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愿如何填报是关系到能否考上重点大学抑或是能否考上大学的重要一环。但,不少考生因为“入错行”而追悔莫及,他们“入错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考报志愿是陷入了误区。
误区之一: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案例A 一个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女生,读到大三时,坚决要求退学,原来,这个女生的姐姐计算机系毕业后去了外企,收入很高,其父母于是认为学习计算机这样的热门专业会有前途,便让小女儿也报考了计算机专业。女孩喜欢文学艺术,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但父母却认为学文没有出路。结果,在大学里女孩尽管学习非常刻苦,却越来越吃力,作业无法完成,勉强维持及格,于是,她再也不想继续学下去了。
点评:高考选择专业时,很多考生和家长首先考虑的是专业的就业前景,那些在市场上畅销而且工作环境好、收入高的专业自然就成了大家争相报考的热门业。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若一味追求热门,而不考虑考生自身的兴趣能力,即使上了热门专业,也有可能因为缺乏兴趣或是不具备能力而灰心丧气,甚至会被激烈的竞争淘汰出局。而且,热门专业往往是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而变化,今天的热门专业4年之后就有可能成了冷门,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所以,选择专业不能只盯着眼前的热门,更重要的是考虑将来的发展。
专家建议考生选择热门专业时要考虑两个因素:(1)几年以后,这个专业的市场需求形势如何?(2)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并具备学习该专业的能力?
误区之二:一门心思奔名校
案例B 北京某著名学府电子工程系一男生在大三时提出退学,理由是对专业没有兴趣,无法继续学习。这个男孩中学就读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这所中学的学生如果上不了那所著名学府就会觉得很没面子,因此,这个男孩认准了要上这所大学。第一年高考,他没能被录取,虽然他的考分完全可以上一个重点大学,但他还是复读了一年,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这个男孩非常喜欢建筑,但是,以他的成绩恐怕进不了这所大学的建筑系,他只好学了电子工程。可进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这个专业,越来越学不下去,就想退学去上一个专门的建筑院校。职业能力测试的结果也表明这个男孩的艺术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确实非常强。
点评:名牌大学不仅代表着一种荣誉,而且其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确实是一般院校难以比拟的,更何况其毕业生无论是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都比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有优势。
奔名校没有错,但是如果为了上名校而走上极端,放弃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专业,屈就于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专业,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就会在竞争激烈的名校里惨遭淘汰。特别是仅仅考虑上名校更有“面子”就更不明智了。其实,一个人究竟能否成才,关键还在自己,学校的牌子只是外在因素。
专家建议考生,如果一定要上名校,但又上不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最好就选择那些和自己喜欢专业相近或相关的专业,这样,日后可以通过读研究生等途径改变专业。
误区之三:父母老师一手包办
案例C 北京一女孩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虽然这是社会上公认的好工作,但这个女孩对工作却极度厌烦,每天都闷闷不乐,和父母的关系也非常紧张。这是因为当初高考时,都在银行工作的父母考虑到自己的工作背景认为女儿也该在银行工作,而且女孩子比较适合学金融,便做主替女儿填报了金融专业。这个女孩参加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的结果显示,她对社会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有很高的兴趣和能力,不喜欢机械的、事务性的工作。
点评:高考时,考生由于复习紧张,常常把报志愿的事交给父母,父母也乐于凭自己的人生阅历替孩子做决定。如果父母只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把自己的兴趣当成孩子的兴趣,不考虑孩子的特点、兴趣、能力和个性,他们作出的选择有可能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在此提醒考生,高考是人生的重要关口,甚至影响一生的方向,一定要自己做决定,这样将来不会后悔。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建议,但不可大包大揽,更不要强行为孩子作出选择。
误区之四:错误理解兴趣
案例D 北京某高校一女孩高考时是自己根据兴趣报考了计算机专业,可是进入大学时间不长就想换专业,她对计算机专业已经没有了一点兴趣。后来,进行职业选择咨询时,发现她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一是缘于喜欢玩计算机游戏,二是中学时她很喜欢数学老师,于是就喜欢数学。可能力倾向测试显示她的数学能力弱,语言能力却很强。她自己也承认,虽然中学喜欢数学,但成绩一般,而口才非常好,在外面一公司兼职任销售经理。
点评:兴趣是人们选择专业和职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但不应该是惟一因素。
第一,中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是表层的、不稳定的,像上面那个女孩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学科的现象非常普遍,还有一些因为社会流行的某种时尚而引起兴趣,所以,报志愿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对某个学科的兴趣是持久的还是暂时的,是表面的还是深层的。
第二,兴趣和能力有时候并不一致,对某类工作有兴趣并不一定就有从事这类工作的能力,比如,有人很喜欢音乐,可却没有音乐天赋,再努力也成不了音乐家。如果只有兴趣没有能力的话,就会很受打击,慢慢地也就没有兴趣了。因此,考生选择专业时在兴趣比较浓厚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如何。
误区之一: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案例A 一个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女生,读到大三时,坚决要求退学,原来,这个女生的姐姐计算机系毕业后去了外企,收入很高,其父母于是认为学习计算机这样的热门专业会有前途,便让小女儿也报考了计算机专业。女孩喜欢文学艺术,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但父母却认为学文没有出路。结果,在大学里女孩尽管学习非常刻苦,却越来越吃力,作业无法完成,勉强维持及格,于是,她再也不想继续学下去了。
点评:高考选择专业时,很多考生和家长首先考虑的是专业的就业前景,那些在市场上畅销而且工作环境好、收入高的专业自然就成了大家争相报考的热门业。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若一味追求热门,而不考虑考生自身的兴趣能力,即使上了热门专业,也有可能因为缺乏兴趣或是不具备能力而灰心丧气,甚至会被激烈的竞争淘汰出局。而且,热门专业往往是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而变化,今天的热门专业4年之后就有可能成了冷门,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所以,选择专业不能只盯着眼前的热门,更重要的是考虑将来的发展。
专家建议考生选择热门专业时要考虑两个因素:(1)几年以后,这个专业的市场需求形势如何?(2)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并具备学习该专业的能力?
