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常规的教学模式中,上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要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算活呢?在笔者看来,“活”了的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也不是单纯地由教师进行启发,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能有所收获,能够融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深刻地领悟文章的精髓。教师所创设的活动要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相互推动,不仅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教师也教得得心应手,产生更多对于教学的体会和感悟。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以准确的情感基调切入课文
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时,教师除了要精心备课,还要找到一个准确的情感基调与切入点,使学生在接收知识时能与文章的情感相一致,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文章鲜明的主题与丰富的内容,那优美的语言会净化学生的心灵,巧妙的构思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的渲染也会让学生的个性更为张扬。
如进行《第一次抱母亲》的学习时,笔者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作者抱母亲的句子,并仔细地对“抱”的动作进行体会和分析,随后笔者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两首诗,一首是孟郊的《游子吟》,一首是《教儿经》中的一篇小诗: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随后,笔者问道:“同学们,读了这两首小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吗?你们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都沉浸在对于母爱的回味之中,有的学生慢慢地举起了小手,泪流满面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无私的爱,我以前经常跟妈妈吵闹,不听妈妈的话,真是太对不起妈妈了。我以后一定要多关心妈妈,好好珍惜跟妈妈相处的时间。”还有的学生说:“我要抓紧时间长大,好保护妈妈,不让她受委屈,好好学习,让她老了享福。”孩子的话充满了童真,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纯洁的心灵。在课堂上,我们不仅完成了知识的传授,学生的情操也得到陶冶。我们的课堂“活”了起来,因为我们不是图的一时的新鲜和热闹,而是以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基础,使知识的传授能与学生的情感相符合。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以往我们采取的教学方式都是与应试教育相符的,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很成熟,也有很多前人所积累的经验,但是它并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这就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切实地调动起来。新课标要求我们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并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多年以来,笔者都努力采取一些灵活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课堂焕发了活力,也逐步实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如教学《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开放的教学思想,笔者先为学生营造了一种以对话为主的课堂氛围,并以一个开放的问题引入本课的学习: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你对本文有什么感悟?这样做的益处是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师生共同讨论,给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在讨论中获得更大的收获,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满足感,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更加突出。
三、多一些竞争与活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并且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也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智力以及学习能力与认知结构,同时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因为竞争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向往。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在竞争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有哪些内容是自己没有学好、学透的,哪些内容是需要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注意的,学生都能在竞争中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会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有些教师在实施教学时总是遵循相同的教学程序,即学生读课文、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做不仅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感。相反,竞赛则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如学习《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了一场科普知识竞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比赛,并设置了抢答、你说我猜等环节,试题全部以本课的知识为主进行适度的延伸。
需要注意的,竞赛不可过多使用,否则学生的学习负担就会加重,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很大的害处的,久而久之就会失去竞赛的意义,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受到挫伤。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在课堂展现学生的智慧,帮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情感的力量为学生打造一个温馨的学习天地。教师要教出自己的风格与创意,以自身的精彩激发学生的精彩,让每一节课都能活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准确的情感基调切入课文
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时,教师除了要精心备课,还要找到一个准确的情感基调与切入点,使学生在接收知识时能与文章的情感相一致,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文章鲜明的主题与丰富的内容,那优美的语言会净化学生的心灵,巧妙的构思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的渲染也会让学生的个性更为张扬。
如进行《第一次抱母亲》的学习时,笔者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作者抱母亲的句子,并仔细地对“抱”的动作进行体会和分析,随后笔者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两首诗,一首是孟郊的《游子吟》,一首是《教儿经》中的一篇小诗: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随后,笔者问道:“同学们,读了这两首小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吗?你们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都沉浸在对于母爱的回味之中,有的学生慢慢地举起了小手,泪流满面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无私的爱,我以前经常跟妈妈吵闹,不听妈妈的话,真是太对不起妈妈了。我以后一定要多关心妈妈,好好珍惜跟妈妈相处的时间。”还有的学生说:“我要抓紧时间长大,好保护妈妈,不让她受委屈,好好学习,让她老了享福。”孩子的话充满了童真,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纯洁的心灵。在课堂上,我们不仅完成了知识的传授,学生的情操也得到陶冶。我们的课堂“活”了起来,因为我们不是图的一时的新鲜和热闹,而是以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基础,使知识的传授能与学生的情感相符合。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以往我们采取的教学方式都是与应试教育相符的,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很成熟,也有很多前人所积累的经验,但是它并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这就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切实地调动起来。新课标要求我们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并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多年以来,笔者都努力采取一些灵活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课堂焕发了活力,也逐步实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如教学《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开放的教学思想,笔者先为学生营造了一种以对话为主的课堂氛围,并以一个开放的问题引入本课的学习: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你对本文有什么感悟?这样做的益处是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师生共同讨论,给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在讨论中获得更大的收获,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满足感,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更加突出。
三、多一些竞争与活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并且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也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智力以及学习能力与认知结构,同时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因为竞争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向往。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在竞争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有哪些内容是自己没有学好、学透的,哪些内容是需要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注意的,学生都能在竞争中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会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有些教师在实施教学时总是遵循相同的教学程序,即学生读课文、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做不仅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感。相反,竞赛则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如学习《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了一场科普知识竞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比赛,并设置了抢答、你说我猜等环节,试题全部以本课的知识为主进行适度的延伸。
需要注意的,竞赛不可过多使用,否则学生的学习负担就会加重,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很大的害处的,久而久之就会失去竞赛的意义,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受到挫伤。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在课堂展现学生的智慧,帮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情感的力量为学生打造一个温馨的学习天地。教师要教出自己的风格与创意,以自身的精彩激发学生的精彩,让每一节课都能活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