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糖尿病患者的遭遇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并发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并发症的起病缠绵,如水滴石穿,浸蚀肌体,一朝如洪水决堤,则难以收拾。对此,好在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认识。相比之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起病则较为凶险,处理不当预后严重,多数患者对此认识不够。因此,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都应该加强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以下三位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并发症的情况,读者阅后将有所启示。
  
  酮症酸中毒:酮体产生过多,血液酸度升高
  小王今年18岁,患1型糖尿病已有一年余,一直用胰岛素治疗,血糖虽时高时低,但因经常检测血糖,并且每月去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指导,故病情控制一直比较平稳。进入高三以后,小王学习很紧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也给他增加了很多压力。为此,小王经常熬夜,也没时间去医院测血糖、看医生,只让父母去医院代配一些胰岛素。高考前一个星期,小王感到乏力、软弱,面对妈妈精心准备的早餐也提不起胃口,总是匆匆吃了几口就赶去学校上课。课堂上他一直觉得口干,小便增多,多次溜出去上厕所。一天下午,小王又开始恶心、呕吐,同时上腹部疼痛,老师急忙送他到急诊室,一路上闻到他呼吸中有烂苹果气味。结果经医生检查,小王的血糖为28毫摩/升,酮体阳性,血液呈酸性,诊断为酮症酸中毒,后来经过积极抢救,小王终于转危为安,但十分遗憾的是错过了高考的机会。
  那么,小王为什么会发生酮症酸中毒?如何才能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呢?酮症酸中毒的本质是血中有过多的酮体——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这两种均为脂肪的分解产物,血中积累过多就可导致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胰岛素作用不足或进食过少导致糖代谢发生障碍,使脂肪分解加速。其诱发因素有:①处于感染、手术、创伤、精神刺激等应激状态。②中断胰岛素治疗或剂量不足。③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药物。④过度进食或进食不足等。酮症酸中毒有多种症状,如乏力、烦渴、多尿等糖尿病症状加重,胃肠道表现有胃口差、恶心、呕吐、腹痛,有时患者还会感到头痛、烦躁,呼吸深长,呼气中散发出烂苹果样味道。如果不及时救治,患者最终将进入昏迷。小王由于高考的精神压力过大,处于一种持续的应激状态,没有及时监测血糖,加上进食不足,没有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如果细心观察,提高警惕,酮症酸中毒完全可以避免。首先,糖尿病患者平时应该坚持监测血糖和尿酮体,特别是存在上述诱发因素时,更应加强血糖的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其次,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需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酮症酸中毒虽然多见于1型糖尿病,但2型糖尿病患者也时有发生,千万不能疏忽大意。
  
  高渗性昏迷:血中糖分过高,水分失大于供
  刘老伯今年60岁,平常身体不错,退休后养花、种草,自得其乐,身体也逐渐发福起来。去年夏天高温季节,刘老伯经常觉得口渴,孝顺的子女买了很多西瓜和成箱的可乐放在冰箱里,供老人家解渴。刘老伯也就尽情享用,虽然发现尿量明显增加,晚上还要几次起身上厕所,但自忖喝了那么多饮料、吃了那么多西瓜,怎能无尿,因此也没在意。然而有一天,刘老伯的子女下班回家后发现唤不醒他,赶紧送医院急诊,经检查发现刘老伯的血糖竟高达42毫摩/升,医生诊断刘老伯是因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导致昏迷。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是由于严重高血糖和脱水引起血浆渗透压过高,导致组织脱水。因为神经系统对脱水的影响最为敏感,从而发生功能紊乱。此并发症好发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患者像刘老伯一样,以前并没发现糖尿病或者血糖仅轻度升高。当然,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的发生也有一些诱发因素:①处于感染、手术、创伤、精神刺激等应激状态。②通过静脉补液或口服摄入大量糖类。③大量呕吐、腹泻、多尿以致脱水等。其症状除了口干、多饮、多尿、乏力外,主要是神经系统异常:精神委靡、反应迟钝、昏睡直至昏迷。为预防其发生,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老年人,由于他们对干渴的敏感性比较迟钝,因此,不管是否有渴感每天都应摄入一定量的水,以防脱水。没有糖尿病的老年人也不应摄入过多的糖类(包括含糖的饮料)。当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时,必须及时检测血糖和体内电解质,以了解患者是否处于高渗状态。
  
  乳酸性酸中毒:肝功能降低,另一类酸中毒
  李老太今年75岁,长期患高血压、慢性肝炎,最近又查出有糖尿病。于是,李老太又增加服用一种降糖药苯乙双胍(降糖灵)。谁知服药几天后,李老太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家人发现她有时神志恍惚,赶紧送到医院,经检查李老太的肝、肾功能明显异常,血呈酸性,血中酮体阴性而乳酸升高,被诊断为乳酸性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虽然少见,但病死率可达50%以上,因此,预防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如出现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各种缺氧状态,如心力衰竭、严重贫血、肺功能不全、休克等,忌用双胍类药物。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双胍类药物以前,必须经过医生检查,全面了解心、肝、肾功能。由于苯乙双胍引起乳酸性中毒的机会较多,目前该类药物已基本停止生产和使用。
  以上三位糖尿病患者发生了三种急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对此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诊治,平时还要重视监测血糖、酮体等指标,尽量避免有关诱发因素的出现,防患于未然。
  
