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日”的设立让很多人欢呼雀跃,因为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在首届“10·17”论坛期间,本刊记者就“扶贫日”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意义和影响,采访了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和学者。
扶贫应是全民理念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大道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6亿多人口脱贫,这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是一个没有任何先例的辉煌发展成就。设立“扶贫日”,表明扶贫进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说明扶贫得到全社会的认识和全民的共识,也是国家未来发展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具有世界意义。
中国现在还有很多贫困人口,他们分布在高原山区、沙漠、卡斯特地区,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很差。国家设立扶贫日,就表明国家在解决这些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上有坚定的决心。很多贫困地区生存环境恶劣,但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很多是大江大河的上游,承担着为我国东部和中部人口稠密地区提供生态服务的功能,这些地区的脱贫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所以,这是一个关系大局的问题。
国家设立“扶贫日”,是要让人们关注扶贫,让人们不要忘记我们国家还有大量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知道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还面临着多方面的艰巨任务。当然,在扶贫这个过程中,取得了进步和成就,也是值得庆贺的。我认为这一天是检验、总结和展望的一天,检验我们过去在扶贫领域上的工作,总结得失和经验,展望未来的发展,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扶贫,让扶贫成为一个全民的理念。
齐心协力是最佳扶贫思路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谭琳
“扶贫日”的设立首先体现了国家对贫困地区百姓的关怀,也体现了国家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视。长期以来,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很大,也取得了巨大的扶贫成果,这点是有目共睹的。
“扶贫日”的设立起到了强有力的号召作用。扶贫开发不只是政府部门的任务,政府只是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倾向于贫困地区,扶贫需要全社会参与进来。在设立“扶贫日”之前,社会的参与并没有充当主力军的角色,更多的还是政府投入。“扶贫日”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更多的社会力量认识到我国还有这么多的同胞生活如此艰苦,急需大家的帮助,这就扩大了扶贫队伍的力量。
这也是对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积极响应。“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夙愿与共同追求。“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少数人的富有不能叫做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梦”。“扶贫日”的设立加快了贫困人口致富的脚步,同时也就加快了国家实现“中国梦”的步伐。
在将来的扶贫工作中,首先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扶贫的良好局面。扶贫开发并不是政府单方面就能解决的,需要社会整体力量协调组织起来,形成更强的力量,共同消除贫困。当然,这也需要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要把社会各种力量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这才是最佳的扶贫思路。
从妇联来讲,要采取更多的措施致力于贫困地区妇女、儿童的保护。今后,我们要加大力度,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改善妇女的家庭状况,发挥妇联组织作用,助推妇女儿童减贫,继续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妇女的减贫工作。
扶贫是一场持久战
清华大学教授 胡鞍钢
我国目前已经基本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是还有相对贫困;收入贫困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还有其他多维贫困。所以,解决贫困问题是一场持久战,国家设立“扶贫日”,就是为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使大家认识到国家还有很多任务需要完成。我国设立“扶贫日”,除了宣传扶贫、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扶贫外,也是向国际社会传递一个信号:中国将啃下贫困的硬骨头,中央实实在在地在关注着最底层的民生。
“扶贫日”是全民抗击贫困的开始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 李小云
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会一直存在。所以,扶贫不仅需要政策、资金、政府力量,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虽然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对照贫困人口绝对值,中国依然面临着脱贫的巨大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设立“扶贫日”是非常正确的,意义重大。
具体讲,设立“扶贫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向国内和国际社会宣传扶贫政策、扶贫成果和经验,讨论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总结、改善扶贫方式方法。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扶贫日”活动,以及通过媒体、专家学者的互动,容易凝聚社会共识,对改善扶贫工作、创新扶贫机制有很多帮助。
当然,仅设立“扶贫日”不可能立竿见影解决许多现实的贫困问题,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社会各界真心、真实地了解扶贫工作,从中感受到扶贫任务的艰巨。消除贫困不是喊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这是一场战役,需要科技的支撑、政策的完备,社会公众广泛的关注和参与,设立“扶贫日”,也是这场全民抗击贫困战役的开始。
