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后上缘骨折块的影像学特征对手术入路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行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的急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3~52岁,平均33.6岁。损伤节段:T12 6例,L1 15例,L2 14例,L3 5例,L4 5例。按AO分型:A3型10例,A4型35例,其中A4型合并B2型4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11例行前路手术,34例行后路手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测量伤椎后上缘骨块移位和翻转角度、后凸Cobb角和椎管前后径,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估神经功能。
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1~24个月,平均17个月。除1例前路手术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钉棒松动,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前路组平均手术时间138.3 min,术中出血量293.7 ml;后路组平均手术时间77.5 min,术中出血量54.7 ml(P均<0.05)。前路组术后椎管前后径较术前增加55.5%,后路组较术前增加14.9%(P<0.01)。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路组和后路组分别有73%和24%的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恢复(P<0.05)。在椎管减压方面,前路组减压效果确切,术后椎管前后径为94.4%,要大于后路组的88.5%,尽管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当骨块移位≤8 mm时,后路手术可获得97.4%的椎管前后径,几乎与前路手术减压效果相当;而当骨块移位>8 mm时,后路手术后椎管前后径明显偏小,仅能达到78.5%(P<0.05)。类似的,当骨块翻转角≤25°和>25°时,后路手术后的椎管前后径同样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5.4%和80.8%(P<0.05)。
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尽管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并不能确保椎管的有效减压。当后上缘骨折块移位>8 mm或翻转角>25°时,后路间接复位技术易导致椎管减压不足,此时更应考虑行椎管减压效果更为确切的前路手术。因此,椎体后上缘骨块的该影像学特点可以作为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入路的参考指标。