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2月,伴随着清华附小与石景山区教育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的正式启动,石景山区金顶街第二小学与清华附小全方位开展合作办学。新模式,新契机,牵手办学为金二小的发展点亮了希望,也为金二小的起飞插上了翅膀,从此金二小开启了内涵发展的新篇章。近两年,学校结合石景山区“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的绿色教育理念,在把握学校文化根基、梳理学校文化脉络、整合学校文化元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色童年教育”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实施‘金色童年教育’,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基”的办学思路。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从管理、课程、课堂、教师、学生、公共关系、校园文化等领域入手,对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进行了持续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向内涵发展。
建设合作-自主型管理文化
2014年7月,学校将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有效区分,将原有的六个年级整合为低、中、高三个学段,各学段自主安排作息时间、课时、人员、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形成独立的小整体。段长相当于小校长,全权负责所辖学段的教育教学及科研质量;与之平行的职能部门划分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综合服务研究中心,这样工作由几股绳拧成了一股绳,教师与学生、教育与教学合为一体制定计划、开展工作。整体性的增强使得要事更加分明,有关人员能够根据轻重缓急、要事第一的原则有序安排各项工作。学校的各项工作不再是自上而下的指挥,而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每一个人的潜能。
开发多彩而个性的课程文化
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本着育“质”与育“智”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课程实施优化统合的原则,从体质、品质与才智三个方面构建了6大类近30门校本课程。
在提升学生体质方面,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花样跳绳、排球、小足球、乒乓球、篮球、柔力球、田径、羽毛球、健美操、少林八法等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年级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锻炼格局。
在提升学生品质方面,我们将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纪念日和入学、毕业等仪式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外语教育、国防教育、生态教育和走进邮局五大系列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每年的春秋游等活动,设计成专题教育课程和社会大课堂课程,使之成为具有金二小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
在提升学生才智方面,课程涉及科技类、人文类、艺术类、军事类、实践类、综合类,为具有不同禀赋、潜能、个性的学生提供自由、充分发展的空间。每学年,学生都要在学校的支持下,举办自己的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嘉年华等。
在课程建设中,学校实行三门必修、一门选修的“3 1”学习模式,为学生构筑立体式“三维空间”,让学生在这个“三维空间”中实现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
打造“好伙伴”课堂文化
“好伙伴”课堂文化倡导合作学习,强调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伙伴间彼此互相敞开心扉,发表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
学校以语文学科为例,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通过“三教三反思”,发动老师们共同研究和制定好伙伴课程的标准,即好伙伴课堂建设“一二三四”策略。一个理念: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要包办;两个关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互动“生成”;三个必须:教师上课心中必须有教材、眼中必须有学生、手中必须有方法;四个尽量:课堂教学中尽量有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课堂教学前尽量进行预习探究,课堂教学中尽量有核心问题引领的自主、合作、探究环节,教学中尽量安排课后拓展,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走向课外学习。在此基础上再设计形成“好伙伴课堂”教师行为评价表与学生行为评价表,评估着眼于教师每一节课的进步以及学校文化在日常课堂的点滴渗透。
涵养“敬业、智慧、儒雅”的教师文化
学校确立“精神统领、文化引领、专家带领、同伴互助、自我研修”的干部、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思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相约星期五”系列活动,以科研课题为引领,以课例或案例研究为载体,通过变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依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研究”等立项课题和“利用概念图,提高小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基于手持移动终端的学习方式变革”“绿色课堂改进项目”“中医药进校园”等参与式课题的研究,促进校本教研的常态化、生活化;通过引进名师课堂,共同研讨理想课堂;组织教师聆听大家、教授的专题报告,丰富师生的知识结构,提升持续发展的学习力,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一路走过来,在有效的学与习活动中不断地思考和调整,辛苦付出换来了大家思想观念和教育行为的改变。
践行“我行我秀”的学生文化
“我行我秀”的学生文化涵养的是具有好身体、好头脑、好习惯、好品质的金色少年。近几年,学校结合新形势、新问题,坚持价值引领、习惯切入、课程载体、评价促进,使“金色少年”的培养真正落地。
1.养成教育课程化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儿童教育的核心目标,学校坚持把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基石,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了全面规划,开设了主题教育课程。实践活动教育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德育校本课程以《好习惯成就卓越》作为载体,将学习、生活、礼仪三大方面的习惯细化成92个训练点,将课程纳入课时计划,每学年16课时,使学生在有计划的学习过程中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逐步养成各种好习惯。