每天都过“扶贫日”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 刘文奎
国家设立“扶贫日”的时机刚刚好。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意愿参与扶贫济困的企业、组织和公民个人越来越多,也确实需要一个平台来凝聚各方面参与扶贫事业的巨大能量。“扶贫日”能够动员更多的力量,调动更多的资源,唤起更多的关注,共同向贫困宣战。
但是不能过完“扶贫日”就没事了,其实在扶贫开发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把每天都当做扶贫日来过,扶贫必须要有扎根意识,要长远规划。我国设立了好多节日,比如植树节、节水日等,节日当天大家搞些活动,热热闹闹的看着挺像回事,但是第二天人们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如何让“扶贫日”发挥长期的影响并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点是至关重要的。 “扶贫日”凝聚扶贫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任 张琦
“扶贫日”的确定,标志着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是中国继续向贫困宣战的集结号,更是中国政府对扶贫工作重视和全社会共同责任的体现,是形成中国“扶贫文化”的新考验和新体验。
扶贫日设立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在新时期形成中国扶贫文化再凝聚。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但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除了经济实力之外,还有精神理念和文化意识等软实力的增强,富裕不仅仅是金山银山的财富,还包括精神财富的拥有。只有全社会的小康和富裕才是真正的小康和富裕,扶贫济困就是让一人的小康和富裕走向全社会共同小康和富裕的过程,扶贫济困不是个人财富的损害和减少,而是个人财富的增值和升华,给别人带来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给别人带来快乐,才是最大快乐。目前,在我国的扶贫过程中,扶贫文化重新开启,正是“扶贫日”设立的重要意义之一。
“扶贫日”的设立不能简单理解为宣传活动,其深层含义在于扶贫是一种社会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和完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制定一个社会约束机制,建立共同负责、共同参与的制度和机制。
开拓创新社会扶贫方式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向德平
贫困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应该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反贫困阵营中。设立“扶贫日”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近年来,每次发生重大灾害时,民间的力量都参与到了扶贫中,参与了灾害的救助,这样一来,就展示出了民间的巨大力量。但是,日常生活中,社会扶贫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扶贫的主体不明确,参与的力量有限,发挥的作用也还是有限的。目前,社会扶贫还存在着平台建设滞后、工作机制不完善等多种问题。借助“扶贫日”,我们需要进一步开拓创新社会扶贫方式,使得各种社会资源能精准地惠及贫困人群。
引导高端人才对接扶贫事业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博士后扶贫工程中心主任、博士后 张继承
“扶贫日”的设立是中国扶贫事业发展和扶贫改革的一项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展示和宣传扶贫经验与成果的重要时间窗口,是我国新形势下向贫困宣战的战略意志体现。“扶贫日”的设立对于倡议和引导广泛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扶贫事业,构建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可持续扶贫格局,优化扶贫事业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一定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博士后扶贫工程中心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分支机构,“扶贫日”的设立对于协会这类社会组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中国扶贫改革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的合力效应,协会上接政府、下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会越来越受重视,在条件成熟时可以承接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这对协会的生存发展以及推进扶贫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国扶贫的基本方向是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走可持续产业扶贫道路是必然选择,但产业扶贫必须有人才、科技、项目、金融等优势资源支撑。
我对“扶贫日”有三点建议,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扶贫事业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第二,推动扶贫论坛及社会扶贫、金融扶贫、青年扶贫、精准扶贫成为日常活动,同时,加强扶贫领域的理论、政策和实践探索。第三,应围绕“扶贫日”,推动扶贫领域协同创新试点示范,强化扶贫协会、基金会等独立第三方的作用,优化科技、人才、产业扶贫政策,表彰扶贫先进人物,推广先进扶贫模式。
应重视扶贫新生力量
河南省登封巿少林联合村村委会主任 董豫琪
“扶贫日”的设立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及广大贫困地区干群对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中国梦”的美好希望和坚定信念。
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扶贫日”对我们贫困地区村干部的“科技助贫创业”工作,以及对我们在基层开展全面扶贫工作,有极大的助力和推进作用。同时,基层干群也能更充分地认识到党和国家对老少边贫地区群众“心贴心”的温暖。
“民富则国强,国强则民安,民安则天下安”。因此,设立“扶贫日”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大进歩,应不只流于行式,贫困地区更多需要的是务实,需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扶贫开发发展。因此,建议龙头企业以点带面,辐射带动“造血式”扶贫开发。
利用“扶贫日”的契机,应让更多扶贫系统干部、相关专家、科研机构等多深入贫困地区的田间地头、庭院坑头,真正“心贴心”地调研并倾听贫困地区干群的真正所急、所需、所求,务实、有效地在尊重生态平衡、自然和谐的基础上,科学决策,横向统筹协调社会各职能部门对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集中优势资源,以点带面地辐射带动贫困地区的良性发展,不搞“撒胡辣面”、“一刀切”式的资源浪费。