误区之二:一门心思奔名校
案例B 北京某著名学府电子工程系一男生在大三时提出退学,理由是对专业没有兴趣,无法继续学习。这个男孩中学就读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这所中学的学生如果上不了那所著名学府就会觉得很没面子,因此,这个男孩认准了要上这所大学。第一年高考,他没能被录取,虽然他的考分完全可以上一个重点大学,但他还是复读了一年,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这个男孩非常喜欢建筑,但是,以他的成绩恐怕进不了这所大学的建筑系,他只好学了电子工程。可进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这个专业,越来越学不下去,就想退学去上一个专门的建筑院校。职业能力测试的结果也表明这个男孩的艺术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确实非常强。
点评:名牌大学不仅代表着一种荣誉,而且其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确实是一般院校难以比拟的,更何况其毕业生无论是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都比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有优势。
奔名校没有错,但是如果为了上名校而走上极端,放弃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专业,屈就于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专业,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就会在竞争激烈的名校里惨遭淘汰。特别是仅仅考虑上名校更有“面子”就更不明智了。其实,一个人究竟能否成才,关键还在自己,学校的牌子只是外在因素。
专家建议考生,如果一定要上名校,但又上不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最好就选择那些和自己喜欢专业相近或相关的专业,这样,日后可以通过读研究生等途径改变专业。
误区之三:父母老师一手包办
案例C 北京一女孩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虽然这是社会上公认的好工作,但这个女孩对工作却极度厌烦,每天都闷闷不乐,和父母的关系也非常紧张。这是因为当初高考时,都在银行工作的父母考虑到自己的工作背景认为女儿也该在银行工作,而且女孩子比较适合学金融,便做主替女儿填报了金融专业。这个女孩参加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的结果显示,她对社会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有很高的兴趣和能力,不喜欢机械的、事务性的工作。
点评:高考时,考生由于复习紧张,常常把报志愿的事交给父母,父母也乐于凭自己的人生阅历替孩子做决定。如果父母只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把自己的兴趣当成孩子的兴趣,不考虑孩子的特点、兴趣、能力和个性,他们作出的选择有可能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在此提醒考生,高考是人生的重要关口,甚至影响一生的方向,一定要自己做决定,这样将来不会后悔。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建议,但不可大包大揽,更不要强行为孩子作出选择。
误区之四:错误理解兴趣
案例D 北京某高校一女孩高考时是自己根据兴趣报考了计算机专业,可是进入大学时间不长就想换专业,她对计算机专业已经没有了一点兴趣。后来,进行职业选择咨询时,发现她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一是缘于喜欢玩计算机游戏,二是中学时她很喜欢数学老师,于是就喜欢数学。可能力倾向测试显示她的数学能力弱,语言能力却很强。她自己也承认,虽然中学喜欢数学,但成绩一般,而口才非常好,在外面一公司兼职任销售经理。
点评:兴趣是人们选择专业和职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但不应该是惟一因素。
第一,中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是表层的、不稳定的,像上面那个女孩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学科的现象非常普遍,还有一些因为社会流行的某种时尚而引起兴趣,所以,报志愿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对某个学科的兴趣是持久的还是暂时的,是表面的还是深层的。
第二,兴趣和能力有时候并不一致,对某类工作有兴趣并不一定就有从事这类工作的能力,比如,有人很喜欢音乐,可却没有音乐天赋,再努力也成不了音乐家。如果只有兴趣没有能力的话,就会很受打击,慢慢地也就没有兴趣了。因此,考生选择专业时在兴趣比较浓厚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