其他文献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肺癌。近20年来,肺癌的临床治疗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肺癌病人的预后仍然很差。  肺癌是由多个外部致癌因子与机体内因共同、长期作用的结果。在肺癌发病的外界环境致癌因素中,以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最为密切。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专家指出,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危险性为非吸烟者的10倍,而肺癌的高危人群是45岁以上、每年吸烟大于400支的
期刊
大家知道,查胃部疾病可以做胃镜,查结肠、直肠疾病可以做大肠镜。但若要检查小肠疾病,那要做什么镜呢?小肠远离口腔和肛门,本身又特别长(约3~7米),因此,小肠是整个胃肠道中最难被检测的部分。现在,医生检查小肠的方法有推进式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推进式小肠镜操作技术要求高,而且不能观察到全肠段,仅能到达小肠上段的80~120厘米处。对患者来说,检查时间较长,检查中常有极度不适和疼痛。而胶囊内镜的本领就明显
期刊
在小儿科工作数十年,接触最多的应该算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个大概念,是对咽炎、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等反复发作而言。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存在于各年龄组,尤以2岁以内小儿为多,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按其临床表现,中医名之为“外感”“感冒”“咳嗽”等,并认为其发生原因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不当(如乳食失节引起脾胃虚弱、纳运失常、气血生化乏源)而致脾
期刊
什么样的医院才是好医院?怎样才能找到好医院?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本刊编辑部最近对人们的“择医”行为作了一项调查。当面对“您怎么寻找心目中的好医院”这个问题时,有60%的被调查者回答:“真不知道哪家医院好,看病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过去,人们看病往往没有太多选择,只能到指定的几家医院就诊;而今,在上海、广州等推行医疗保险的城市中,“一卡在手任你走”的医保群体已经形成。在选择就诊医院时,被调
期刊
胃痉挛是怎么一回事  我经常出现中上腹疼痛,曾多次去医院就诊,作过多项检查都正常。结果医生诊断我为胃痉挛,请问,胃痉挛是怎么一回事?应该怎样防治?  江苏  周为民  胃痉挛是指胃肌肉持续收缩造成疼痛,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剧烈疼痛,严重时患者还会出现脸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中上腹出现硬块且不能触摸等症状,常可在1~2小时后自行缓解。凡是胃的器质性病变,如胃炎、胃溃疡等,均可出现胃痉挛性疼痛;
期刊
慢性肾小球肾炎多与人体免疫反应有关,一般采用全身类固醇激素、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和针对免疫细胞毒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为了解决局部疾病,全身用药,治疗作用不强,副作用大的问题,我院采用一种新颖的治疗方法,即肾囊内注射药物疗法(即肾囊疗法),避免了激素或细胞毒等药物的全身副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知道,肾脏外面有一层外衣,称为脂肪囊,它是一种疏松脂肪组织,包绕于肾脏周围,并有一定的容积。药物注入
期刊
急诊室里,因心脑血管意外被送来抢救的病人日渐增多。令人费解的是,这些病人的血压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高,有些甚至属于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30~13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85~89毫米汞柱)或一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90毫米汞柱)范围,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血压的划分完全是人为界定的。在中国高血压联盟发布的高血压防治指南里,尽管血压被分为正常高值、一级、二级、三级、单纯收
期刊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厨房劳动逐步走向社会化,大批方便食品应运而生。其中,以K快餐、M快餐和B快餐为代表的西式快餐,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城市各个角落“遍地开花”,其方便、快捷的经营模式,不仅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更派生出一种全新的社交模式,受到了男女老少尤其是青少年的一致青睐。然而,在时尚背后,这些外形诱人的快餐能给人体提供多少营养素?能不能真的当“饭”吃呢?  如今,吃西式快餐已
期刊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都需要长期治疗服药,于是,有些患者便自以为久病成医,无视医生的指导,凭老经验自行用药,以致加重病情,甚至酿成一些悲剧。    迷信药价 贵就是好 老张患高血压三年了,一直服用一种价格较低的降压药,血压控制良好。最近,老张听说药价贵的药副作用小、疗效好,尤其是进口药,于是,老张自行寻来一些进口药服用,结果血压反而不正常了。殊不知,所谓好药,应该是一种适合自己使用、疗效好且副作用小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有这么一句顺口溜反映人们当时所羡慕的三种职业:手握方向盘的长途司机,手提一杆秤的卖肉师傅以及手持听诊器的白衣天使。  那时的物质十分匮乏,吃的喝的大都凭票供应。走南闯北的司机能从异地他乡捎回一些土特产,当然令人羡慕;卖肉师傅手中那杆秤是高一点还是平一些,决定了一份肉票买回的肉是多还是少,自然不能得罪;而谁又敢保证自己不生病呢?医生肯定是要求的。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