国家应多重视80、90后大学生村干部等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型青年”,引导他们到贫困地区,成为自主科技创业的扶贫新生力量,使其成为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新鲜血液”。
扶贫应是全民理念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大道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6亿多人口脱贫,这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是一个没有任何先例的辉煌发展成就。设立“扶贫日”,表明扶贫进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说明扶贫得到全社会的认识和全民的共识,也是国家未来发展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具有世界意义。
中国现在还有很多贫困人口,他们分布在高原山区、沙漠、卡斯特地区,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很差。国家设立扶贫日,就表明国家在解决这些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上有坚定的决心。很多贫困地区生存环境恶劣,但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很多是大江大河的上游,承担着为我国东部和中部人口稠密地区提供生态服务的功能,这些地区的脱贫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所以,这是一个关系大局的问题。
国家设立“扶贫日”,是要让人们关注扶贫,让人们不要忘记我们国家还有大量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知道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还面临着多方面的艰巨任务。当然,在扶贫这个过程中,取得了进步和成就,也是值得庆贺的。我认为这一天是检验、总结和展望的一天,检验我们过去在扶贫领域上的工作,总结得失和经验,展望未来的发展,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扶贫,让扶贫成为一个全民的理念。
齐心协力是最佳扶贫思路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谭琳
“扶贫日”的设立首先体现了国家对贫困地区百姓的关怀,也体现了国家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视。长期以来,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很大,也取得了巨大的扶贫成果,这点是有目共睹的。
“扶贫日”的设立起到了强有力的号召作用。扶贫开发不只是政府部门的任务,政府只是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倾向于贫困地区,扶贫需要全社会参与进来。在设立“扶贫日”之前,社会的参与并没有充当主力军的角色,更多的还是政府投入。“扶贫日”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更多的社会力量认识到我国还有这么多的同胞生活如此艰苦,急需大家的帮助,这就扩大了扶贫队伍的力量。
这也是对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积极响应。“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夙愿与共同追求。“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少数人的富有不能叫做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梦”。“扶贫日”的设立加快了贫困人口致富的脚步,同时也就加快了国家实现“中国梦”的步伐。
在将来的扶贫工作中,首先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扶贫的良好局面。扶贫开发并不是政府单方面就能解决的,需要社会整体力量协调组织起来,形成更强的力量,共同消除贫困。当然,这也需要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要把社会各种力量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这才是最佳的扶贫思路。
从妇联来讲,要采取更多的措施致力于贫困地区妇女、儿童的保护。今后,我们要加大力度,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改善妇女的家庭状况,发挥妇联组织作用,助推妇女儿童减贫,继续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妇女的减贫工作。
扶贫是一场持久战
清华大学教授 胡鞍钢
我国目前已经基本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是还有相对贫困;收入贫困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还有其他多维贫困。所以,解决贫困问题是一场持久战,国家设立“扶贫日”,就是为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使大家认识到国家还有很多任务需要完成。我国设立“扶贫日”,除了宣传扶贫、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扶贫外,也是向国际社会传递一个信号:中国将啃下贫困的硬骨头,中央实实在在地在关注着最底层的民生。
“扶贫日”是全民抗击贫困的开始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 李小云
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会一直存在。所以,扶贫不仅需要政策、资金、政府力量,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虽然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对照贫困人口绝对值,中国依然面临着脱贫的巨大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设立“扶贫日”是非常正确的,意义重大。
具体讲,设立“扶贫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向国内和国际社会宣传扶贫政策、扶贫成果和经验,讨论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总结、改善扶贫方式方法。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扶贫日”活动,以及通过媒体、专家学者的互动,容易凝聚社会共识,对改善扶贫工作、创新扶贫机制有很多帮助。
当然,仅设立“扶贫日”不可能立竿见影解决许多现实的贫困问题,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社会各界真心、真实地了解扶贫工作,从中感受到扶贫任务的艰巨。消除贫困不是喊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这是一场战役,需要科技的支撑、政策的完备,社会公众广泛的关注和参与,设立“扶贫日”,也是这场全民抗击贫困战役的开始。
每天都过“扶贫日”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 刘文奎
国家设立“扶贫日”的时机刚刚好。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意愿参与扶贫济困的企业、组织和公民个人越来越多,也确实需要一个平台来凝聚各方面参与扶贫事业的巨大能量。“扶贫日”能够动员更多的力量,调动更多的资源,唤起更多的关注,共同向贫困宣战。