2.在自我管理中实现自我教育
结合学生在课间活动、同伴交往、物品摆放、低碳生活、开放式区域的管理等问题,通过采取录制德育微课程、排演道德剧、开展“小小志愿者在行动”等方式,抓住学生习惯养成中的细节,以学生身边的人或事进行宣传教育,强调一个“严”字,抓住一个“早”字,着眼一个“实”字,突出一个“勤”字,重视一个“趣”字,给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增强意识、培养能力,把习惯育人落在实处。
建设合作-自主型管理文化
2014年7月,学校将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有效区分,将原有的六个年级整合为低、中、高三个学段,各学段自主安排作息时间、课时、人员、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形成独立的小整体。段长相当于小校长,全权负责所辖学段的教育教学及科研质量;与之平行的职能部门划分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综合服务研究中心,这样工作由几股绳拧成了一股绳,教师与学生、教育与教学合为一体制定计划、开展工作。整体性的增强使得要事更加分明,有关人员能够根据轻重缓急、要事第一的原则有序安排各项工作。学校的各项工作不再是自上而下的指挥,而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每一个人的潜能。
开发多彩而个性的课程文化
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本着育“质”与育“智”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课程实施优化统合的原则,从体质、品质与才智三个方面构建了6大类近30门校本课程。
在提升学生体质方面,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花样跳绳、排球、小足球、乒乓球、篮球、柔力球、田径、羽毛球、健美操、少林八法等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年级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锻炼格局。
在提升学生品质方面,我们将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纪念日和入学、毕业等仪式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外语教育、国防教育、生态教育和走进邮局五大系列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每年的春秋游等活动,设计成专题教育课程和社会大课堂课程,使之成为具有金二小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
在提升学生才智方面,课程涉及科技类、人文类、艺术类、军事类、实践类、综合类,为具有不同禀赋、潜能、个性的学生提供自由、充分发展的空间。每学年,学生都要在学校的支持下,举办自己的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嘉年华等。
在课程建设中,学校实行三门必修、一门选修的“3 1”学习模式,为学生构筑立体式“三维空间”,让学生在这个“三维空间”中实现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
打造“好伙伴”课堂文化
“好伙伴”课堂文化倡导合作学习,强调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伙伴间彼此互相敞开心扉,发表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
学校以语文学科为例,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通过“三教三反思”,发动老师们共同研究和制定好伙伴课程的标准,即好伙伴课堂建设“一二三四”策略。一个理念: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要包办;两个关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互动“生成”;三个必须:教师上课心中必须有教材、眼中必须有学生、手中必须有方法;四个尽量:课堂教学中尽量有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课堂教学前尽量进行预习探究,课堂教学中尽量有核心问题引领的自主、合作、探究环节,教学中尽量安排课后拓展,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走向课外学习。在此基础上再设计形成“好伙伴课堂”教师行为评价表与学生行为评价表,评估着眼于教师每一节课的进步以及学校文化在日常课堂的点滴渗透。
涵养“敬业、智慧、儒雅”的教师文化
学校确立“精神统领、文化引领、专家带领、同伴互助、自我研修”的干部、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思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相约星期五”系列活动,以科研课题为引领,以课例或案例研究为载体,通过变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依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研究”等立项课题和“利用概念图,提高小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基于手持移动终端的学习方式变革”“绿色课堂改进项目”“中医药进校园”等参与式课题的研究,促进校本教研的常态化、生活化;通过引进名师课堂,共同研讨理想课堂;组织教师聆听大家、教授的专题报告,丰富师生的知识结构,提升持续发展的学习力,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一路走过来,在有效的学与习活动中不断地思考和调整,辛苦付出换来了大家思想观念和教育行为的改变。
践行“我行我秀”的学生文化
“我行我秀”的学生文化涵养的是具有好身体、好头脑、好习惯、好品质的金色少年。近几年,学校结合新形势、新问题,坚持价值引领、习惯切入、课程载体、评价促进,使“金色少年”的培养真正落地。
1.养成教育课程化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儿童教育的核心目标,学校坚持把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基石,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了全面规划,开设了主题教育课程。实践活动教育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德育校本课程以《好习惯成就卓越》作为载体,将学习、生活、礼仪三大方面的习惯细化成92个训练点,将课程纳入课时计划,每学年16课时,使学生在有计划的学习过程中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逐步养成各种好习惯。
2.在自我管理中实现自我教育
结合学生在课间活动、同伴交往、物品摆放、低碳生活、开放式区域的管理等问题,通过采取录制德育微课程、排演道德剧、开展“小小志愿者在行动”等方式,抓住学生习惯养成中的细节,以学生身边的人或事进行宣传教育,强调一个“严”字,抓住一个“早”字,着眼一个“实”字,突出一个“勤”字,重视一个“趣”字,给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增强意识、培养能力,把习惯育人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