着小脚慢慢往前走,手里还提着一个红色的旧塑料袋。再近前一看,王奶奶脸上的皱纹更多了,慈祥的笑容不见踪影,灰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此时的王奶奶唯有一身朴素、整洁的衣服是我记忆深处的印象。
“王奶奶!”我急忙迎上去。
“小徐,你又来了?”王奶奶看见我,立刻站在了路中,眼里却又略带迟疑,随即对我摆摆手,“回去吧!”
“发生什么事了?”
“唉……”王奶奶往身后努了努嘴。
此刻,绕过王奶奶单薄的身躯,现入我眼帘的却是一片狼藉……
王村,这是你吗?这是我记忆中的王村吗?
五年前的这个季节,因为在美院的缘故,我跟随老师和同学来到学院百里之外的王村。而临行前,我只知道这是一个三省交界的普通山村。
谁知到达王村之后,我竟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先不说村子四周漫野的菜花和起伏的山梁,单是那溪水环绕、炊烟袅袅,已让人心动。
慢慢地,我又发现村民的语言竟然与我两千里之外的故乡十分相似。听我们借宿的房东王奶奶讲,他们祖上原籍是在凤阳一带,明朝初期因军功被洪武爷封到这里的州府镇守,在一次偶然出巡中,王姓远祖发现这里山清水秀,便把原籍的家眷迁来安家落户。数百年间,此地已由两户变成近三百户的大村落。
课余时间,我和同学便在村里四处走动。王村是那么宁静,走在光滑的青石路上,走在粗犷的古树下,走在丰腴的山梁上,聆听远风带来山谷中清泉的声音,凝目溪水里小鱼自在的身影……
每当傍晚,淳朴好客的村民常常邀请我们进屋吃饭。当他们得知我来自淮河边上时,更是无限欣喜,拿出自家酿的酒频频相劝。
于是,那几天基本都是醉眼蒙蒙地被人送回去,从晚上一直饱睡到第二天阳光照进窗户,接着急急忙忙去寻找已快画完一半的同学们。一向严厉的老师却并没有责罚我,只狠狠瞪了我几眼,几个死党便悄悄地向我竖拇指。
王奶奶每次見我被人扶回来时,都会踮着小脚去灶上煮生姜水,但是每次王奶奶送来生姜水时,我却早已睡得不省人事。
自那次写生之后,我每年在油菜花开的季节都会赶来王村小住一段时间,一来寻找创作的灵感,二来稍解思乡之苦,也算给日日伏案工作的自己放个假。
王村,在我心目中不仅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山村,更是一个独自在异乡流浪的人的精神归宿。
不想,今天,在油菜花依然盛开的季节,在这道熟悉的山梁上,遇到的却是更加苍老的王奶奶,看到却是已被强行拆除、一片狼藉的王村!
王村,这是你吗?这是我记忆中的王村吗?
轰鸣的打桩机正在作业,每一桩都像是打在我的心脏上。几处没有拆完的残壁在春日的阳光下拉着长长的投影,仿佛他们也要逃去,又仿佛在挣扎。
连你们也要逃吗?你们会逃向哪里呢?
我知道,即使你们有腿脚也一定不会远去。我知道,你们一定也是在挣扎,为溪水环绕、炊烟袅袅,为这数百年的山村,为这曾在你们怀抱下遮风避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也为曾经顶着红瓦、炫着白色肤色和遥远的故乡一样气息的自己在挣扎……
村头的那株古树已不见踪影,留下的只是一个直径五米多的深坑和一地枯叶。据说当年那王姓远祖第一次巡游到此时,那树便已存在,而村落所在这里还是一地绿茵。
我记得那是一株粗犷的大树,略显深黑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深的纹,而树冠却大过一般人家的屋顶,根须竟然伸出几米外的地面。
我知道,每年四时八节,村民都会来树下祭拜;村里的祠堂居然是在古树的后面,远远望去,仿佛一个大人膝下的儿童;我的一半数量的画卷里,都能找到你的身影。
是谁,割去你硕大的头颅?我无法再见。是谁,铲净你沉默的根须?你已无力回天。是谁,泯灭你伟岸的身躯?我的画卷,你已成为永远、永远……
一定是那一队无耻的人,用锋利的电锯切割你的脚踝——也许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用铮亮的利斧和铁镐铲除你的静脉……而你身后的祠堂早已荡然无存,连同光滑的青石路、碧绿的溪水、袅袅的炊烟……
“他们说要盖很高的楼,给我们三个月的时间搬家。不到一个月,他们就来拆……很多人家还没来得及收拾,没有找到临时住处。”
“他们说一年后就可以让我们住进去,每家都会有一套很敞亮的大屋。可是现在大半年都过去了,才刚刚有点动静啊!”
“回吧!”王奶奶说完最后一句话,慢慢转过身去。可是我分明看到她的眼角有些湿润。
不想,今天,在油菜花依然盛开的季节,在这道熟悉的山梁上,我看见一个善良的老人在慢慢转身而去。
我的眼泪终于来了。
王村,这是你吗?这是我记忆中的王村吗?
作者简介:徐玉向,字民福,号渔隐堂主人、林炎阁主人、歧堂,1979年8月出生,安徽省蚌埠长淮卫人,现居浙江绍兴。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平台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