但是不能过完“扶贫日”就没事了,其实在扶贫开发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把每天都当做扶贫日来过,扶贫必须要有扎根意识,要长远规划。我国设立了好多节日,比如植树节、节水日等,节日当天大家搞些活动,热热闹闹的看着挺像回事,但是第二天人们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如何让“扶贫日”发挥长期的影响并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点是至关重要的。 “扶贫日”凝聚扶贫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任 张琦
“扶贫日”的确定,标志着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是中国继续向贫困宣战的集结号,更是中国政府对扶贫工作重视和全社会共同责任的体现,是形成中国“扶贫文化”的新考验和新体验。
扶贫日设立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在新时期形成中国扶贫文化再凝聚。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但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除了经济实力之外,还有精神理念和文化意识等软实力的增强,富裕不仅仅是金山银山的财富,还包括精神财富的拥有。只有全社会的小康和富裕才是真正的小康和富裕,扶贫济困就是让一人的小康和富裕走向全社会共同小康和富裕的过程,扶贫济困不是个人财富的损害和减少,而是个人财富的增值和升华,给别人带来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给别人带来快乐,才是最大快乐。目前,在我国的扶贫过程中,扶贫文化重新开启,正是“扶贫日”设立的重要意义之一。
“扶贫日”的设立不能简单理解为宣传活动,其深层含义在于扶贫是一种社会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和完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制定一个社会约束机制,建立共同负责、共同参与的制度和机制。
开拓创新社会扶贫方式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向德平
贫困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应该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反贫困阵营中。设立“扶贫日”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近年来,每次发生重大灾害时,民间的力量都参与到了扶贫中,参与了灾害的救助,这样一来,就展示出了民间的巨大力量。但是,日常生活中,社会扶贫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扶贫的主体不明确,参与的力量有限,发挥的作用也还是有限的。目前,社会扶贫还存在着平台建设滞后、工作机制不完善等多种问题。借助“扶贫日”,我们需要进一步开拓创新社会扶贫方式,使得各种社会资源能精准地惠及贫困人群。
引导高端人才对接扶贫事业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博士后扶贫工程中心主任、博士后 张继承
“扶贫日”的设立是中国扶贫事业发展和扶贫改革的一项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展示和宣传扶贫经验与成果的重要时间窗口,是我国新形势下向贫困宣战的战略意志体现。“扶贫日”的设立对于倡议和引导广泛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扶贫事业,构建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可持续扶贫格局,优化扶贫事业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一定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博士后扶贫工程中心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分支机构,“扶贫日”的设立对于协会这类社会组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中国扶贫改革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的合力效应,协会上接政府、下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会越来越受重视,在条件成熟时可以承接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这对协会的生存发展以及推进扶贫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国扶贫的基本方向是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走可持续产业扶贫道路是必然选择,但产业扶贫必须有人才、科技、项目、金融等优势资源支撑。
我对“扶贫日”有三点建议,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扶贫事业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第二,推动扶贫论坛及社会扶贫、金融扶贫、青年扶贫、精准扶贫成为日常活动,同时,加强扶贫领域的理论、政策和实践探索。第三,应围绕“扶贫日”,推动扶贫领域协同创新试点示范,强化扶贫协会、基金会等独立第三方的作用,优化科技、人才、产业扶贫政策,表彰扶贫先进人物,推广先进扶贫模式。
应重视扶贫新生力量
河南省登封巿少林联合村村委会主任 董豫琪
“扶贫日”的设立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及广大贫困地区干群对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中国梦”的美好希望和坚定信念。
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扶贫日”对我们贫困地区村干部的“科技助贫创业”工作,以及对我们在基层开展全面扶贫工作,有极大的助力和推进作用。同时,基层干群也能更充分地认识到党和国家对老少边贫地区群众“心贴心”的温暖。
“民富则国强,国强则民安,民安则天下安”。因此,设立“扶贫日”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大进歩,应不只流于行式,贫困地区更多需要的是务实,需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扶贫开发发展。因此,建议龙头企业以点带面,辐射带动“造血式”扶贫开发。
利用“扶贫日”的契机,应让更多扶贫系统干部、相关专家、科研机构等多深入贫困地区的田间地头、庭院坑头,真正“心贴心”地调研并倾听贫困地区干群的真正所急、所需、所求,务实、有效地在尊重生态平衡、自然和谐的基础上,科学决策,横向统筹协调社会各职能部门对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集中优势资源,以点带面地辐射带动贫困地区的良性发展,不搞“撒胡辣面”、“一刀切”式的资源浪费。
国家应多重视80、90后大学生村干部等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型青年”,引导他们到贫困地区,成为自主科技创业的扶贫新生力量,使其成为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